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能源安全的保障是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能源安全不仅指谋得更多的份额油供应,能源供应的下游链条同样值得关注。实际上炼油业的发展壮大会从经济资源储备、环境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对国内能源安全状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印度为例,印度是一次能源的进口大国,同时又是汽油、柴油等二次能源的出口大国,目前已是亚洲第二大油品净出口国,这一特殊能源供需格局的形成与其国内炼油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成长与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其本身又成了印度政府缓解本国能源紧张的得力工具。
[关键词] 炼油业;印度;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F4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10-05
印度的炼油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国内炼油能力已达到1.93亿吨,净出口石油产品4179.6万吨,是世界第五大油品生产国与亚洲第二大石油产品出口国[1]。按印度目前的建设规划,2013年其出口能力将跃居亚洲第一。印度炼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固然与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自身禀赋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做出的政策安排。按照印度政府的逻辑,国际原油市场与油品市场相比规模更大,受各国政府的关注更多,也更为稳定,而国际油品市场的规模要小得多,缺乏深度,因此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印度70%以上石油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那么在炼油行业获得优势就能大大缓解能源安全的紧张局面[2]153。今天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油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那么印度政府的安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了呢?本文将从国内石油储备量、经济上的可支付性、地缘政治上的可获得程度以及环境上的可承受性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印度炼油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印度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在开始评估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印度炼油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印度炼油行业的发展特点
印度炼油业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看,私有炼油公司实力雄厚,所占炼油份额较大;二是从供需关系上看,油品产量超过国内需求,油品净出口数量较大,产能盈余逐年递增。
从炼油实体上看,印度的炼油行业可分为国有与私有两类炼油公司,其中国有企业主要指印度石油有限公司(IOC)、印度斯坦石油有限公司(HPCL)与巴拉特石油有限公司(BPCL)三大炼油巨头,实际上还有金奈(chennai)和芒格罗尔(mangalore)两家较小的炼油厂;而私有企业主要指信诚工业集团(RIL)与埃萨石油(Essar)两家,私有炼油公司所占比例近40%,具体所占炼油份额如图1所示①。
两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模式有很大区别。按照印度政府“十一五规划”所提要求,印度的炼油行业要担负起两大任务:一是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成为世界油品出口中心之一。[3]其中,第一个任务主要由国有炼厂负担①,如图2所示。国有炼厂几乎完全控制了国内市场,这并不是说私有公司的油品就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在印度,存在这样一种定价机制:私有公司可以将其石油产品基于原油进口价销售给国有炼油厂商,通过这种方式,私营炼油商弥补了国有炼油商产能相对于国内市场的不足,同时避免了与受到巨额补贴的国有厂商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印度石油产品的出口主要由信诚和埃萨两家企业承担,印度炼油行业炼油能力相对于国内油品需求相对过剩②,如图3所示。这一产能过剩在过去的五年增长明显,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按照印度能源研究机构的预测,由于这一轮的产能扩建将持续到2013年,这一趋势要到2015年左右才开始回落。当然,如果按照油品种类细分,印度并非所有油品都处于净出口地位。印度净出口油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石油脑、燃料油,出口量大且品质较好,而LPG、煤油以及润滑油仍依赖进口。
二、印度炼油业与油价
在经济方面,能源安全首先表现为国内油价的稳定与低廉。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廉价的能源是印度政府的一大战略目标,也是印度决定发展炼油行业的初衷。实际上,炼油行业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油价的作用,消费者实际负担是考察的一个方面,同时造成的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炼油行业的亏损负担也应纳入考察的范畴。
以印度各大城市汽油、柴油、煤油等主要石油产品的零售及批发价格为例,2002—2009年印度主要油品价格波动未超过100%且涨幅平稳①,见图4。相对于印度原油进口价350%的波幅,所受影响有限,印度国内炼油业抵御国际油价波动的缓冲作用明显,基本上为印度经济的顺利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南亚主要国家的油价见表1。由表1可看出,即使与收入水平较低的周边国家相比,印度经济发展所享有的油价优势也是明显的。②
然而,为控制国内油价,印度政府与炼油企业背负了巨额负担。稳定油价的战略目标在印度主要是通过政府对三大国有企业的补贴来实现。2002年之前,印度政府执行的是严格的价格保护机制(APM),终因财政负担过巨被迫废止。目前,印度实行的油价补贴机制更为灵活,由三大国有炼油厂作为国内销售主体(OMCs)执行政府指定的销售价格,造成的亏损由上游原油开采销售企业与政府共同帮助承担。其中上游企业以原油销售折扣的形式承担33%左右,政府以发行石油劵(oil bond)的形式承担50%,其余17%视炼油企业盈利情况而定。2008年,印度政府为控制油价支付的财政支出超过400亿美元,见表5,其中一半以上由政府发行石油劵作为补贴④。
印度通过支付给国有炼油企业石油券的形式,既在账面上避免了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又避免了滥发钞票导致的通货膨胀。炼油企业可持有石油劵获得利息,或是在二级市场上销售石油券获得必要的流动资金,这样,石油劵一时成了印度政府的灵丹妙药。当然,发行债务只是暂时地回避矛盾,随着长时间的积累,石油券的弊端逐渐暴露。
由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三大国有炼油厂往往选择直接出售石油券,但是由于石油劵利息偏低,又没有法定流通债务(SLR)的地位,国有炼油厂在出卖石油券时不得不打一定的折扣,这对炼油企业是一种损失。对政府而言,石油劵这一补贴形式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大量发行石油券会加剧政府债务,并有可能掉入债务陷阱中。同时,巨额补贴又会造成消费者在使用油品时的浪费。如过低的煤油价格事实上鼓励了对能源的低效率利用,导致一批受政府高额补贴的煤油流入黑市。[4] 因此,2010年以来,印度政府对油价补贴机制进行了改革,不再把发行债券作为解决问题的捷径。目前最终的改革方案虽尚未定型,但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油价补贴的形式由债券向现金转移、补贴的对象由企业账户向具体消费者账户转移、补贴数量将降至政府可接受的范围。这样一来,政府将不得不在补贴的实际效果与发放现金引起的通货膨胀中权衡,以达到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局面。
实际上,关于油价改革,印度炼油行业本身可以做的更多。基于行业利益,国有炼油商一直以来要求政府放松管制:一是放松油价控制,二是允许扩大出口。出于对首先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的考虑,政府从未放松对国有炼油企业的控制,印度政府还增加了出口关税,以抑制其出口油品。由于长期以来国有炼油厂的产能有限,其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印度政府的做法可以理解,但随着本轮国有厂商产能扩建的相继完工,2013年前将增加产能4000多万吨,足以满足印度国内需要。印度政府如果引导国有炼油企业出口油品到国际市场以弥补自身亏损,那么政府的压力就会减轻,控制油价的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
三、印度炼油业与石油储备
印度国内石油储备存在两种形式:炼油行业自身的商用石油储备与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从目前来看,印度的国内石油储备主要依赖于炼油行业自身的商用石油储备②,如表2所示。
印度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立较晚,直到2004年,印度石油工业发展委员会(OIDB)才成立战略石油储备有限公司(ISPRL),它是印度石油有限公司(IOCL)的子公司。ISPRL最初计划在2011年建成500万吨的战略原油储备,相当于19天的进口量(按2006—2007年的国内需求计算),将储备高、低两种硫磺浓度的石油,比例为70∶30。具体储备地点如表3所示。
但由于2008年以来油价的高涨,2011年10月,印度仅在维萨卡帕特南开始建设第一个储油设施,目前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由此可见,印度的炼油行业在整个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储备数量上看,不仅炼油行业的自身储备占据大头,而且炼油行业通过对ISPRL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印度政府石油部秘书桑达雷森(S. Sundareshan)2011年1月13日表示,在全球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期间,印度可能会允许国有炼油厂使用来自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原油。
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由炼油企业出资建设,建成后又可供炼油企业使用。这样,国家增加国内石油储备的需要就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增加生产用储备的需要相吻合。一方面,印度的商用石油储备会随着炼油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成比例地增长;另一方面,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也得到炼油企业的资金支持。因此,可以肯定,炼油产业的扩展将增强印度获取石油物资储备的能力,对印度的能源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印度炼油业与能源消费结构升级
能源匮乏、低效率使用、能源污染一直是印度尤其是印度农村地区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据统计,印度目前能源消费的30%以上属于非商业能源,主要是秸秆、木柴、牛粪等传统燃料。这种能源消费习惯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一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家庭范围内的污染。燃烧这些非商业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因为燃烧这些非商业能源主要用来满足家庭做饭需要,因此长期留在家中的妇女儿童受到的影响更大。印度目前每年因吸入这些污染物死亡的0~5岁儿童超过40万人。另一个弊端是能源使用的低效率。印度使用非商业能源的农村家庭每天用来收集能源的时间超过2小时,而燃烧提供的热量仅供饮食需要[5]。由此可见,高效能源的供应匮乏是长期以来制约印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印度政府为改善这一局面,积极在全国推广使用更为清洁的LPG。 LPG的广泛推广离不开炼油行业供应量的上升。1998—2010年,印度LPG的年产量从359.9万吨提高到了962.4万吨,约增长了167%,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要。以2010年为例,LPG净进口量达432.6万吨,同2009年相比增长了67%[6]。可见,推广使用LPG是印度政府提升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的一个措施。目前在城市,LPG的使用量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农村,LPG的推广却仍然受到很大阻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印度LPG的自给率目前约为71%,如果没有炼油行业近十年来打下的基础,显然印度政府要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将面临更大的阻力。
印度能源消费结构的过快提升,超过了炼油行业的实际能力,同样会产生能源供应的紧张。2005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为改善空气质量,从4月1日起印度的11个大城市将提升交通燃油使用标准,从欧Ⅱ级提升到欧Ⅲ级。由于国内炼油业技术能力的限制,印度国有炼油商只得求助国外市场,这是印度自1999年以来第一次开始从国外进口汽油。2005年1月,印度石油有限公司(IOCL)宣布,将从新加波石油市场进口约110万吨高等级的交通燃油以弥补国内油品的短缺。大宗的油品交易刺激了市场的投机力量,最终印度石油公司不得不以高昂的国际市场价购进油品,其中汽油交易的价格较2004年12月上涨了28%,柴油上涨了8%。据印度石油公司的财政总监讲,这也只能满足印度国内市场需求的60%,整个市场供应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可见,印度要实现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的平稳升级离不开技术先进的炼油行业的支持。
五、印度炼油业与原油进口多元化
炼油行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据统计,印度目前原油进口量超过70%,这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石油进口压力。石油进口量的增加是否就一定会导致国家能源安全环境日趋恶化呢?答案是否定的。据Eshita Gupta教授的研究,印度、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环境远优于原油进口量要少得多的菲律宾。[7]在评估能源安全时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原油储备量与消费量或进口量的比例。上文已提到印度炼油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内石油储备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量的剧增。二是能源进口的多元化程度与原油出口国的政治稳定性。例如,主要从周边美洲国家进口石油的美国同集中于进口中东石油的日本相比,其石油进口安全程度要高得多,尽管石油进口量比日本更多。测算一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程度的指数主要有SWI(Shannon-Wiener Index)与HHI(Herfindhal-Hirschman Index)。根据全球贸易地图(GTA)所提供的数据,本文使用HHI方法⑤计算,得出了2009年印度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指数为0.1414,这一指数属于印度石油与天然气部所规定的适度集中(1000~1800)的档次。虽然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集中,但与之前高度集中(大于1800)的程度相比是一大进步[2]187。 印度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倾向与印度炼油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因为石油精炼技术的提高,增加了炼油企业在选择进口来源时的选项。如信诚集团在选择原油进口时,由于其API°范围从18到45,覆盖了目前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品质的石油,它可以从委内瑞拉等重质石油的生产国进口。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国际市场轻质低硫石油与重质油的价差,提高了企业的盈利率;另一方面从国家角度考虑,石油进口的风险被分散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环境。
六、结论
目前中国国内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上往往偏重于一次能源的获取,忽视了安全的环境维度。实际上,炼油业作为一次能源消费行业与二次能源生产行业的复合体,在整个能源供应链条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炼油产业规模的大小,所用技术的高下对于一国的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环境、
安全维度方面的。政府控制得当,便能弥补石油资源匮乏的劣势,控制失当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环境以及供应的安全问题。印度近年来为国内炼油业的发展付出了巨额的成本,如政府财政负担重、炼油业本身带来的工业污染与安全问题等。但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炼油行业近十年来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基础,积累了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是作为政府的战略工具,成为了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的核心。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IEA报告India's downstream petroleum sector。
② 数据来源于PPAC(Petroleum Planning and Analysis cell)。
③ 以2002年4月的油价作为标准值100,反映2002—2009年印度各类油价变化趋势。印度国内各邦由于税收的原因导致油价略有不同,因此成品油价以新德里为准,国际油价取布伦特原油价与迪拜原油价的均值,两者所占的比例为43∶57。
④ 数据来源于IEA报告Petroleum price taxation subsidies in India。
⑤ HHI的方法为D=∑p2i,pi为该国从i国进口石油所占比例。D值越小,则该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1] 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London: BP, 2011.
[2] Ministry of Petroleum & Natural Gas.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on petroleum & natural gas sector for the XI plan (2007—2012)[R]. New Delhi: Ministry of Petro & Natural Gas, 2006.
[3] IEA.India's downstream petroleum sector[R].Paris: IEA, 2011.
[4] ANMOL SONI.Country profile: petroleum product subsidies in India[R].New Delhi: The Energy and Resources Institute, 2010.
[5] GARIMA JAIN.Energy security issues at household level in India [J].Energy Policy, 2010(38):4.
[6] Ministry of Petroleum & Natural Gas. basic statistics on Indian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2009—2010)[R]. New Delhi: Ministry of Petro & Natural Gas, 2010.
[7] ESHITA GUPTA. Oil vulnerability index of oil-importing countries [J]. Energy Policy, 2008(36):199.
[责任编辑:张岩林]
On How to Safeguard Energy Security: A Study of India Refinery Industry
ZHAO Xiayi
(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 Energy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national interest. Its concept needs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about the obtaining of equality oil but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finery industry can highly improve the security level of energy consuming in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aspects. For instance, India is the a huge importer of primary energy as well as the second largest exporter of secondary energy in Asia. The formation of such a kind of demand-supply pattern has much relevance to its domestic refinery industry, which could never strive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become a excellent tool of pric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oil refining industry; India; energy security
[关键词] 炼油业;印度;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F4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10-05
印度的炼油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国内炼油能力已达到1.93亿吨,净出口石油产品4179.6万吨,是世界第五大油品生产国与亚洲第二大石油产品出口国[1]。按印度目前的建设规划,2013年其出口能力将跃居亚洲第一。印度炼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固然与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自身禀赋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做出的政策安排。按照印度政府的逻辑,国际原油市场与油品市场相比规模更大,受各国政府的关注更多,也更为稳定,而国际油品市场的规模要小得多,缺乏深度,因此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印度70%以上石油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那么在炼油行业获得优势就能大大缓解能源安全的紧张局面[2]153。今天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油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那么印度政府的安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了呢?本文将从国内石油储备量、经济上的可支付性、地缘政治上的可获得程度以及环境上的可承受性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印度炼油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印度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在开始评估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印度炼油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印度炼油行业的发展特点
印度炼油业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看,私有炼油公司实力雄厚,所占炼油份额较大;二是从供需关系上看,油品产量超过国内需求,油品净出口数量较大,产能盈余逐年递增。
从炼油实体上看,印度的炼油行业可分为国有与私有两类炼油公司,其中国有企业主要指印度石油有限公司(IOC)、印度斯坦石油有限公司(HPCL)与巴拉特石油有限公司(BPCL)三大炼油巨头,实际上还有金奈(chennai)和芒格罗尔(mangalore)两家较小的炼油厂;而私有企业主要指信诚工业集团(RIL)与埃萨石油(Essar)两家,私有炼油公司所占比例近40%,具体所占炼油份额如图1所示①。
两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模式有很大区别。按照印度政府“十一五规划”所提要求,印度的炼油行业要担负起两大任务:一是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成为世界油品出口中心之一。[3]其中,第一个任务主要由国有炼厂负担①,如图2所示。国有炼厂几乎完全控制了国内市场,这并不是说私有公司的油品就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在印度,存在这样一种定价机制:私有公司可以将其石油产品基于原油进口价销售给国有炼油厂商,通过这种方式,私营炼油商弥补了国有炼油商产能相对于国内市场的不足,同时避免了与受到巨额补贴的国有厂商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印度石油产品的出口主要由信诚和埃萨两家企业承担,印度炼油行业炼油能力相对于国内油品需求相对过剩②,如图3所示。这一产能过剩在过去的五年增长明显,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按照印度能源研究机构的预测,由于这一轮的产能扩建将持续到2013年,这一趋势要到2015年左右才开始回落。当然,如果按照油品种类细分,印度并非所有油品都处于净出口地位。印度净出口油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石油脑、燃料油,出口量大且品质较好,而LPG、煤油以及润滑油仍依赖进口。
二、印度炼油业与油价
在经济方面,能源安全首先表现为国内油价的稳定与低廉。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廉价的能源是印度政府的一大战略目标,也是印度决定发展炼油行业的初衷。实际上,炼油行业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油价的作用,消费者实际负担是考察的一个方面,同时造成的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炼油行业的亏损负担也应纳入考察的范畴。
以印度各大城市汽油、柴油、煤油等主要石油产品的零售及批发价格为例,2002—2009年印度主要油品价格波动未超过100%且涨幅平稳①,见图4。相对于印度原油进口价350%的波幅,所受影响有限,印度国内炼油业抵御国际油价波动的缓冲作用明显,基本上为印度经济的顺利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南亚主要国家的油价见表1。由表1可看出,即使与收入水平较低的周边国家相比,印度经济发展所享有的油价优势也是明显的。②
然而,为控制国内油价,印度政府与炼油企业背负了巨额负担。稳定油价的战略目标在印度主要是通过政府对三大国有企业的补贴来实现。2002年之前,印度政府执行的是严格的价格保护机制(APM),终因财政负担过巨被迫废止。目前,印度实行的油价补贴机制更为灵活,由三大国有炼油厂作为国内销售主体(OMCs)执行政府指定的销售价格,造成的亏损由上游原油开采销售企业与政府共同帮助承担。其中上游企业以原油销售折扣的形式承担33%左右,政府以发行石油劵(oil bond)的形式承担50%,其余17%视炼油企业盈利情况而定。2008年,印度政府为控制油价支付的财政支出超过400亿美元,见表5,其中一半以上由政府发行石油劵作为补贴④。
印度通过支付给国有炼油企业石油券的形式,既在账面上避免了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又避免了滥发钞票导致的通货膨胀。炼油企业可持有石油劵获得利息,或是在二级市场上销售石油券获得必要的流动资金,这样,石油劵一时成了印度政府的灵丹妙药。当然,发行债务只是暂时地回避矛盾,随着长时间的积累,石油券的弊端逐渐暴露。
由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三大国有炼油厂往往选择直接出售石油券,但是由于石油劵利息偏低,又没有法定流通债务(SLR)的地位,国有炼油厂在出卖石油券时不得不打一定的折扣,这对炼油企业是一种损失。对政府而言,石油劵这一补贴形式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大量发行石油券会加剧政府债务,并有可能掉入债务陷阱中。同时,巨额补贴又会造成消费者在使用油品时的浪费。如过低的煤油价格事实上鼓励了对能源的低效率利用,导致一批受政府高额补贴的煤油流入黑市。[4] 因此,2010年以来,印度政府对油价补贴机制进行了改革,不再把发行债券作为解决问题的捷径。目前最终的改革方案虽尚未定型,但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油价补贴的形式由债券向现金转移、补贴的对象由企业账户向具体消费者账户转移、补贴数量将降至政府可接受的范围。这样一来,政府将不得不在补贴的实际效果与发放现金引起的通货膨胀中权衡,以达到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局面。
实际上,关于油价改革,印度炼油行业本身可以做的更多。基于行业利益,国有炼油商一直以来要求政府放松管制:一是放松油价控制,二是允许扩大出口。出于对首先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的考虑,政府从未放松对国有炼油企业的控制,印度政府还增加了出口关税,以抑制其出口油品。由于长期以来国有炼油厂的产能有限,其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印度政府的做法可以理解,但随着本轮国有厂商产能扩建的相继完工,2013年前将增加产能4000多万吨,足以满足印度国内需要。印度政府如果引导国有炼油企业出口油品到国际市场以弥补自身亏损,那么政府的压力就会减轻,控制油价的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
三、印度炼油业与石油储备
印度国内石油储备存在两种形式:炼油行业自身的商用石油储备与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从目前来看,印度的国内石油储备主要依赖于炼油行业自身的商用石油储备②,如表2所示。
印度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立较晚,直到2004年,印度石油工业发展委员会(OIDB)才成立战略石油储备有限公司(ISPRL),它是印度石油有限公司(IOCL)的子公司。ISPRL最初计划在2011年建成500万吨的战略原油储备,相当于19天的进口量(按2006—2007年的国内需求计算),将储备高、低两种硫磺浓度的石油,比例为70∶30。具体储备地点如表3所示。
但由于2008年以来油价的高涨,2011年10月,印度仅在维萨卡帕特南开始建设第一个储油设施,目前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由此可见,印度的炼油行业在整个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储备数量上看,不仅炼油行业的自身储备占据大头,而且炼油行业通过对ISPRL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印度政府石油部秘书桑达雷森(S. Sundareshan)2011年1月13日表示,在全球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期间,印度可能会允许国有炼油厂使用来自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原油。
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由炼油企业出资建设,建成后又可供炼油企业使用。这样,国家增加国内石油储备的需要就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增加生产用储备的需要相吻合。一方面,印度的商用石油储备会随着炼油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成比例地增长;另一方面,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也得到炼油企业的资金支持。因此,可以肯定,炼油产业的扩展将增强印度获取石油物资储备的能力,对印度的能源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印度炼油业与能源消费结构升级
能源匮乏、低效率使用、能源污染一直是印度尤其是印度农村地区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据统计,印度目前能源消费的30%以上属于非商业能源,主要是秸秆、木柴、牛粪等传统燃料。这种能源消费习惯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一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家庭范围内的污染。燃烧这些非商业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因为燃烧这些非商业能源主要用来满足家庭做饭需要,因此长期留在家中的妇女儿童受到的影响更大。印度目前每年因吸入这些污染物死亡的0~5岁儿童超过40万人。另一个弊端是能源使用的低效率。印度使用非商业能源的农村家庭每天用来收集能源的时间超过2小时,而燃烧提供的热量仅供饮食需要[5]。由此可见,高效能源的供应匮乏是长期以来制约印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印度政府为改善这一局面,积极在全国推广使用更为清洁的LPG。 LPG的广泛推广离不开炼油行业供应量的上升。1998—2010年,印度LPG的年产量从359.9万吨提高到了962.4万吨,约增长了167%,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要。以2010年为例,LPG净进口量达432.6万吨,同2009年相比增长了67%[6]。可见,推广使用LPG是印度政府提升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的一个措施。目前在城市,LPG的使用量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农村,LPG的推广却仍然受到很大阻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印度LPG的自给率目前约为71%,如果没有炼油行业近十年来打下的基础,显然印度政府要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将面临更大的阻力。
印度能源消费结构的过快提升,超过了炼油行业的实际能力,同样会产生能源供应的紧张。2005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为改善空气质量,从4月1日起印度的11个大城市将提升交通燃油使用标准,从欧Ⅱ级提升到欧Ⅲ级。由于国内炼油业技术能力的限制,印度国有炼油商只得求助国外市场,这是印度自1999年以来第一次开始从国外进口汽油。2005年1月,印度石油有限公司(IOCL)宣布,将从新加波石油市场进口约110万吨高等级的交通燃油以弥补国内油品的短缺。大宗的油品交易刺激了市场的投机力量,最终印度石油公司不得不以高昂的国际市场价购进油品,其中汽油交易的价格较2004年12月上涨了28%,柴油上涨了8%。据印度石油公司的财政总监讲,这也只能满足印度国内市场需求的60%,整个市场供应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可见,印度要实现国内能源消费结构的平稳升级离不开技术先进的炼油行业的支持。
五、印度炼油业与原油进口多元化
炼油行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据统计,印度目前原油进口量超过70%,这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石油进口压力。石油进口量的增加是否就一定会导致国家能源安全环境日趋恶化呢?答案是否定的。据Eshita Gupta教授的研究,印度、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环境远优于原油进口量要少得多的菲律宾。[7]在评估能源安全时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原油储备量与消费量或进口量的比例。上文已提到印度炼油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内石油储备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量的剧增。二是能源进口的多元化程度与原油出口国的政治稳定性。例如,主要从周边美洲国家进口石油的美国同集中于进口中东石油的日本相比,其石油进口安全程度要高得多,尽管石油进口量比日本更多。测算一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程度的指数主要有SWI(Shannon-Wiener Index)与HHI(Herfindhal-Hirschman Index)。根据全球贸易地图(GTA)所提供的数据,本文使用HHI方法⑤计算,得出了2009年印度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指数为0.1414,这一指数属于印度石油与天然气部所规定的适度集中(1000~1800)的档次。虽然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集中,但与之前高度集中(大于1800)的程度相比是一大进步[2]187。 印度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倾向与印度炼油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因为石油精炼技术的提高,增加了炼油企业在选择进口来源时的选项。如信诚集团在选择原油进口时,由于其API°范围从18到45,覆盖了目前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品质的石油,它可以从委内瑞拉等重质石油的生产国进口。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国际市场轻质低硫石油与重质油的价差,提高了企业的盈利率;另一方面从国家角度考虑,石油进口的风险被分散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环境。
六、结论
目前中国国内对能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上往往偏重于一次能源的获取,忽视了安全的环境维度。实际上,炼油业作为一次能源消费行业与二次能源生产行业的复合体,在整个能源供应链条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炼油产业规模的大小,所用技术的高下对于一国的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环境、
安全维度方面的。政府控制得当,便能弥补石油资源匮乏的劣势,控制失当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环境以及供应的安全问题。印度近年来为国内炼油业的发展付出了巨额的成本,如政府财政负担重、炼油业本身带来的工业污染与安全问题等。但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炼油行业近十年来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基础,积累了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是作为政府的战略工具,成为了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的核心。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IEA报告India's downstream petroleum sector。
② 数据来源于PPAC(Petroleum Planning and Analysis cell)。
③ 以2002年4月的油价作为标准值100,反映2002—2009年印度各类油价变化趋势。印度国内各邦由于税收的原因导致油价略有不同,因此成品油价以新德里为准,国际油价取布伦特原油价与迪拜原油价的均值,两者所占的比例为43∶57。
④ 数据来源于IEA报告Petroleum price taxation subsidies in India。
⑤ HHI的方法为D=∑p2i,pi为该国从i国进口石油所占比例。D值越小,则该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1] 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London: BP, 2011.
[2] Ministry of Petroleum & Natural Gas.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on petroleum & natural gas sector for the XI plan (2007—2012)[R]. New Delhi: Ministry of Petro & Natural Gas, 2006.
[3] IEA.India's downstream petroleum sector[R].Paris: IEA, 2011.
[4] ANMOL SONI.Country profile: petroleum product subsidies in India[R].New Delhi: The Energy and Resources Institute, 2010.
[5] GARIMA JAIN.Energy security issues at household level in India [J].Energy Policy, 2010(38):4.
[6] Ministry of Petroleum & Natural Gas. basic statistics on Indian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2009—2010)[R]. New Delhi: Ministry of Petro & Natural Gas, 2010.
[7] ESHITA GUPTA. Oil vulnerability index of oil-importing countries [J]. Energy Policy, 2008(36):199.
[责任编辑:张岩林]
On How to Safeguard Energy Security: A Study of India Refinery Industry
ZHAO Xiayi
(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Abstract: Energy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national interest. Its concept needs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about the obtaining of equality oil but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finery industry can highly improve the security level of energy consuming in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aspects. For instance, India is the a huge importer of primary energy as well as the second largest exporter of secondary energy in Asia. The formation of such a kind of demand-supply pattern has much relevance to its domestic refinery industry, which could never strive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become a excellent tool of pric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oil refining industry; India; energy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