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青少年已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他们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严重影响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而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应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青少年;短视频平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青少年模式; 全民“偶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最多,达26.0%。据CNNIC第45次报告统计,目前我国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高达5.6亿,11至16岁的未成年人已占网络直播观众总数的十分之一。互联网的大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来搜集信息、沟通分享、表达自我、创造价值。
但是,在媒介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信息的洪流中,若媒介素养缺失,将容易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产生网瘾等问题。特别在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中,比如在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关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各种谣言、虚假信息频频出现,导致社会公众真假难辩。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不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取真实信息,更难理性地判断信息和积极地传播信息,这不仅无益于在这场“抗疫”之战中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更难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爆炸、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青少年发展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正是处于各级各类学校“复学”的重要阶段。在复学之后,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问题,变得更加急迫。而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国家层面:对于受青少年追捧的媒介平台,指导组织其推出“青少年模式”
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风靡一时。视频相较于文字、图片来说更有利于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且短视频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一经上市就迅速赢得了受众的喜爱。这中间,为数不少的“忠实粉丝”为青少年。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虚拟世界,2020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抖音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宣布对其“向日葵计划”中的青少年模式进行升级,用户每日首次登录时,可根据弹窗提示选择开启青少年模式,浏览内容都是抖音青少年内容团队所精选的短视频。同一时间,快手也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作为2019年4月上线的“家长控制模式”的升级版,将以弹窗的形式提醒监护人“设置青少年模式”,在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推送内容都是来自快手青少年专属内容池。设置了“青少年模式”,每天使用时长累计40分钟,包括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功能都不可用。同时,晚上22时至次日6时期间,青少年模式用户将被禁止使用抖音/快手。以上情况均需由监护人输入独立密码后才能继续使用。而且,系统还将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识别疑似未成年人用户,并为其切换“青少年模式”。
二、社会层面:树立英雄榜样,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孩子们拥有了一个漫长的“寒假”。困在家中,百無聊赖之下,原本管教严格的父母也会对孩子“网”开一面,允许他们玩玩手机游戏、看看网络视频。但问题来了,中小学生拿父母辛苦积攒的存款打赏主播、游戏充值等新闻不时出现。对于各式各样的“主播”,什么人更加值得我们“打赏”与崇拜?从我们的主流媒体到我们天天接触到的户外媒体,如地铁、户外LED屏、公交车站候车亭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大批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全民“偶像”。以作者所在的一线城市广州为例,南方都市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发起的“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公益活动营造了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加油的社会氛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进行了报道。“从超高层写字楼到连锁商超,从机场、高铁站到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从城市中轴线到田野乡村……最美逆行者们的笑脸闪耀在广东的每一个城市。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21市已有近千个LED屏亮灯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从社会层面而言,这些宣传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人身上闪亮的光辉。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观、社交理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从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坚守的“把关人”作用,更多地发挥环境守望等社会功能,注重报道的专业性、科学性、平衡性,避免碎片化、无序化的报道,为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有力引导。
三、学校层面: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建立其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从关注青少年未来发展的角度,要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做好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就学校而言,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并建立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选择科学的课程模式,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做好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办法。只有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课程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并制定专门的实施配套方案和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落实效果,否则不需要进行考核的媒介素养将会被各种各样的学科考试、测评冲刷掉。
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利用知识讲座、交流活动、科普节目为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应是操作性强而且效果相对保证的良策。在实际工作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还应提倡青少年在媒介传播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青少年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要积极地进行媒介知识的自我学习、媒介能力的自我培养和媒介品质的自我修养。在新媒介的参与中完成对新媒介的认知、对信息的判断、对道德的提升。
四、家庭层面:提升家长自身新媒体素养,打通家校共育新通道
而对于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要地——家庭,则需要通过提升家长自身新媒体素养,打通家校共育新通道。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地规划上网,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孩子多接触报刊等传统印制媒介,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多让孩子走出户外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媒体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丙元、丁萍:《趋势、问题与对策:论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导刊》2018年第3期。
【2】 朱天、李曼琦:《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研究》,《新闻界》2016第23期。
【3】 朱宁:《网络社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建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
关键词:青少年;短视频平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青少年模式; 全民“偶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最多,达26.0%。据CNNIC第45次报告统计,目前我国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高达5.6亿,11至16岁的未成年人已占网络直播观众总数的十分之一。互联网的大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来搜集信息、沟通分享、表达自我、创造价值。
但是,在媒介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信息的洪流中,若媒介素养缺失,将容易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产生网瘾等问题。特别在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中,比如在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关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各种谣言、虚假信息频频出现,导致社会公众真假难辩。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不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取真实信息,更难理性地判断信息和积极地传播信息,这不仅无益于在这场“抗疫”之战中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更难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爆炸、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青少年发展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正是处于各级各类学校“复学”的重要阶段。在复学之后,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问题,变得更加急迫。而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国家层面:对于受青少年追捧的媒介平台,指导组织其推出“青少年模式”
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风靡一时。视频相较于文字、图片来说更有利于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且短视频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一经上市就迅速赢得了受众的喜爱。这中间,为数不少的“忠实粉丝”为青少年。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虚拟世界,2020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抖音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宣布对其“向日葵计划”中的青少年模式进行升级,用户每日首次登录时,可根据弹窗提示选择开启青少年模式,浏览内容都是抖音青少年内容团队所精选的短视频。同一时间,快手也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作为2019年4月上线的“家长控制模式”的升级版,将以弹窗的形式提醒监护人“设置青少年模式”,在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推送内容都是来自快手青少年专属内容池。设置了“青少年模式”,每天使用时长累计40分钟,包括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功能都不可用。同时,晚上22时至次日6时期间,青少年模式用户将被禁止使用抖音/快手。以上情况均需由监护人输入独立密码后才能继续使用。而且,系统还将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识别疑似未成年人用户,并为其切换“青少年模式”。
二、社会层面:树立英雄榜样,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孩子们拥有了一个漫长的“寒假”。困在家中,百無聊赖之下,原本管教严格的父母也会对孩子“网”开一面,允许他们玩玩手机游戏、看看网络视频。但问题来了,中小学生拿父母辛苦积攒的存款打赏主播、游戏充值等新闻不时出现。对于各式各样的“主播”,什么人更加值得我们“打赏”与崇拜?从我们的主流媒体到我们天天接触到的户外媒体,如地铁、户外LED屏、公交车站候车亭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大批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全民“偶像”。以作者所在的一线城市广州为例,南方都市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发起的“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公益活动营造了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加油的社会氛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进行了报道。“从超高层写字楼到连锁商超,从机场、高铁站到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从城市中轴线到田野乡村……最美逆行者们的笑脸闪耀在广东的每一个城市。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21市已有近千个LED屏亮灯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从社会层面而言,这些宣传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人身上闪亮的光辉。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观、社交理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从这次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坚守的“把关人”作用,更多地发挥环境守望等社会功能,注重报道的专业性、科学性、平衡性,避免碎片化、无序化的报道,为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有力引导。
三、学校层面: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建立其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从关注青少年未来发展的角度,要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做好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就学校而言,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并建立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选择科学的课程模式,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做好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办法。只有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课程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并制定专门的实施配套方案和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落实效果,否则不需要进行考核的媒介素养将会被各种各样的学科考试、测评冲刷掉。
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利用知识讲座、交流活动、科普节目为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应是操作性强而且效果相对保证的良策。在实际工作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还应提倡青少年在媒介传播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青少年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要积极地进行媒介知识的自我学习、媒介能力的自我培养和媒介品质的自我修养。在新媒介的参与中完成对新媒介的认知、对信息的判断、对道德的提升。
四、家庭层面:提升家长自身新媒体素养,打通家校共育新通道
而对于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要地——家庭,则需要通过提升家长自身新媒体素养,打通家校共育新通道。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地规划上网,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增强抵御互联网不良影响的能力。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孩子多接触报刊等传统印制媒介,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多让孩子走出户外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媒体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丙元、丁萍:《趋势、问题与对策:论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导刊》2018年第3期。
【2】 朱天、李曼琦:《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研究》,《新闻界》2016第23期。
【3】 朱宁:《网络社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建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