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三高特点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难题和热点。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溶解血栓的同时,亦可导致如出血转化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从而严重限制了溶栓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现的出血转化属于破血逐瘀造成的血脉病变,其主要病机为气血虚瘀,针对这一病机,我们根据王永炎院士的经验及我们科研制了“脑脉I号”胶囊的成功疗效(由黄芪和川芎等益气活血化瘀药组成),提出由黄芪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组合的“芎芪有效成分”,临床观察发现芎芪有效成分治疗能减轻再灌注损伤,从而降低溶栓后的出血转化发生率。我们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研究芎芪合剂有效成分配伍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防作用”,初步结果表明,芎芪有效成分配伍能通过血脑屏障,阻止紧密连接复合体claudin1-action、claudin5-action连接的破裂,保护溶栓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出血转化,并提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ECM代谢调控系统发挥对脑血管内皮紧密连接结构的保护作用。若能进一步研究该药(芎芪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从对神经血管单元等方面多层次、多靶点地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防治及其作用机制,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研发溶栓治疗中药保护剂并扩大溶栓治疗应用范围有重大意义。目的:本研究以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的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芎芪有效成分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不同时间点脑出血量的改变,然后从应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观察芎芪有效成分对溶栓后大鼠出血转化的作用,以阐明芎芪有效成分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溶栓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及溶栓模型,运用神经功能评分、病理TTC染色以及核磁共振等进行功能评价。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脑出血含量变化;运用荧光定量PCR法、荧光免疫组化、Western Blot,从基因水平及分子水平对神经血管单元相关蛋白MMP-2、MMP-9、TIMP-1表达及含量进行测定。探讨芎芪有效成分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1、我们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制备方法,在栓塞3h后,通过TTC染色及核磁共振检查,可见到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形成了明显的脑梗死灶,梗死体积及体积率与前期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该实验造模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高,可在实验中推广使用。2、溶栓治疗后大鼠整体状况较手术前明显变差,表现为:毛色光泽暗淡,自发活动减少,对外界反应相对变迟钝,而芎芪联合组与其相比整体状况较好。说明溶栓治疗可影响脑梗死大鼠的整体状况,而芎芪有效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对大鼠溶栓后整体状况有改善作用。3、在对神经功能影响方面,我们发现,溶栓后3h和6h,川芎组、黄芪组和芎芪联合组与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溶栓后24h,芎芪联合组与溶栓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芎芪有效成分能改善溶栓治疗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4、我们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脑出血含量变化,发现: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大鼠脑内未见明显出血,溶栓组与假手术组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rt-PA溶栓治疗可增加了 HT的风险,并随时间延长越发加重。加用川芎嗪、黄芪不同治疗后可以在不同时间点(溶栓后3h、6h、24h)不同程度地减少颅内出血量,说明芎芪有效成分能减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作用,且优于单用川芎嗪或单用黄芪组。5、我们使用PCR、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MP-2、MMP-9、TIMP-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在溶栓治疗的各时间点(3h、6h、24h)中,溶栓组MMP-2、MMP-9、TIMP-1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rt-PA溶栓治疗可刺激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并使与其伴随升高的TIMP-1的表达减少。同时,我们发现:与溶栓组相比,川芎组可降低溶栓后MMP-2(PCR:24h,P<0.05)、MMP-9(PCR:6h、24h,West.ern Blot:6h、24h,P<0.05)的表达水平,提高 TIMP-1(PCR:6h、24h,Western Blot:6h、24h,P<0.05)的表达水平;黄芪组可降低溶栓后MMP-2(PCR:6h、24h,Western Blot:24h,P<0.05)、MMP-9(PCR:3h、6h、24h,Western Blot:3h、6h、24h,P<0.05)的表达水平,提高TIMP-1(PCR:6h、24h,Western Blot:6h、24h,P<0.05)的表达;芎芪联合组可降低溶栓后MMP-2(PCR:6h、24h,Western Blot:6h、24h,P<0.05)、MMP-9(PCR:3h、6h、24h,Western Blot:3h、6h、24h,P<0.05)的表达水平,提高 TIMP-1(PCR:3h、6h、24h,Western Blot:3h、6h、24h,P<0.05)的表达,并随治疗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说明川芎嗪及黄芪能不同程度抑制MMP-2、MMP-9的表达与活性,提高TIMP-1的表达,而二者配合的芎芪有效成分效果更加好,优于单用川芎嗪或单用黄芪组。综上所述,可见rt-PA溶栓治疗可增加了 HT的风险,并随时间延长而有所加重,川芎嗪及黄芪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溶栓后出血量,且二者联合使用(芎芪有效成分)对减轻溶栓后出血量效果更好。且芎芪有效成分有利于溶栓后大鼠整体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其芎芪有效成分预防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机制可能在于芎芪有效成分能阻断纤溶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激活作用,减少MMP-2、MMP-9的活性与表达,提高TIMP-1的表达,调控MMPs、TIMPs系统平衡,保护血管屏障的通透性及完整性,从而预防溶栓后出血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