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己有的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过程中,初步体验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发挥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同步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解决问题;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根据《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如今正在进行减负,如何做到减负而不减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1 联系生活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自己所熟知的生活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中,课刚开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路段1分钟内各种汽车行驶过的实况录像,要求学生帮交警叔叔数一数各种车辆有多少?学生面显困惑,纷纷提出困难:录像播放太快,来不及记下。教师于是提问:“如果再给你们看一次机会,你打算怎么办?”学生自愿结成合作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教学中,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设置了问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2 运用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所谓多元化教学,是相对于“师讲学听”这一简单教学模式而言,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须将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发展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其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课堂的被动者,而是数学教学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解决问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既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持久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真正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在引导学生感知长(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准备的一些材料:吸管、毛线(绳子)、铅笔等,几人一组合作交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活动中允许询问、允许质疑、允许请求帮助,特别是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而想出其它什么方法(如对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实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加强练习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形成在于不断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实践。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设计“妈妈给小花一些1分的硬币,去买一支1角的铅笔,谁帮帮她?”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l角等于10分,“小花妈妈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只有5元、10元面值的,怎么办呢?”使学生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學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己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2006年6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作者:陈爱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课堂;教学;解决问题;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根据《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如今正在进行减负,如何做到减负而不减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1 联系生活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自己所熟知的生活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中,课刚开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路段1分钟内各种汽车行驶过的实况录像,要求学生帮交警叔叔数一数各种车辆有多少?学生面显困惑,纷纷提出困难:录像播放太快,来不及记下。教师于是提问:“如果再给你们看一次机会,你打算怎么办?”学生自愿结成合作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教学中,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设置了问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2 运用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所谓多元化教学,是相对于“师讲学听”这一简单教学模式而言,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须将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发展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其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课堂的被动者,而是数学教学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解决问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既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持久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真正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在引导学生感知长(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准备的一些材料:吸管、毛线(绳子)、铅笔等,几人一组合作交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活动中允许询问、允许质疑、允许请求帮助,特别是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而想出其它什么方法(如对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实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加强练习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形成在于不断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实践。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设计“妈妈给小花一些1分的硬币,去买一支1角的铅笔,谁帮帮她?”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l角等于10分,“小花妈妈乘车回家,车票1元,可是妈妈只有5元、10元面值的,怎么办呢?”使学生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學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己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2006年6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作者:陈爱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