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内江工业和内江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入手,阐述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内江工业振兴中内江高职院校发挥的作用和内江高职院校在振兴内江工业中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江工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过去,内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工资水平低,企业有技术的人员纷纷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
如今,内江正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已确立了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轻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五大骨干产业,重点建设七大产业园区,正着力发展一批支柱产业、培植一批大型企业、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主导和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重振内江老工业基地的雄风。
内江工业的振兴,对科技、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内江高校应肩负起培养人才、提供科技和知识支撑的历史责任,以最佳的人才资源、最大的科技贡献、最优质的服务支持和服务于内江经济振兴。
振兴内江工业,需要一大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教育。内江高职教育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内江社会发展并不协调,教育滞后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江工业的发展,既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挑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实现高职教育新的突破。
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和升级,在结构调整、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主导产业形成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力量,能够在工业振兴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要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中。工业要振兴,信息和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员去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另一方面,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建材、化工等企业仍需大量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以内江市大力培育的工业五大产业之一——机械制造产业为例,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达84户,从业人员近18000人,以宁江山川、金鸿曲轴、凤凰集团为代表的企业,近年来生产、销售形势旺盛,急需一大批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去充实生产一线。
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使高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适合的社会环境,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新旧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劳动者跨行业流动增多,这就需要做好轮岗和转岗培训。因此,高职教育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要担负起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双重任务。
高职教育一定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专业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专业设好了,建设好了,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自身也能得到发展。高职教育要针对性强,对社会的认知度高,通过分析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进行有目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做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成功对接,专业设置要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在教学内容上,理论学习要求把握好“必需、够用”这个度,同时要保证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实践教学要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即能上岗。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是大力培養双师型队伍,二是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而且可以使专业易于调整。
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由于内江有成渝经济区和承接转移的先发优势,随着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全国第二大钒钛基地、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中国西部电子元器件基地和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适应企业和社会双向需求的内江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会加快。围绕这些产业,灵活开设一些新专业,同时调整一些过时的旧专业,大力发展机械、机电、汽车、冶金、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食品加工、电气自动化、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只有这些专业适应行业或企业的要求,才能得到他们的办学支持,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高职教育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会成为本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一是可通过与企业产教、产学合作,来达到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人才的目的;二是突破“按需施教”,从施教手段的革新,应用型课程、实习的设置,都把对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到“授人以渔”层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问题;三是企业和学校在生产、技术、教学等多方面实现交流,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办学、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厂中校,校中厂,完成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缓解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推动了企业与社会、学校三赢。
把握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坚持以就业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只有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计划才是符合社会利益。随着内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内江职院作为内江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要抓住内江近年来工业大发展的机遇,主动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并为企业提供策划、培训服务。与这些企业签订“订单”,定向培养人才,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把学校办成人才的加工厂,科技的推广站,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招生形式多样化,办学形式灵活化,学生实习就业市场化,努力为内江工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江高职教育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内江工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过去,内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工资水平低,企业有技术的人员纷纷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
如今,内江正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已确立了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轻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五大骨干产业,重点建设七大产业园区,正着力发展一批支柱产业、培植一批大型企业、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主导和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重振内江老工业基地的雄风。
内江工业的振兴,对科技、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内江高校应肩负起培养人才、提供科技和知识支撑的历史责任,以最佳的人才资源、最大的科技贡献、最优质的服务支持和服务于内江经济振兴。
振兴内江工业,需要一大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教育。内江高职教育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内江社会发展并不协调,教育滞后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江工业的发展,既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挑战。高职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实现高职教育新的突破。
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和升级,在结构调整、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主导产业形成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力量,能够在工业振兴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要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中。工业要振兴,信息和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员去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另一方面,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建材、化工等企业仍需大量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以内江市大力培育的工业五大产业之一——机械制造产业为例,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达84户,从业人员近18000人,以宁江山川、金鸿曲轴、凤凰集团为代表的企业,近年来生产、销售形势旺盛,急需一大批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去充实生产一线。
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使高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适合的社会环境,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新旧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劳动者跨行业流动增多,这就需要做好轮岗和转岗培训。因此,高职教育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要担负起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双重任务。
高职教育一定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专业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专业设好了,建设好了,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自身也能得到发展。高职教育要针对性强,对社会的认知度高,通过分析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进行有目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做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成功对接,专业设置要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在教学内容上,理论学习要求把握好“必需、够用”这个度,同时要保证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实践教学要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毕业即能上岗。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是大力培養双师型队伍,二是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而且可以使专业易于调整。
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由于内江有成渝经济区和承接转移的先发优势,随着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全国第二大钒钛基地、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中国西部电子元器件基地和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适应企业和社会双向需求的内江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的发展将会加快。围绕这些产业,灵活开设一些新专业,同时调整一些过时的旧专业,大力发展机械、机电、汽车、冶金、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食品加工、电气自动化、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只有这些专业适应行业或企业的要求,才能得到他们的办学支持,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才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高职教育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会成为本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一是可通过与企业产教、产学合作,来达到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人才的目的;二是突破“按需施教”,从施教手段的革新,应用型课程、实习的设置,都把对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到“授人以渔”层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问题;三是企业和学校在生产、技术、教学等多方面实现交流,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办学、行业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厂中校,校中厂,完成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缓解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推动了企业与社会、学校三赢。
把握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坚持以就业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只有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计划才是符合社会利益。随着内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内江职院作为内江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要抓住内江近年来工业大发展的机遇,主动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并为企业提供策划、培训服务。与这些企业签订“订单”,定向培养人才,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把学校办成人才的加工厂,科技的推广站,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招生形式多样化,办学形式灵活化,学生实习就业市场化,努力为内江工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江高职教育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