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同题重构”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题重构”通过改变已知条件,使学生体验因果生成;通过改变问题类型,让学生体验一题多变。“同题重构”可以使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或一类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同题重构”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形成系统的教和学理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同题重构    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的“同题重构”教学,就是教师精选几道例题,就例题体现的本质问题进行讲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牢固掌握数学的核心理念,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同题重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同题重构”,提高效率
  “同题重构”,同题是指同一个题设情境、同样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同一类型的问题,重构是指改变题设情境,进行多题一解。“同题重构”通过改变已知条件,使学生体验因果生成;通过改变问题类型,让学生体验一题多变。“同题重构”可以使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或一类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同题重构”,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从而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同题重构”内容、原则、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进行探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分析审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习惯。“同题重构”在不改变题目本质的前提下,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重构新题,围绕题目核心,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点,提升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同题重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选两三道例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就例题体现的本质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在“同题重构”训练中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同题重构”教学,重要意义在于:教师精选习题,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在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实现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同题重构”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同题重构”是初中数学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同题重构”可以从解题思路上变化,也可以从题型上进行变化,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数学运用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依据,是学生理清概念、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同题重构”,首先必须依托教材,立足教材。教师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实践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为例,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在本章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内容,讲授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和角(内角、外角)的概念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数学概念、性质的讲解皆源自教材,教材中列举了三角形的实例,教师基于教材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的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和感受,从而为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概念打下基础。
  概念的掌握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才能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搭建知识框架,才能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应用“同题重构”教学法夯实基础。
  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解题,即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于实际的题目解答中,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梳理和明晰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并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解题能力。而通过“同题重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做到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其更深入、直接、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与本质,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教师以三角形为例,提出问题:“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导出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这种“同题重构”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题重构”通过问题设置的改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创新思维,多元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创新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同题重构”教学就是一种创新,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同题重构”的特点在于题目本质相同,而题型和解题思路不同,具有多变性,可以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培养灵活通变的能力,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状态,锻炼学生的独创性与灵活性,激励、鼓舞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引申,引导学生对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探究,并进行深入分析和创新实践。
  “同题重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习题,学生通过对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习题进行多元解答,可以感受到殊途同归、万变不离其宗的数学核心思想。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和不断思考实践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拓宽解题思路,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同题重构”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課堂效率,形成系统的教和学理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正选.新教材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6).
  [2]卢镇豪.同题异教之比较及其反思[J].中学数学研究,2013,(6).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新校区)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论文,课题编号:19PTYB003
  责任编辑:万永勇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和“写”是最基本的两项任务。但是从当前阅读以及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根据两者间的需求进行有效的互动。为了改善这个问题,还需要实施“以写促读”的策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对“以写促读”在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以写促读”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措施  通过对阅读以及写作的分析可见,阅读可以为写作
前些天,看了媒体上有关金华毒火腿案的一些报道后,除了对火腿厂老板的缺德做法深感痛恨外,对揭露此次事件的某媒体记者的采访方式,心里隐约还有几点疑问,不吐不快,请各位行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设计教学策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圈划批注提出问题,交流讨论筛选信息,捕捉学生生成情况进行建构,应用模型组织分辨判断,尝试在基于逻辑的基础上追溯因果。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的语文批判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后
摘要: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让网络融入课堂,提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是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很关心的话题。课堂终究要实现现代化,但如何实现,实现的又是怎样的现代化,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城域网 网络化 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构课堂教学过程,真正发挥自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