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 精心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结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探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从“新”和“精”上狠下功夫。
  一、“新”,即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需勇气和睿智也。我在教学上采用了体现人本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发生了以下转变:由传统的“教师说教,填鸭式,应试为目的”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新型的师生观;正确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教材观的局限性,拓展为“以详实、贴切学生生活的辅助手段教学,努力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新型教材观;运用辩证、多元的评价方式,体现“注重个别差异,人人皆有闪光点”的评价观;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客体过渡到主体的学习观,使之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质疑的习惯,提供人人动手的情境,给予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精”,即精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是落实新教学理念的载体,只有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表达,师生融洽互动的教学设计,才能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到“活”、“实”、“乐”。
  第一、教师要极力营造和创设教学情境,并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活”化。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程度。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无知者”和“器皿”,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认识主体,使师生思维共振,感情共鸣。特别是转化后进生,教师应做到:注重情感交流,爱心渗透学生。缺乏师爱,往往是后进生共同的遭遇,教育应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放下“师架”,废除“师霸”,用真心去理解、去宽容、去帮助,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已丢失的自尊与自信,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如何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和谐呢?有学者认为,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歌声、典故、幽默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平等带进课堂,把现代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尝试,收到实效。
  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一些行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这样实践的:创设民主参与氛围,使学生进入参与角色;创设冲突情景,激发主体参与热情;实施开放式和多样性教学,激起主体参与行为。
  第二、教师善于捕捉和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整合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空洞的概念及理念,把课“实”化。
  书法、摄影艺术在构图上讲究虚实相映,政治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时而言如堵决,洋洋洒洒,时而则惜言如金,作片刻的沉默;教室里,学生或锁眉锋冷静思索,或寂然无声洗耳恭听,或情不自禁仰天大笑,这便是“虚实”效应。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不死不活——先死后活——要死要活——死去活来”,使学生感到不枯燥、不抽象、生动活泼。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道理也豁然开朗。
  整合课程资源,使活动课教学乡土化。例如用多媒体展示本市旅游地光雾山如画的风光,然后列出环境的涵义。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情境,更主要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讲述《爱国情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把学生带到川陕红军战场遗址红云台,让当年见证人讲红军战士北上路过此山遇川军围困而浴血死战七天七夜的事例时,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教师勤于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用的教学活动,力求生活化、情绪化、主动化,把课“乐”化。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评价,在活动中收获,其乐无穷。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作为主体参与意识的产生及培养,则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课堂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全体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内容教学时,学完基本原理后,我组织学生运用原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讨论,其环节是:先是议一议,结合实际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或社会发生了哪些突出的变化?在讨论中,一些学生列举了具体事例从正面进行肯定或说明,并注意到一些学生不积极,我也不急于归纳,鼓励他们实话实说。一位同学说:“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改得企业倒闭,下岗职工成堆……这说明现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吗?”我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了他提出问题的全面性后,启发同学们帮助释疑;在“结合实际疑”的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有见地。我也加入其行列,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主流,使学生明确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矛盾。同时,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由于充分发挥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肯去当“主人”,澄清了认识,解开了疑团。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唤,我等必须接纳新理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乐学情境,渲染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来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种新课型。它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其功能又超过了“听”与“说”。其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说能力也只有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这就不仅需要听说技艺,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
期刊
摘要: 公共心理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尝试着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研究,提出模块化的教学设想,希望研究成果能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师 心理学 模块化教学  公共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为适应未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高师心理
如今,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已经全面展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们自已探索、自已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已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  一、深挖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
期刊
摘 要: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具有人的共性,但是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甚至很大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  关键词:改进数学 课堂教学 个体差异  一、教学应分类分层推进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小学毕业生全都升入初中,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差异随之扩大,从教的方面看,目前仍有不少教师仍按中
【摘要】数学是一项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科目,但是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及其认知原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首先创设充满童趣的有效教学情境,要因人而宜,其次创设贴近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教学情境,切忌
摘要:地理是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这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便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高效进
【摘要】写作是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之一,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无论是对于语文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值学生各项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在此时做好学生的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可谓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年龄原因以及基础知识的积累不足,学生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教育。本文笔者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写作技巧进行论述,旨在为更好的实现
人常道: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
期刊
摘要:教师的重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科学地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获得乐学的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主导作用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而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状态,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与教师
摘要:通俗音乐,在中学生心目中一般认为就是流行音乐。即指那些结构简单、内容通俗、创作手法相对简单、曲调优美、自然亲切、歌词贴近生活、直抒胸臆、发声方法不受约束较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正是由于它具有以上特点,所以深受大多数学生喜爱。  关键词:通俗音乐 教学 必要性  那么如何科学地把握音乐教学,满足学生听唱通俗音乐的要求,使优秀的通俗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渗透为音乐教学的一部分。那么,就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