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结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通过自身的探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从“新”和“精”上狠下功夫。
一、“新”,即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需勇气和睿智也。我在教学上采用了体现人本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发生了以下转变:由传统的“教师说教,填鸭式,应试为目的”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新型的师生观;正确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教材观的局限性,拓展为“以详实、贴切学生生活的辅助手段教学,努力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新型教材观;运用辩证、多元的评价方式,体现“注重个别差异,人人皆有闪光点”的评价观;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客体过渡到主体的学习观,使之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质疑的习惯,提供人人动手的情境,给予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精”,即精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是落实新教学理念的载体,只有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表达,师生融洽互动的教学设计,才能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到“活”、“实”、“乐”。
第一、教师要极力营造和创设教学情境,并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活”化。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程度。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无知者”和“器皿”,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认识主体,使师生思维共振,感情共鸣。特别是转化后进生,教师应做到:注重情感交流,爱心渗透学生。缺乏师爱,往往是后进生共同的遭遇,教育应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放下“师架”,废除“师霸”,用真心去理解、去宽容、去帮助,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已丢失的自尊与自信,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如何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和谐呢?有学者认为,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歌声、典故、幽默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平等带进课堂,把现代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尝试,收到实效。
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一些行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这样实践的:创设民主参与氛围,使学生进入参与角色;创设冲突情景,激发主体参与热情;实施开放式和多样性教学,激起主体参与行为。
第二、教师善于捕捉和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整合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空洞的概念及理念,把课“实”化。
书法、摄影艺术在构图上讲究虚实相映,政治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时而言如堵决,洋洋洒洒,时而则惜言如金,作片刻的沉默;教室里,学生或锁眉锋冷静思索,或寂然无声洗耳恭听,或情不自禁仰天大笑,这便是“虚实”效应。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不死不活——先死后活——要死要活——死去活来”,使学生感到不枯燥、不抽象、生动活泼。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道理也豁然开朗。
整合课程资源,使活动课教学乡土化。例如用多媒体展示本市旅游地光雾山如画的风光,然后列出环境的涵义。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情境,更主要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讲述《爱国情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把学生带到川陕红军战场遗址红云台,让当年见证人讲红军战士北上路过此山遇川军围困而浴血死战七天七夜的事例时,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教师勤于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用的教学活动,力求生活化、情绪化、主动化,把课“乐”化。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评价,在活动中收获,其乐无穷。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作为主体参与意识的产生及培养,则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课堂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全体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内容教学时,学完基本原理后,我组织学生运用原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讨论,其环节是:先是议一议,结合实际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或社会发生了哪些突出的变化?在讨论中,一些学生列举了具体事例从正面进行肯定或说明,并注意到一些学生不积极,我也不急于归纳,鼓励他们实话实说。一位同学说:“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改得企业倒闭,下岗职工成堆……这说明现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吗?”我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了他提出问题的全面性后,启发同学们帮助释疑;在“结合实际疑”的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有见地。我也加入其行列,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主流,使学生明确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矛盾。同时,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由于充分发挥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肯去当“主人”,澄清了认识,解开了疑团。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唤,我等必须接纳新理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乐学情境,渲染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来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一、“新”,即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需勇气和睿智也。我在教学上采用了体现人本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发生了以下转变:由传统的“教师说教,填鸭式,应试为目的”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新型的师生观;正确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不同教材观的局限性,拓展为“以详实、贴切学生生活的辅助手段教学,努力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新型教材观;运用辩证、多元的评价方式,体现“注重个别差异,人人皆有闪光点”的评价观;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客体过渡到主体的学习观,使之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质疑的习惯,提供人人动手的情境,给予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精”,即精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是落实新教学理念的载体,只有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表达,师生融洽互动的教学设计,才能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到“活”、“实”、“乐”。
第一、教师要极力营造和创设教学情境,并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活”化。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程度。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无知者”和“器皿”,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认识主体,使师生思维共振,感情共鸣。特别是转化后进生,教师应做到:注重情感交流,爱心渗透学生。缺乏师爱,往往是后进生共同的遭遇,教育应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放下“师架”,废除“师霸”,用真心去理解、去宽容、去帮助,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已丢失的自尊与自信,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如何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和谐呢?有学者认为,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歌声、典故、幽默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平等带进课堂,把现代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尝试,收到实效。
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一些行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这样实践的:创设民主参与氛围,使学生进入参与角色;创设冲突情景,激发主体参与热情;实施开放式和多样性教学,激起主体参与行为。
第二、教师善于捕捉和搜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整合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空洞的概念及理念,把课“实”化。
书法、摄影艺术在构图上讲究虚实相映,政治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时而言如堵决,洋洋洒洒,时而则惜言如金,作片刻的沉默;教室里,学生或锁眉锋冷静思索,或寂然无声洗耳恭听,或情不自禁仰天大笑,这便是“虚实”效应。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不死不活——先死后活——要死要活——死去活来”,使学生感到不枯燥、不抽象、生动活泼。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道理也豁然开朗。
整合课程资源,使活动课教学乡土化。例如用多媒体展示本市旅游地光雾山如画的风光,然后列出环境的涵义。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情境,更主要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讲述《爱国情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把学生带到川陕红军战场遗址红云台,让当年见证人讲红军战士北上路过此山遇川军围困而浴血死战七天七夜的事例时,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教师勤于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用的教学活动,力求生活化、情绪化、主动化,把课“乐”化。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评价,在活动中收获,其乐无穷。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作为主体参与意识的产生及培养,则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课堂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全体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内容教学时,学完基本原理后,我组织学生运用原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讨论,其环节是:先是议一议,结合实际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或社会发生了哪些突出的变化?在讨论中,一些学生列举了具体事例从正面进行肯定或说明,并注意到一些学生不积极,我也不急于归纳,鼓励他们实话实说。一位同学说:“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改得企业倒闭,下岗职工成堆……这说明现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吗?”我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了他提出问题的全面性后,启发同学们帮助释疑;在“结合实际疑”的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有见地。我也加入其行列,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主流,使学生明确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矛盾。同时,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由于充分发挥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肯去当“主人”,澄清了认识,解开了疑团。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唤,我等必须接纳新理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乐学情境,渲染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来提升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