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药两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与效益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而言,在栽植油药两用牡丹之后,通常需要2~3年之后才能见到经济效益,而为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并解决“空窗期”问题,需要依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搞好牡丹大田的间作套种。该文结合皖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油药两用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利用价值,提出了牡丹大田间作套种技术。
  关键词:油药两用牡丹;发展价值;间作套种;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35-02
  皖北地区牡丹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牡丹加工和种植的历史,近年来油药两用牡丹越来越受到重视。搞好牡丹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不但能够提升土地的生产效益和利用率,而且能够控制杂草,起到荫蔽作用,这对于油用牡丹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1 油药两用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价值分析
  1.1 发展现状 就目前而言,全国油药两用牡丹的栽植面积大约为2.13万hm2,其中皖北地区的亳州1万hm2,占全国栽种面积的46.9%,是全国最大的牡丹栽培中心,集中在十八里镇、赵桥乡、沙土镇、谯东镇、魏岗镇、牛集镇等乡镇,在其他乡镇也有零散的种植。皖北的牡丹和铜陵牡丹是属于同根源,都是“凤丹”品系,其具备药油两用特征,其根可用在加工丹皮并入药,籽实可以用来加工油料。据某项调查显示,3年期的“凤丹”,其籽年产量为1 875kg/hm2,在第4年就进入了盛果期,到第6年产量可达6 000kg/hm2。和其他品系相比,其籽实具有较高的饱满度,千粒重约360g,1kg约2 400~3 000粒。如依照平均年产量为3 000~4 500kg/hm2算,亳州1万hm2的牡丹,年产牡丹籽约4万t,丹皮量15万t。如牡丹籽的价格为20元/kg,丹皮价格为30元/kg,年产值可达530万元,目前已成为皖北地区药农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1.2 开发利用价值
  1.2.1 社会价值 牡丹籽油是从牡丹籽中提取得到的植物油,不仅能够药用、食用,还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其含有很多有益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如亚油酸28.63%,油酸21.69%,a-亚麻酸42.35%。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中显示,目前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成品油7 188万t,总金额达到了485.5亿美元,对国外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0%,大大超出了国际安全的预警线。而在我国所有的进口农产品中,进口依存度占重最大的农产品是大豆,已达到了70%,目前国内大豆的市场价格也完全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制约。而油药两用牡丹的产油量仅低于花生,是大豆产油量的3倍,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支撑力较强的农作物。而油用牡丹产业具备带动性强、综合效益高的显著特征,目前也将延伸到日用化工、医药制品、食品加工、营养保健、工艺美术、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畜牧养殖、食用菌、畜牧养殖、等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面缓解农村产业单一、劳动老化矛盾,是一项农民能够得到长期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
  1.2.2 经济价值 油药两用牡丹栽种之后(种植15 000株/hm2),一般栽种3a后开始进入结籽期,结籽期可达5~30a,而产籽寿命在60a以上。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高产期,每1hm2能产籽4 500~6 000kg,如按20元/kg的价格收购,每1hm2的年收入为9万~12万元,是种植寻常农作物的5倍多。并且牡丹籽也是高端植物食用油的主要提取物,牡丹种皮中含有原花色素、牡丹黄酮,果荚中含有牡丹多糖。可以说,每1t的牡丹籽,可以产出0.2t的牡丹油,0.008t的牡丹黄酮,0.036t的原花色素,0.086t的牡丹多糖,0.15t多糖胶,0.36t营养粉等产品,可创造50万元的经济价值。在发展油药两用牡丹产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发牡丹类化妆品、牡丹花茶、牡丹保健品、牡丹类食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1.2.3 观赏价值 牡丹具备抗高寒、干旱及瘠薄的特性,是良好的绿化树种。油药两用牡丹以加工丹皮和结籽为主,也可观赏,尤其是在牡丹里加入一些观赏品类,既具备经济价值又可观赏,特别是每年“五一”期间,牡丹花盛开,又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一项重要元素。
  2 油药用牡丹的间作套种技术和产出效益分析
  皖北地区油药两用牡丹间作套种通常有以下3种类型:(1)与中药材进行套种:通常选择丹参、白术、丹参、生地、板蓝根、天南星、知母等;(2)与蔬菜进行套种:通常选择大蒜、土豆、圆葱、朝天椒、油菜、菠菜等;(3)与粮油作物进行套种:通常有大豆、红小豆、芝麻、绿豆等。以下就以白术、大蒜和大豆为例来分析间作套种技术和产出效益。
  2.1 套种白术
  2.1.1 技术要求 (1)栽种时间:通常在春季3月或10—11月。(2)栽种密度:牡丹的行株距为70cm×30cm,采取白术的行株距为25cm×10cm的模式,中间能套种白术3行。(3)栽种技术:通常采取种芽栽种模式。栽种深度5~6cm,采取穴播或条播栽种,每1hm2需要种芽约750~900kg。(4)田间管理方式:结合着牡丹的田间管理来及时做除草、杀虫工作。(5)采收加工:每年的采收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茎秆从绿色变成枯黄色,上部叶硬化,叶片能折断时再采收。晾晒期15~20d,并且在晾晒日晒时还需要经常翻动。
  2.1.2 种植效益 通常采用种芽栽种的方式,需要种芽约750~900kg/hm2,种芽的价格约6元/kg,产量2 250~
  3 000kg/hm2,市场价格约18元/kg。而每1hm2的生产成本在4 500元左右(其中施肥费1 500元、播种1 200元、采收费1 800元、锄地除草已算进牡丹的管理费用种),按这样算,每1hm2的毛收入约40 500~54 000元,净收入约31 500~46 500元,且当年投入就能够当年收获。
  2.2 套种大蒜   2.2.1 技术要求 (1)优选精良品种。在播种之前分离蒜瓣,选择饱满、个大、无畸形的蒜瓣,可选择金乡的白皮蒜。(2)适期栽种。大蒜的最佳播种期,在是秋分至寒露间。(3)施播底肥。适当天剑复合肥料,地膜大蒜的吸肥能力较弱,需肥量较大大,因此,底肥要施足。通常每hm2需要使用农家肥45t,专用肥料1 200kg或复合肥750kg。(4)精细栽种。在行株距70cm的牡丹地种植大蒜,一般每两行油药两用牡丹间可栽种3行大蒜。按行距16cm开沟,沟深需3~4cm,行株距为10~20cm,在插上蒜瓣之后覆土,厚度大约1cm。(5)浇水覆膜。栽种完大蒜后不要立即浇水,要把大蒜在泥土中闷2~3d,再浇灌大水,待地面湿透之后,再用人工或简易的覆膜机来覆盖大蒜专用的除草地膜。(6)破薄膜放苗。在第一次浇灌之后5~7d,有芽鞘贴紧地膜时,使用扫帚在地膜上拍下,有利于大蒜苗破膜,以后每隔2~3d再拍1次,再拍过3遍之后,再使用人工扎口方式来放出未拱出膜的大蒜苗。(7)入冬前管理。在天气封冻之前,浇灌封冻水,以便保护大蒜苗能安全越冬。(8)年后管理。因为采取地膜播种方式,因此在对大蒜进行追肥时也和其它农作物不一样,不能采取机械或穴施播肥方式,通常采取浇灌冲药冲肥,在大蒜苗返青之后再浇返育水,并加入25~30kg的碳酸氢铵。(9)适期采收。当蒜薹抽出20~30cm左右就可进入采摘期,蒜薹采摘期过后20d,叶片变黄时就可挖大蒜头,但注意过迟或过早挖蒜头都会对商品价值有影响。
  2.2.2 种植效益 如采取行距为70cm×30cm油药两用牡丹的种植模式,那两行油药两用牡丹间可栽种3行大蒜。大蒜一般9月下旬栽种,其行距为16cm×15cm,如按大蒜单产12 000kg/hm2,市价5元/kg算,那收入约60 000元/hm2,而每hm2大蒜的生产成本约25 500元(其中种子约12 000元、人工7 500元、肥料6 000元、锄地除草计入到牡丹的管理费用种),那1hm2纯收入约34 500元。
  2.3 套种大豆
  2.3.1 技术要求 (1)选种处理:选择颗粒适中,品质、色泽好,剔除病粒、青豆,杂色粒、虫口粒及破碎粒,做发芽试验,达到90%左右的发芽率即用作种子。(2)合理密植:每两行牡丹间,栽种一行大豆。采取穴播的方式,穴距15cm、深3~5cm,行距60cm,每穴放3~4粒大豆,播种后覆土。
  2.3.2 种植效益 采取行距70cm×30cm牡丹的栽种模式,每两行间种植1行大豆。以大豆为例,播种期为5月上旬,每1hm2需育种约37.5kg,当年8月下旬就可收获,单产量约1 800kg/hm2,按市价9元/kg售出,每1hm2的毛收入约16 200元,其生产成本在3 900元(种子345元,施肥
  1 500元,播种1 200元,采收1 200元,锄地除草计入到牡丹的管理费用种),那每1hm2的纯收入约11 955元。
  3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油药两用牡丹具有良好的前景,是一项风险小、效益高的投资项目,但是由于其需要2~3年之后才能见到经济效益,为了提升土地的生产效率,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探究间作套种技术,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忠冉,谷欣,李先西,等.牡丹间作套种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13⑷:45-46,79.
  [2]吴从宪,葛广纪.油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与效益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⑿:78,91.
  [3]袁俊云,吴自光.油用牡丹培育技术及效益分析[J].林业实用技术,2015⑶:50-52.
  [4]吴勇民,陈志辉,贺展望,等.积极发展油用牡丹培育木本油料资源[J].陕西林业科技,2015⑴:32-33.
其他文献
【目的】选用辅酶Q10产生菌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为出发菌株,系统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为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
摘 要: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5—2016年在安徽淮北生态区域进行了12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及抗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在7 453.5~9 046.5kg/hm2,平均产量为8 308.5kg/hm2;西农120、西农511表现出抗病性
摘 要:城市绿化水平与居民的生活休戚相关,其中绿化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含山县城区绿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城区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与应用、道路绿化树种的合理配置,以及群落生态服务功能的最大发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可操作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选配;生态功能;提升对策;含山县  中图分类号 S7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
摘 要:该文介绍了成县蔬菜生产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菜农素质、改进育苗技术、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大投入、大力发展保护地、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增强市场应对能力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成县;蔬菜生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6-0047-03  Abstract:This paper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的分布特征,为土壤水盐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干旱区葡萄为例,对葡萄生育期土壤水盐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生育:朝土壤水盐分布特性。【结
摘 要:该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生产力薄弱,而玉米生产投工多,劳动强度大;良种良法不配套,田间病虫草害发生重;农民为追求高产盲目用药用肥量,成本投入高、环境污染重;市场价格低、增产不增收等诸多问题,提出玉米生产应大力推广“一优三节四度四集成”简化栽培技术,力争节本增效和生态安全。  关键词:简化栽培;节本增效;玉米生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
摘 要:为筛选、鉴定适宜兴义市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开展了6个水稻品种田间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Q优6号、渝优7109、江优919、宜香4245适宜在兴义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植试验;兴义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28-02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共6个,
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创新思维是当今国际人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该文针对目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培养,并对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激发大学生们对无机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创新;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