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高师生进行理想教育应注重理想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把理想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中;把理想教育与职业设计相结合,增强理想教育的实效性;突出高师生主体性,打造优良的学校文化;尊重高师生个体差异,加强良好意愿前置教育。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师生;理想教育;德才兼备;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20-02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深刻论述了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关系,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师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高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塑造人类灵魂、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高师生的理想教育是高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了解高师生的理想现状,通过理想教育等活动,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高师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生理想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1. 当前高师生理想问题
为了准确描述高师生的理想,了解学生的理想状况,笔者研制了调查问卷。本问卷把理想分为生活层面、职业层面、道德层面和社会层面,共四大项20个题目。其中封闭式题目16个,开放式题目4个,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笔者以系、年级、专业、性别等为区分标准抽取了样本,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2份,回收率达97%,问卷有效率100%。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高师生的理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在理想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注重物质享受,轻视理想追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有的高师生面对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崇尚物质享受,“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等拜金主义风气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严重影响。一部分高师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没有远大的社会理想,不能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不能把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自身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缺乏高尚的道德理想,精神空虚。问卷调查数据中有15%的高师生总觉得对未来感到迷茫,一副“跟着感觉走”的心态,无所追求。
(2)关注个人理想,轻视社会理想。大多数高师生认识到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山大”,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自我实现,关注个人地位、名誉、爱情等,强调个人价值至上的个人本位。没有看到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将个人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结合,忽视了社会发展。
(3)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缺乏统一,理想与现实脱节。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不能视为理想。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高师生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有认识、有体会,对自己方面的道德概念理解水平较高,而对社会集体方面和他人方面的道德概念理解较低。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背离理论与相应规范要求的现象,知行脱节,“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现象较为普遍。
(4)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意志品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高师生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特别是意志坚持性和自制性品质。部分高师生树立了人生理想,但对社会发展和生活中各种挑战不能主动应对,实现理想的信心不足,甚至认为不如走父母、亲戚朋友资助的捷径。在理想实现过程中不能主动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动,缺乏耐挫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有力排除内外诱因干扰,不能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不能把决定贯彻始终,经常轻作诺言而不坚决执行。
2. 高师生理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高师生理想教育重视不够。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社会理想教育,缺乏其他理想教育内容。理想教育不仅包括社会理想,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不能把社会理想凌驾于其他理想之上,成为空洞的圣人教育。其次,理想教育口号喊得响,教育手段比较单一,教育方法陈旧,往往是口头宣传为主,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启动仪式轰轰烈烈,却看不到过程和结果。理想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生活,教育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影响学生心灵。
(2)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全球大环境的发展影响,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扑面而来,西方的腐朽思想和意识形态冲击着高师生的思想。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各项改革的攻坚阶段和深化发展阶段,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高师生自身因素。一方面,处于青年期的高师生思维敏锐,接受能力强,敢于质疑。但由于大学期间所学的各科知识理论根基较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导致理想选择出现问题和偏差。另一方面,高师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直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缺乏困难和挫折的磨炼,长期以来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实践能力。
二、高师生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高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根据美国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师生正处于能够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与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由职业尝试期向现实期过渡的时期。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丰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完善时期,因此,理想教育能为高师生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为高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在注重培养高师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远大的理想。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师生;理想教育;德才兼备;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20-02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深刻论述了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关系,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师范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高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塑造人类灵魂、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高师生的理想教育是高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了解高师生的理想现状,通过理想教育等活动,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高师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生理想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1. 当前高师生理想问题
为了准确描述高师生的理想,了解学生的理想状况,笔者研制了调查问卷。本问卷把理想分为生活层面、职业层面、道德层面和社会层面,共四大项20个题目。其中封闭式题目16个,开放式题目4个,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笔者以系、年级、专业、性别等为区分标准抽取了样本,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2份,回收率达97%,问卷有效率100%。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高师生的理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在理想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注重物质享受,轻视理想追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有的高师生面对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崇尚物质享受,“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等拜金主义风气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严重影响。一部分高师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没有远大的社会理想,不能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不能把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自身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缺乏高尚的道德理想,精神空虚。问卷调查数据中有15%的高师生总觉得对未来感到迷茫,一副“跟着感觉走”的心态,无所追求。
(2)关注个人理想,轻视社会理想。大多数高师生认识到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山大”,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自我实现,关注个人地位、名誉、爱情等,强调个人价值至上的个人本位。没有看到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将个人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结合,忽视了社会发展。
(3)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缺乏统一,理想与现实脱节。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不能视为理想。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高师生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有认识、有体会,对自己方面的道德概念理解水平较高,而对社会集体方面和他人方面的道德概念理解较低。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背离理论与相应规范要求的现象,知行脱节,“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现象较为普遍。
(4)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意志品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高师生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特别是意志坚持性和自制性品质。部分高师生树立了人生理想,但对社会发展和生活中各种挑战不能主动应对,实现理想的信心不足,甚至认为不如走父母、亲戚朋友资助的捷径。在理想实现过程中不能主动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动,缺乏耐挫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有力排除内外诱因干扰,不能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不能把决定贯彻始终,经常轻作诺言而不坚决执行。
2. 高师生理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高师生理想教育重视不够。首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社会理想教育,缺乏其他理想教育内容。理想教育不仅包括社会理想,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不能把社会理想凌驾于其他理想之上,成为空洞的圣人教育。其次,理想教育口号喊得响,教育手段比较单一,教育方法陈旧,往往是口头宣传为主,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启动仪式轰轰烈烈,却看不到过程和结果。理想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生活,教育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影响学生心灵。
(2)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全球大环境的发展影响,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扑面而来,西方的腐朽思想和意识形态冲击着高师生的思想。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各项改革的攻坚阶段和深化发展阶段,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高师生自身因素。一方面,处于青年期的高师生思维敏锐,接受能力强,敢于质疑。但由于大学期间所学的各科知识理论根基较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导致理想选择出现问题和偏差。另一方面,高师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直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缺乏困难和挫折的磨炼,长期以来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实践能力。
二、高师生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高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促进自己健康成长。根据美国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师生正处于能够客观地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与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紧密联系和协调起来,寻找合适于自己的职业角色,由职业尝试期向现实期过渡的时期。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丰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完善时期,因此,理想教育能为高师生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为高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在注重培养高师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