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成就的文化果实,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独特的时代价值,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载体。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关联,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起源。深化革命文化研究,依托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和认同度。
  【关键词】 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5-0095-02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对此进行了新的思考。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因此,培育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建设。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起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载体。在新时代,我们要依托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
  无论是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治国理政的现实要求还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角度来论述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革命文化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革命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从诞生之日起革命文化就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品格,那些苦难时期铸就的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英勇拼搏、不怕困难、艰苦朴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都是革命文化蕴含的宝贵财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动力和纽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革命文化同样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鼓舞和凝聚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持久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独特的政治资源,是人民大众前进的精神旗帜。
  革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最坚实、最牢固的精神基础,为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革命历史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期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革命历史孕育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为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了根基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革命文化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来源,是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形成的文化根基,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各种思潮也随之涌入,宣扬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呼声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立足革命历史,以先进的理念、深厚和内涵,不断地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力的反击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谬论。革命文化是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中,逐渐成为捍卫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力武器,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贡献了重要作用。
  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关联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和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体现着党性的文化形态。革命信念的坚定、革命斗志的保持、革命果实的获取都离不开革命文化,同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文化自信的坚定也离不开革命文化,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本身的价值色彩。现在,革命文化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着不谋而合的一致性,也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理论来源是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彰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蕴含不怕困难和艰苦奋斗革命品格、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理想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革命文化蕴含丰富的内容,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无论表面还是深层,都蕴含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追求、不怕困难和艰苦朴素的道德品格,这些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内容有着高度的契合之处。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充分发掘两者的一致性,以此为支撑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涵育,充分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目标一致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虽然二者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肩负不同的使命和担当,但从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其实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长远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革命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是坚持人民为中心,强化人民信仰,团结人民力量,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不懈努力,同时也为最终能够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积攒力量。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要继续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任何社会都需要弘扬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其致力于为新时代的发展创设价值指向,规避错誤价值观的风险,奠定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强大根基,为最终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长远目标上的一致性显而易见。
  三、依托革命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革命文化凝聚了党和人民的辛勤与智慧,重视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挖掘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上,必须从落细、落小和落实上着手。
  (一)具体革命文化传播形式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只停留在书面教育、照本宣科上是完全不可行的,必须由理论到实践,将革命文化化抽象为具体,采用立体、直观的形象深入群众生活和内心,从而达到理想的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因此,在现实实践中,要将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具体化、形象化。第一,要将革命文化的宣传渗透到每座城市和每户家庭,促使革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城市和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城市,可以将有代表性的革命伟人雕像和感人事迹雕刻在广场等位置,使人们主动去了解认识,从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心里落地生根;在不同的家庭,可以将伟人的家风传承到每一个普通家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更加自然流畅。第二,要针对不同群体心理特征和要求,变换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如针对未成年人、大学生群体,可以将革命精神的内容绘制成单页,以漫画的形式出现,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播革命精神,助推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三,要将革命文化的宣传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如将反映革命文化的电视剧、电影在革命老区等地方放映,也可以将革命文化的内容拍摄成微视频、制作成游戏等;可以不定期的举办革命文化知识有奖竞赛,激发人们对革命文化的学习热情。总之,改变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能够提高革命文化的传播效果,能够使革命文化的影响更加具体和全面,进而更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营造革命文化传播氛围
  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一定的氛围。一个轻松、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传播氛围能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要抓住和利用好不同的时机和场合,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传递环境。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实现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保障,是创新传播形式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现实实践中,要充分发挥良好传播氛围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深入人心。第一,要身临其境的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如参观各个战役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等,能够使人们深切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和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身临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圣地,现实场景的还原和精致生动的布局,能够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提供了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光明日报,2013-07-14.
  [3]李康平.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122-127.
  作者简介:
  陈晓玲,女,山东临沂人,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零陵漁鼓由于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群的精神需求和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思想道德背景,所以有着非常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俗学等学术价值。再加之零陵渔鼓通过有机融合戏曲腔、小调、渔鼓腔等形成了自己多元的唱腔,从而使得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好零陵渔鼓,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就其保护与利用展开探讨研究,并提出具体的保护与利用对策,以供
期刊
【摘要】 舞台美术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光、服饰、道具、高科技融为一体。舞台美术决定着剧目表演效果,也直接决定着剧目表演的成败。不同的剧目演出要求,对舞台美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就戏剧表演领域而言,舞台美术是由专业人员根据演出需求进行统一、专业的艺术构思,通过多种形式来渲染营造舞台氛围,以求达到表演效果。  【关键词】 舞台美术;剧目表现;戏剧表演效果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
期刊
【摘要】 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的作品一向以精妙绝伦的色彩夺人眼球,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巧妙的运用,使他成为一名香港最具有另类个性的电影导演之一,他在色彩的使用上完全的打破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美学原则。他通过色彩再现客观事实,交代环境,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意向,彰显人物的性格和衬托出人物心理变化。本文以其作品《花样年华》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色彩选择意义和搭配方式。  【关键词】 《花样年华》;色彩;
期刊
【摘要】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昆曲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文化瑰宝,素有“百戏之祖”的美誉。而如今,因长期依托于老年市场,昆曲在大数据时代下正面临着窘境。如何推动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世界范围不同年龄层次群体中的传承与传播,已成为一项重大挑战。  【关键词】 昆曲;戏曲文化;传承和传播;文化自信  
期刊
【摘要】 知名话剧导演孟京辉代表作《恋爱的犀牛》,从1999年开始演出,今年是演出的第21年,是目前中国演出累计场次最多、演出地域最广的戏剧代表。本文将从该剧的感染力强的台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部剧持续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 《恋爱的犀牛》;受欢迎;台词;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5-
期刊
【摘要】 尼采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他一反经典哲学家构建庞大体系的方法,用寓言体的手法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用非理性来反对理性。尼采哲学关于生命意义上的“梦与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第一,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出发,主要由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为参考资料,日神冲动是对美的迷恋,而酒神冲动是情绪的放纵。第二,用“梦”与“醉”分别代表“日神现象”和“酒神现象”,由此加深了对日神精神和酒神精
期刊
【摘要】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南方各族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它的基本要素具有服饰形制上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制作材料上就地取材、服装配饰上突出民系特色和服饰图案上表达淳朴美好等特点。赣南客家传统服饰文化虽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然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十九大报告提出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赣南客家传统服饰文化焕发生机活力提供了发展机遇。  【关键词】 客家服饰
期刊
【摘要】 《法理学的范围》实质上系统性地阐述了约翰·奥迪定的分析法学与法律实证主义,其中也包含了杰里米·边沁的哲学基本原理。该书的研究价值并非拘泥于“法律命令说”与“恶法亦法论点”是否具备说服力,其重点在于引发人们辩证地看待法律,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本文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了介绍,基于现代视角详细地分析了“法律命令说”与“恶法亦法论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法理学哲学思想;法律命令说;恶法亦
期刊
【摘要】 甲午营口之战是辽河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战,大致经历了日军攻占营口外围、两次攻击营口牛庄、激战于营口西炮台,最后攻占炮台,营口失守。  【关键词】 营口西炮台;宋庆 ;乔干臣;乃木希典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5-0084-03  一、营口外围战  中日甲午战争进至1895年初,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清军为阻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饮食文化逐渐融入旅游业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旅项目,受到游客的青睐。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水淘糌粑为例,探讨该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水淘糌粑饮食文化空间的建立、嵌入当地其他节日文化中、政府制定规范化政策、培养水淘糌粑专业型人才、增加当地人的文化自豪感等方面提出了水淘糌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为藏区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