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上课并重,做好宪法普及教育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该如何备课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专册课程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梳理教材知识、熟读宪法文本和阅读宪法教科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采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方式授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教学实践
  初中现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由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更名而来的。此次更名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法治教育专册,即《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本册书旨在向学生普及宪法知识,增进学生对于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教师该如何备课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围绕该主题进行论述,希冀抛砖引玉。
  一、教师该如何备课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需要有一桶水。这是关于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和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量的较为形象的说法。该说法旨在说明具备一定的知识量是教师把课上好的基础。《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所载知识是新增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这门课,教师需要在既有知识结构中增加与宪法相关的知识,在备课阶段尽可能广地扩展与我国宪法有关的知识视野,尽可能多地增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积累。为此,笔者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备课的:
  第一,梳理教材知识。《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均以我国宪法为主题,第一单元是总体介绍我国宪法,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与我国宪法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应,第四单元是粗略地介绍以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内容的法治精神。以第三课(公民权利)为例,这一课包括“公民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两个框题。其中,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框题包括“行使权力有界限”和“维护权力守程序”两个方面。教师可以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呈现这一课的整体内容。
  第二,熟读宪法文本。我国宪法由五个部分组成,共计一百四十三条。教师应当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挖掘教材所载知识点的宪法文本依据。如教师应当通过熟读宪法文本,将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题(公民基本权利)所述各项基本权利的宪法依据挖掘出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依据是第三十四条,政治自由的依据是第三十五条,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依据是第三十七条,物质帮助权的依据是第四十五条,等等。
  第三,阅读宪法教科书。为了深化对于我国宪法的理解,教师可以读一读张千帆教授写的《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焦洪昌主编的《宪法学》以及张千帆主编的《宪法》。这三本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教科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宪法学理论素养。
  二、教师该如何上课
  由于八年级下半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均与宪法有关,因此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配合课堂教学。在上課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方式授课。宪法知识本身是较为枯燥的,宪法涉及的一些内容让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里的“民主集中制”就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学概念。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所载内容从“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学生仍然无法切实地理解这个概念且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应当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这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以前文所述的第三课(公民权利)为例,教师在上课后应当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框题(公民基本权利)以及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至第五十六条,同时以PPT的形式将所设置的问题呈现给学生。所要呈现的问题可以这样设置:一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政治自由具体指什么?三是住宅不受侵犯等权利的依据是我国宪法的哪一条款?四是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还有哪些教材未详述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学生预览教材和宪法文本的时间。在学生读完相关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回答PPT呈现的问题。在某个学生就某个问题作出回答后,其他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应当及时地将不同学生的答案记录下来。教师应当合理设置问题和合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以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效率。在学生回答完全部问题后,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同时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白不同问题的关键点在何处。当然,举例说“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举例的过程中需要兼顾正面和反面例子,不能偏废其一。
  通过上述备课方式,可以扩展教师关于宪法的知识面,让教师在上课时做到言之有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避免学习宪法知识带来的枯燥感和厌学情绪。
  参考文献
  [1] 韩金宝.法制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8(26):41.
  [2] 凌丽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创新教学势在必行[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4):6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解释是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行培养,以提升其思维水平,同时应深入落实基础知识,积极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多角度构建客观的历史解释,勇于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限制,解释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从多角度针对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历史解释
期刊
【摘 要】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學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并加以区别对待,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顾及到优等生、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共同进步 有效性  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师的最基本素质,
期刊
【摘 要】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具有促进作用的就称为正迁移,反之,就称为负迁移。迁移实质上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知识 迁移 能力  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摸索培养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班级班风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了在日后的教育体系上更好地健全,必须加强班级班风建设的有效完善。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班风建设的过程中,若完全是通过简单的模式来开展,这就很容易导致具体的建设体系、建设效率出现较多的不足,产生的潜在性挑战是非常多的。文章针对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班风建设工作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
期刊
【摘 要】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本文尝试从“月”这一意象入手,通过品读意象,把握意象的多层次内涵,进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把握意象解读文本的能力。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意象 月 意境 盛唐气象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明确对高中阶段考生诗歌鉴赏的考点及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字、词、句、语段的积累,而其中文字传达出来的想象力的培养几乎没有引起重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材 想象力  一、创设愉悦的课堂环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
期刊
【摘 要】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与水平是衡量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重点,也是实现基于学生认知为原理的相关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策略,因此结合现有的高中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以重点知识内容与体系进行相互的结合,促进高中生能够在数学科目的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数学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品质思想。在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地结合现有的数学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德育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多方协助。认真做好德育工作,对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而言大有助益。在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方法,不断地探索路径,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敢于面对未知困境,切实提升道德水平。本文针对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做出了简要总
期刊
【摘 要】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教学方法,数形结合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数形结合来提取数学要点,进而使得原本枯燥、复杂的知识呈现得更加清晰、形象。这一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引用,不论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上,还是授课效果与效率的提升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 价值体现  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生动
期刊
【摘 要】 地理角色扮演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潜移默化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方法的教学活动。其重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地理课堂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与此同时,初中地理课堂实施角色扮演活动,既顺应了地理改革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社会角色意识,又提高了地理学习主动性,强化了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谓一举多得。针对此,本文探究了角色扮演的活用形式,以达到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