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知道洪永争这个名字,是在文化站美术书法组的名单里。那时候,我作为南海盐步文化站主办的文学小报《蟾苑》的主编,时常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名单。但那时仅见其名,未见其人。在书画组中,有不少我的好朋友,甚至洪永争供职的那个学校,也有我的好朋友,但我竟然不知道洪永争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已经写过一部长篇,一部长篇剧本。那时的洪永争,如何低调,如何沉得住气可见一斑。
第一次见洪老弟,是因为那时候南海教育部门举办了一份内部小报,各个学校要抽一名教师为特约通讯员,我被教办委派为盐步通讯员组长。在通讯员会议上,我终于见到了洪永争,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有点瘦,戴着一副眼镜,很安静地坐在一旁。也许有点其貌不扬,那次会议之后,他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印象,我们也没有深交。
后来,我被抽调到另外一个学校当教导主任,推掉了《蟾苑》主编一职。这段时间,因为工作繁忙,我几乎中断了写作,跟文友的联系也就少了许多。两年后,南海的大沥、盐步、黄岐三个镇合并为一个大沥镇。大沥镇文化站例行的第一次文学会议上,我又见到了洪老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学组的活动。我们有了第一次交谈。他说,他听他们学校的一位教导主任——我的一个旧同事常提起我的名字,说我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一直想认识我。
我这才知道,洪老弟只知道我的名字,并不认识我这个人。也是的,那时候,他甚至不知道文化站有个文学组,有一份文学小报。因为没有人引路,他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书画上。通过交谈,我才知道洪老弟痴迷文学的时间比我还早,比我过之甚多。他已经写过长篇,写过剧本。这让我对他另眼相看。我写文章一向是当作一种寄托,一种乐趣,写的都是些短小的东西,曾经尝试过的一个长篇,现在还丢在那里遥遥无期。他却已经写了出来,这样的气魄,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而且未在报刊上发表过什么作品,实在难得。
也许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一份共同的执著,我跟他很投缘。这以后,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给我看他写出来的作品。那时候,他主攻的是文化散文,文笔娴熟深邃,有着深厚的古文基础,尤其善于历史、书画类的题材,而且不是那些一两千字的怡情小品文,一写就是几千字。这在当时大沥镇整个文学组是很少见的。只是,那时候,他的文笔比较倾向二三十年代的作家文风,一看就知道他不怎么接触现在文学杂志,不怎么读现代文学作品。我当场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是个人才,只要带他进人南海、佛山的文学圈,以他的功力,日后肯定能写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作品来。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人民文学》《十月》《小说选刊》纯文学杂志,还有《江门文艺》等广东比较活跃的打工杂志让他研读,并建议他尝试着写写短篇小说。
从那时候开始,他真正投进文学创作中。我没想到他会如此勤奋,一下子写了好几个短篇小说,其中就有后来在《江门文艺》发表的《平房出租屋》。当初,他拿《平房出租屋》给我看的时候,我甚为吃惊。想不到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不但转变了文风,而且写得那么好。我一直担心他那种循规蹈矩的散文语言会禁锢了他的思维,让他进不了小说语言里。他竟然将他的小说语言写得那么活泼,那么富有生活韵味。要知道,在一个月以前,他的文风还是二三十年代那种味道,能不让人吃惊吗?
恰逢此时,佛山作协组建佛山文学院,并由著名的打工作家周崇贤任院长。周院长找我谈了有关事宜,并要我推介一些有实力的作者给他。我首先想到了洪永争。说实在话,没有对文学特别执著,特别有功底和灵性的人,我是不敢推荐给周院长的。但洪老弟的勤奋,深厚的功底,让我相信他肯定会给周院长带去更多的惊喜。于是,我斗胆将洪老弟引荐给周院长。果然,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洪老弟凭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赢得了周院长和其他文友的尊重:他在《江门文艺》、《童话故事》发表过不少小说,屡次在《佛山日报》、《珠江》上发表诗歌,而散文更为突出,曾在《十月》发表,并且两度在人民文学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奖。这在佛山文学院众多作家中,是数一数二的。
我和洪老弟相识不算太久,但佛山的每一次文学活动,我们都是一起去的,文友们戏称我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的确,在大沥镇甚至南海,能写到这个水平的文学作者太少了,因而,我们更加惺惺相惜,有了作品便相互交流。周末,我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流作品,有时是交流杂志上看到的,有时是我们自己的作品。我这个人比较率直,对他的作品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缺点,他大多会接受并即刻修改。我们有时候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他谦卑好学,大多是他在妥协。
去年,我从学校辞职,去了另一个省份,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很难抽出时间来写作。而他依然在努力,甚至涉足长篇,让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他的毅力。要知道,洪老弟只是一名合同制教师,但他多才多艺,在学校里简直就是万金油:有什么材料要写找他,要出宣传板报找他,书法班辅导找他……他常常是一大早出门,晚上六点多才回到宿舍。我好几次到他的宿舍去,他还在学校里忙着。就是这样忙碌,换上一般人,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哪还能抽出如此多的时间来安心写文章,而且写得如此好呢?
洪老弟让我佩服的另一点是:他的经济并不宽裕,而且供了一套楼,这是多大的压力。但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不但按下了心,而且沉了下来,沉得很深,在烦躁、喧闹、紧张、逼仄的生活中保持那份从容和安静,在生活的夹缝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曾多次劝他到企业去找一份收入高点儿的工作,他都拒绝了,他图的是能有个周末和假期,能让他安心写作。
洪老弟写作涉及面较广,小说,诗歌,散文,而且都写得非同一般,大多都能发表或获奖。我尤其欣赏他的小说,语言扎实,不失活泼,细节描绘颇具生活风味,大多关注底层生活,如《平民出租屋》反映的是外来工生活没有安全保障;《有人死了有人活着》反映的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命运;《暧昧的报复》写底层写作者坚守爱情,如何顶住性诱惑的感人故事;《怀疑》写贫困学生的善良;《寒夜里的搭客佬》写搭客佬的艰辛;《老书画家》讲述一个底层老书画家对艺术情操的坚守……这种蹲下身子来关注底层,和底层交流,跟底层说话,甚至替底层伸张正义的姿势,是一个作家关注现实,体现人文关怀的最简单的表现,也是一个作家至高无上的责任。在跟洪老弟聊天中,常常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怜悯、关怀、忧患与责任。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一部小说就是一部历史。中国现在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是许多人一夜暴富的历史,也是许多人背井离乡在别人城市里为生存而挣扎,遭受歧视、打骂、欠薪、诱骗……的历史。洪老弟的作品,正体现了这一点,他总是试图去挖掘生活底层中的不幸、苦难,寻找他们高贵的灵魂……
洪老弟的多才多艺是令人羡慕的,其书画曾获不少省级以上的奖。他还能作词、作曲。我相信,如此多才多艺的人,要是能在文艺圈里浸染多年,定会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
亚明,原名梁贻明,佛山文学院签约作家,1999年写作,2001年编《蟾苑》,后在《珠江》、《杂文月刊》等发表作品;2006年在《江门文艺》、《诗刊》发表作品,两度获诗刊征文奖。
责 编:雪月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第一次见洪老弟,是因为那时候南海教育部门举办了一份内部小报,各个学校要抽一名教师为特约通讯员,我被教办委派为盐步通讯员组长。在通讯员会议上,我终于见到了洪永争,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有点瘦,戴着一副眼镜,很安静地坐在一旁。也许有点其貌不扬,那次会议之后,他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印象,我们也没有深交。
后来,我被抽调到另外一个学校当教导主任,推掉了《蟾苑》主编一职。这段时间,因为工作繁忙,我几乎中断了写作,跟文友的联系也就少了许多。两年后,南海的大沥、盐步、黄岐三个镇合并为一个大沥镇。大沥镇文化站例行的第一次文学会议上,我又见到了洪老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学组的活动。我们有了第一次交谈。他说,他听他们学校的一位教导主任——我的一个旧同事常提起我的名字,说我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一直想认识我。
我这才知道,洪老弟只知道我的名字,并不认识我这个人。也是的,那时候,他甚至不知道文化站有个文学组,有一份文学小报。因为没有人引路,他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书画上。通过交谈,我才知道洪老弟痴迷文学的时间比我还早,比我过之甚多。他已经写过长篇,写过剧本。这让我对他另眼相看。我写文章一向是当作一种寄托,一种乐趣,写的都是些短小的东西,曾经尝试过的一个长篇,现在还丢在那里遥遥无期。他却已经写了出来,这样的气魄,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而且未在报刊上发表过什么作品,实在难得。
也许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一份共同的执著,我跟他很投缘。这以后,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给我看他写出来的作品。那时候,他主攻的是文化散文,文笔娴熟深邃,有着深厚的古文基础,尤其善于历史、书画类的题材,而且不是那些一两千字的怡情小品文,一写就是几千字。这在当时大沥镇整个文学组是很少见的。只是,那时候,他的文笔比较倾向二三十年代的作家文风,一看就知道他不怎么接触现在文学杂志,不怎么读现代文学作品。我当场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是个人才,只要带他进人南海、佛山的文学圈,以他的功力,日后肯定能写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作品来。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人民文学》《十月》《小说选刊》纯文学杂志,还有《江门文艺》等广东比较活跃的打工杂志让他研读,并建议他尝试着写写短篇小说。
从那时候开始,他真正投进文学创作中。我没想到他会如此勤奋,一下子写了好几个短篇小说,其中就有后来在《江门文艺》发表的《平房出租屋》。当初,他拿《平房出租屋》给我看的时候,我甚为吃惊。想不到短短一个月时间,他不但转变了文风,而且写得那么好。我一直担心他那种循规蹈矩的散文语言会禁锢了他的思维,让他进不了小说语言里。他竟然将他的小说语言写得那么活泼,那么富有生活韵味。要知道,在一个月以前,他的文风还是二三十年代那种味道,能不让人吃惊吗?
恰逢此时,佛山作协组建佛山文学院,并由著名的打工作家周崇贤任院长。周院长找我谈了有关事宜,并要我推介一些有实力的作者给他。我首先想到了洪永争。说实在话,没有对文学特别执著,特别有功底和灵性的人,我是不敢推荐给周院长的。但洪老弟的勤奋,深厚的功底,让我相信他肯定会给周院长带去更多的惊喜。于是,我斗胆将洪老弟引荐给周院长。果然,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洪老弟凭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赢得了周院长和其他文友的尊重:他在《江门文艺》、《童话故事》发表过不少小说,屡次在《佛山日报》、《珠江》上发表诗歌,而散文更为突出,曾在《十月》发表,并且两度在人民文学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奖。这在佛山文学院众多作家中,是数一数二的。
我和洪老弟相识不算太久,但佛山的每一次文学活动,我们都是一起去的,文友们戏称我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的确,在大沥镇甚至南海,能写到这个水平的文学作者太少了,因而,我们更加惺惺相惜,有了作品便相互交流。周末,我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流作品,有时是交流杂志上看到的,有时是我们自己的作品。我这个人比较率直,对他的作品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缺点,他大多会接受并即刻修改。我们有时候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他谦卑好学,大多是他在妥协。
去年,我从学校辞职,去了另一个省份,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很难抽出时间来写作。而他依然在努力,甚至涉足长篇,让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他的毅力。要知道,洪老弟只是一名合同制教师,但他多才多艺,在学校里简直就是万金油:有什么材料要写找他,要出宣传板报找他,书法班辅导找他……他常常是一大早出门,晚上六点多才回到宿舍。我好几次到他的宿舍去,他还在学校里忙着。就是这样忙碌,换上一般人,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哪还能抽出如此多的时间来安心写文章,而且写得如此好呢?
洪老弟让我佩服的另一点是:他的经济并不宽裕,而且供了一套楼,这是多大的压力。但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不但按下了心,而且沉了下来,沉得很深,在烦躁、喧闹、紧张、逼仄的生活中保持那份从容和安静,在生活的夹缝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曾多次劝他到企业去找一份收入高点儿的工作,他都拒绝了,他图的是能有个周末和假期,能让他安心写作。
洪老弟写作涉及面较广,小说,诗歌,散文,而且都写得非同一般,大多都能发表或获奖。我尤其欣赏他的小说,语言扎实,不失活泼,细节描绘颇具生活风味,大多关注底层生活,如《平民出租屋》反映的是外来工生活没有安全保障;《有人死了有人活着》反映的是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命运;《暧昧的报复》写底层写作者坚守爱情,如何顶住性诱惑的感人故事;《怀疑》写贫困学生的善良;《寒夜里的搭客佬》写搭客佬的艰辛;《老书画家》讲述一个底层老书画家对艺术情操的坚守……这种蹲下身子来关注底层,和底层交流,跟底层说话,甚至替底层伸张正义的姿势,是一个作家关注现实,体现人文关怀的最简单的表现,也是一个作家至高无上的责任。在跟洪老弟聊天中,常常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怜悯、关怀、忧患与责任。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一部小说就是一部历史。中国现在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是许多人一夜暴富的历史,也是许多人背井离乡在别人城市里为生存而挣扎,遭受歧视、打骂、欠薪、诱骗……的历史。洪老弟的作品,正体现了这一点,他总是试图去挖掘生活底层中的不幸、苦难,寻找他们高贵的灵魂……
洪老弟的多才多艺是令人羡慕的,其书画曾获不少省级以上的奖。他还能作词、作曲。我相信,如此多才多艺的人,要是能在文艺圈里浸染多年,定会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
亚明,原名梁贻明,佛山文学院签约作家,1999年写作,2001年编《蟾苑》,后在《珠江》、《杂文月刊》等发表作品;2006年在《江门文艺》、《诗刊》发表作品,两度获诗刊征文奖。
责 编:雪月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