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院管理系不断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结合市场需求和各兄弟院校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进行《管理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郑州财经学院为例,就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郑州财经学院管理系所有学生历年来均开设的必修课程。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基层管理者,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沟通、控制与创新等综合管理素质和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管理系不断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结合市场需求和对相关兄弟院校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进行《管理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招聘时不仅仅考虑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关注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所需的人才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市场竞争的意识;知难而进、求同化异的能力;学习、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作为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以胜任目前和将来工作的所需,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二)《管理学》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一方面要求有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管理学增添了新的内容。《管理学》教学也应该紧盯时代步伐,摒弃过时的理念和方法,汲取新的理论和策略。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完全依赖引入
我院的《管理学》教材完全依赖引入的教材进行教学,与我院学生实际的知识素养基础与培养目标不同步;且教材更新的速度缓慢,部分内容相对陈旧,与管理学学科发展现状严重脱节;教材构思也亟待加强,国内《管理学》教材多是冷冰冰的黑色文字,文笔生硬,图文并茂的教材更是少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目前,我院管理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的多,练得少,始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实训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不能从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滞后
在教学中缺乏互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课堂教学充满了“灌输”,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小,教学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员,教师是储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材的改革
《管理学》的改革首先应从源头——教材改革开始。创新《管理学》教材的建构,编写我院实用的《管理学》教材,全面进行学生教材与教学案例参考书的改革。
《管理学》是我院管理系和经济系所有专业均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而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我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情况,我系领导多次组织专任教师进行《管理学》课程研讨,从创新课程机构体系出发,到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与改革,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编一部更适合高职学生的统编教材,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个性化课程培养体系,致力将《管理学》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衔接、相互渗透,以及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使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管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对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形成一系列原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决策及制定计划,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如何指挥与激励下属、掌握各种控制技术。但管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管理的艺术性,懂得管理基本知识,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能正确的运用,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时,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如果死搬硬套,注定失败。因此,在《管理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施中,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要分析实践中的管理经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我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应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以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我院《管理学》课程主要是为专科层次的学生开设的,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特别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较为困难,但同时,我院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践类课程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一方面,选择一些知名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可建立管理综合实训室,购买相应的管理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管理工作情景下,学会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改革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机制。因此,应取消我院《管理学》课程原期末统一卷面考试的形式,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采用综合考核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具体内容包含:课堂纪律、课堂笔记、小论文、案例、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各项内容按所占比例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要求《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鑫.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
2014,11
[2]苏霞.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09,6
[3]马雪蓉.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市场周刊.2008,10
[4]张波.问题与抉择: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反思.中国高教研究.2009,7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郑州财经学院管理系所有学生历年来均开设的必修课程。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基层管理者,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沟通、控制与创新等综合管理素质和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管理系不断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结合市场需求和对相关兄弟院校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进行《管理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招聘时不仅仅考虑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关注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所需的人才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市场竞争的意识;知难而进、求同化异的能力;学习、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作为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以胜任目前和将来工作的所需,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二)《管理学》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一方面要求有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管理学增添了新的内容。《管理学》教学也应该紧盯时代步伐,摒弃过时的理念和方法,汲取新的理论和策略。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完全依赖引入
我院的《管理学》教材完全依赖引入的教材进行教学,与我院学生实际的知识素养基础与培养目标不同步;且教材更新的速度缓慢,部分内容相对陈旧,与管理学学科发展现状严重脱节;教材构思也亟待加强,国内《管理学》教材多是冷冰冰的黑色文字,文笔生硬,图文并茂的教材更是少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目前,我院管理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的多,练得少,始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实训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不能从深层次领会管理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滞后
在教学中缺乏互动,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课堂教学充满了“灌输”,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小,教学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员,教师是储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材的改革
《管理学》的改革首先应从源头——教材改革开始。创新《管理学》教材的建构,编写我院实用的《管理学》教材,全面进行学生教材与教学案例参考书的改革。
《管理学》是我院管理系和经济系所有专业均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而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我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情况,我系领导多次组织专任教师进行《管理学》课程研讨,从创新课程机构体系出发,到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与改革,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编一部更适合高职学生的统编教材,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个性化课程培养体系,致力将《管理学》与其他课程的紧密衔接、相互渗透,以及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使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管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对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形成一系列原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决策及制定计划,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如何指挥与激励下属、掌握各种控制技术。但管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管理的艺术性,懂得管理基本知识,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能正确的运用,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时,要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如果死搬硬套,注定失败。因此,在《管理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施中,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要分析实践中的管理经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我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应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以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我院《管理学》课程主要是为专科层次的学生开设的,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特别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较为困难,但同时,我院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践类课程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在实践中延伸课程教学。一方面,选择一些知名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和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企业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管理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可建立管理综合实训室,购买相应的管理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管理工作情景下,学会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改革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机制。因此,应取消我院《管理学》课程原期末统一卷面考试的形式,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采用综合考核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具体内容包含:课堂纪律、课堂笔记、小论文、案例、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各项内容按所占比例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要求《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鑫.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
2014,11
[2]苏霞.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09,6
[3]马雪蓉.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市场周刊.2008,10
[4]张波.问题与抉择: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反思.中国高教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