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民歌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f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丰富多样,这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目的性与即兴性、理性地演唱和感性地演唱中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本文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著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中出现的部分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为主要材料,将深入分析如何认知并演唱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从而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具备较高的理论意识和理论依托,同时使听众在欣赏时保持较高的兴趣。笔者的结论是:在进行中国民歌演唱时,演唱的目的性与即兴性是相辅相成的,理性地演唱和感性地演唱是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中国声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5-0077-03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在民族起源、人口分布、劳作方式、语言的使用、宗教信仰和民族服饰等自然情况上都各不相同、独具特色。随着时间更迭,逐渐形成了丰富绚烂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现象。本文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撰的教材《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为材料,分别对教材中出现的2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哈萨克族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进行研究。
  一、哈萨克族 
  在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撰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必唱曲目中,共出现了6首哈萨克族民歌。分别[JP2]是:女声一年级上学期曲目《燕子》、男声一年级上学期曲目《在那遥远的地方》、男声一年级上学期曲目《嘎哦丽泰》、男声一年级下学期曲目《美丽的姑娘》、男声二年级上学期曲目《我的花儿》、男声三年级上学期曲目《手挽手》。
  (一)哈萨克族自然情况研究
  1.哈萨克族起源
  哈薩克族是由居住在中亚细亚使用突厥语的众多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组合而成的。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最古老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敦煌一带的乌孙人。
  2.哈萨克族人口分布
  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人口共有110多万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居住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
  3.哈萨克族劳作方式
  哈萨克族人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过着游牧的生活。牧民们一年四季要不断地迁徙,以满足大群的牲畜对牧场的需求。狩猎是副业,近50年来农业也取得了发展。
  4.哈萨克族的语言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中国的哈萨克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5.哈萨克族宗教信仰
  历史上,哈萨克族信仰过萨满教和佛教。从公元10世纪以后,逐渐信仰伊斯兰教。
  6.哈萨克族民族服饰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常以牲畜的皮毛为原料,例如,冬天穿羊皮大衣。夏天,女性大多穿画布连衣长裙并扎头巾。哈萨克族女性通常戴白色大头巾并佩戴首饰。
  (二)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酷爱唱歌,游牧生活又离不开马,歌和马是哈萨克族人民的两个翅膀。哈萨克族民歌丰富,表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1.哈萨克族民歌的分类
  哈萨克族民歌可分为“安”“月伦”(或称“月令”)、“吉尔”三类。“安”是指旋律宽广、有固定曲名和唱词的歌曲。在《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中的6首哈萨克族民歌,都属于这一类。“月伦”是指没有固定的歌词,由歌手即兴编唱的歌曲,旋律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演唱“月伦”的歌手嗓音不一定特别好,但是即兴编词的能力一定很强。“吉尔”是指伴随着婚礼全过程的婚礼仪式歌。这套组歌由慢速-哀怨-欢快。
  2.哈萨克族民歌的特征
  (1)复合音乐体系的特征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游牧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历史上有过多次民族大迁徙,甚至辗转于欧亚大陆之间。因此,哈萨克族是复合音乐体系民族,采用了中国和欧洲两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在一首民歌中很可能发现这两个体系的因素。这就是哈萨克族民歌时常听起来比较西洋化、比较洋味道的原因。这也成为哈萨克族民歌不同于中国其他民族民歌的特点。例如歌曲《燕子》《嘎哦丽泰》《在那遥远的地方》《美丽的姑娘》等。
  (2)速度和音量变化的特征
  哈萨克族人们的劳动方式以牧业生产为主,世代人长期面对着连绵的大山和辽阔的草原。因此,牧民依靠呼喊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呼喊也是民歌中很重要的素材。在许多民歌的句首和句中,都出现了延长记号或是约定俗成地要用自由速度处理演唱的内容。为了塑造辽阔地域的空间感并且表达真切的感情,歌曲在速度变化的同时,往往要进行音量的变化。
  例如,歌曲《燕子》[1]就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据说这首深情、悠扬的民歌是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回族姑娘之后而唱出的。作品借用燕子来比喻自己爱慕的姑娘,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情感。该作品采用了带有再现性的一部曲式结构。由于该作品常采用中速来演唱,因此要选用“非快速作品的艺术处理方法”进行艺术处理。第一句“燕子啊”,这是一个弱起句子,弱起小节中的内容“燕子”不能强唱,用中等音量唱,第1小节弱起的旋律la,mi呈上行排列,设计渐强,把“燕”字稍延长;第2小节旋律高音mi是全句最高音,设计渐强并且延长,来表现燕子飞翔的天空与演唱者之间的距离感。在这句话中,“燕”和“啊”上都有延长记号,由于“燕”是弱起小节中的内容,“啊”是强拍上的内容,因此“燕”字只能稍加延长(“燕”字比“子”字长,比“啊”字短),“啊”要使用后半口气夸张地延长,切勿两个字唱得一样长。做完旋律的处理后,要设计每小节强拍强部分对应的第一个字加以强调的方式。该句子最高音出现在高音re,最低音出现在sol,全句五度的音高范围。第2小节强拍强部分的音符高音re是全句最高音,因此它对应的字“啊”要加重韵母a的发音予以强调。   例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2]是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在一首哈萨克族民歌基础上改编完成的佳作。该歌曲运用了绵长、舒展的音乐情绪表达了小伙子对心爱姑娘的无比爱恋之情。这首歌曲为了表现牧民生活的草原场景以及小伙子的深厚情感,演唱者经常使用自由速度处理。第一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方”字经常延长并且以渐强的力度来演唱,虽然乐谱上并没有标注延长记号和渐强记号,但是往往歌者借助这些方法来表现故事中的空间感。
  (3)旋律与歌词起止点的特征
  哈萨克族民歌中旋律的乐句和歌词的语句往往起止点不一致,例如歌曲《我的花儿》。这类作品在练习和演唱时,时常感到句子不规则、难把握。如果演唱者仔细读谱不难发现,这种在句子进行以及节奏进行的不规则感、不适应感是来源于旋律乐句的起止点与其对应的歌词句子的起止点是没有规律地对应而带来的,其实这恰恰是哈萨克族民歌的一个特点。
  
  二、维吾尔族 
  在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编撰的《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必唱曲目中,共出现了4首维吾尔族民歌。分别是:女声二年级上学期曲目《一杯美酒》、女声二年级下学期曲目《思恋》、男声一年级下学期曲目《阿拉木汗》、男声二年级上学期曲目《阿娜玛汗》。
  (一)维吾尔族自然情况研究
  1.维吾尔族起源
  公元840年,回鹘汉国被黠嘎斯打败。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定居,与原住民族和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长期相处繁衍,形成了维吾尔族。
  2.维吾尔族人口分布
  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人口共有700多万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外,在湖南省的桃源县、常德市;青海省的西北部,以及河南省的渑池等地也有维吾尔族人民居住。
  3.维吾尔族劳作方式
  维吾尔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还擅长种植棉花,葡萄和哈密瓜驰名中外。
  4.维吾尔族的语言
  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维吾尔人在历史上曾使用过古突厥文化的古回鹘文,9世纪中叶改信伊斯兰教以后,逐渐使用阿拉伯文字母。
  5.维吾尔族宗教信仰
  历史上,维吾尔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和佛教。从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信仰伊斯兰教。
  6.维吾尔族民族服饰
  维吾尔族人民种植棉花,棉织业历史悠久,因此维吾尔族穿棉布衣。男子以长袍为主,外面穿对襟的背心;女性多以宽袖的连衣裙为主。男女都喜爱戴四棱绣花的小帽子。
  (二)维吾尔族民歌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居住的地区有着“歌舞之乡”的美称。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作并积累了大量的民间歌曲,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
  1.维吾尔族民歌的分类
  维吾尔族民歌包括“历史歌曲”“劳动歌曲”“爱情歌曲”和“习俗歌曲”等。“历史歌曲”是指反应维吾尔族人民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歌曲,比如,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等。“劳动歌曲”是指在劳动中产生、演唱并流传下来的民歌,比如,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等。“爱情歌曲”是指青年男女对爱情无比忠贞和热烈追求的歌曲,这类歌曲在维吾尔族民歌中数量最多,在《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册中的4首维吾尔族民歌,都属于这一类。“习俗歌曲”是指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各种风俗习惯的歌曲,比如,婚礼歌、迎春歌、迎雪歌、丧歌(也称“挽歌”)等。
  2.维吾尔族民歌的特征
  (1)音乐韵味的特征
  维吾尔族是由生活在北方草原(也称“漠北草原”)上的丁零、铁勒、高车、回纥等部族,与古代西域的各部族长期融合而成的。维吾尔族音乐是以古代北方草原上的维吾尔族音乐为基础,融合西域音乐的精华,又与中原汉族音乐、国外的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相互吸收,从而形成了现代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维吾尔族音乐属波斯阿拉伯乐系,因此当地的民歌存在着中国其他民族少见的特征和韵味。
  (2)切分音节奏型的特征
  众所周知,维吾尔族民歌中有一个使用广泛并极具特色的节奏型——切分音。音樂中的各种节奏型都与人们的生活、劳动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维吾尔族语言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几乎所有词汇的重音都在最后的一个音节上。这种重音的情况,在其他民族语言中是较为罕见的。因此,在维吾尔族民歌中,因为语言重音后移的特征,旋律重音也随之后移,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切分音节奏型。切分音节奏型的使用给乐句的艺术处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例如,歌曲《一杯美酒》[3]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热烈、奔放,歌词亲切、深情,表达了对恋人的赞美和对爱情生活的歌颂。该作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在整首歌曲中频繁地出现了多组切分音节奏型。由于该作品常采用中速来演唱,因此要选用“非快速作品的艺术处理方法”对《一杯美酒》进行艺术处理。第一句“我的爱情像杯美酒一杯美酒”,先来做旋律的处理:第11小节第一拍出现了切分音,切分音中间的长音符八分音符低音la设计强音记号;第11小节第二拍旋律la,mi呈上行排列,设计渐强;第12小节第一拍出现了切分音,切分音中间的长音符八分音符mi设计强音记号;第12小节第二拍旋律高音mi,re,do呈下行排列,设计渐弱;第13小节第一拍出现了切分音,切分音中间的长音符八分音符re设计强音记号;第13小节第二拍旋律高音fa,sol呈上行排列,设计渐强;高音sol,fa呈下行排列,设计渐弱;第14小节至第15小节的旋律mi设计渐强(因为该音符在全句中属于中等偏高的音符)。做完旋律的处理后,要设计每小节强拍强部分对应的第一个字加以强调的方式。由于该句中每小节的第一拍上都出现了切分音,切分音的重音和节拍重音是有矛盾的,为了凸显切分音的重音强度,该句各小节都不做吐字发音的处理。
  在研究和演唱少数民族民歌的过程中,很有必要首先从该民族的民族起源、人口分布、劳作方式、民族语言、宗教信仰和民族服饰入手,对该民族的自然情况进行了解和归纳;其次,要从该民族民歌的分类切入,把所唱歌曲进行归类,然后深挖民歌特征,以确保呈现最纯粹的民歌精神和民歌风格。由此可见,在进行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时,演唱的目的性与即兴性是相辅相成的,理性地演唱和感性地演唱是相互作用的。
其他文献
[摘要]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著名的复调大师,他所创作的《巴赫创意曲集》是钢琴演奏者学习复调音乐一般都会弹奏的作品。《巴赫创意曲集》原本是巴赫为他儿子们练习所创作的,现在也被用来作为钢琴演奏者关于复调音乐学习的教材,目的是防止钢琴爱好者对枯燥的手指练习心生厌烦。本文首先介绍复调音乐的几种类型。其次,简述巴赫《创意曲集》的创作背景,并以《二部创意曲》为例进行分类。再次,以《创意曲集》中的两首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001-03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录过一篇散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人现在还能朗朗背诵,但很少人知道此文题目的出处。早在1201年,南宋诗人王正功以68岁的高龄初到桂林任职时,便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的诗句。而几百年之后,将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并使之名扬天下的,是20世纪60年代长影
期刊
[摘要]  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需要,它蕴含着人类世代的记忆,记录着另一种生命形式的永恒。那“道”更是作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它赋予“艺”以灵魂。本文将以《流浪者之歌》为例,从舞蹈中道具的运用观“艺”,从意境的营造观“道”,以及“艺”与“道”共振之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体会舞蹈艺术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相融交织,浑化一体。惊叹在舞蹈舞台上所建造的新世界,引你我共同品味中国文化之大美。  [
期刊
[摘要]  作为晚期浪漫派杰出的代表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本文从其生平、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歌曲创作及具体歌曲的演唱分析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把握其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特色。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演唱  [中图分类号]J6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089-03     一、理
期刊
[摘要]  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给广大电影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和不小惊喜,这部影片也受到了业界一致好评,成为2019年暑期档的一部现象级佳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电影中的配乐功不可没,运用类型与人物的变化转换、过程紧扣场景主题、中国民族乐同西方乐融合的技巧,很好地展现了我国民族元素,体现了独特的精神内涵,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期刊
[摘要]“红色歌曲”简称“红歌”,主要形成于中国革命时期,在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要说到红色歌曲的经典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王莘作词作曲的《歌唱祖国》。红色歌曲是优秀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时代的艺术审美标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反映和群众的呼声,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追求,因此传承与发扬红色歌曲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歌曲;王莘
期刊
[摘要]审美风格不仅是区分同类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创作者和演奏者高度成熟的表现。在当代高校琵琶演奏和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水平,可以流畅的演奏作品,但是一曲奏罢,却总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总感觉少些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演奏者没有把握和呈现出作品的审美风格,使演奏缺少了灵魂。基于此,本文就当下高校琵琶演奏和教学中审美风格的缺失及成因进行了总结,并就具体的把握与呈现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起
期刊
[摘要]  “民族器乐剧”作为以传统乐器演绎传统文化并从传统器乐中衍生而来的新型器乐体裁,不仅吸收了多种艺术表演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显现出艺术跨界融合的兴起之势。近年来,大部分民族器乐剧作品选择传统神话或历史故事为题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多维视角去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也是民族器乐剧体裁创作的优势所在。然而,民族器乐剧远不能局限于此。在当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器乐剧又能做出何种突破,是现今传统民族音
期刊
[摘要]  2020年10月20日笔者在东北师范大学有幸聆听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的講座——《音乐学写作并及相关问题讨论》。本次讲座主要针对音乐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进行规范指导与研讨。讲座内容由引言、写作程序及相关音乐学写作的若干问题三部分构成。笔者对本次讲座感受颇深,因此依照教授的讲解、讨论结构写作此心得。  [关键词]音乐学;论文写作;阶段性要求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
期刊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全面修养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专业教育顺利展开的基础课程,在音乐专业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地方性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并对以后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寄予展望。  [关键词]地方性;应用型;视唱练耳;教学探析  一、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视唱练耳是一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