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丹阳大麦粥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旧社会,江苏丹阳的百姓生活贫困,再加上灾害连连,老百姓常用大麦米见掺上几粒米煮成稀粥度日。这粥,“吹一口,三层浪;吸一口,浪三层”,百姓称之为“黎民汤”。
  话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舟所至各州县,纷纷献上当地特产美味供皇帝品尝。
  相传乾隆皇帝浩荡的龙舟队,一日行至丹阳东站宝塔湾,县官为了让皇帝体察民间疾苦,特献上“大麦粥”供皇帝品尝。乾隆皇帝沿途吃腻了山珍海味,颇觉清香可口,连声称赞。
  哪知,宝塔湾突然河水暴涨,涌出一个大漩涡,把龙舟队整整堵了3天3夜。这可苦了皇帝,天天喝大麦粥,肚子里的油水早已刮光,可又有苦说不出口。随行人员,也只能是瘪着肚皮生闷气。熬了3日后,龙舟启航,乾隆皇帝长叹一声说:“丹阳县真难过。”小太监们也无奈地接口说:“幸亏有点大麦粥度命!”
  如今,丹阳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了,可老百姓仍然钟情大麦粥,所不同是,丹阳人民已将大麦粥烹调出许多独具风味的品种,如“糯米大麦粥”,健胃养身;“山芋大麦粥”,香甜爽口;“乌缸豆大麦粥”,营养丰富;“绿豆大麦粥”,清凉降火。丹阳百姓,对大麦粥有一种特别的依恋,蕴有一股浓浓的乡情。
其他文献
在人的一生当中,不管你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不管你爱好酒,还是讨厌酒,或者介于二者之间,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不能排除的。我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都得和酒搭上关系,它流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放眼古今,透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随时随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和欢乐者结为良友,为悲伤者视为知己;它让失意者超脱,更让得意者放达;它给灰色的人生增辉,更给苦涩的
肉松,它是以新鲜的猪肌肉(瘦肉)经高温煮熟后,再经复制和脱水而成的一种干燥的传统风味制品,具有柔软酥松、绵而不腻、回味带甜、味鲜香浓等特点,且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故营养价值高于一般猪肉食品,既可作日常食品,也可作口腹之须,更是野外工作和旅游的常备食物,还可以作佐饭或下酒的小菜,作为筵席冷盘的垫底料,围边及组拼料等。笔者曾用猪肉松制作了几款热菜,颇为新颖别致,现介绍于此,以飨读者。    一、肉松火局
鹅,在我国6 000年前就已经人工饲养。《礼记》是较早记载关于鹅烹饪的古书,指出在食用鹅时要注意不吃鹅尾三角臊包。《齐民要术》、《卢氏杂说》、《清异录》、《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随园食单》、《清稗类钞》、《闲情偶记》等古籍中均记有许多烹鹅技法、鹅菜肴名称等相关文字。鹅种类较多,按体型分有大、中、小3种,以中、小型居多。大型鹅有狮头鹅,中型鹅有溆浦鹅、奉化鹅、象山白鹅,小型鹅有中国鹅、太湖鹅、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著称于世。单一个“ 虾”字,它所折射出的烹饪文化足以体现中国饮食文化之丰富内涵,已可见一斑。湛江盛产鲜虾,虾菜盛行,如高档之虾肴、中档之虾菜、风味美食之虾饼,所谓“ 无虾不成宴”。时下虾之于鸡者当有过之无不及。  中国人食虾的历史,可追溯到2 000 多年前。历代流传下来的虾名菜如“ 炸虾段”、“ 炒虾蕈”、“ 虾羹”等等,暂且不提,只谈时下餐饮业流行的各类虾肴菜式
市场宣传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为了宣传企业及其产品。企业想尽千方百计通过宣传这条通路,力图打通企业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起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的
白领人群经常熬夜,易使眼肌疲劳、视力下降。专家提醒,多补充维生素A、B,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  维生素A可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视紫的合成,提高熬夜人士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所以要多吃胡萝卜、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还要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瘦肉、鱼肉、猪肝等动物性食品。  此外,应适当补充热量,弥补体力消耗,吃一些水果、蔬菜及蛋白质食品如肉、蛋、奶等。  另外,吃一些花生米、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来强调“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据《周礼·天宫》记载,在当时就有专门的食医根据帝王的身体状况调配膳食。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就有属于药膳的方剂。近年来,随着中药生物科技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鲜药品可供入膳,如号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以及秋葵、紫苏、菊花苗等药用时蔬,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据药植专家介绍,鲜药和干品(药)入膳相比有诸多优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