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银行金融体系构建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届政府着力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通过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城镇化需要金融提供有效支撑,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与乡镇间的协调发展,需要继续推进以中小城镇为重心的城镇化。从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来看,以中小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予中小城镇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重心是中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着力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而非盲目地扩大城市规模,旨在实现人的城镇化。从实现城乡一体化、保持经济增长、大城市承载力及中小城镇的外部发展条件来分析,总体上,新型城镇化应当以中小城镇为重心,不宜继续以大城市为中心。
  发展中小城镇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协调理论认为,包括城乡一体化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多区域的收敛性,即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或同步性。长期以来,我国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显著滞后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元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86元的2.2倍;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的2.79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3.22倍,尽管近两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使得两者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在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3.1倍。同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大城市返哺中小城镇及乡村、工业返哺农业的能力,需要一种契机来推动这种反哺机制的实现。为了实现区域与城乡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务必要侧重于中小城镇的发展,以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收敛性。
  发展中小城镇是目前经济增长最佳动力源。“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幅度下降;前期政府为稳增长、保增长而主导的投资导致了大量的产能过剩,大城市的传统项目投资已趋饱和,新兴产业尚在培育阶段,继续扩大在大中城市的投资无异于饮鸩止渴;内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国内消费疲弱、内需不足。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收入增长的边际效应更高,中小城镇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将有效地提升其消费能力,释放其消费需求。而且,通过引导产业向中小城镇转移,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改造,拓展和培育巨大的农村市场,促进中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因此,新型城镇化更应注重中小城镇的发展。
  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供需
  中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一样离不开金融提供有效的支撑,尤其是信贷资金方面的支持,但与大城市在金融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不同类型的银行在满足中小城镇各领域金融需求的意愿和能力上也不相同。
  (一)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需求
  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吸纳更多人口、吸引更多企业进驻、提升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这需要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时意味着小微企业的数量更多,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更高。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建设、农业现代化、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四个领域。公共事业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这些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的投入全部解决,即使一些项目吸纳民营资本的参与,也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银行的信贷资金将是满足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城镇化的推进势必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量得以解放,土地集约化经营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迅猛增长。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小微企业数量增加,衍生的结算和信贷需求也必然增加,尤其是大量民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将衍生大量的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的以提升,消费能力增强,同时,也必然产生住房、交通、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而且,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将逐渐改变,提前消费程度提升。由此,与新进城镇居民相关的消费结算与消费贷款业务需求也必然大幅增加。
  中小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有限、偿还周期长等特点,这要求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甘于牺牲部分经济效益;小微企业、消费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资金需求都具有“风险大、收益高”的特点,而且,它们在中小城镇的金融需求占比更高,需要“专注小微企业、志在服务三农”方面的金融机构满足它们的金融需求。因此,从金融需求的特点来看,中小银行需要更好地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二)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供给
  我国金融服务在区域和城乡间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银行业在大城市的资金投入、网点设置和经营权限更加充分,而对于中小城镇则普遍存在网点数量不足、资金投入少、经营权限较低。目前,为中小城镇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中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尽管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为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是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分支机构通常只设立到县一级,即便如此也未能实现县域的全覆盖。未来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所能依赖的金融机构仍将是中小银行。
  从服务意愿和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小银行将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间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将得以有效扭转,实施差异化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小银行“做大”的冲动将得到遏制,“专注地方、深耕细作”是其必然选择。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会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大城市和大企业上,而对中小城市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将是有限的;由于服务能力、议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中小银行相对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处于竞争劣势,基于生存的压力,它们必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所在区域的中小城市和小微企业上,提供与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相关的金融服务的意愿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相对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长期以来,中小银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其所在的区域,对于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实际金融需求、小微与“三农”业务特点、居民的生活与消费习惯等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开发出适合当地小微与“三农”相关业务的金融产品。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中小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匹配程度更高,能更好地满足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需求。因此,在未来以中小城镇为重心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构建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以更有效的支持中小城镇的发展。
  构建服务城镇化的金融体系
  面对城镇化建设的巨大金融需求,当前中小银行所构成的金融体系不足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为此,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打造能够适应新型城镇化下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体系。
  加强中小城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存在和有效运转的基础。目前中小城镇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利于中小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譬如,与中小城镇金融服务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不到位;与中小城镇建设资金投放相关的信贷制度、激励与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等等。因此,亟需各级政府推动与中小城市发展相关的各项改革,破除制度障碍,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做到强化地方政府金融意识、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依法维护银行债权,培养一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中小银行更好服务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出台有效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涉及一般企业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通过建立企业发展基金、财政补贴、适当的税收减免等政策手段,吸引企业入驻中小城镇,支持城镇居民和农民创业,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对在中小城镇设立一级分行的前三年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适当减免中小城镇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营业税,给予微利经营和亏损机构给予适当的税收返还,成立政策性的融资担保机构,建立中小城镇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基金等方面的政策,以引导和鼓励中小银行在中小城镇的业务发展。
  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统一的监管政策不利于引导中小银行落实“服务本土、专注小微”的发展思路,金融监管部门又必须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鼓励中小银行积极投身中小城镇的城镇化进程。譬如,可以考虑在机构准入方面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中小银行下沉网点,提升县域和乡镇的金融机构覆盖率;可以考虑在存贷比、不良贷款容忍度等考核指标上为中小城镇金融业务提供一定的弹性,使得中小银行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城镇,减少服务小微企业的一些顾虑;对中小银行在中小城镇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给予差异化的监管或适当的支持政等等。
  设立地方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小城镇的建设不仅需要中小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更需要以政府为背景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有效保障。通过成立地方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弥补市场机制下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服务或无法覆盖的领域,为城镇化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事业建设、吸引或承接产业转移等领域提供金融衔接。同时,地方开发金融机构的成立也实现了健全服务中小城镇的金融体系的目标。
  建立有效的金融资源支撑机制。各种金融资源是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相对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在信息、资金、人才、风险控制等金融资源上处于劣势,为了更好服务中小城镇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金融支撑机制。信息方面,探索建立经济金融资源共享合作机制;资金方面,可以推动建立资金在省内跨地区流动的机制;人才方面,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人才交流,加大人才的吸引力度;风险控制方面,加强风险研究领域的合作,尝试建立银行间的风险基金,增强风险的抵抗能力。
  此外,完善中小银行为主导的中小城镇建设的金融体系离不开中小银行自身的努力。一是要加强对中小城镇建设各方面的研究,以研究为基础制订业务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以研究为基础开发产品。二是加大科技系统的开发力度,不断地升级改造系统,提升科技系统满足风险控制、满足业务衔接、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三是提高产品研发水平,在深入了解区域内客户的金融需求、企业经营特点、风险特征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开发能够切实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四是下沉机构,提高金融机构在县域和乡镇一级区域的覆盖面,加大自助设备在大型村镇或社区的投放数量,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小微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不仅要提供小微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所必须的资金,而且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财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提升它们的管理水平。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郓城联社以“信用工程”建设和“百千万”富民工程建设为依托,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優化农业产业布局、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形成信贷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至2013年8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02.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8.64亿元,较年初增7.17亿元,考虑票据政策性压降5.22亿元,实际新增贷款1
期刊
冷水江联社为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实现不良贷款率为零的目标,独辟蹊径,把不良贷款作为一种“富矿”来开采,把压降不良贷款作为信贷攻坚战的战略重点,实施“四法”降压措施,即分工清收,落实责任,奖惩兑现,激励清收,同时,细化清收目标和工作措施,建立清收台账,掐算清收进度,因类施策,多策并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8月底,该部不良贷款余额779万元,比2012年初净压2729万元,剔除呆帳核销500万元
期刊
为切实做好为期一个月的“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活动,9月1日,单县农信社按照菏泽银监分局统一部署,积极以全辖41处营业网点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开展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讓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红红的条幅“挂”起来,电子屏幕“滚”起来,多媒体电视“亮”起来,咨询柜台“动”起来,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深入普及金融知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实现金融消费者、银行、金融市场多赢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
不断深化  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渗透  近两年,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也正在向金融领域不断延伸和深入。从业务类型来看,互联网企业涉足的金融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第三方支付,这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其目前规模巨大,仅2012年一年交易规模就超过了10万亿元;  二是金融产品销售渠道业务,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销售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铜板街网站销
期刊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受众客户群体业务需求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在市场拓展和金融服务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加快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机遇。金融营销进社区,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深化金融服务和提升区域经营价值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电子产品竞争的今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加快区域市场扩张的重要法宝。  社区金融服务模式  (一)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指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
期刊
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困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显著。2009年下半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下,国内经济形式迅速好转。但是随后在欧债危机引致全球经济徘徊,经济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形势日趋严峻,导致我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内GDP增速下滑明显。很多首次公开募股(简称IPO)客户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盈利能力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在提交上市申报材料
期刊
加快城镇化建设带来的金融服务变化  首先,服务需求由传统的结算需求向现代金融转变。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大量农户从原来分散居住集中到集中点居住,人口更加密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单纯的存贷款、结算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对农村金融机构的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加。截至今年7月末,泗洪农商行累计拓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36477户,布放“快捷通”助农取款
期刊
对于山区来说,传统业务的发展仍然是制约山区农发行发展的瓶颈,商业性贷款政策的紧缩,更是一定程度上对山区行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但是山区也有自身的一定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将山区行业务做大,还需要认真的探索和思考。  农发行业务发展现状  2013年,保康县政府整体发展规划是紧紧围绕文化旅游、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特色农业四大领域进行发展。文化旅游方面,重点围绕“一心·两轴·五区·八镇·十线”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道路,将城镇化视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之一。面对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浪潮,江苏省各地农村商业银行在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引领下,将继续发挥金融支农的主力军作用,在支持江苏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更好地服务农民、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  服务新农村:  康居贷款+助农取款  乡村的早晨格外安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却已经把陈圩乡莲景花园的人
期刊
名词解释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日前,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新办法并没有如外界期待般取消“存贷比”,而是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这一新指标。并明确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要求在2018年底达到100%,允许商业银行在压力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