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看待和使用新药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为了能战胜疾病,人类一直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随着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和疾病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层出不穷。一般来说,新开发出来的药物的已知作用比以前同类药疗效更好,或已知的不良反应更小。新药要应用于临床,需要通过一系列药理及毒理试验和研究,经严格审核才能批准上市。但由于应用临床时间比较短,可能有些不良反应还不为人们所知,因此可能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不良后果。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处方药,有20%可能有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
  
  “老药”不如新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预后,科研人员仍在不断研制新的药物。如人胰岛素的生产和使用,就减少了过去使用动物胰岛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但有的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用。如1 997年曲格列酮在美国经FDA批准上市后,因为出现了致死性肝损害,最终于2000年从市场撤出。
  一些患者认为“老药”一定不如新药,其实不然。 “老药”是指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的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基本已被了解,在应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意料之外的不良后果。如二甲双胍是使用多年的“老药”,乳酸酸中毒曾被认为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对其多年使用的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机会是很少见的。现在,二甲双胍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被列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并因为其价格经济而被广泛使用。
  
  如何使用新药?
  
  那么,患者在使用新药时应注意什么?
  1 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在上市前进行的临床观察所得出的疗效,都是在一些选定的人群基础上得出的,标准都很严格。但是,在临床应用时,由于疾病群体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适应证用药。一些患者常常听说某人使用某种药物达到了好的疗效,就自行服用该药,而不考虑此药是否适合自己。结果不但可能疗效不佳,还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2 注意剂量应严格遵照医嘱或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凭感觉随意增减药物剂量。不少患者为了增加疗效,擅自增大药物剂量,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 用法规范给药的时间和间隔,是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时间确定的。有的药物需要餐前服用,有的需要餐后服用,有的要在餐时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增加不良反应。
  4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新药虽然经过严格观察和审批,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因为受到目前医学水平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在审批上市前难以完全掌握。个体差异也会导致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出很大差别。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会在药品说明书上说明,其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描述得越详细,说明该生产厂家观察得越仔细,并不代表不良反应就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描述得很少,但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5 联合用药在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合并用药。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未来人们将会研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我们应该科学看待和合理地使用新药。
  
  (编辑/钟卉)
其他文献
影像学检查是一类重要的疾病诊断方法,最常见的有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MRI)检查以及最新应用于临床的PET/CT检查。一般来说,使用超声进行心脏、血管功能检查;使用cT进行实质性器官的检查,比如肝脏、肾脏、脾脏等;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则进行PET/CT检查和MRl检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种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和优缺点。    超声检查使用频率最高    超声检查的优势是实时动态并且没有辐射伤害,
期刊
中药以其天然、不良反应小和疗效好而赢得全世界的青睐。然而近年来,对应用中药时出现的异常现象甚至致死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尤其关于龙胆泻肝丸、当归四逆汤、甘露消毒丹、防己黄芪汤等,含有马兜铃科属关木通、木防己的中药肾损害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使得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中药是否完全无毒?    很多人长期形成一个误区: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中药乃天然药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李景仁 李晋 钟卉 启康 左立娜  阿司匹林,这历经百年风风雨雨的老药,如今,已经成为效益风险比和效益费用比最高的药物之一。这种事半功倍、经济有效的药物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专家介绍,如果所有的中国高危人群都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名患者死亡。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调查显示,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全粮食品身价倍增,被一些糖尿病患者捧为“最佳降糖食品”。到底是不是糖尿病患者都要吃全粮呢?如果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吃全粮,那么,哪些人不能?可以吃的,每天要吃多少?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问题。    全粮食品“全”在哪儿?    全粮一般指未被精加工过的天然食品,包括各种糙米、全麦面、豆类和杂粮等。其营养特点是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
期刊
我是一名老糖尿病患者,平时很重视学习。可以说,学习提高了我的生活品位,也缓解了我的病痛。在职时,我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新闻报道共百余篇。我在《黄帝内经》中读到,梳头能刺激穴位,按摩经络,滋养经血,增强机体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人受益匪浅。很多坚持每天认真梳头的人到了高寿,仍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不用拐杖,精神矍铄。我认为,生命诚可贵,养生靠自己。我虽然没有天天坚持梳头,但是近一年多来
期刊
张大爷瘦瘦的,躺在床上,精神很好,和医生交流饮食控制之道的时候底气十足。记者一点都没看出来,他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了。直到换药的医生掀开被子的一刹那,当那只烂得让人不敢窥视的脚进入视线时,才知道一个小小的玩笑带来了多么可怕的结果。    “有病没病都一样”    63岁的张大爷一直在部队工作,受部队教育多年的他,性格刚直不阿,从不认输服软。他认为,“有困难,更要鼓起勇气”,才能体现一个军人的豪气。20
期刊
太瘦提示什么问题?    体重太轻说明人体内的脂肪含量过少或肌肉总量过少,提示以下几个问题:  1 人体过瘦说明机体把所摄入的食物转化成身体成分的能力有限,也就是常说的“吃多少也不长肉”的人。这类人的体形消瘦,肌肉含量不足,脂肪也不足。这预示他们的体力支出能力不会太好。人的所有活动,包括内脏的活动、心脏的跳动等,都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完成的。所以,对于所有人,“筋骨隆盛”都是必需的,这是力量的保证,也
期刊
血糖监测已是当今糖尿病筛查、治疗和管理的重要环节,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一直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总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三所医院,对欧姆龙最新推出的两款新型血糖仪HEA一214、HEA一2l 5及配套的血糖试纸检测的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两款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做了临
期刊
荞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粗粮,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荞麦挂面、荞糕、荞凉粉,甚至用荞麦酿酒、制作饮料。在日本,荞麦的吃法达到100多种。营荞专家更是倡导人们更多地食用荞麦,那么它究竟有哪些食用价值呢?    荞麦适合糖尿病病友食用    荞麦中蛋白质的组成很优秀,蛋白质含量11.9%,远高于大米、玉米,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高于小麦、大米,尤其是一般粮食中特别缺乏的赖氨酸和色氨酸
期刊
曾有诗人说过:“每颗耀眼的星星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中一牌消渴丸也不例外。  广州中药一厂(即现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曾夜以继日地攻关,期望能研制出用药安全、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的新型降糖药。但是,这种新型降糖药到底由什么成分来组成呢?  后来,一位科研人员偶然间读到了老一代革命家谢觉哉的一首诗:“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干。”这首题为《喜渴病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