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俭、柔:老子的从政三宝(二)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俭”的意义,从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收集的资料来看,本来是指“约束、限制、节制”。所以,古人所说的“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各个方面的自我约束。
  那么,在老子看来领导者之“俭”有哪些内涵呢?
  首先,老子认为,领导者追求奢侈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处,会伤身。老子叮嘱领导者要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即“去甚,去奢,去泰”。他语重心长地说:“五颜六色的东西都要去看,就会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声音都要去听,耳朵就要聋;千奇百怪的味道都要去吃,就会败坏胃口;每天骑马打猎游山玩水,就会让人的心发狂;喜欢奇珍异货,就会行为不轨。”(见《道德经》第十二章)所以,“塞住感官之窍,关闭嗜欲之门,你就终身不会有劳苦愁烦。开启你的感官之窍,增益世事之繁,你就终生没有救了”(见《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在老子看来,领导者欲壑难填,就会祸国殃民,人的欲望是奢侈之本,它甚至会带来残酷的战争。应该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只有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才是永恒的(见《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所以,克制欲望是“俭”的根本。老子倡议“少私寡欲”。
  今天看来,这些话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不节制饮食,便会带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就是乱吃产生的后果;而放纵声色,更会带来道德的沦丧。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大功成了,名分有了,自己便“身退”,这才是上天之道(见《道德经》第九章)。
  其次,老子认为,领导者追求奢侈对老百姓更没有好处,会伤财。老子说道:“大道非常平坦,人君却偏行邪路。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食物,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见《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老子提出:天的道,像拉开弓,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就松一松,不足时再拉一拉。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用来补不足。人间的道却不是这样,是损害不足以给有余。谁能将有余奉献给天下呢?唯独有道的人可以。所以,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看成是自己的功劳,主要就是不想显耀自己的才能(见《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他还说:老百姓吃不饱,是因为统治者收税太多;人民不服管,是因为统治者人为生事;人民不在乎死,是因为为官者索求太多。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官员奢侈腐化,追求私欲,必然会通过增加税收等方式横征暴敛,最终受害的则是老百姓。所以,《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太宗的一段话:“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在老子看来,一个腐败与腐化的领导者,无异于一个抢劫犯。老子意味深长地叮嘱从政者:“名声与身体,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身体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到一切与丧失生命,哪一样危害更大呢?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丧失。所以,知足常乐,不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出现危险,才可以得享长久。”(见《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在老子看来,一个领导者要懂得知足,因为最大的罪恶是多欲,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错是贪得无厌,知足才能满足,而且是永远的满足(见《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才会无欲则刚,因为至高无上的“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成就的。领导者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而得到充分发展。化育中产生贪欲时,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会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见《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值得一提的是,先秦其他学派也都主张俭政。
  先说儒家。《论语·先进》篇记载,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富有,孔子的弟子冉求却还替他搜刮百姓,以增加更多的财富。孔子说道:“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著名的典故“苛政猛于虎”就来自于儒家典籍《礼记》,“苛政”不是“苛刻的政治”,这里的“政”就是指征税。原来,孔子遇见一个老妇人,她的儿子被老虎吃掉了,但是她还是不愿意搬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赋税没有那么重。可见,当时的赋税居然比老虎还厉害,因为老虎来了还可以躲躲,赋税来了简直无处可藏。古代有些君主或地方官貪得无厌,无休止地搜刮民脂民膏,最后只能逼得百姓起来造反了。
  再说法家。韩非子也说君主喜欢宫室台榭池沼,追求车马服饰、奇珍异货,搞得百姓疲惫不堪,消耗国家财货,国家就会灭亡(见《韩非子·亡征》)。韩非子反复强调:“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在上削弱和侵害君主,对下则伤害民众,所以圣人不被好看的东西所引诱,不沉溺于声色玩乐之中,英明的君主轻视奇珍异货,抛弃过分华丽的东西。”(见《韩非子·解老》)韩非子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问管仲:“财富有边际么?”管仲回答说:“水是有边界的,水的边界就是没有水的地方。富贵也是有边界的,其边界就是一个人得到财富后已经感到满足的时候。人争取财富如果不能够自止于满足,那就意味着他忘了富贵的边界了。”(见《韩非子·说林下》)
  大家知道,汉代有著名的文景之治,主要就是吸取了秦王朝短命的教训,而采取了道家的政治理念,提出无为而治,实行重农、崇俭、轻徭薄赋三大政策,汉王朝就这样日益强盛起来。
  再次,老子认为,领导者追求奢侈对于社会风气有害无益。老子反对对奢侈品的崇拜和物质上的拜金主义,认为领导者只有不看重奇珍异宝,才能使世人不去偷窃;只有不萌发邪情私欲,才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领导者治理百姓,要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无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守无为之道,则天下没有不太平的道理(见《道德经》第三章)。
  为什么领导者追求奇珍异宝,会让老百姓偷盗成风呢?一是这些东西要么是国家明令禁止获得的,要么是价值连城的贵重之物,要么是国家财政的支撑重器。不通过非常手段是搞不到手的。其次,领导者追求奇珍异宝,起到的是负面作用,它会使社会风气变得堕落萎靡,从而让百姓也变得奢侈,贪图享受,追求享乐,进而为满足私欲走上犯罪之路。上行下效,所以领导者不可不慎。


位于山东淄博临淄区的管仲纪念馆

  韩非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此时,五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便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但紫色的布料很贵,现在整个都城的百姓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色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恰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侍从,您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从这天开始,再没有侍卫近臣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人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三天,国境之内都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老子的知音,他阐发老子的“俭”时说道:“聪明的人在家里省吃俭用,家里就会富足;圣人珍惜自己的精力,就会精神充沛;君主不轻易使用军队作战,人口就会众多,人口众多,国土就会广大。所以老子称道说:‘节俭,所以能宽裕。’”(见《韩非子·解老》)
  (选自《国学中的领导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在东亚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中国的管理哲学,确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珍视,值得我们再发挥,再创造。  中国管理的主要智慧与基本原则,我认为尤显重要的有七个字:无、生、变、和、中、敬、群。一、“无”的智慧  “无”主要指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方法学,亦即重视管理中的软件。据巴斯克与艾索思多年对美国公司与日本公司所作的比较研究表明,美、日公司在硬性因素方
期刊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a。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b。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c。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元诗选·初集》)注释:  a 樽:酒具,此处代指酒宴。  b 猎围:打猎。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残年:岁暮,一年将尽的  时候。  c 翠黛:美丽的眉毛,代指美人。【评析】  虞集,元代著名诗人,与
期刊
《吕氏春秋》里说:“老聃贵柔。”那么,从领导艺术的角度看,老子的“柔”,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柔”在心理上,就是以柔克刚。  老子为“柔”找到了两个象征物,也就是两个“形象代言人”,其中一个是“婴儿”。在老子看来,婴儿有三个特点:  首先,婴儿柔顺而不动心计。老子说:“能够做到形神合一,使魂魄不驰于外物而妄自离散吗?能够做到精气团聚而纯真柔和如同婴儿一样吗?能够做到时常洁净自己的心灵,
期刊
今天,人们提到范仲淹,往往想到的是他的文学造诣以及《岳阳楼记》这一名篇。其实,作为改革家和政治家,范仲淹的实干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修筑“范公堤”,泰州制伏洪魔  天禧五年(1021),朝廷任命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外运转销。西溪濒临黄海,旧海堤年久失修,屡发溃决,海水肆虐,淹没良田,毁坏盐灶,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范仲淹上书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请求重修海堤,造福百姓
期刊
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仔细品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色彩”运用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有的诗人爱用多种色彩的组合来表现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
期刊
重视生育、追求子女众多,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而近现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观念发生了改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制度,“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
期刊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所离不开的,其中又以衣居首。衣着服饰,既具有实用性,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和审美,涉及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等诸多方面,实为观察和了解一种文明与文化最直接、最便利的窗口。得益于汉字音、形、义一体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与服饰相关的字来一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与服饰相关的汉字有很多,我们将拣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字,每期讲述一个,在阐释其历史源流与发展演变
期刊
提到安徽滁州琅琊山,马上让人想到欧阳修,因为那篇《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已深入人心了。然而,经过一次旅游,我才认识到琅琊山不仅有欧阳修,还有王禹偁。  琅琊山确实像欧阳修写的那样,群山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水声潺潺。在书有“千年醉翁亭”五个大字的巨石后面,有溪水自山间流来,溪南侧有两泉,左右并列,周围用石块砌成两个方池,上方有清康熙朝滁州知州王赐魁题的“让泉”的碑刻,这就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期刊
《说苑》的编纂目的  《说苑》是西汉刘向主持校理皇家图书期间编成的一部历史故事集。在《说苑序奏》中,刘向说道:“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诬校雠,其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其余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后令以类相从,一一条别篇目,更以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曰《新苑》,皆可观。臣向昧死。”  《说苑序奏》是《说苑》的
期刊
颜之推,字介,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颜氏家训》包含着丰富的家风家训内容,在古代家庭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家教思想很多,我们将分期予以讲解。本期讲解两条具有纲领性的家训。  在颜之推看来,治家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它如同治国一样重要且不易。“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