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接受、理解新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独立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足以看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本文将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如果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那么遇到不懂的字词,就会及时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不会单纯等待老师的讲解,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通过自己的查阅后理解了该词,还有有满足、愉快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本身并不是知识,不是能力,它是获得知识,使之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使人终身受益。比如,让学生习惯在特定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能够形成很强的记忆能力;而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对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大有益处。
3、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培養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做基础。”预习一般是独立的阅读和思考。预习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课文重点和难点,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才会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坚持预习才能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古诗《望天门山》时,我会让学生提前按照“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课文,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来画一幅画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画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就此展开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如果没有课后的巩固温习,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习惯,只有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才能降低遗忘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积极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指出了质疑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其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或难点往往就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质疑和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的同学给予肯定。(2)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讨论为学生创设了发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充分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消化知识,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掌握最扎实、记忆最深刻的,从而学的活、记得牢。
3、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想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延伸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完《火烧云》一文后,学生在了解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后,还很想知道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火烧云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关于火烧云的知识,于是,我给学生们推荐了《10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并指导他们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知识的拓展补充,形成了有机整体,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监督并严格要求。例如,在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摒弃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中来。做作业前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拖拖拉拉,遇到难题不能等靠,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独立完成,做完作业之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养成保持作业本整洁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纪占辉. 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学周刊. 2013(08)
[2] 苏玉芝.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3(0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如果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那么遇到不懂的字词,就会及时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不会单纯等待老师的讲解,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通过自己的查阅后理解了该词,还有有满足、愉快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本身并不是知识,不是能力,它是获得知识,使之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使人终身受益。比如,让学生习惯在特定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能够形成很强的记忆能力;而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对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大有益处。
3、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培養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做基础。”预习一般是独立的阅读和思考。预习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课文重点和难点,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才会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坚持预习才能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古诗《望天门山》时,我会让学生提前按照“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课文,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来画一幅画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画的内容进行提问,并就此展开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如果没有课后的巩固温习,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习惯,只有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才能降低遗忘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积极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指出了质疑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其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或难点往往就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质疑和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的同学给予肯定。(2)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讨论为学生创设了发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充分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消化知识,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掌握最扎实、记忆最深刻的,从而学的活、记得牢。
3、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想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延伸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完《火烧云》一文后,学生在了解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后,还很想知道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火烧云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关于火烧云的知识,于是,我给学生们推荐了《10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并指导他们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知识的拓展补充,形成了有机整体,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监督并严格要求。例如,在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摒弃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作业中来。做作业前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拖拖拉拉,遇到难题不能等靠,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独立完成,做完作业之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养成保持作业本整洁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纪占辉. 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学周刊. 2013(08)
[2] 苏玉芝.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