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作文之源,阅读是作文之流。欲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应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应该把观察生活和书籍阅读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开源引流。
  关键词:作文;写作
  【中国分类号】G623.24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作文难,难作文。”这已是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共识。缺少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素材已成为当今写作课中无庸置疑的事实。究其原因之一,那就是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素材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作文之源,阅读是作文之流。欲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应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应该把观察生活和书籍阅读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开源引流。
  一、领略自然风光,汲取生活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去广泛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到表现生活的过程。教师就要敢于突破、善于创新。我们要把作文的教学领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走进大自然,用一颗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去体验、去捕捉,积累习作素材,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在金色的秋天,带领学生走向自然,组织“我与秋天有个约会”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到农村果园采摘果子,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孩子们兴奋极了,亲手摘到果实,一张张笑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我抓住时机让孩子们用笔记录下美好的时刻。第二天的日记中,有的孩子写到: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不怕大家笑话我是馋猫,当时我实在忍不住了,摘到的第一个枣就被我放到了嘴里,真甜!还有的孩子写到:今天我的收获真大,摘了满满一兜冬枣,同时也感受到农民伯伯很热情!这样很真实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喜悦。
  我们走进学生生活,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做柳笛,捉知了,滑滑板,打石子,老鹰捉小鸡,掷沙包,你演我猜,打节拍说词语......引导他们自觉地关注活动过程,学生就不会为“无米之炊”犯愁了。
  二、立足语文课本,拓展阅读佳作
  “博观”才能“约取”,“厚积”才能“薄发”,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善于启发学生领悟构思的精巧和语言的优美,并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拓展。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方面的训练,长此以往,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就会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如学《秋天的图画》一课,利用形象的课件演示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看着画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师说“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编一个童话故事。”时,孩子们兴致可高了,第二天交上来的一篇童话这样写到: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姑娘兴高彩烈地喊着,欢笑着,她召集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枫叶婆婆笑得脸更红了,石榴娃娃好像在咧着嘴唱着欢乐的歌……这样利用童话这个诱饵,唤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增添了他们写话的兴趣。
  虽然语文课文选编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但仅有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才能进一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如学完朱自清的《匆匆》,推荐阅读他的《春》《荷塘月色》《背影》……学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组课文,推荐阅读《红岩》《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
  三、广泛涉猎精品,得到浸润感悟
  俗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要想真正学好作文,光把书本读好是远远不够的。作文写得好的人,必定是“好读书,读好书”的人。
  广泛地阅读中外名著,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如《红楼梦》中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水浒传》中精湛的景物描写,《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紧张动人的情节等。再如: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读者》《爱的教育》《智慧背囊》等书籍也从各方面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升孩子们的感悟。
  此外,还要注重在班级开展与读书有关的活动,以激励孩子们爱上读书。如做“好书推介卡”、开展“每天一诗”诵读活动、每天课前学生轮流讲一个小故事、评选班级小书虫等。
  由于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断地积累名言佳句,所以学生的语感在不断增强,作文也越来越有文采。
  四、追踪社会课堂,活化作文素材
  学校小天地,社会大课堂。我们要走出学校有限的空间,把社会作为一个大课堂,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了解超级市场,观赏名胜古迹,欣赏大自然的壮丽山河和探索家乡变化等。
  社会上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他们写出的作文必定是鲜活感人,饱含真情的。
  2013年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成功飞上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我们语文老师怎能错过这次让学生练习作文的大好机会呢?
  我让他们看现场直播,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让他们谈论“太空授课”;激发对科技的兴趣、憧憬;叙述激动人心的画面,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奇妙、魅力;抒发观看后的感慨,激发他们的科普意识、科技想象力。至此,学生情感的闸门完全打开,真情自然流露。
  这次作文,孩子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件生动形象地描写下来,并表达了自己对航天员、对科学的憧憬与向往。有的写到:“小小的实验,就像是一个‘科技魔方’,让我们认识到浩瀚宇宙的微妙和神奇所在,认识到发现科学、驾驭科学的规律之美、探索之美。“太空授课”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让我们立志学科学、用科学,成为伟大的航天科技人。”
  我们要积极地开源引流,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奋笔疾书,倾吐真情。相信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是呼之欲出,不吐不快,“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我们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写作也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和爱好。
  
其他文献
【中国分类号】G633.41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在英语考试大纲写作一栏中有这样一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在阅卷时,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也明确写出“书写工整”。这无疑在提示我们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书写训练。  我们的学生中有的书写能做到工整、规范,而且有的学生还写得俊秀、洒脱。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书写不清楚,甚至龙飞凤舞,字迹难辨;有的学生乱图乱画,仿佛在做消遣游戏;有的学生格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么改,语文教学都应该做到以文为本。只有学生深入文本,潜心涵咏,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里边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地被文本打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文本  【中国分类号】G633.33    语文教学简单而朴素,检验语文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就是
摘要在新课改以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对于传统方法的革新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语文阅读真正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新课改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作出分析,再认识新课改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的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要求、思路、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课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社交网络的兴起,Web3.0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促使企业营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宣传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且以强劲的势头不断趋于完善。微博是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社交平台,因为微博具有很强的互动功能,加上快捷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多主体、跨平台的特点,企业借助于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方式也逐渐从单向性广告向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转变。通过自媒体与社交媒体,企业能够以文字
【中国分类号]G623.3    创新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的教师感到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茫然无措。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一则,仍然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再则,出现教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学生主体,结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其三,出现教师将以往讲授的地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航向标,而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廉价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
摘要:文章通过对关联理论中认知语境的讨论,旨在研究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此外,关联理论关于认知环境和互明的论述对英语阅读也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英语阅读  【中国分类号】H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认知和语言学习的关系成为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把认知引入语境也成为近二十年语言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文章拟运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