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070703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地合作应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显著的特色。从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发现其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实践能力欠缺、专业教师能力不强等问题。而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有重要的优势,校地合作有助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初步构建了校地合作背景下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校地合作;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的逐渐凸显,校地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长远发展的特色办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广大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优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校地合作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学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情况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十年有余,在此期间,一直注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新颖、教研氛围浓厚、社团活动丰富、学生就业前景广阔;现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相关实训教学设施。
  (二)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
  目前,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大都根据学院特点以及专业教师的眼界而定,没能牢牢把握大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没有经过长期的社会调查,掌握学生的就业方向、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仅仅是依据专业教师的知识容量以及视野宽度进行课程设置,不了解所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否适应行业的需要,其教学内容是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
  2.实践能力欠缺
  旅游管理专业仍在延续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学校建设有多个专业实训室,但是利用率不高。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描述来想象整个实操流程,一切的操作都是虚拟化的,没有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地的感受来加深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进行实际操作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无法达到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比如,导游在进行景点实地讲解时对景区不了解,对景区的重点把握不清,无法真正发挥导游的作用。
  3.专业教师能力不强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必须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胜任。综观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虽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但是专职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院工作的,没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
  4.脱离行业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强,与市场、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时候,应当牢牢把握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动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成为行业需求的人才。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没有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也没有详细的行业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只是参照一些传统的项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行业真正需要的专才和精才,无法适应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
  (一)校地合作有助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登封市。登封市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需要大量高质量应用技能型人才。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既是当地政府的需要,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等,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孵化站的功能,凭借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高校人才与地方需求的无缝连接。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可以参与到行业一线,直接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学校优秀专业教师可以参与到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建设中,为地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间接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校地合作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各个高校亟待思考的问题。校地合作协同培养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打破了高校内部管理决策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引入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高校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等方面与市场、行业接轨。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到高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并成为重要决策者,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办学特色、校园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为学院提供用地、资金、政策的支持,一方面促进了高校的稳步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也逐渐提高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校地合作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占整个教学活动的50%以上,这就要求高校要有大量的专业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辅助教学场地。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总量是有限的,如何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训项目,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登封市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利用地方旅游资源,与景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旅游景区成为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契合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服务技能,强调服务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塑造,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请教,通过在景区进行挂职锻炼,增加自身的实地操作经验,促进学校双师型素质师资建设。
  三、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模式构建
  (一)强化政策和制度支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为了保障校地合作协同培养人才模式的有效运行,校地双方需不断制定、完善、修订与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方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高校要主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与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洽谈,建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各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基础上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共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例如:在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可以加入部分地方旅游行政部门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既能接受来自地方旅游局的行业指导,又有来自旅行社、风景区、星级酒店等行业的建议。同时,校地双方应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科学合理的合作发展机制,明确合作方式,明确各方的权、责、利,确保校地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真正的制度化、常态化,保证输出高品质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二)完善实践实训机制
  完善实践实训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校地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宏观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合理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第二,校地合作共同授课。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共同编写立足实际、适合学生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教学教材或参考书。根据实际需要,部分实操课程如导游实务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等,可采用校地教师同堂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学、观看分析示范视频、以身示范实地操作、现场解答疑问等环节,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第三,学生走出去。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假期,到政府部门、旅行社、旅游风景区开展顶岗实习,全程参与整个旅游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并亲自跟团体验导游的整个工作流程,真刀真枪实地演练。第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借助地方旅游资源,建立若干校外实训基地,由学校专业教师、行业技术人员、优秀学生组成专业团队,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日常运作和实训教学工作,学院专业教师和行业技术人员作指导,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操训练。
  (三)强化综合评价考核标准
  建立学校和社会双重评价标准,学校评价考核标准以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为基准,较少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而社会评价则是以毕业生是否满足行业的需要为标准,极少关注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等。校地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评价考核标准要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双重考核,要建立起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多方参与的综合考核机制,既注重学生的业务能力,又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总之,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地方和高校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只有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根海,谭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成才论坛, 2014,(11).
  [2]易桂姣.校地合作协同培养新媒体人才机制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1).
  [3]王德静.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J].中国商贸,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政策引导、社会需求和地方院校转型的多重推力下,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清、内容混杂、模式趋同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创业教育的价值,构建学科化、系统化体系,实现教材的科学化、本土化,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多样化模式是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
期刊
摘 要: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群众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春雷话剧社作为实践样本,探索其成立18年来历久弥新的经验,可以从制度建设、品牌推广、队伍建设、对外宣传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给予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发展;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依托社团等组织形式,开
期刊
摘 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QQ、微博、微信、豆瓣、天涯等各种各样的新型社交媒体迎来发展的井喷期。大学生因精力充沛、生活环境信息开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原因,逐渐成为这些新型社交媒体的最大应用群体,其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并由此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  关键词:新型社交媒体;大学生;行为习惯  伴随互联网技术、移动终
期刊
摘 要:学术兴趣、学术乐趣和学术志趣(以下简称“学术三趣”)是一组前后展开的逻辑链条。学术兴趣是基石,学术乐趣是桥梁,学术志趣是彼岸。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来说,具备学术三趣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然而,由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学术三趣的部分缺失,在不尽科学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的引导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伪学术繁荣现象。改变这一局面除了要改革学术评价机制,更重要的是培育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2011年独立设置以来,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全盘谋划和深入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锐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凝心聚力,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搭建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平台。  高举习近平新
期刊
摘要:为分析高校科技活动的创新意识的内涵,以水上无人机研究为例,探讨高校科技活动的特点和创新意识的内涵,并提出创新意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内涵。结合科技活动实例,从学科综合角度分析创新意识综合性、实践性开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实践表明,高校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后续学习与长久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创新意识;科技活动;无人机;科研  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尤其是“互
期刊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公布的战略性重点专业。“新工科”背景下,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师资队伍、教学改革、机制改革、革新教育思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些改革和举措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改
期刊
编者按: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近年来,我省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取得了诸多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板块通过综合报道、经验展示等,呈现我省高校取得的突出成绩。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
期刊
策划人语  真理之光可以跨越历史、超越时代。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深情缅怀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提出了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探索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要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始终贯彻校内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也要加强校外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硕士研究生  自2005年国务院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