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馨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最近因为高层的变动,她被任命做了部门主管。一向含蓄温和的她,猛然面对突然多起来的工作和事情,颇有些不习惯。她每天回到家都喊累,把公司所有事情都要向老公说一遍。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总是说梦话,甚至吃饭的时候也会发呆,或者脱口而出一些不明就里的话。家人都知道她在忙工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也不打扰她。
两个月后,公司的变动稳定下来,管理层把已经疲惫不堪的蓝馨调换了部门,这下她本应该放松了,可人们很快发现蓝馨变得很奇怪起来……
第一幕:周六早上
蓝馨像往常一样给加班的老公准备早餐,然后坐在他对面,刚想说什么,老公拿起一根油条说我已经晚了,晚上再说吧。蓝馨目送老公出门,收拾起早餐给楼上的婆婆送去。婆婆随便问她身体怎么样,蓝馨说还不错,就是有些疲倦,然后说隔壁的大姐认识一位不错的中医。接下来她把那个中医坐诊的地方,擅长医治的病症,治好过多少病人等都告诉了婆婆。半小时后,蓝馨还在说,话题已经从中医转到了老总家的宠物狗上。一直说到有人敲门,婆婆忙不迭站起来说伙伴找她去跳舞才算作罢。
第二幕:楼下花园
蓝馨送走了婆婆,恰好遇见要买菜的王太太,于是又和她说起婆婆跳舞的事,两人一直走到菜市场。蓝馨一边帮王太太拿菜,一边和她说起周一要开的会。王太太一句也听不懂,只好嗯嗯啊啊的。蓝馨也不生气,一直跟着她回到家,主动帮她收拾菜篮子,又说起自己老公每个周六都加班的事。一直到王太太说要为下学的孩子准备午饭了,蓝馨才无奈地离开回家。
第三幕:周一公司
蓝馨到以前的部门交接工作。新主管和她关系一直不错,蓝馨就在办公室坐下来聊天。陆续有客户和同事来谈工作,新主管忙的时候,蓝馨也没离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说公司以前的事,搞得新主管无法集中精力,只好让蓝馨回自己办公室找一份文件。谁知道蓝馨拿了文件又回来,新主管只好带着客户躲到别的办公室去了。
第四幕:公司大厅
大家排队打卡下班,蓝馨抓住一个老大姐相约上街喝茶。老大姐连忙说自己还有事,蓝馨独自上街转到晚饭后,顺便买了一个记者用的录音笔。
第五幕:蓝馨家
蓝馨放下电话,老公看了她一眼,连忙说自己还有工作就躲进书房。蓝馨电视也没心思看,在卧室一个人躺着。12点的时候,老公回到卧室,看到蓝馨已经睡着了,枕头边放着一枝录音笔。他随便打开,就听到蓝馨自言自语的声音,内容很散,从家长里短到公司的事情,夹杂着很多叹气的声音。蓝馨的老公没在意,以为蓝馨可能是想试一试录音笔的效果吧。
第六幕:心理诊所
蓝馨的老公一脸愁容地咨询医生:我老婆最近很奇怪。大概有半个月了,每天不管逮着谁都要没完没了地聊天说话。邻居都说烦透了。她公司同事居然也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关心一下老婆,不要让她那么郁闷。我对她很好啊,可昨天我才发现,这一段时间她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没人说话,就对着一支录音笔说个没完,又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有。她的精神和情绪也越来越糟糕,一点小事情也要哭哭啼啼的。我让她暂时停止工作,可很担心她心理上真的有什么问题。
心理医生听完蓝馨老公的话,仔细询问了蓝馨以前的状况,经过一番了解,很快得出了结论。
心理医生手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蓝馨的反常是一种典型的“宣泄效应”,当然这是很多人都需要的。不同的是,男人可能付诸烟酒或者放纵,而女人多是通过唠叨来宣泄心里的郁闷。温柔内向的蓝馨,本不适合领导的位置,忽然被推上一个尴尬的位置,令她非常紧张和不安,就会想用诉说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而男人一般不会把这些压力看在眼里;家人呢,又因为关爱,不去打扰她,反而适得其反。时间长了,蓝馨又不忍心麻烦别人,只好对着不相干的人唠叨。因为礼貌,大家没有拒绝,这样的倾听让她感觉舒畅了很多,所以越发依赖唠叨,这也就是她越来越喜欢串门聊天的原因。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蓝馨的心理已经趋于正常了,只要在这之后,有人给予适当的疏导,很快就好了,可惜蓝馨的家人依然没注意到,她的老公甚至因为怕听到唠叨而躲避。这让蓝馨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很轻易又转到用唠叨抒发郁闷上去了。因为大家的反感,她只好想出和录音笔对话的办法,这个办法导致了恶性循环。反复听自己说话,尤其是所谓的烦心事,她就会越发难过,本来不太严重的情况,随着反复听自己的录音,一次次被积累和扩大了。这样下去,蓝馨会越发不愿意和人沟通,心理状态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这是很危险的。
咨询后记:
听了心理医生的话,蓝馨的老公后悔不迭。医生告诉他,聪明的丈夫面对妻子的喋喋不休应泰然处之,一任其尽情地唠叨,等她的怨气消除后再进行解释、劝说、开导或道歉才对。因为唠叨本是女人的天性,是她们心理自我调节的一种有效方式,有的还是其生理周期的一种正常反应。尤其是蓝馨这样内向的女性,更需要这样的唠叨。
蓝馨的老公已明白过来,原来妻子的唠叨不是毛病,而是像饿了需要食物,渴了需要饮水一样,是人心理的一种需求。于是他专门请假陪着蓝馨,带着她到山清水秀的乡下住了一段时间。到最后的几天,蓝馨几乎都被认真的老公问烦了,一直问得她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的。本来不太喜欢唠叨的蓝馨,因为老公的认真,终于把积攒了许久的郁闷完全释放了出来。看着随时竖着耳朵准备倾听的丈夫,她很快忘了那段不愉快的经历。心理医生说,现在她随时都可以走出去工作了,而且肯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两个月后,公司的变动稳定下来,管理层把已经疲惫不堪的蓝馨调换了部门,这下她本应该放松了,可人们很快发现蓝馨变得很奇怪起来……
第一幕:周六早上
蓝馨像往常一样给加班的老公准备早餐,然后坐在他对面,刚想说什么,老公拿起一根油条说我已经晚了,晚上再说吧。蓝馨目送老公出门,收拾起早餐给楼上的婆婆送去。婆婆随便问她身体怎么样,蓝馨说还不错,就是有些疲倦,然后说隔壁的大姐认识一位不错的中医。接下来她把那个中医坐诊的地方,擅长医治的病症,治好过多少病人等都告诉了婆婆。半小时后,蓝馨还在说,话题已经从中医转到了老总家的宠物狗上。一直说到有人敲门,婆婆忙不迭站起来说伙伴找她去跳舞才算作罢。
第二幕:楼下花园
蓝馨送走了婆婆,恰好遇见要买菜的王太太,于是又和她说起婆婆跳舞的事,两人一直走到菜市场。蓝馨一边帮王太太拿菜,一边和她说起周一要开的会。王太太一句也听不懂,只好嗯嗯啊啊的。蓝馨也不生气,一直跟着她回到家,主动帮她收拾菜篮子,又说起自己老公每个周六都加班的事。一直到王太太说要为下学的孩子准备午饭了,蓝馨才无奈地离开回家。
第三幕:周一公司
蓝馨到以前的部门交接工作。新主管和她关系一直不错,蓝馨就在办公室坐下来聊天。陆续有客户和同事来谈工作,新主管忙的时候,蓝馨也没离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说公司以前的事,搞得新主管无法集中精力,只好让蓝馨回自己办公室找一份文件。谁知道蓝馨拿了文件又回来,新主管只好带着客户躲到别的办公室去了。
第四幕:公司大厅
大家排队打卡下班,蓝馨抓住一个老大姐相约上街喝茶。老大姐连忙说自己还有事,蓝馨独自上街转到晚饭后,顺便买了一个记者用的录音笔。
第五幕:蓝馨家
蓝馨放下电话,老公看了她一眼,连忙说自己还有工作就躲进书房。蓝馨电视也没心思看,在卧室一个人躺着。12点的时候,老公回到卧室,看到蓝馨已经睡着了,枕头边放着一枝录音笔。他随便打开,就听到蓝馨自言自语的声音,内容很散,从家长里短到公司的事情,夹杂着很多叹气的声音。蓝馨的老公没在意,以为蓝馨可能是想试一试录音笔的效果吧。
第六幕:心理诊所
蓝馨的老公一脸愁容地咨询医生:我老婆最近很奇怪。大概有半个月了,每天不管逮着谁都要没完没了地聊天说话。邻居都说烦透了。她公司同事居然也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关心一下老婆,不要让她那么郁闷。我对她很好啊,可昨天我才发现,这一段时间她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没人说话,就对着一支录音笔说个没完,又不知道说了什么,反正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有。她的精神和情绪也越来越糟糕,一点小事情也要哭哭啼啼的。我让她暂时停止工作,可很担心她心理上真的有什么问题。
心理医生听完蓝馨老公的话,仔细询问了蓝馨以前的状况,经过一番了解,很快得出了结论。
心理医生手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蓝馨的反常是一种典型的“宣泄效应”,当然这是很多人都需要的。不同的是,男人可能付诸烟酒或者放纵,而女人多是通过唠叨来宣泄心里的郁闷。温柔内向的蓝馨,本不适合领导的位置,忽然被推上一个尴尬的位置,令她非常紧张和不安,就会想用诉说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而男人一般不会把这些压力看在眼里;家人呢,又因为关爱,不去打扰她,反而适得其反。时间长了,蓝馨又不忍心麻烦别人,只好对着不相干的人唠叨。因为礼貌,大家没有拒绝,这样的倾听让她感觉舒畅了很多,所以越发依赖唠叨,这也就是她越来越喜欢串门聊天的原因。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蓝馨的心理已经趋于正常了,只要在这之后,有人给予适当的疏导,很快就好了,可惜蓝馨的家人依然没注意到,她的老公甚至因为怕听到唠叨而躲避。这让蓝馨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很轻易又转到用唠叨抒发郁闷上去了。因为大家的反感,她只好想出和录音笔对话的办法,这个办法导致了恶性循环。反复听自己说话,尤其是所谓的烦心事,她就会越发难过,本来不太严重的情况,随着反复听自己的录音,一次次被积累和扩大了。这样下去,蓝馨会越发不愿意和人沟通,心理状态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这是很危险的。
咨询后记:
听了心理医生的话,蓝馨的老公后悔不迭。医生告诉他,聪明的丈夫面对妻子的喋喋不休应泰然处之,一任其尽情地唠叨,等她的怨气消除后再进行解释、劝说、开导或道歉才对。因为唠叨本是女人的天性,是她们心理自我调节的一种有效方式,有的还是其生理周期的一种正常反应。尤其是蓝馨这样内向的女性,更需要这样的唠叨。
蓝馨的老公已明白过来,原来妻子的唠叨不是毛病,而是像饿了需要食物,渴了需要饮水一样,是人心理的一种需求。于是他专门请假陪着蓝馨,带着她到山清水秀的乡下住了一段时间。到最后的几天,蓝馨几乎都被认真的老公问烦了,一直问得她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的。本来不太喜欢唠叨的蓝馨,因为老公的认真,终于把积攒了许久的郁闷完全释放了出来。看着随时竖着耳朵准备倾听的丈夫,她很快忘了那段不愉快的经历。心理医生说,现在她随时都可以走出去工作了,而且肯定会比以前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