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弥补学科领域教学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不足,我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发了适合幼儿自主学习、善于发现、主动探究的园本课程《主题探究体验活动》,实施“一学年一主题”,围绕“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的方式,在集中、节约、共享、修正,不断改善的课程预定和生成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提高各班级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实现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深入化。
【关键词】幼儿园;探究体验;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
我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发了适合幼儿自主学习、善于发现、主动探究的园本课程《主题探究活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探究内容。在活动性、主体性、多元智力等理念的指导下,以年龄段为单位,确立活动主题,师幼一起开展“一学年一主题”的探究体验活动。目前,各年龄班级分别聚焦 “我的小手”“好玩的纸或瓶子”“书海畅游”三大主题,围绕“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的方式,在集中、节约、共享、修正,不断改善的课程预定和生成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提高各班级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实现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深入化。
一、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核心理念
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核心理念是:①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追随幼儿的成长过程。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和已有经验,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选择幼儿感兴趣、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为学习内容。同时,我们还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②强调“自主探究,快乐体验”。在活动中,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合作体验、收获成功;③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师幼共成长的过程。从主题的生成、开展,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在活动中和幼儿一起探究体验,一起成长;④体现内容的整合和全面发展的目标。主题探究体验活动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幼儿深入的观察、主动探索、自主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框架设计
目标定位上,从幼儿终身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内容选择上,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取贴近幼儿的生活的主题,适时引入传统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活动安排上,“探究”既符合了《纲要》中对幼儿园的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规定,又体现了活动类型的丰富性;在组织与实施中,以“一学年一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变式进行”的螺旋式构建的方式逐层拓展与深化;在资源运用上,充分挖掘幼儿园、家长以及周边的教育资源,为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主题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
1.主题的选择:一学年一主题
在主題的选择上我们的依据是:一是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二是具有学习价值;三是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四是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基于以上的因素,我们以幼儿年龄段为单位分别选取了“我的小手”“好玩的瓶子或纸”“书海畅游”三大主题。
2.主题的深度与广度:“2 3主题探究活动与领域学科活动”相结合模式
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主题在短时间内(如一个月更换一个主题)不停更换,活动会因时间过短而流于表面而造成草草了事;如果主题长时间不变,则会让幼儿逐步失去兴趣而造成虎头蛇尾。那么,究竟主题开展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我园结合自身的课程设置,实施了“2 3主题探究活动与领域学科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即每星期的周四和周五上午学习活动时间(1小时)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周一到周三上午的学习活动时间开展领域学科活动。这样保证了主题开展的充足时间,教师可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大主题下生出多个子主题。教师与幼儿一起兴趣盎然地深入探究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钻研精神、耐力和毅力,使得孩子获得各个领域更多有益的经验。
3.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
目前,我园各年龄班级分别聚焦 “我的小手”“好玩的纸或瓶子”“书海畅游”三大主题,围绕“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的方式,在集中、节约、共享、修正,不断改善的课程预定和生成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提高各班级的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实现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深入化。
当主题确定后,编制主题网络成为生成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把握教育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避免盲目为生成而生成,在网络编制时,我们首先采取级部教师集体设计的方式进行,对本年龄段的主题预设3-4个子主题,每班分别围绕不同的子主题开展活动,在子主题开展2-3个月后,班级之间会进行子主题的交互开展,这样不仅保证了活动的整体性和教育性,而且实现的资源和智慧的共享。同时,在每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开展时,各班则注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变式进行,在师幼的互动中生成新的活动,实现“生成中有预设,预设中有生成”。如,中班主题探究活动“好玩的纸”,在认识“纸的种类或特性”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预设活动采取集体谈话的方式讲解并帮助幼儿理解,也可以借助家长资源,开展“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纸”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纸张等方式进行生成活动的探究。在预设活动中,幼儿可能更加系统的了解有关纸的知识,而在生成活动中,幼儿将会感知更多有关纸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并且通过探究和体验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将幼儿自发、教师预设、师幼或亲子互动创生等不同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下面以中班级主题探究活动“好玩的纸”为例简单介绍:
纸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幼儿日经常接触的生活物品。因此,幼儿对于纸的认识与使用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关于纸的由来、演变、发展以及制作流程等方面幼儿都不太了解。因此,我们依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级部为单位,进行了集体的设计,从纸的发展史、纸的制作、纸的种类、纸的特性、玩法等层面入手预设了“走进纸的世界”“动手来造纸”“纸与艺术”“与纸做游戏”四个子主题和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多种器官感知、动手操作、组合转换成各类再造纸品,如纸球、纸棒、纸浆玩具等,然后再融入各类游戏中,如“纸球大战”“纸棒迷宫”“纸足球”“纸影剧”等,让幼儿在操作探究和游戏体验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班级在围绕不同子主题开展活动时,则不断地在师幼的互中生成了新的活动,如中二班在开展“纸与艺术“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纸文化系列活动,生成了“纸影剧”“渲染”等活动,又如中一班在开展“与纸玩游戏”中,幼儿不断地发现了新的游戏,如纸棒和纸球的系列游戏,中三班在开展“纸的实验”中,还生成开展“纸的浮沉”与“承重”的实验。在主题探究活动的预设和生成中,幼儿通过游戏、观察、发现、动手操作验证、检验结论、再次发现问题、修正方法、再次动手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学习探究过程,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探究体验;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
我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发了适合幼儿自主学习、善于发现、主动探究的园本课程《主题探究活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探究内容。在活动性、主体性、多元智力等理念的指导下,以年龄段为单位,确立活动主题,师幼一起开展“一学年一主题”的探究体验活动。目前,各年龄班级分别聚焦 “我的小手”“好玩的纸或瓶子”“书海畅游”三大主题,围绕“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的方式,在集中、节约、共享、修正,不断改善的课程预定和生成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提高各班级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实现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深入化。
一、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核心理念
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核心理念是:①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追随幼儿的成长过程。我们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和已有经验,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选择幼儿感兴趣、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为学习内容。同时,我们还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②强调“自主探究,快乐体验”。在活动中,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合作体验、收获成功;③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师幼共成长的过程。从主题的生成、开展,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在活动中和幼儿一起探究体验,一起成长;④体现内容的整合和全面发展的目标。主题探究体验活动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幼儿深入的观察、主动探索、自主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框架设计
目标定位上,从幼儿终身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内容选择上,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取贴近幼儿的生活的主题,适时引入传统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活动安排上,“探究”既符合了《纲要》中对幼儿园的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规定,又体现了活动类型的丰富性;在组织与实施中,以“一学年一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变式进行”的螺旋式构建的方式逐层拓展与深化;在资源运用上,充分挖掘幼儿园、家长以及周边的教育资源,为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主题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
1.主题的选择:一学年一主题
在主題的选择上我们的依据是:一是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二是具有学习价值;三是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落实;四是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基于以上的因素,我们以幼儿年龄段为单位分别选取了“我的小手”“好玩的瓶子或纸”“书海畅游”三大主题。
2.主题的深度与广度:“2 3主题探究活动与领域学科活动”相结合模式
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主题在短时间内(如一个月更换一个主题)不停更换,活动会因时间过短而流于表面而造成草草了事;如果主题长时间不变,则会让幼儿逐步失去兴趣而造成虎头蛇尾。那么,究竟主题开展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我园结合自身的课程设置,实施了“2 3主题探究活动与领域学科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即每星期的周四和周五上午学习活动时间(1小时)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周一到周三上午的学习活动时间开展领域学科活动。这样保证了主题开展的充足时间,教师可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大主题下生出多个子主题。教师与幼儿一起兴趣盎然地深入探究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钻研精神、耐力和毅力,使得孩子获得各个领域更多有益的经验。
3.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
目前,我园各年龄班级分别聚焦 “我的小手”“好玩的纸或瓶子”“书海畅游”三大主题,围绕“一个主题,集体设计,交互开展;一个活动,变式进行,互动生成”的方式,在集中、节约、共享、修正,不断改善的课程预定和生成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提高各班级的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实现主题探究体验活动的深入化。
当主题确定后,编制主题网络成为生成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把握教育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避免盲目为生成而生成,在网络编制时,我们首先采取级部教师集体设计的方式进行,对本年龄段的主题预设3-4个子主题,每班分别围绕不同的子主题开展活动,在子主题开展2-3个月后,班级之间会进行子主题的交互开展,这样不仅保证了活动的整体性和教育性,而且实现的资源和智慧的共享。同时,在每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开展时,各班则注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变式进行,在师幼的互动中生成新的活动,实现“生成中有预设,预设中有生成”。如,中班主题探究活动“好玩的纸”,在认识“纸的种类或特性”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预设活动采取集体谈话的方式讲解并帮助幼儿理解,也可以借助家长资源,开展“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纸”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纸张等方式进行生成活动的探究。在预设活动中,幼儿可能更加系统的了解有关纸的知识,而在生成活动中,幼儿将会感知更多有关纸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并且通过探究和体验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将幼儿自发、教师预设、师幼或亲子互动创生等不同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下面以中班级主题探究活动“好玩的纸”为例简单介绍:
纸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幼儿日经常接触的生活物品。因此,幼儿对于纸的认识与使用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关于纸的由来、演变、发展以及制作流程等方面幼儿都不太了解。因此,我们依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级部为单位,进行了集体的设计,从纸的发展史、纸的制作、纸的种类、纸的特性、玩法等层面入手预设了“走进纸的世界”“动手来造纸”“纸与艺术”“与纸做游戏”四个子主题和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多种器官感知、动手操作、组合转换成各类再造纸品,如纸球、纸棒、纸浆玩具等,然后再融入各类游戏中,如“纸球大战”“纸棒迷宫”“纸足球”“纸影剧”等,让幼儿在操作探究和游戏体验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班级在围绕不同子主题开展活动时,则不断地在师幼的互中生成了新的活动,如中二班在开展“纸与艺术“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纸文化系列活动,生成了“纸影剧”“渲染”等活动,又如中一班在开展“与纸玩游戏”中,幼儿不断地发现了新的游戏,如纸棒和纸球的系列游戏,中三班在开展“纸的实验”中,还生成开展“纸的浮沉”与“承重”的实验。在主题探究活动的预设和生成中,幼儿通过游戏、观察、发现、动手操作验证、检验结论、再次发现问题、修正方法、再次动手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学习探究过程,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