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有时比粗暴更有力量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在幼儿园初识数字,回家拿铅笔练习,一个在大人看来简简单单的“2”,也不知她怎么想的,总是反着写。我拿起她的小手,一遍遍比画:“2像小鸭水中游……”等到我松开手,让她自己写,还是反方向的。反复试了几次,我的声音越来越高,语气也越来越不耐烦:“我都教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呜呜……”女儿被吓哭了,眼泪抹到手上,又把纸揉得皱巴巴的,弄得一塌糊涂,看起来好可怜的小模样。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柔声对她说:“不怕,咱们再多练练,慢慢就会了……”听到我这样说,女兒的表情放松了,甜甜地笑着说:“我喜欢温柔的妈妈。”又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学会了写2,虽然扭扭歪歪,至少不再是反的了,我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原来,在教育孩子时,柔和,比粗暴更有力量。
  想起当年刚上班时,遇到一位脾气粗暴的男上司,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在下属面前的威严,他对所有人都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就连对在厨房做饭、头发花白的老师傅也不例外,大家都对他心中不服,表面上不计较,内心却是一种敷衍的态度,这样自然干不好工作,我们的业绩在系统内部排在最后的几位,任凭他大会小会地开,又拍桌子又瞪眼,排名就是上不去。
  这件事终于引起了上级部门的不满,把这位男上司调走,重新派了一位女上司来,她上班好多天,都没有正式开过会,给大家布置任务总是笑眯眯的,就像聊家常一样,事情交代清楚了,她就不再过问细节,只等结果。但是有谁遇到实际困难了,她一定会仔细过问,共度难关。这种内紧外松式的管理方式深得人心,人人都愿意卖力气工作,业绩自然也就上去了。柔和是一种态度,把它用在上下级之间,并不意味着当领导的会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睿智的为人处世之道。
  读过作家毕淑敏一篇文章,里面记录了她早年当医生时的一件事。一天,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老师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这是毕淑敏第一次知道,柔和有时比粗暴更有力量。
  柔和,其实代表着一种品质和风格。它是一种不需要剑拔弩张,依旧坚守尊严的艺术。当我们试着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湿润弥漫在唇舌之间。一个人只有试着让自己的内心柔和了,才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更多的柔和。
  (编辑高倩/图 雨田)
其他文献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是啊,似乎昨天还芳草萋萋夏风习习,转眼间就寒风凛冽风雪迷途,一年的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悄然而逝了。不由得惊叹:时间的流逝真的很快呀,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回味,来不及品咂,甚至来不及好好休养身心,时光之箭已经穿越365个日夜,轻声叩响新年的门扉。  岁暮一何速!  时间的脚步何其神速!而我们在红尘中奔走的脚步又何其匆匆,忙忙碌碌,辗转之间,日历翻了一页
2020年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而成为一个史无前例、最没有节日喜庆气氛的春节。除了奋战在疫区的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保障疫区物资供应的物流、快递工作者等,全体中国人都不得不居家隔离,以避免病毒的扩散传播。  一时间,万城空巷,工厂停工,商场罢市,学校无法开学,仿佛一切都被停滞了。就在这死寂般的宁静中,一场空前的、艰苦卓绝的、悲壮而又一往无前的全民抗疫战争打响了。人人心系疫区,
盖桂保编绘  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工作只是一个皮球,掉下去后还能再弹起来。  ——钟南山  我们不必太多为事实和逻辑抱屈——人们本来不是要为正确生活,而是要生活得热热闹闹忽忽悠悠,而且,细节之真本来与正确判断关系不大。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  
19世纪初,生活在英国萨里郡的一个小男孩因为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當起了小报童。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习,每天一卖完报纸就扎进图书馆汲取知识。  13岁时,他在书上看到了一道非常深奥的数学公式,思考了很久也无法理解,就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请教,可他们也看不懂。  工作人员建议他去学校问老师。于是,小报童把这道公式抄了下来,然后跑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虽然他不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但看到小报童这么好学,
鹰王和鹰后把窝建在一棵巨树的树杈上。不久,三只鹰宝宝出生了,一家五口十分幸福美满。  一天,一只红头啄木鸟飞来对鹰王说:“鹰王陛下,您的巨树生病了,让我来救治一下吧,我可以把树皮里所有的害虫都吃掉!”  鹰王眉开眼笑:“好,好,你来救治吧!”可是,当红头啄木鸟飞过来的时候,鹰王却趁其没有防备,一下就把红头啄木鸟死死地抓住,随后,鹰王对鹰后得意地说:“听说紅头啄木鸟的肉是很香的,正好给我们的孩子尝尝
“罗子飞,再给你说个事。”孟小凡轻轻敲了下桌子,又瞅了眼虚掩的门:“昨天我看到咱们头儿了。”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罗子飞朝她瞟了一眼,双手仍不停地敲击着键盘。  “头儿又换了一块黑色的表。”孟小凡顿了顿又说:“黑色的……你见过有人戴黑色的手表吗?”  “黑色的表……也许挺贵吧?”罗子飞停止了跳动的手指盯着孟小凡的大眼睛摇了摇头,“你怎么总是对头儿的手表感兴趣呢?”  “谁叫咱们工作能力强啊!
1  包厢里有四位旅客:经理和他的助理、母亲和她的漂亮女儿。火车正在穿过隧道,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亲吻声,伴随而来的是响亮的扇耳光声!火车驶出山洞,四位看上去都很不自然了——母亲气恼欲言又止,女儿和助理十分尴尬,经理把头深埋在双手里,满脸通红有明显的手指印,四个人都没有言语。  母亲在想:“这两个家伙一定都是好色之徒,想要趁机强吻我的女儿却被她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女儿在想:“经理一定是想要强吻
王济是西晋初年的名士,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堪称文武双全的人物,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他受到了同时代的孙楚的推重和佩服——孙楚乃是恃才傲物之人,一般人是很难进入他的法眼,更别提得到他的推重和佩服了。也因此,王济去世之后,孙楚的悲痛远超其他人。  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中,讲到了孙楚去吊唁王济时发生的一件事:王济去世后,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
雅量,无非容人。  容人之过。通常不过锱铢琐事,或无心或有意,冲突了利益,但岂是不共戴天?宁波有则“1 1=?”的趣闻:一青年答2,一痴儿说3,双方杠上公堂。县老爷判青年杖刑,你明知人家智力障碍,还去较真,不是没事生事?  很多人做着错事,但本身并不觉有过,是非尚且不知,那铆个什么劲?他人之过,我鉴之,不为覆辙。一切善言德行,不苛于人,自律为先。  恕过终是临下之态;容人之能,须敬仰之势,襟怀更胜
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四合院,是老舍生前最后一处居所。正房内,客厅最宽敞,其次是老舍夫人的卧室兼画室;东西厢房是厨房餐厅和女儿们的卧室;正房和西厢房间窄小阴暗的耳房,是老舍的卧室兼书房。如今,这些房间是老舍生平创作经历和室内生活原状展厅。循着墙上的文字和图片,不知不觉,就能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人生。  清末的北京,胡同杂院小平房里,瘦弱的母亲,压抑着丈夫阵亡的痛苦,用血汗灌养小儿舒庆春冻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