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诵读可以通过诵读过程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作品当中的人物情感,通过诵读这一体系化的读书方式带动整个语文学习的氛围,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情怀。教师应当以诵读中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诵读中的创造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诵读中心灵美的文学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经典诵读;爱国主义;诵读教学
分类号:G711
引言
经典诵读类作品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格,扶正学生的三观,并对其产生精神上的激励作用,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思想内涵最为丰富的民族精神,也是诵读过程中的培育目标之一。经典诵读可以通过诵读过程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通过诵读这一体系化的读书方式带动整个语文学习的氛围,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情怀。
1.以诵读中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诗词作为诵读的主要题材之一,以写景抒情为主,诗歌朗朗上口,宋词优美典雅,并且绝大多数诗词当中都存在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花草树木或是人文景致的章节存在。以诵读中的自然化描写来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在书本中畅游全国之感,并且让学生激发对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自然之美,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得他们能够对祖国的各个省、各个城市和乡镇都产生向往和好奇。例如《观潮》中就写出了钱塘江那自然和谐美好的景物,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题西林壁》当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则把庐山的大气磅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能够让学生对于祖国的风景名胜古迹产生崇拜尊重之感。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诗词作品时,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边诵读边对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感悟到诵读作品用词造句的精致以及所写景物的实际观感模型,通过诵读这一过程充分带动学生对于传统景点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归属感。
2.以诵读中的创造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以勤劳朴实和富有创造性闻名于世,而诵读文章中对于创意的描述也数不胜数,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当属《铁杵成针》。在对《铁杵成针》这篇文章的诵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學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把铁杵磨成针所表现的精致工艺、坚持不懈精神和其中的创造性艺术充分给学生讲清楚,并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当中时刻注意体会文章对老妇人所展现勤劳朴实精神的描述,并以读带记,充分体现出文章所表现的渲染力、创造力和美学色彩,让学生们被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和精神所折服,不断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进行诵读教学类似《扁鹊治病》等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类文章时,语文教师应当先给学生介绍清楚这类文章的历史背景,方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其内涵和实际应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观念去进行诵读,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文章中的创造美进行感受,并在激情的诵读中进行美感的创造和培养,提升民族信念,塑造信仰。
3.以诵读中心灵美的文学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诵读类文章当中描绘了很多具有真善美特质的文学形象,例如写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写出《塞下曲》的爱国诗人卢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杜甫、反对权贵专权的积极乐观的李白等等。教师在教授这类文章的诵读过程当中应当让学生先细致精读文章,从中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去进行背诵和诵读。通过教师对文学人物的解读、品味和讲解,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心实意地对这些优秀人物产生崇敬和欣赏的感情,并从他们的故事当中体会到爱国的热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更加努力学习,从而为以后报效祖国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类题材的诵读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经典人物形象中汲取精神食粮,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的经典人物所作所为的精神动力,来转化为自己个人的精神动力,从内心深处培养家国情怀尤其是对祖国的热爱,并在当今时代结合现实情况去发扬光大,做一个爱国爱民、识大体、有思想、有作为的人。
4.以诵读作品的艺术美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有少部分诵读作品所描绘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作者以揭露、批判作为主要思想感情,通过对写实性人物的艺术加工,以放缩法将整个时代的悲剧融入于文中的主要人物身上体现。教师在进行这类文章的诵读教学时,应当充分讲解清楚史实,使得学生对封建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进行深度了解,激发他们反对封建、专权、独裁的意识,并认识到当今祖国在民主、法治等各方面的完善性,从而更加地热爱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遵纪守法,为祖国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将西门豹故事的朝代背景介绍清楚,然后通过细节详细叙述和讲解清楚西门豹修建水渠、破解河伯迷信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这样的故事所产生的原因,揭露封建社会官府随意掠夺人民财务、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现实,并同时融合当今国家的合理政策去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支持和理解各项国家政策,并在诵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把优良的思想进行强化。
结语
要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四年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则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因势利导,并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个例引申出全貌,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神通过诵读全过程中的教育教学体现出来,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地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萌.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德育意义探析——以小学阶段为例[J].品位·经典,2018.
[2]曲翀昊.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学校德育根基——浅谈《弟子规》与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研,2019.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338
关键词:经典诵读;爱国主义;诵读教学
分类号:G711
引言
经典诵读类作品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格,扶正学生的三观,并对其产生精神上的激励作用,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思想内涵最为丰富的民族精神,也是诵读过程中的培育目标之一。经典诵读可以通过诵读过程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通过诵读这一体系化的读书方式带动整个语文学习的氛围,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情怀。
1.以诵读中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诗词作为诵读的主要题材之一,以写景抒情为主,诗歌朗朗上口,宋词优美典雅,并且绝大多数诗词当中都存在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花草树木或是人文景致的章节存在。以诵读中的自然化描写来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在书本中畅游全国之感,并且让学生激发对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自然之美,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得他们能够对祖国的各个省、各个城市和乡镇都产生向往和好奇。例如《观潮》中就写出了钱塘江那自然和谐美好的景物,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题西林壁》当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则把庐山的大气磅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能够让学生对于祖国的风景名胜古迹产生崇拜尊重之感。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诗词作品时,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边诵读边对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感悟到诵读作品用词造句的精致以及所写景物的实际观感模型,通过诵读这一过程充分带动学生对于传统景点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归属感。
2.以诵读中的创造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以勤劳朴实和富有创造性闻名于世,而诵读文章中对于创意的描述也数不胜数,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当属《铁杵成针》。在对《铁杵成针》这篇文章的诵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學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把铁杵磨成针所表现的精致工艺、坚持不懈精神和其中的创造性艺术充分给学生讲清楚,并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当中时刻注意体会文章对老妇人所展现勤劳朴实精神的描述,并以读带记,充分体现出文章所表现的渲染力、创造力和美学色彩,让学生们被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和精神所折服,不断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进行诵读教学类似《扁鹊治病》等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类文章时,语文教师应当先给学生介绍清楚这类文章的历史背景,方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其内涵和实际应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观念去进行诵读,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文章中的创造美进行感受,并在激情的诵读中进行美感的创造和培养,提升民族信念,塑造信仰。
3.以诵读中心灵美的文学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诵读类文章当中描绘了很多具有真善美特质的文学形象,例如写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写出《塞下曲》的爱国诗人卢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杜甫、反对权贵专权的积极乐观的李白等等。教师在教授这类文章的诵读过程当中应当让学生先细致精读文章,从中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去进行背诵和诵读。通过教师对文学人物的解读、品味和讲解,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真心实意地对这些优秀人物产生崇敬和欣赏的感情,并从他们的故事当中体会到爱国的热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更加努力学习,从而为以后报效祖国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类题材的诵读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经典人物形象中汲取精神食粮,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的经典人物所作所为的精神动力,来转化为自己个人的精神动力,从内心深处培养家国情怀尤其是对祖国的热爱,并在当今时代结合现实情况去发扬光大,做一个爱国爱民、识大体、有思想、有作为的人。
4.以诵读作品的艺术美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有少部分诵读作品所描绘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作者以揭露、批判作为主要思想感情,通过对写实性人物的艺术加工,以放缩法将整个时代的悲剧融入于文中的主要人物身上体现。教师在进行这类文章的诵读教学时,应当充分讲解清楚史实,使得学生对封建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进行深度了解,激发他们反对封建、专权、独裁的意识,并认识到当今祖国在民主、法治等各方面的完善性,从而更加地热爱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遵纪守法,为祖国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将西门豹故事的朝代背景介绍清楚,然后通过细节详细叙述和讲解清楚西门豹修建水渠、破解河伯迷信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这样的故事所产生的原因,揭露封建社会官府随意掠夺人民财务、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现实,并同时融合当今国家的合理政策去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支持和理解各项国家政策,并在诵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把优良的思想进行强化。
结语
要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四年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则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因势利导,并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个例引申出全貌,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神通过诵读全过程中的教育教学体现出来,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地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萌.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德育意义探析——以小学阶段为例[J].品位·经典,2018.
[2]曲翀昊.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学校德育根基——浅谈《弟子规》与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研,2019.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