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实际和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游戏(登山夺旗、小棒摆图)、展示课件(“购物活动”、“摘水果”图片、幻灯)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达到熟练进行计算的目的。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实践,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比比爬山
1.读数并把数排队,看谁读(排)得又快又准确。
23 50 65 35 40 3 100 89 77
2.“登山比赛”,看谁夺得红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读数比赛”、“夺旗”游戏等活动形式引入,给学生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温故”是教学起始的重要环节,复习“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看图想象
1.教学例10。
(1)出示“购物活动”课件,引导观察,由学生提出问题。
情景:售货员将酸牛奶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和妈妈,先给30瓶(3个10瓶),再给2瓶(小明接过拿在手里)。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牛奶?小明喝完2瓶酸牛奶,还剩几瓶?商店里一共有多少瓶酸牛奶?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买了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两个问题(板书),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说明:以下“预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展随机调整。)
先看第一个问题,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牛奶,哪位同学说说怎样解这个问题?
生:“求一共买了多少瓶”,列式是30+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怎样计算?
生: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即30+2=32。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进行计算。)
师: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板书“小明喝完2瓶酸牛奶后,还剩几瓶酸牛奶?”哪位同学说说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生:“求还剩多少瓶”,列式是32-2。
师: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边板书)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差是30。即32-2=30。
(3)变换形式,启迪思维。
出示2+30=□,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并适时提示:根据数的组成计算或与30+2=32比较,得出2+30=32。
(4)练习(口述)。
2+32=?20+2=?2+20=?
2.小结。
师:我们利用数的组成学会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同学们计算得又正确又快。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例10的教学主要分三步:首先出示“购物活动”课件,让学生观察,发挥想象,找出疑问;第二步是选择共同的问题,师生商讨解决;第三步是教师指导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新理念。】
三、动手动口
1.把教材第41页第一题的要求变为“做一做”、“说一说”。
(1)动手操作。学生先用小棒摆图,然后将所摆的图与教材中的算式对照,并补充完整。50+6= 35-5=
(2)口头表达。学生互相说说计算过程,感悟“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
2.出示“摘水果”课件,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
20+8 36-6 45-5 2+50 49-9 28-8
8+20 50+2 40+5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50+6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官活动与人的记忆、理解能力是紧密联系的,在多种感官的剌激下,人的大脑兴奋速度快,程度高,持续时间长,从而大大提高记忆、理解能力。依据这个原理,本节课的“巩固新知识”环节设计了几组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练习习题,并对教材中的习题要求作了一定的变更,意在通过这一有益的尝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四、想想,讲讲
1.判断。
(1)幻灯片出示问题1:有40名学生,3名老师,每人1瓶水,45瓶够吗?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说说思路,然后教师归纳。
(2)幻灯片出示问题2:蛇吃了35只害虫,青蛙吃了53只害虫,谁吃的害虫多?
(处理方法同上。)
2.讨论。
(1)将学生分成两组,围桌而坐。
用小黑板向第一组出示问题:小白兔给小黑兔3朵蘑菇之后,它们篮子里的蘑菇就一样多了,原来小白兔和小黑兔篮子里的蘑菇相差多少呢?
用小黑板向第二组出示问题:小刚说自己的邮票比13张多得多,比90张少一些,个位上的数是8,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小刚有几张邮票?
(2)启发学生细心思考,大胆发言,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3)两组讨论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如何把这项要求融化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呢?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例子,以解决小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常见问题为导向,利用“幻灯片”“小黑板”两种教具出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通过“学生思考——表述解题思路——教师归纳”、“分组讨论——小组交流”两个环节,实现了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略)
作者单位
楚雄市鹿城镇中心完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实际和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游戏(登山夺旗、小棒摆图)、展示课件(“购物活动”、“摘水果”图片、幻灯)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算理,达到熟练进行计算的目的。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实践,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比比爬山
1.读数并把数排队,看谁读(排)得又快又准确。
23 50 65 35 40 3 100 89 77
2.“登山比赛”,看谁夺得红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读数比赛”、“夺旗”游戏等活动形式引入,给学生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温故”是教学起始的重要环节,复习“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看图想象
1.教学例10。
(1)出示“购物活动”课件,引导观察,由学生提出问题。
情景:售货员将酸牛奶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和妈妈,先给30瓶(3个10瓶),再给2瓶(小明接过拿在手里)。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牛奶?小明喝完2瓶酸牛奶,还剩几瓶?商店里一共有多少瓶酸牛奶?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买了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两个问题(板书),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说明:以下“预设”,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展随机调整。)
先看第一个问题,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牛奶,哪位同学说说怎样解这个问题?
生:“求一共买了多少瓶”,列式是30+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怎样计算?
生: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即30+2=32。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进行计算。)
师: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板书“小明喝完2瓶酸牛奶后,还剩几瓶酸牛奶?”哪位同学说说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生:“求还剩多少瓶”,列式是32-2。
师: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边板书)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差是30。即32-2=30。
(3)变换形式,启迪思维。
出示2+30=□,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并适时提示:根据数的组成计算或与30+2=32比较,得出2+30=32。
(4)练习(口述)。
2+32=?20+2=?2+20=?
2.小结。
师:我们利用数的组成学会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同学们计算得又正确又快。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例10的教学主要分三步:首先出示“购物活动”课件,让学生观察,发挥想象,找出疑问;第二步是选择共同的问题,师生商讨解决;第三步是教师指导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新理念。】
三、动手动口
1.把教材第41页第一题的要求变为“做一做”、“说一说”。
(1)动手操作。学生先用小棒摆图,然后将所摆的图与教材中的算式对照,并补充完整。50+6= 35-5=
(2)口头表达。学生互相说说计算过程,感悟“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
2.出示“摘水果”课件,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
20+8 36-6 45-5 2+50 49-9 28-8
8+20 50+2 40+5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50+6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官活动与人的记忆、理解能力是紧密联系的,在多种感官的剌激下,人的大脑兴奋速度快,程度高,持续时间长,从而大大提高记忆、理解能力。依据这个原理,本节课的“巩固新知识”环节设计了几组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练习习题,并对教材中的习题要求作了一定的变更,意在通过这一有益的尝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四、想想,讲讲
1.判断。
(1)幻灯片出示问题1:有40名学生,3名老师,每人1瓶水,45瓶够吗?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说说思路,然后教师归纳。
(2)幻灯片出示问题2:蛇吃了35只害虫,青蛙吃了53只害虫,谁吃的害虫多?
(处理方法同上。)
2.讨论。
(1)将学生分成两组,围桌而坐。
用小黑板向第一组出示问题:小白兔给小黑兔3朵蘑菇之后,它们篮子里的蘑菇就一样多了,原来小白兔和小黑兔篮子里的蘑菇相差多少呢?
用小黑板向第二组出示问题:小刚说自己的邮票比13张多得多,比90张少一些,个位上的数是8,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小刚有几张邮票?
(2)启发学生细心思考,大胆发言,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3)两组讨论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如何把这项要求融化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呢?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例子,以解决小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常见问题为导向,利用“幻灯片”“小黑板”两种教具出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通过“学生思考——表述解题思路——教师归纳”、“分组讨论——小组交流”两个环节,实现了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略)
作者单位
楚雄市鹿城镇中心完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