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之探索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高精尖产品,能在短时间内为社会发展服务,要靠一批高技能制造型人才来实现。要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捷径的办法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建设特色的技工培养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教育发展之路,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招生、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先进办学模式,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 服务 校企合作
  
  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瓶颈。从国情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还得从高级工、技师中选拔培养。我国当前的高级工与技师是从属于某一工种的,对理论知识要求也不高。因此,仍然需要经过教育或培训才能达到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标准。大力发展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教育,大批量的培养高级工和预备技师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教育的终极性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高级技工学校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的责任。坚持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
  
  1.高级技工学校教育的特征
  
  高级技工学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毕业生就业的定向、定位为前提,技工学校在人才的培养及专业设置上,首先满足本地区经济和行业的需要,及时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趋势,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用工条件,合理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社会来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1.1高级技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技工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技校毕业生在工厂、企业发挥的作用已被历史所证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而工业的发展又是我国富强的根本。
  1.2是适应社会稳定发展需要。技校生组成有三种:①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般处于中低收入水平,迫于经济压力无力接受高等教育。②学生本人整体素质较差,由于种种原因,只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后,能够尽快就业。③有些人不适应普通教育就来参加职业教育的培训,走对口升学接收高等教育。这三种人都是希望通过接受职业培训后,学到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技工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3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提高我国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需要高级技能人才制造的产品来实现;先进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需要高技能人才来实现。而高级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方向是面向基层企业,各企业也希望招聘到对口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校毕业生来参加一线的生产劳动,以此来保证生产工人队伍的稳定、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的活力。
  
  2.“突出特色”确立以“精学实用”为宗旨的办学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诚信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线,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教学安排也要相应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规范上必须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地进行办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2.1突出“一体化”特色教学。这种强化技能训练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克服了重复教学的弊端节省了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2.2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单一的工种、单一技能的技术工人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利用开设第二课堂学习第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用工需要。加大实习操作培训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考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综合技能能力,适应社会用工的需要。
  2.3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教育。①加强职业道德的思想理论教育,利用先进的事迹讲座形式集中学习,利用看电影、读一本好书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坚持以人为本,课堂内外都要坚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主体性,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实习教学生开展诚实守信为核心的塑造品牌形象活动,教育学生爱岗敬业,组织苦练内功、技能比赛活动,教育学生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培养出技术过硬、思想过硬的新型技能人才。②实行全员教育和全程管理相结合,全员教育就是学校全体员工都参加学生管理,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去,教职工用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影响熏陶学生,充分体现“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管理理念;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不能仅限于在“毕业前进行指导”,而应贯穿于技校教育的全过程,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对高年级及毕业班的学生要开设就业指导课,侧重于就业面试技巧等方面教育,必要时对毕业生二次就业进行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准自己的位置,服务于社会。破除人为地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理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引导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4以实践、实用为主线,走“企校合作”共同发展之路。①是订单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其培养技能人才,专业、人数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考试考核都要由企业来参加,把学生看做企业准员工,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到学生教学管理当中。②技工学校从人力资源、设备等方面已经具备办企业的能力和实力。技工学校如没有自己的企业,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车间搬到学校。学校利用学校的专业特色,与企业合作。首先,使人力资源、设备资源都能充分利用,发挥其作用,同时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能够加大学生的实习量,为学生掌握过硬的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有了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参与生产,不仅从技术上得到提高,而且在遵守厂规厂纪方面,适应企业的管理,有了感性认识。学生毕业生后会很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要求,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企业在技术和人力及设备资源方面会得到学校的支持产品的成本会大大降低。③把实习教学搬进企业。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预就业制”。“预就业制”是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或一年,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去。根据“择优推荐和双向选择”的原则,由企业聘用为准员工,被录用的学生转入企业进行就业性实习。这样学生边顶岗生产边实习,同时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对预录用的学生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学校派专业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对学生进行技术性指导及管理。这样的合作模式增加了相互了解和互相考察的时间,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
  通过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会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速度加快,校企之间得到共赢,使社会资源得到极致的利用。
  2.5利用业余培训形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已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初级和中级工这一群体进行业余形式的培训使其达到高技能人才的水平。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管理人才,而当时的高校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就采取了函授、业余、脱产、自考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人才。这批人为落实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急需一大批制造型的高技能人才来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展。用同样的方法,把在职的有一定技能缺少理论知识的中级工和具有高学历的无技能的大学毕业生生组织起来,利用业余形式重点培训,使其达到高技能人才水准,有关部门鉴定合格后颁发证书。让他们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去,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6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施教能力。①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研讨适合技工教育的教材、教法,定期开展教案评比,培养具有真正实学的学科带头人。组织相关专业共同开展研究活动,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②组织教师到先进的同类学校和先进的生产企业参观、取经。保持专业课教师的先进性,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了解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流程,新材料使教师们能够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以便合理教学。③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自我提高,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对于有发明创造的教师加大物质及荣誉奖励。④聘请专家、教授对教师集中培训。聘请有特色的教师来校讲课,交流经验,能够做到优秀师资共享。特色教师交流,特别是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有“绝活”的师傅更受技校师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亮点分呈。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将改变以往的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向,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 改善民生 民富国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期刊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界定呈现多样性。从不同角度,不同逻辑层次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普遍认为教育公平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层次: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 内涵 三个层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笔者就促进教育公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
期刊
【摘要】为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拓宽素质教育的空间,许多学校都组建了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管理篮球兴趣小组:认真选才,合理组建;建立档案,全面了解;因材施教,合理安排;积极引导,相互促进。  【关键词】篮球 兴趣小组 组建 管理 探讨    为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拓宽素质教育的空间,许多学校都组建了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能力,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要大力推进党员队伍科学化建设。而当前党员队伍中部分党员偏离了党的方向,价值取向发生变位现象,探讨价值取向多元化格局下党员队伍科学化建设。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下大力气帮助党员树立正确观念,增强免疫力,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价值取向 多元化 科学化 党员队伍 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奠基工程,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就必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高尚的政治情操;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的素质    从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从民族地区民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为基调,从制约民族素质发展的苗族封建陋习,养儿为了传宗接代的说法,到提高民族学生素质,重在社会、家长、教师、学生本人都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重点写了学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集体做法,从而突出民族学校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实事,并要求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选择和放弃,达到提高民族学生自身素质的效果。  【关键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即实行“三个共鸣”:让学生真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课文文本产生共鸣;教师的引导和感情与学生形成和谐交流,师生产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共性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素养 三个共鸣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期刊
【摘要】学校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育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打造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长期保持的风格,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关键词】学校文化 传承与发展    到过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的访问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除了位置和建筑的不
期刊
【摘要】手足情是同学间友好相处的基石。学校是孩子们一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是孩子们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几点增强孩子手足情,以培养责任感的策略:抓外显教学内容,渗透责任感;利用语文教材,感知手足亲情;调动主动参与性,增强手足情;借助活动,树立手足情意识;各司其职,争当班级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手足情    十几年教学以来,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了。表面上看,他们聪明
期刊
【摘要】我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它告诉我: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是真实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永恒的……  【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育高地 守望理想    弹指一挥间,育人十二年。参加工作以来,天天和学生在一起谈心、读书、学习,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他们同喜同悲、同苦同乐,一起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