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老师这样评价实训课:实训课就是教师演示,学生照着做。作为一名职专的实训课教师,我也因此而苦恼,照葫芦画瓢,教师教学没有动力,学生学习也缺乏兴趣。我觉得有必要打破这种实训课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一条适合职专学生特点的实训课教与学的新思路。
在传统的实训课教学中,上课时,教师演示操作,学生“照葫芦画瓢”。在评价环节中,我们教师往往肯定那些画瓢画得很像葫芦的同学,否定那些没有画成瓢的同学。前者居多,则认为课堂的教学是成功的。然而,学生在本次课的收获又有多少呢?由于教学评价存在极端的片面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培养,仅仅看重模仿的像与不像,导致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关注教师怎么操作,很少有学生去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试想,我们的学生将来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他们还能去模仿谁去操作呢?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这时候,最应该反省的应该是学生的老师——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尽早意识到能力比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我依然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但我要让学生在画瓢之前先搞清楚这个瓢会被用在哪(创设情境,分析一个真实的网络攻击案例);我要教给学生画瓢前必须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师生探究端口镜像的配置与实现);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相同的知识技能,画出各不相同的“瓢”来(匿名黑客向每组发起不同的攻击)。而这不同的就是,学生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独立思考,探究实践完成的。
DCNA网络管理员培训课程是教育部和企业合作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置换课程,知识结构的编排强调现代企业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强调角色培养,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强调与企业的岗位相衔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本次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三个导向,即在训练目标设计上要坚持职业能力培养导向;在实训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工作任务主体导向;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要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导向。也注意处理了两种关系,即学科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关系教和学与做的关系。下面从四方面谈谈本次课的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正是学好一门课程坚不可摧的基石。
我在讲授本次课的新知识“端口镜像”技术之前,首先和学生共同分析一个真实的网络攻击案例。当学生们听到老师讲述聪明的网管是如何使用网络技术成功抵御住黑客网络攻击的时候,他们兴趣盎然,热血沸腾,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出来。我问学生们:“你们想知道网管是如何捉住黑客的吗?”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想!”这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网管成功抓获黑客所采用的网络技术!”师生之间达成了共鸣,在学生最渴望得到新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授课就不再是给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学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着美好的憧憬去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小组协作,角色分层
班级学生近30人,而教师只有一个。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我采用了分组协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让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组长要组织本组同学分析老师交给的实训任务,按照学生的能力差别,给学生分配任务中不同的角色,做到人尽其用,各施其责。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这种求助可以是组内的,还可以是组间的。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了,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减轻了,不仅小组长们得到了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大家共同进步。同时,在同学们互相帮助的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技能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先向学生交代了实验任务的背景,明确了本次实验的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实现本次课的三维目标。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在做中学的乐趣,教师也切身体会到了在做中教的轻松、高效!
四、小组展示,评价反馈
各组完成任务后,选择一组同学展示本组的任务实施过程,讲解攻击的检测,交换机端口镜像的配置和最后网络数据的捕捉、分析和解码。其他小组同学针对这个组的操作配置提出不同建议,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学们畅谈完成“端口镜像”任务的各种收获和体会。最后,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对每组的实验情况进行总评并提出希望。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转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尤其重视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遗憾的地方也很多,由于公开课听课安排仅限一节课45分钟,而我们实训课的课时一般均为两节课连上,再加上网络技术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学生操作的时间明显不足。
在传统的实训课教学中,上课时,教师演示操作,学生“照葫芦画瓢”。在评价环节中,我们教师往往肯定那些画瓢画得很像葫芦的同学,否定那些没有画成瓢的同学。前者居多,则认为课堂的教学是成功的。然而,学生在本次课的收获又有多少呢?由于教学评价存在极端的片面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培养,仅仅看重模仿的像与不像,导致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关注教师怎么操作,很少有学生去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试想,我们的学生将来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他们还能去模仿谁去操作呢?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这时候,最应该反省的应该是学生的老师——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尽早意识到能力比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我依然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但我要让学生在画瓢之前先搞清楚这个瓢会被用在哪(创设情境,分析一个真实的网络攻击案例);我要教给学生画瓢前必须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师生探究端口镜像的配置与实现);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相同的知识技能,画出各不相同的“瓢”来(匿名黑客向每组发起不同的攻击)。而这不同的就是,学生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独立思考,探究实践完成的。
DCNA网络管理员培训课程是教育部和企业合作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置换课程,知识结构的编排强调现代企业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强调角色培养,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强调与企业的岗位相衔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本次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了三个导向,即在训练目标设计上要坚持职业能力培养导向;在实训内容选择上要坚持工作任务主体导向;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要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导向。也注意处理了两种关系,即学科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关系教和学与做的关系。下面从四方面谈谈本次课的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正是学好一门课程坚不可摧的基石。
我在讲授本次课的新知识“端口镜像”技术之前,首先和学生共同分析一个真实的网络攻击案例。当学生们听到老师讲述聪明的网管是如何使用网络技术成功抵御住黑客网络攻击的时候,他们兴趣盎然,热血沸腾,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出来。我问学生们:“你们想知道网管是如何捉住黑客的吗?”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想!”这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网管成功抓获黑客所采用的网络技术!”师生之间达成了共鸣,在学生最渴望得到新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授课就不再是给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学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着美好的憧憬去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小组协作,角色分层
班级学生近30人,而教师只有一个。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我采用了分组协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让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组长要组织本组同学分析老师交给的实训任务,按照学生的能力差别,给学生分配任务中不同的角色,做到人尽其用,各施其责。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这种求助可以是组内的,还可以是组间的。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了,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减轻了,不仅小组长们得到了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大家共同进步。同时,在同学们互相帮助的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技能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先向学生交代了实验任务的背景,明确了本次实验的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实现本次课的三维目标。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在做中学的乐趣,教师也切身体会到了在做中教的轻松、高效!
四、小组展示,评价反馈
各组完成任务后,选择一组同学展示本组的任务实施过程,讲解攻击的检测,交换机端口镜像的配置和最后网络数据的捕捉、分析和解码。其他小组同学针对这个组的操作配置提出不同建议,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学们畅谈完成“端口镜像”任务的各种收获和体会。最后,教师以激励性的语言对每组的实验情况进行总评并提出希望。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转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尤其重视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遗憾的地方也很多,由于公开课听课安排仅限一节课45分钟,而我们实训课的课时一般均为两节课连上,再加上网络技术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学生操作的时间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