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内容,提出了城市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每个城市都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 城市规划的内容
通常,人们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它是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并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的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全面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 城市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结合城市新的形势,应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市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城镇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
2.2 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2.3 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2.4 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3 城市规划技术路线
3.1 城市规划原则
3.1.1 区域整体原则: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3.1.2 可持續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
3.1.3 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
3.1.4 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3.2 规划技术路线
3.2.1 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应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
3.2.2 重视现场踏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市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2.3 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不但要考虑市域范围内经济、地理、人文、重大基础设施等综合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研究周边城市的自然、经济状况,尽量利用周边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等优势,避免无谓的重复建设。
3.2.4 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城市经济、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等状况;采用模型预测、综合评分等方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
3.2.5 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主体,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其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规划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空间格局。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服务城市经济的发展。确定科学的道路系统,明确道路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强化城市中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
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城市地域采用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在我国,一般特大城市应采用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大城市宜采用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中小城市则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
5 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的矛盾,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系统,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新建工业园区应远离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
6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规划都需要有绿地规划,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当结合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
7 结束语
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将一个城市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并把城市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结合城市规划重点解决问题,对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拓宽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合理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钦楠. 建筑设计方法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大能,谢尧生.城市规划设计市场透视[J].城市规划,2009,(03).
[3]王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每个城市都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 城市规划的内容
通常,人们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它是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并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的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全面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 城市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结合城市新的形势,应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市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城镇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
2.2 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2.3 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2.4 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3 城市规划技术路线
3.1 城市规划原则
3.1.1 区域整体原则: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3.1.2 可持續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
3.1.3 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
3.1.4 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3.2 规划技术路线
3.2.1 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应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
3.2.2 重视现场踏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市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2.3 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不但要考虑市域范围内经济、地理、人文、重大基础设施等综合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研究周边城市的自然、经济状况,尽量利用周边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等优势,避免无谓的重复建设。
3.2.4 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城市经济、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等状况;采用模型预测、综合评分等方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
3.2.5 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主体,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其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规划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空间格局。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服务城市经济的发展。确定科学的道路系统,明确道路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强化城市中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
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城市地域采用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在我国,一般特大城市应采用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大城市宜采用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中小城市则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
5 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的矛盾,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系统,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新建工业园区应远离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
6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规划都需要有绿地规划,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当结合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
7 结束语
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将一个城市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并把城市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结合城市规划重点解决问题,对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拓宽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合理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钦楠. 建筑设计方法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大能,谢尧生.城市规划设计市场透视[J].城市规划,2009,(03).
[3]王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