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课堂是促进课堂高效化、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主要阵地。而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还存在应变能力不强、教学方法老旧、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与之对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仍沿用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不强。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合理加工课堂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目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思考与实践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地理课堂教学已不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教与学,这种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化社会对地理教育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提出是当前学校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是解决教师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途径。同时,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有效教学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但当前课堂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型的具体过程中,仍存在着教师重视程度低、有效意识不强、学生不关心不了解新课堂教学的问题。如何真正将有效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内容,教师发挥辅助性作用。而现在高中地理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师教学、教师方面、学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问题
教师教学问题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课堂的应变能力上。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根据地理教材相应章节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和有效导入,并能在课堂上做到精彩演绎。而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方法桎梏,应变能力和实时调控能力较差。其次,教师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未能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不高。而即使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明确了学生间的分工,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调动能力未提升,也容易使课堂气氛过热或过冷,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二)学生学习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以提高成绩和完成高考任务为目标,因此,在新课堂教学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还是适应传统满堂灌的方式,心理上依赖老师,对于课堂提问和课堂展示他们仍然是处于一种“沉默的大多数”的状态,不关心也不了解新课程,只是一味地埋头读書。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只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和反复刷题,相应的地理素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未形成。
(三)课堂教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部分教师虽然适应了要求进行了课堂互动,但大多流于形式,应用性不强。在课堂提问中所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只需快速翻阅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为例,教师只是简单地就“城市化的定义和其影响”进行提问,问题设置缺乏探究的深度。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地理素养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对于合作探究的实际应用,仍有很大部分的老师认为是浪费时间,课堂教学继续沿用传统“老师讲、学生听”和“课后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高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能最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创新。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全面化主要指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在课程标准的理解上,应准确把握高中地理课程规定,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的熟悉程度和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图表技能、地理统计能力的掌握。过程与方法就是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将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感知的方式形成地理思维。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学生能通过对地理人文知识的掌握形成的对自然、对世界的科学精神和课程热爱。因此,教师在目标制定上,必须把握三者间的联系,不可有所偏颇。
(二)合理加工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重教材、轻学材”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容加工上,应进行合理删减,强化主干知识,理顺内在逻辑管理并使教材内容精选化、条理化。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课为例,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上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其影响因素,并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再引到洋流分布上。学生自然就能将知识点串连起来,而不拘泥于教材。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再拘泥于教材的讲解上,可使用多媒体、景观图片、地球仪、地形地貌模型等进行有效教学。从简单地罗列课本知识点转变为从创设情境、动画与视频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用视频方式展示板块构造变化、用书本模拟褶皱山形成,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对于教师教学和教师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地形地貌模型、3D模型等新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本莉.基于学情资源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20.
[2]滕云娟.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J].国际公关,2019(06):135.
[3]李晓雪.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李庆凤.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思考与实践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地理课堂教学已不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教与学,这种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化社会对地理教育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提出是当前学校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是解决教师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途径。同时,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有效教学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但当前课堂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型的具体过程中,仍存在着教师重视程度低、有效意识不强、学生不关心不了解新课堂教学的问题。如何真正将有效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内容,教师发挥辅助性作用。而现在高中地理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师教学、教师方面、学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问题
教师教学问题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课堂的应变能力上。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根据地理教材相应章节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和有效导入,并能在课堂上做到精彩演绎。而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方法桎梏,应变能力和实时调控能力较差。其次,教师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未能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不高。而即使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明确了学生间的分工,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调动能力未提升,也容易使课堂气氛过热或过冷,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二)学生学习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以提高成绩和完成高考任务为目标,因此,在新课堂教学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还是适应传统满堂灌的方式,心理上依赖老师,对于课堂提问和课堂展示他们仍然是处于一种“沉默的大多数”的状态,不关心也不了解新课程,只是一味地埋头读書。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只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和反复刷题,相应的地理素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未形成。
(三)课堂教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部分教师虽然适应了要求进行了课堂互动,但大多流于形式,应用性不强。在课堂提问中所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只需快速翻阅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为例,教师只是简单地就“城市化的定义和其影响”进行提问,问题设置缺乏探究的深度。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和地理素养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对于合作探究的实际应用,仍有很大部分的老师认为是浪费时间,课堂教学继续沿用传统“老师讲、学生听”和“课后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高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能最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并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创新。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全面化主要指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在课程标准的理解上,应准确把握高中地理课程规定,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的熟悉程度和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图表技能、地理统计能力的掌握。过程与方法就是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将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感知的方式形成地理思维。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学生能通过对地理人文知识的掌握形成的对自然、对世界的科学精神和课程热爱。因此,教师在目标制定上,必须把握三者间的联系,不可有所偏颇。
(二)合理加工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重教材、轻学材”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容加工上,应进行合理删减,强化主干知识,理顺内在逻辑管理并使教材内容精选化、条理化。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课为例,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上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其影响因素,并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再引到洋流分布上。学生自然就能将知识点串连起来,而不拘泥于教材。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再拘泥于教材的讲解上,可使用多媒体、景观图片、地球仪、地形地貌模型等进行有效教学。从简单地罗列课本知识点转变为从创设情境、动画与视频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用视频方式展示板块构造变化、用书本模拟褶皱山形成,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对于教师教学和教师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地形地貌模型、3D模型等新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本莉.基于学情资源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20.
[2]滕云娟.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J].国际公关,2019(06):135.
[3]李晓雪.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李庆凤.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