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母亲说的:“小茅屋不仅给了我们家,还给了我们生命。”
父亲当时向母亲提亲,外婆咬死了叫父亲上门招亲,不然这门亲事成不了。父亲看着连一间住得成的房都没有,咋个上门又咋个成亲呢,就提出来说上门可以,得有一间茅草屋。
母亲说行,我来建。她孤身一人上山砍木头,割茅草,回来垒墙,硬生生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在村头建起了两间像模像样的茅草屋。这下母亲出名了,有的男人自感不如,说这女的比男的都行,是个建房的好手。
父亲没想到母亲快速就把爱情小茅屋建好,感动得二话没说,卷着铺盖就上门来了。
母亲提及当年就笑着说:“你那爹猴急似的,我说刚建的房得装修一下。你们猜他咋个说,说只要两人心贴在一起,有个窝棚住着就行了。”
父亲得到母亲算便宜,一间小茅屋还是母亲打造的。像母亲笑着说的,村里人说你父亲是出嫁给我的。
他们结婚时,没摆10桌20桌的酒席,也没领证,只是掌管事的外婆硬把他俩弄了跪在她和小茅屋前,发誓:“以后过日子不管富贵还是贫穷,有大病或是小病,两人都要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父亲长跪不起,默默地祝福给他们带来爱情的小茅屋,并连磕三个响头,直感动得母亲落泪了。
接下来,恩恩爱爱的父母苦苦经营家庭,我们姊妹四个相继出生了。
随后渐渐长大的我们感觉到小茅屋是唯一的家,也是村的象征。清一色用草做的村子,一家家一间间小茅屋,一堆堆,一朵朵,宛若种在山岗上的黑蘑菇。它们满脸满身都是黑乎乎毛茸茸的,连手脚心脏都是黑的,这透心透骨黑色的小东西,在这寂静的大山里敞开热情的怀抱,容纳这里的主人。
村因小茅屋而活。有着与小茅屋共生共荣的父母们,每建一间小茅屋都小心谨慎,马虎不得,虽然说只是几个工日,几捆草,几根木头,几坨土,就建成了,但他们仍然把它看得很神圣,或新建,或修缮,都要请风水先生翻书找个好的日子,都要找个像母亲他们手艺好的建房师傅。
那个年代的父母们思想单纯,他们只要看到哪家修建房,大家都会主动站出来,有力出力,有粮出粮,热情地前来帮忙。家里条件稍好的供一顿饭,不好的白白帮几天也不咋个。大家都会充满爱心地说:“在一个村里,谁家没个困难啊,只要大家相互帮一帮,挺过去多好啊!”
容易满足的村里人有的圖省事,不独立建造,十来间就是三五家连在一起建住。村寨清一色的茅草房,只有“冒尖”的村长家和会计家稍大点,抑或是村中有一间仍然被风雨剥蚀陈旧的土瓦房。这间土瓦房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地主老财留下来的。村里把它作为集体堆放粮食或分粮房,也是村里开大会小会落脚的地方。
山里野生的草是小茅屋的“粮食”,也是家人奢望的东西。家里牛羊得靠草来喂养着,取暖得有草来燃着,就连家里粮少也得山茅野菜添着食用。草常年鲜活在家人心中,与草结亲,与草生情,乃至孰轻孰重,言谈举止,已融入家人的生活之中了。
小时候我们做错事,父母张口就骂:“你这人咋个恁么草!”抑或是有的人品差点,父母就会祷告:像这样龌龊的人,哪天被草一把火给烧了。乃至我们调皮捣蛋,点火把一片草烧了,或是用锄头把一丛草挖了,都会遭到父母痛骂:“你们这些短命鬼,草能不要吗?它可是我们救命的东西啊!”我们被骂甚至挨打,幼小的心里直嘟囔,骂草是狐狸精,害人草!
但像野孩子的草是不知道我们咒骂它的,它只管疯也似的野生于山里,如果不因小茅屋的密切关系,没人来料理管它,它自生自灭就埋葬于土了。它只有与村民发生关系,才会有另一种活法,并且产生一种新的欲望。
草与众不同,性格思想很特殊,它只想一心一意成为小茅屋的经脉和骨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生命力的草,还有着“粉身碎骨”的信仰,它被砍下腰身头颅,又一根根一扎扎凝聚捆绑一起,走上房梁静静地卧倒,覆盖一片天与地,铸就了小茅屋的辉煌。
但是,草喂饱的小茅屋像人一样,有成长变老的过程。经岁月老人的骚扰,风雨的侵犯,一间新建的小茅屋“寿命”最多三四年,就要为它出诊疗伤了。
给小茅屋“动手术”,父母看来就是修补家庭,不然小茅屋七洞八窍,经不住风吹雨淋,就会引发家庭事端,爱情就会动摇。所以,父母们都会瞅准时机,逢每年秋收上来,田地里粮食全部归仓,家家就忙着从山里割来山茅草和野藤子,就准备修缮小茅屋了。
精心修补小茅屋是快乐的。在晴朗的秋日下,忙活的父母们一间间小茅屋给盯满了,有的掀开破烂的旧茅衫,换上新的茅草衣,有的用藤子穿针引线,把茅屋衣片巧缝得铁铁实实。他们在茅屋上不停地舞动,缝补着房衣,活像绽放的一支支花朵,小茅屋一下鲜活起来了。
像父母说的,小茅屋为何活得滋润,活得养心养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爱情,因为每家大人为了家,为了有更多子女,传承血脉,光宗耀祖,他们只好像鸟一样,把“巢”筑好了,才好抱窝“下蛋”啊!
有甜蜜幸福感的小茅屋,平时像一枚山芋一样,静静地躺在山窝里,任凭山风的轻抚,阳光的亲吻,不会使性子,更不会大发脾气,但当它被惹怒犯浑的时候,就会有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场面了。
夏天,疯狂的暴雨雷声,只差把黑小的茅屋给撕吃了,那如注的瓢泼大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电闪雷鸣,小茅屋被雨水灌满了。床铺水里泡着,衣被湿了,看着我们光溜溜冷缩成一团泥,母亲眼眶红润了。
挨过心惊胆战的夏天,迎来的是漫长的冬天,那冬天里“呼呼”劲吹的北风,夹裹着漫天大雪,瘦小的茅屋被积雪压得几乎要坍塌了。
一次次逢凶化吉的小茅屋,家人更加爱惜珍视,为增加小茅屋的稳定系数,地上的土石被父母弄上房了。被父母加固不容易被风吹跑的小茅屋,突然长出了一道美丽奇观,那些“绝处逢生”的小茅草、黄花菜、酸浆草,争相着长满了茅屋顶。看着这些本不该长在房上的“寄生草”,父母倒心疼爱护起来了,认为新来的花草们是来保护小茅屋的,它是神灵。
父亲当时向母亲提亲,外婆咬死了叫父亲上门招亲,不然这门亲事成不了。父亲看着连一间住得成的房都没有,咋个上门又咋个成亲呢,就提出来说上门可以,得有一间茅草屋。
母亲说行,我来建。她孤身一人上山砍木头,割茅草,回来垒墙,硬生生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在村头建起了两间像模像样的茅草屋。这下母亲出名了,有的男人自感不如,说这女的比男的都行,是个建房的好手。
父亲没想到母亲快速就把爱情小茅屋建好,感动得二话没说,卷着铺盖就上门来了。
母亲提及当年就笑着说:“你那爹猴急似的,我说刚建的房得装修一下。你们猜他咋个说,说只要两人心贴在一起,有个窝棚住着就行了。”
父亲得到母亲算便宜,一间小茅屋还是母亲打造的。像母亲笑着说的,村里人说你父亲是出嫁给我的。
他们结婚时,没摆10桌20桌的酒席,也没领证,只是掌管事的外婆硬把他俩弄了跪在她和小茅屋前,发誓:“以后过日子不管富贵还是贫穷,有大病或是小病,两人都要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父亲长跪不起,默默地祝福给他们带来爱情的小茅屋,并连磕三个响头,直感动得母亲落泪了。
接下来,恩恩爱爱的父母苦苦经营家庭,我们姊妹四个相继出生了。
随后渐渐长大的我们感觉到小茅屋是唯一的家,也是村的象征。清一色用草做的村子,一家家一间间小茅屋,一堆堆,一朵朵,宛若种在山岗上的黑蘑菇。它们满脸满身都是黑乎乎毛茸茸的,连手脚心脏都是黑的,这透心透骨黑色的小东西,在这寂静的大山里敞开热情的怀抱,容纳这里的主人。
村因小茅屋而活。有着与小茅屋共生共荣的父母们,每建一间小茅屋都小心谨慎,马虎不得,虽然说只是几个工日,几捆草,几根木头,几坨土,就建成了,但他们仍然把它看得很神圣,或新建,或修缮,都要请风水先生翻书找个好的日子,都要找个像母亲他们手艺好的建房师傅。
那个年代的父母们思想单纯,他们只要看到哪家修建房,大家都会主动站出来,有力出力,有粮出粮,热情地前来帮忙。家里条件稍好的供一顿饭,不好的白白帮几天也不咋个。大家都会充满爱心地说:“在一个村里,谁家没个困难啊,只要大家相互帮一帮,挺过去多好啊!”
容易满足的村里人有的圖省事,不独立建造,十来间就是三五家连在一起建住。村寨清一色的茅草房,只有“冒尖”的村长家和会计家稍大点,抑或是村中有一间仍然被风雨剥蚀陈旧的土瓦房。这间土瓦房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地主老财留下来的。村里把它作为集体堆放粮食或分粮房,也是村里开大会小会落脚的地方。
山里野生的草是小茅屋的“粮食”,也是家人奢望的东西。家里牛羊得靠草来喂养着,取暖得有草来燃着,就连家里粮少也得山茅野菜添着食用。草常年鲜活在家人心中,与草结亲,与草生情,乃至孰轻孰重,言谈举止,已融入家人的生活之中了。
小时候我们做错事,父母张口就骂:“你这人咋个恁么草!”抑或是有的人品差点,父母就会祷告:像这样龌龊的人,哪天被草一把火给烧了。乃至我们调皮捣蛋,点火把一片草烧了,或是用锄头把一丛草挖了,都会遭到父母痛骂:“你们这些短命鬼,草能不要吗?它可是我们救命的东西啊!”我们被骂甚至挨打,幼小的心里直嘟囔,骂草是狐狸精,害人草!
但像野孩子的草是不知道我们咒骂它的,它只管疯也似的野生于山里,如果不因小茅屋的密切关系,没人来料理管它,它自生自灭就埋葬于土了。它只有与村民发生关系,才会有另一种活法,并且产生一种新的欲望。
草与众不同,性格思想很特殊,它只想一心一意成为小茅屋的经脉和骨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生命力的草,还有着“粉身碎骨”的信仰,它被砍下腰身头颅,又一根根一扎扎凝聚捆绑一起,走上房梁静静地卧倒,覆盖一片天与地,铸就了小茅屋的辉煌。
但是,草喂饱的小茅屋像人一样,有成长变老的过程。经岁月老人的骚扰,风雨的侵犯,一间新建的小茅屋“寿命”最多三四年,就要为它出诊疗伤了。
给小茅屋“动手术”,父母看来就是修补家庭,不然小茅屋七洞八窍,经不住风吹雨淋,就会引发家庭事端,爱情就会动摇。所以,父母们都会瞅准时机,逢每年秋收上来,田地里粮食全部归仓,家家就忙着从山里割来山茅草和野藤子,就准备修缮小茅屋了。
精心修补小茅屋是快乐的。在晴朗的秋日下,忙活的父母们一间间小茅屋给盯满了,有的掀开破烂的旧茅衫,换上新的茅草衣,有的用藤子穿针引线,把茅屋衣片巧缝得铁铁实实。他们在茅屋上不停地舞动,缝补着房衣,活像绽放的一支支花朵,小茅屋一下鲜活起来了。
像父母说的,小茅屋为何活得滋润,活得养心养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爱情,因为每家大人为了家,为了有更多子女,传承血脉,光宗耀祖,他们只好像鸟一样,把“巢”筑好了,才好抱窝“下蛋”啊!
有甜蜜幸福感的小茅屋,平时像一枚山芋一样,静静地躺在山窝里,任凭山风的轻抚,阳光的亲吻,不会使性子,更不会大发脾气,但当它被惹怒犯浑的时候,就会有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场面了。
夏天,疯狂的暴雨雷声,只差把黑小的茅屋给撕吃了,那如注的瓢泼大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电闪雷鸣,小茅屋被雨水灌满了。床铺水里泡着,衣被湿了,看着我们光溜溜冷缩成一团泥,母亲眼眶红润了。
挨过心惊胆战的夏天,迎来的是漫长的冬天,那冬天里“呼呼”劲吹的北风,夹裹着漫天大雪,瘦小的茅屋被积雪压得几乎要坍塌了。
一次次逢凶化吉的小茅屋,家人更加爱惜珍视,为增加小茅屋的稳定系数,地上的土石被父母弄上房了。被父母加固不容易被风吹跑的小茅屋,突然长出了一道美丽奇观,那些“绝处逢生”的小茅草、黄花菜、酸浆草,争相着长满了茅屋顶。看着这些本不该长在房上的“寄生草”,父母倒心疼爱护起来了,认为新来的花草们是来保护小茅屋的,它是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