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小茅屋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母亲说的:“小茅屋不仅给了我们家,还给了我们生命。”
   父亲当时向母亲提亲,外婆咬死了叫父亲上门招亲,不然这门亲事成不了。父亲看着连一间住得成的房都没有,咋个上门又咋个成亲呢,就提出来说上门可以,得有一间茅草屋。
   母亲说行,我来建。她孤身一人上山砍木头,割茅草,回来垒墙,硬生生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在村头建起了两间像模像样的茅草屋。这下母亲出名了,有的男人自感不如,说这女的比男的都行,是个建房的好手。
   父亲没想到母亲快速就把爱情小茅屋建好,感动得二话没说,卷着铺盖就上门来了。
   母亲提及当年就笑着说:“你那爹猴急似的,我说刚建的房得装修一下。你们猜他咋个说,说只要两人心贴在一起,有个窝棚住着就行了。”
   父亲得到母亲算便宜,一间小茅屋还是母亲打造的。像母亲笑着说的,村里人说你父亲是出嫁给我的。
   他们结婚时,没摆10桌20桌的酒席,也没领证,只是掌管事的外婆硬把他俩弄了跪在她和小茅屋前,发誓:“以后过日子不管富贵还是贫穷,有大病或是小病,两人都要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父亲长跪不起,默默地祝福给他们带来爱情的小茅屋,并连磕三个响头,直感动得母亲落泪了。
   接下来,恩恩爱爱的父母苦苦经营家庭,我们姊妹四个相继出生了。
   随后渐渐长大的我们感觉到小茅屋是唯一的家,也是村的象征。清一色用草做的村子,一家家一间间小茅屋,一堆堆,一朵朵,宛若种在山岗上的黑蘑菇。它们满脸满身都是黑乎乎毛茸茸的,连手脚心脏都是黑的,这透心透骨黑色的小东西,在这寂静的大山里敞开热情的怀抱,容纳这里的主人。
   村因小茅屋而活。有着与小茅屋共生共荣的父母们,每建一间小茅屋都小心谨慎,马虎不得,虽然说只是几个工日,几捆草,几根木头,几坨土,就建成了,但他们仍然把它看得很神圣,或新建,或修缮,都要请风水先生翻书找个好的日子,都要找个像母亲他们手艺好的建房师傅。
   那个年代的父母们思想单纯,他们只要看到哪家修建房,大家都会主动站出来,有力出力,有粮出粮,热情地前来帮忙。家里条件稍好的供一顿饭,不好的白白帮几天也不咋个。大家都会充满爱心地说:“在一个村里,谁家没个困难啊,只要大家相互帮一帮,挺过去多好啊!”
   容易满足的村里人有的圖省事,不独立建造,十来间就是三五家连在一起建住。村寨清一色的茅草房,只有“冒尖”的村长家和会计家稍大点,抑或是村中有一间仍然被风雨剥蚀陈旧的土瓦房。这间土瓦房还是新中国成立前地主老财留下来的。村里把它作为集体堆放粮食或分粮房,也是村里开大会小会落脚的地方。
   山里野生的草是小茅屋的“粮食”,也是家人奢望的东西。家里牛羊得靠草来喂养着,取暖得有草来燃着,就连家里粮少也得山茅野菜添着食用。草常年鲜活在家人心中,与草结亲,与草生情,乃至孰轻孰重,言谈举止,已融入家人的生活之中了。
   小时候我们做错事,父母张口就骂:“你这人咋个恁么草!”抑或是有的人品差点,父母就会祷告:像这样龌龊的人,哪天被草一把火给烧了。乃至我们调皮捣蛋,点火把一片草烧了,或是用锄头把一丛草挖了,都会遭到父母痛骂:“你们这些短命鬼,草能不要吗?它可是我们救命的东西啊!”我们被骂甚至挨打,幼小的心里直嘟囔,骂草是狐狸精,害人草!
   但像野孩子的草是不知道我们咒骂它的,它只管疯也似的野生于山里,如果不因小茅屋的密切关系,没人来料理管它,它自生自灭就埋葬于土了。它只有与村民发生关系,才会有另一种活法,并且产生一种新的欲望。
   草与众不同,性格思想很特殊,它只想一心一意成为小茅屋的经脉和骨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生命力的草,还有着“粉身碎骨”的信仰,它被砍下腰身头颅,又一根根一扎扎凝聚捆绑一起,走上房梁静静地卧倒,覆盖一片天与地,铸就了小茅屋的辉煌。
   但是,草喂饱的小茅屋像人一样,有成长变老的过程。经岁月老人的骚扰,风雨的侵犯,一间新建的小茅屋“寿命”最多三四年,就要为它出诊疗伤了。
   给小茅屋“动手术”,父母看来就是修补家庭,不然小茅屋七洞八窍,经不住风吹雨淋,就会引发家庭事端,爱情就会动摇。所以,父母们都会瞅准时机,逢每年秋收上来,田地里粮食全部归仓,家家就忙着从山里割来山茅草和野藤子,就准备修缮小茅屋了。
   精心修补小茅屋是快乐的。在晴朗的秋日下,忙活的父母们一间间小茅屋给盯满了,有的掀开破烂的旧茅衫,换上新的茅草衣,有的用藤子穿针引线,把茅屋衣片巧缝得铁铁实实。他们在茅屋上不停地舞动,缝补着房衣,活像绽放的一支支花朵,小茅屋一下鲜活起来了。
   像父母说的,小茅屋为何活得滋润,活得养心养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爱情,因为每家大人为了家,为了有更多子女,传承血脉,光宗耀祖,他们只好像鸟一样,把“巢”筑好了,才好抱窝“下蛋”啊!
   有甜蜜幸福感的小茅屋,平时像一枚山芋一样,静静地躺在山窝里,任凭山风的轻抚,阳光的亲吻,不会使性子,更不会大发脾气,但当它被惹怒犯浑的时候,就会有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场面了。
   夏天,疯狂的暴雨雷声,只差把黑小的茅屋给撕吃了,那如注的瓢泼大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电闪雷鸣,小茅屋被雨水灌满了。床铺水里泡着,衣被湿了,看着我们光溜溜冷缩成一团泥,母亲眼眶红润了。
   挨过心惊胆战的夏天,迎来的是漫长的冬天,那冬天里“呼呼”劲吹的北风,夹裹着漫天大雪,瘦小的茅屋被积雪压得几乎要坍塌了。
   一次次逢凶化吉的小茅屋,家人更加爱惜珍视,为增加小茅屋的稳定系数,地上的土石被父母弄上房了。被父母加固不容易被风吹跑的小茅屋,突然长出了一道美丽奇观,那些“绝处逢生”的小茅草、黄花菜、酸浆草,争相着长满了茅屋顶。看着这些本不该长在房上的“寄生草”,父母倒心疼爱护起来了,认为新来的花草们是来保护小茅屋的,它是神灵。
其他文献
一年秋天,元代大诗人萨刺都来到向往已久的杭州,想欣赏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淫雨霏霏,他只好借宿集庆寺。一天拂晓,秋雨稍歇,天空朗月高悬,适逢寺里晨钟悠扬,良辰美景促使他诗情大发,遂笔走龙蛇,吟成七律一首。其三四句云:“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這首诗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时隔不久,萨刺都收到一封来自山东的信。寄信人是一位老者,他在信中说:“全诗意境颇佳。
家有“三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这个问题恐怕老妈最有发言权。  “老熊”当道  “爸!我不想看这个,我想看《寻味顺德》!”“哎呀,这个有意思些,坐下坐下,一起看。”老爸一边乐呵呵地拍拍我的肩膀,一边不动声色地把遥控器往身后挪了挪。“爸,我看到了!你快给我,我真不想看《熊出没》!”我把他的手推开,跺了跺脚,撇着嘴直勾勾地望着被他藏在身后的遥控器。  老爸見我不服软,脸上的笑容倏地一收,轻哼一声,偏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自然不会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时光带走了那个她。三十年前,她是侍萍,温柔婉约,深情款款;三十年后,她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她是四凤的妈,而他是周老爷。侍萍已经死去了——她只是那个相框里的人,是周朴园回忆里的惊鸿一面。做少爷时,他有过激情,我们可以猜想他为了侍萍也曾反抗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世故老成。周朴园虚伪,侍萍又何尝不是?口口声
感受作家“人品”  原文选段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
曾经读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只觉得主人公疯疯癫癫,实在疑惑其行为之深意。时隔几年,这次坐在舞台下静静观赏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一些疑惑渐渐消散。  经典的情节“大战风车”,剧中所演和书中所写并无二致,当年阅读的印象依稀还在:堂吉诃德不过是一个装疯卖傻的跳梁小丑,“止增笑耳”。看着他“人仰马翻”、灰头土脸的样子,加上桑丘忙不迭的劝慰,我的笑一如往昔。  当堂吉诃德将低贱的村妇阿尔东莎视为高贵的
爱是滴滴春雨,枯黄的小草也能发出新绿;爱是一股清泉,苦涩的日子也能变得甜蜜。  爱是一粒种子,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生机;爱是春风一缕,冰冻的湖水也能泛起涟漪。  有支歌,我们怎能忘记?每个音符都是爱的旋律。你像妈妈养了很多儿女,可你的孩子却叫你阿姨。有支歌,我们深深铭记,因为这是一支爱的序曲。你像媽妈哺育很多儿女,可你的孩子却叫你阿姨。  忘不了你啊,我的好妈妈……
村庄被一年四季的歌声滋养着。天上飞的,地上行走的,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生灵们,从苍穹上、泥土里、草丛中、树林间、河道边一路演唱而来。它们以通俗、摇滚、美声、民族和童声等多种唱法,加之无伴奏、无指挥的独唱、联唱、合唱,乃至多声部演唱,响遏行云,震撼山岳。村庄,这位地球上生长的泥者,幸福地徜徉在歌声时光里。   对歌声的认识,我小时候就受父母的启蒙。父亲吼一嗓门野调便逗得我破涕为笑,母亲幽幽哼几句歌谣
随着时间流逝,那些能让我们从容流连的光景会慢慢消失,而我能做的,只有怀念。  记得小时候,每逢假期,我总时不时去趟洼里。洼里,是一个带有农家气息的类似游乐场的地方。在那里,有用木头和麻绳搭成的障碍物,有最原始的农家石磨和水车,有小河上的小小竹排……在那里,我和小伙伴们曾进行过酣畅淋漓的比赛,比谁最快通过全部障碍;曾肆意地在一个很不起眼儿的土坑上方抓着麻绳悠来荡去,整个场地回荡着我们的笑声;曾几个人
“听说了吗?麻州的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一百万美金要颁给莫里斯了。”  “嗯,他发表的关于‘P≠NP’的论文通过了。可是特雷弗的论文也发表了,为什么独独莫里斯获奖呢?”  莫里斯走在去研究所的路上,耳边传来这样的对话,这让他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  那时他和特雷弗刚刚进入研究所,两人合作钻研数学问题。他们是大学时认识的,因为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交流讨论的日益深入,他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三亚市民投诉野生动物青蛙,称某小区围墙外每晚有大群青蛙吵闹,影响休息。环保部门随后进行了神回复:“人和动物都是宇宙一分子,人不应自以为是,凌驾于动物之上,应珍惜动物生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世间任何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和谐相处才是硬道理,才能构成千姿百态、繁花似锦的大千世界。”“不能因为人类而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请给这些动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