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不仅擅写意、工笔国画,亦兼诗文、书法、篆刻、京剧、古琴,并均不是一般的涉猎
有些人注定了是为艺术而生的,宋唯源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幼学画,儒雅清致,成绩斐然,游历海外十余年,吸取西方文化精髓同时,又将中国画的纯正血脉传承的淋漓尽致。宋唯源说:“中国的传统,不但不能遗弃、放弃,只能发扬光大。”这是这位当代国画大师的心声,也是他永恒的追求。
天资聪颖
勤奋成就中国画坛“黑马”
宋唯源1957年生于北京,从小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孩提时代因为他喜欢舅姥爷的一手小楷,长辈们投其所好着意培养,从此他的童年里便是满满的画册,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那时,他不懂线条之美,不谙意境之道,画画基本是天赋及兴趣使然,所绘作品得到长辈们的夸奖和小朋友的艳羡,这使得年幼的宋唯源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从此画笔就如同影子一般,跟随他穿梭于时空隧道、饱尝世间百态。19岁时,他的作品 《秦氏好古》被《连环画报》采用,从此崭露头角,后来全国各地有多家出版社、报社找他约稿。
宋唯源聪颖的天资加上他的勤奋努力,很快,他如一匹脱缰之马,在中国画领域飞奔驰骋,并显露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经历了三年的部队生活,198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成为最年轻的留校艺术教师。他性情洒脱爽直,文思敏捷,于中国书画艺术见地独到。无论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始终延续着一条纯粹的中国画的路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宋唯源(当时用名宋筱明)画的10幅工笔肖像写生画就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将纯粹中国明清肖像手段用于现实人物的写生作品,在20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望其项背。
以禅入画
国内画坛罕见的“中国风”
中国画家在创出自己风格的新路上,分为两派。一派吸取西方的养分,如徐悲鸿、林风眠等;另一派向中国的传统中发掘,如齐白石、黄宾虹等。宋唯源是属于后者,他认为,在中国传统中继承以求发展,无疑是一条最佳的捷径,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上。
宋唯源画花鸟,也画水墨山水、人物肖像。他的画有笔墨,皴擦、点染、勾勒、设色,张弛有度,一任天然。
宋唯源不走中西结合的路,他的作品多以禅入画,内涵取胜,在画面中追求中国绘画的理想性与随意性。他的花鸟、山水题材广泛,摒弃了客观摹写,禅味十足,水墨淡逸而意境高雅;人物肖像以形写神,多取材于戏曲场景或文学作品。无论是《玉堂春》中的苏三,还是虞姬,皆通过选材,注入了是非分明的情感,表达清新的立意,对所画人物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神韵发挥到极致,并推展到了新的高度。
翰墨戏韵
“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
中国画是靠笔墨来反映大千世界、宇宙自然的,又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现今中国画家很多,但真是精通诗书画印琴棋者,怕是很少。因此,也难有震撼心灵的杰作。宋唯源之喜欢传统的中国文化,是渗透到骨髓里去的。他不仅擅写意、工笔国画,亦兼诗文、书法、篆刻、京剧、古琴,并均不是一般的涉猎,堪称为“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
宋唯源痴迷挚爱京剧,其唱腔作品、道白及台上台下的风度在京剧圈内亦居名流。唱工方面他曾多次向台湾余派名票林彬清女士请教,技艺不断精进,主演过《法门寺》、《龙凤呈祥》、《断臂说书》、《坐宫》、《打渔杀家》、《借东风》、《文昭关》等作品。笔者有幸曾经听过他的清唱和弹奏,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至于他的诗词,格调高、重性灵,而且幽奇冷隽。他的篆刻风格在汉人与明人间,以古朴奇崛为宝,劲道非常人可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在加拿大举办摹印展,共展出二百多方从殷周至明清的摹印,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他的书法大体上属画家字,烂漫淋漓,不矜细节而大处着眼,不见来路,不名一家,而其气息沛然浑沦,有一种脱落风度,一似其为人。
所谓隔行如隔山,那些非专业人士的各界的精英们,皆以为他终日是一个“玩”字。但他们哪里晓得,作为一个真正成功的国画艺术家,恰恰需要各种姐妹艺术的滋养。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艺术家人格品质自身的陶冶;二是中国画艺术内在规律与其他姐妹艺术互为交融、互为启发的湛化作用——看似“玩”儿,恰恰是中国画家当下的一门功课。
游学十年
首提中国画的“血统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中国艺术家们作为提高修养的“古训”,业已为当代的艺术家们奉为圭臬,宋唯源也不例外。1991年后,在国内画坛“反传统”成为主流之际,他避开这种喧嚣的环境,远赴加拿大,开始了海外十余载的游历。在海外期间,他走遍了北美及欧洲的各大博物馆,认真研究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实践及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习及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感觉坚持中国画“血脉纯正”的必要。
宋唯源说:“西方土地的风貌造就了西方油画,中国的悠久历史成就了中国画,中国才是国画的土壤,也只有中国才是国画唯一发展的环境。”带着这种信念,他又回到了中国,同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画的“血统论”,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
面对国内画界的时尚画风,宋唯源虽偶或口称“我的画太老了”,但手笔并不改弦,观念也未更张,仍然沉潜在传统之中,一意孤行,不趋时好。
画如人品
在淡薄名利中大放异彩
俗话说,“画如人品”。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评价宋唯源说:“你有一双很好的眼睛,你是个天才。”宋唯源在画界名流圈中成绩备受瞩目,但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展览或美术活动中却鲜见其人。采访中提及此事,宋唯源哈哈大笑,言语中透露出对名利的淡薄。他说自己从未在美展上获过奖,也拒绝参加任何此类的展览,更表示艺术是私人的东西,展厅并不是一个能够欣赏中国画的环境。宋唯源说,艺术是纯粹的,是用心来创作的,中国的传统艺术更是如此。
回想采访宋先生的过程,他说话简短有力,不喜欢啰嗦,但在话语空隙间,又能体贴地不让话题冷下去。夸他是全才,他却说:“创作要坚持所长,不应追求全面而变得没有个人特点。创作之路是一个人的苦行,没有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就像西藏朝佛的一步一拜,心里有信仰,自然一步一如来,苦了身子,净了心灵。”
祝愿他在这条“血统纯正”的中国画艺术之路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冯群
有些人注定了是为艺术而生的,宋唯源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幼学画,儒雅清致,成绩斐然,游历海外十余年,吸取西方文化精髓同时,又将中国画的纯正血脉传承的淋漓尽致。宋唯源说:“中国的传统,不但不能遗弃、放弃,只能发扬光大。”这是这位当代国画大师的心声,也是他永恒的追求。
天资聪颖
勤奋成就中国画坛“黑马”
宋唯源1957年生于北京,从小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孩提时代因为他喜欢舅姥爷的一手小楷,长辈们投其所好着意培养,从此他的童年里便是满满的画册,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那时,他不懂线条之美,不谙意境之道,画画基本是天赋及兴趣使然,所绘作品得到长辈们的夸奖和小朋友的艳羡,这使得年幼的宋唯源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从此画笔就如同影子一般,跟随他穿梭于时空隧道、饱尝世间百态。19岁时,他的作品 《秦氏好古》被《连环画报》采用,从此崭露头角,后来全国各地有多家出版社、报社找他约稿。
宋唯源聪颖的天资加上他的勤奋努力,很快,他如一匹脱缰之马,在中国画领域飞奔驰骋,并显露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经历了三年的部队生活,198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成为最年轻的留校艺术教师。他性情洒脱爽直,文思敏捷,于中国书画艺术见地独到。无论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始终延续着一条纯粹的中国画的路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宋唯源(当时用名宋筱明)画的10幅工笔肖像写生画就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将纯粹中国明清肖像手段用于现实人物的写生作品,在20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望其项背。
以禅入画
国内画坛罕见的“中国风”
中国画家在创出自己风格的新路上,分为两派。一派吸取西方的养分,如徐悲鸿、林风眠等;另一派向中国的传统中发掘,如齐白石、黄宾虹等。宋唯源是属于后者,他认为,在中国传统中继承以求发展,无疑是一条最佳的捷径,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上。
宋唯源画花鸟,也画水墨山水、人物肖像。他的画有笔墨,皴擦、点染、勾勒、设色,张弛有度,一任天然。
宋唯源不走中西结合的路,他的作品多以禅入画,内涵取胜,在画面中追求中国绘画的理想性与随意性。他的花鸟、山水题材广泛,摒弃了客观摹写,禅味十足,水墨淡逸而意境高雅;人物肖像以形写神,多取材于戏曲场景或文学作品。无论是《玉堂春》中的苏三,还是虞姬,皆通过选材,注入了是非分明的情感,表达清新的立意,对所画人物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神韵发挥到极致,并推展到了新的高度。
翰墨戏韵
“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
中国画是靠笔墨来反映大千世界、宇宙自然的,又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现今中国画家很多,但真是精通诗书画印琴棋者,怕是很少。因此,也难有震撼心灵的杰作。宋唯源之喜欢传统的中国文化,是渗透到骨髓里去的。他不仅擅写意、工笔国画,亦兼诗文、书法、篆刻、京剧、古琴,并均不是一般的涉猎,堪称为“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
宋唯源痴迷挚爱京剧,其唱腔作品、道白及台上台下的风度在京剧圈内亦居名流。唱工方面他曾多次向台湾余派名票林彬清女士请教,技艺不断精进,主演过《法门寺》、《龙凤呈祥》、《断臂说书》、《坐宫》、《打渔杀家》、《借东风》、《文昭关》等作品。笔者有幸曾经听过他的清唱和弹奏,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至于他的诗词,格调高、重性灵,而且幽奇冷隽。他的篆刻风格在汉人与明人间,以古朴奇崛为宝,劲道非常人可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在加拿大举办摹印展,共展出二百多方从殷周至明清的摹印,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他的书法大体上属画家字,烂漫淋漓,不矜细节而大处着眼,不见来路,不名一家,而其气息沛然浑沦,有一种脱落风度,一似其为人。
所谓隔行如隔山,那些非专业人士的各界的精英们,皆以为他终日是一个“玩”字。但他们哪里晓得,作为一个真正成功的国画艺术家,恰恰需要各种姐妹艺术的滋养。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艺术家人格品质自身的陶冶;二是中国画艺术内在规律与其他姐妹艺术互为交融、互为启发的湛化作用——看似“玩”儿,恰恰是中国画家当下的一门功课。
游学十年
首提中国画的“血统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中国艺术家们作为提高修养的“古训”,业已为当代的艺术家们奉为圭臬,宋唯源也不例外。1991年后,在国内画坛“反传统”成为主流之际,他避开这种喧嚣的环境,远赴加拿大,开始了海外十余载的游历。在海外期间,他走遍了北美及欧洲的各大博物馆,认真研究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实践及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习及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感觉坚持中国画“血脉纯正”的必要。
宋唯源说:“西方土地的风貌造就了西方油画,中国的悠久历史成就了中国画,中国才是国画的土壤,也只有中国才是国画唯一发展的环境。”带着这种信念,他又回到了中国,同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画的“血统论”,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
面对国内画界的时尚画风,宋唯源虽偶或口称“我的画太老了”,但手笔并不改弦,观念也未更张,仍然沉潜在传统之中,一意孤行,不趋时好。
画如人品
在淡薄名利中大放异彩
俗话说,“画如人品”。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评价宋唯源说:“你有一双很好的眼睛,你是个天才。”宋唯源在画界名流圈中成绩备受瞩目,但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展览或美术活动中却鲜见其人。采访中提及此事,宋唯源哈哈大笑,言语中透露出对名利的淡薄。他说自己从未在美展上获过奖,也拒绝参加任何此类的展览,更表示艺术是私人的东西,展厅并不是一个能够欣赏中国画的环境。宋唯源说,艺术是纯粹的,是用心来创作的,中国的传统艺术更是如此。
回想采访宋先生的过程,他说话简短有力,不喜欢啰嗦,但在话语空隙间,又能体贴地不让话题冷下去。夸他是全才,他却说:“创作要坚持所长,不应追求全面而变得没有个人特点。创作之路是一个人的苦行,没有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就像西藏朝佛的一步一拜,心里有信仰,自然一步一如来,苦了身子,净了心灵。”
祝愿他在这条“血统纯正”的中国画艺术之路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