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地广人稀,加之80%的人力资源在农村的现实,决定了该地区农村教育要突出抓好远程教育。目前,阻碍重庆黔江农村远程教育发展有两大瓶颈:其一,科技人员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有人在软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功夫;其二,资源短缺,资金不足,师资不平衡。黔江农村布局形式特殊,教育的分布、水平和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平坝山区、城市周边和边远农村、不同的民族之间有差异,这些因素使得实施农村远程教育要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客观环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照搬一个模式,搞一刀切。根据该地区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黔江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希望借此给具有同样特点的其他地区以启示。
一、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先行试点
1.在经济条件较好的3个街道办事处和正阳、舟白2个城市组团
要做好远程教育,拓展远程教育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可以考虑试行“政府 学校或培训机构+企业”的模式。政府负责制定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学校或培训机构负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企业负责远程教育的平台、技术支撑及商业化运营。三方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相互协调,各得其所,共同推动和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更快发展。
具体来说:(1)政府对远程教育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惩办不法的网络学校和办学点,同时尽快制定相关的网络教学专利,激励教师投入网络教学等有关政策;承认并促使办学实体多元化;认识到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政策和法规制定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远程教育立法,使远程教育有法可依。(2)学校里那些了解远程教育、了解学生、懂教学、懂媒体、懂技术的教师须有针对性地、合理有效地开发远程教学资源,及时提供有利于知识运用的例题、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辅导和帮助学生自检自测的题库等。全区58所遍布乡村的中小学以及职业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农业广播学校,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手段的同时,加强现代技术装备,完善支持学习系统,开办远程办学点。(3)企业参与远程教育,这为远程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企业的功利性与远程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会相冲突,因此要注意企业与远程教育两者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之间的矛盾。企业参与远程教育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资金、技术输入的形式与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合作,以避免企业固有的运作机制、组织机构与远程教育“软件”之间的矛盾。
2.在经济欠发达的13个镇主抓中心校
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首要的是在所有农村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中心初中及高中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教室,并使所有乡镇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城区中小学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和因特网,逐渐使这些地区的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可采用计算机租赁模式,按“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学校合作和家长自愿”的原则,由企业一次性投入,建成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和教育城域网,按计算机租赁经营方式,由企业按学期向学生家长收取适当的计算机租金,企业可收回全部投入,并取得合理利润,其全部硬件设备归学校所有。学校负责计算机等设施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获得了三赢。
3.在经济落后的12个农村边远乡,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开展远程教育必须首先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障碍。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1)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中央、市、区各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才能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留有相对宽松的经费余地,这是解决普及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2)必须明确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同纳入区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递增。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发展远程教育将失去可行性。(3)适当降低学生上机收费标准。(4)处理好“以区(县)为主”管理体制与人民自愿支持教育的关系,继续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充分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平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必须改变边远农村地区不能征订信息技术教材的现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列为必订科目。
建立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关注、扶持时间,在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进行扶持以减轻贫困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与“普九”工程一样,列为地方政府行为。同时,通过对地方的普及工作进行定期的专项督导,使地方政府充分地履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职责,从而推动农村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协调和发展并举
目前,重庆主城9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远远高于渝东南地区,这应引起有关部门与领导的关注。发展远程教育要执行“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教育共繁荣”的方针。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政策导向,鼓励重庆主城9区各大名校支持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发展。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实体进一步发展。
社区教育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要通过试点向周边辐射,有组织、有领导、积极稳妥地把试点经验在较大的范围推广,把一个地区的成职教育都带动起来。农村成人教育机构要为农村学习群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农村远程教育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采用教育、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并在落实“双基”工程中建成了一批市级示范乡(镇)成人学校,使农村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在乡镇要建设一些相对设施较好的培训中心或教室;建立一支实用的培训师资队伍;建立经常性的“成人培训超市”;开发适应农村学习群体需求的培训项目;加强镇、村两级培训网络,建立以乡镇成校为核心、行政村为依托的培训网络,特别是在行政村区域扩大以后,要加强行政村一级培训功能,可以发挥行政村“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村级成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远程教育的主渠道。营造优化学习环境,努力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
三、重点抓好三个工程
1.“安居”工程和“容量”工程
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必须要考虑“安居”工程和“容量”工程。在农村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远程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这是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也是“安居”工程的应有之义。“容量”工程即适度规模问题。它是一个随着教学条件变化的动态概念,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保证教学质量的注册学生的最大规模。这是符合远程教育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规模偏小,质量有保证,但效益会受损;规模过大,质量就会失去保障,效益便会出现负增长;只有规模适度,才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赢。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逼近适度规模办学。
2.“质量”工程
质量始终是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首先,农村远程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其次,必须建立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关心设施、师资、资源、服务等基本条件的建设,注重教学组织与服务,强化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其三,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必须强调课程整合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强调媒体的运用;要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以使学生达到较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系统的优势发挥与可控管理,适度规模的把握,都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黔江区正阳镇中心学校)
一、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先行试点
1.在经济条件较好的3个街道办事处和正阳、舟白2个城市组团
要做好远程教育,拓展远程教育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可以考虑试行“政府 学校或培训机构+企业”的模式。政府负责制定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学校或培训机构负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企业负责远程教育的平台、技术支撑及商业化运营。三方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相互协调,各得其所,共同推动和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更快发展。
具体来说:(1)政府对远程教育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惩办不法的网络学校和办学点,同时尽快制定相关的网络教学专利,激励教师投入网络教学等有关政策;承认并促使办学实体多元化;认识到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政策和法规制定的科学化与法制化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远程教育立法,使远程教育有法可依。(2)学校里那些了解远程教育、了解学生、懂教学、懂媒体、懂技术的教师须有针对性地、合理有效地开发远程教学资源,及时提供有利于知识运用的例题、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辅导和帮助学生自检自测的题库等。全区58所遍布乡村的中小学以及职业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农业广播学校,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手段的同时,加强现代技术装备,完善支持学习系统,开办远程办学点。(3)企业参与远程教育,这为远程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企业的功利性与远程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会相冲突,因此要注意企业与远程教育两者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之间的矛盾。企业参与远程教育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资金、技术输入的形式与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合作,以避免企业固有的运作机制、组织机构与远程教育“软件”之间的矛盾。
2.在经济欠发达的13个镇主抓中心校
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首要的是在所有农村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中心初中及高中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教室,并使所有乡镇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城区中小学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和因特网,逐渐使这些地区的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可采用计算机租赁模式,按“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学校合作和家长自愿”的原则,由企业一次性投入,建成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和教育城域网,按计算机租赁经营方式,由企业按学期向学生家长收取适当的计算机租金,企业可收回全部投入,并取得合理利润,其全部硬件设备归学校所有。学校负责计算机等设施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获得了三赢。
3.在经济落后的12个农村边远乡,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开展远程教育必须首先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障碍。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1)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中央、市、区各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才能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留有相对宽松的经费余地,这是解决普及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2)必须明确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同纳入区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递增。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发展远程教育将失去可行性。(3)适当降低学生上机收费标准。(4)处理好“以区(县)为主”管理体制与人民自愿支持教育的关系,继续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充分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平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必须改变边远农村地区不能征订信息技术教材的现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列为必订科目。
建立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关注、扶持时间,在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进行扶持以减轻贫困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与“普九”工程一样,列为地方政府行为。同时,通过对地方的普及工作进行定期的专项督导,使地方政府充分地履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职责,从而推动农村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协调和发展并举
目前,重庆主城9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远远高于渝东南地区,这应引起有关部门与领导的关注。发展远程教育要执行“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教育共繁荣”的方针。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政策导向,鼓励重庆主城9区各大名校支持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发展。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实体进一步发展。
社区教育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要通过试点向周边辐射,有组织、有领导、积极稳妥地把试点经验在较大的范围推广,把一个地区的成职教育都带动起来。农村成人教育机构要为农村学习群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农村远程教育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采用教育、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并在落实“双基”工程中建成了一批市级示范乡(镇)成人学校,使农村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在乡镇要建设一些相对设施较好的培训中心或教室;建立一支实用的培训师资队伍;建立经常性的“成人培训超市”;开发适应农村学习群体需求的培训项目;加强镇、村两级培训网络,建立以乡镇成校为核心、行政村为依托的培训网络,特别是在行政村区域扩大以后,要加强行政村一级培训功能,可以发挥行政村“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村级成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远程教育的主渠道。营造优化学习环境,努力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
三、重点抓好三个工程
1.“安居”工程和“容量”工程
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必须要考虑“安居”工程和“容量”工程。在农村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远程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这是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也是“安居”工程的应有之义。“容量”工程即适度规模问题。它是一个随着教学条件变化的动态概念,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保证教学质量的注册学生的最大规模。这是符合远程教育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规模偏小,质量有保证,但效益会受损;规模过大,质量就会失去保障,效益便会出现负增长;只有规模适度,才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赢。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逼近适度规模办学。
2.“质量”工程
质量始终是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首先,农村远程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其次,必须建立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关心设施、师资、资源、服务等基本条件的建设,注重教学组织与服务,强化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其三,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必须强调课程整合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强调媒体的运用;要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以使学生达到较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系统的优势发挥与可控管理,适度规模的把握,都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黔江区正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