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yang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及在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对吸痰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而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各42例。对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动脉血气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情况,气管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HR(93.1±10.9)次/min,PaO2(87.7±7.5)mmHg,Pa,CO2(61.7±7.9)mmHg,与吸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88,0.254,0.276;P〉0.05);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HR为(100.3±12.4)次/min,PaO2(78.6±7.2)mmHg,PaCO,(67.4-4-9.3)mmHg,与吸痰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17,6.639,3.068;P〈0.01);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26,5.672,3.027;P〈0.05)。吸痰前2min两组患者Vt、Ppeak、Ppl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各指标与吸痰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患者吸痰后2minVt下降,而Ppeak、Ppla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56,2.773,2.950;P〈0.05)。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发生气管黏膜损伤者2例(4.8%),人工气道阻塞者2例(4.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4例(9.5%),均低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126,4.087,5.974;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作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某地区城市与农村居民血糖检测水平及影响因索。方法: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842名城市与农村居民血糖检测水平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城市与农村居民空腹血糖检测水平大体较好,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农村居民血糖检测水平高于城市居民,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农村居民服糖后2h血糖检测水平明显比城市居民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城市与农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寻找疾病的诊断方法,分析创伤性脑梗死治疗和预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梗死患者共52例,回顾性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2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中,在治疗后7个月回访,其中COS评分良好20例,占总人数的38.46%;轻度损伤18例,占总人数的34.62%;中度损伤6例,占总人数的11.54%;重度5例,占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联合检验综合分析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00例常规的尿液联合检查结果报告,其中包括干化学分析、有形成分计数、人工显微镜复核镜检及相关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展开综合质量评价分析。结果干化学分析和有形成分检测具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化学各项分析和临床诊断同样有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