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大考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邓媚颖
  
  在许多人眼里,上市之时便是荣耀与财富之门开启之始。上市意味着名正言顺地融资“捞钱”,速度之快,见效之准,让所有企业为之眼前一亮,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对资金的渴求,对名利的追求,对成功的片面定义,对未来的盲目利好心态,造成了企业对上市的趋之若鹜;但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上市,如何才能真正地成功上市并使企业健康正常地运转下去,并非每个创业者或企业主心中有本完全清晰的明目账。
  
  新闻链接
  2008年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筹划近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可能很快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2008年3月24日,13家企业赴深交所座谈会有望首批登创业板,其中不少企业已经在保荐人的辅导下积极筹备上市。从获得的参会企业名单来看,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搞互联网、搞网游的知名企业,还有搞太阳能的、卖玩具的、卖农机的公司,甚至还有卖洋芋的,总之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可谓五花八门。
  3月19日是阿里巴巴股票跌破13.5港元发行价的次日。就在这天,业内传出消息称,阿里巴巴目前正在同投资者进行深层次谈判,希望从雅虎回购公司股份筹集资金。阿里巴巴此举主要缘于近来微软收购雅虎的消息日盛。为了保证自己的独立地位,阿里巴巴不得不采取行动。
  2008年1月2日,在网易(杭州)技术研发中心于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开工典礼现场,丁磊表示并不“眼红”去年火爆的A股市场。“现在不会去考虑登陆国内证券市场,网易现在考虑的是公司战略和如何提高产品的品质。”丁磊表示,对收入超过公司总营运收入八成的网游产品,网易会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还强调说:“股价、市值的高低并不是衡量公司好坏的唯一标准。”
  
  资金是企业发展中永远的话题。初生牛犊的小企业虽不怕虎却为五斗米折腰,为了摆脱生存线边缘的挣扎,期盼资金的注入;刚步入正轨的企业虽不再会难为无米之炊,却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而需要资金的扩充;平稳过渡自负盈亏的企业为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与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样希望外来资金的加入。然而,这枝橄榄枝的递赠实属不易。
  银行贷款根本不屑与小企业小业主打交道,货币从紧政策成为向中小企业关闭贷款之门的理由;风投的钱也不好拿,俗话说“拿别人的手软”,拿着滚烫的热钱如同烫手的山芋般左右为难。但是,上市则让更多的企业欢欣鼓舞,在许多人眼里,上市之时便是荣耀与财富之门开启之始。上市意味着名正言顺地融资“捞钱”,速度之快,见效之准,让所有企业为之眼前一亮,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从产业经营到资本运营,从公司治理到市值管理,中国企业的思维与行动正在发生重大的反转与变形。对资金的渴求,对名利的追求,对成功的片面定义,对未来的盲目利好心态,造成了企业对上市的趋之若鹜;但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上市,如何才能真正地成功上市并使企业健康正常的运转下去,并非每个创业者或企业主心中有本完全清晰的明目账。不是每家企业都适合上市。随着上市的热捧,公司内部期望和市场严格的资本体系的推动下,企业就像一颗高速运转的行星,在客户、投资者、股东之间来回穿梭。但为何对企业上市的追逐依然长江后浪推前浪,结果即使前浪已死在沙滩上仍阻挡不了企业对上市的高涨热情?本次编辑部走访了若干企业与专门研究机构,想掀开上市美丽的面纱,一探究竟。
  
  上市是企业融资谋求发展空间的方式之一
  长期以来,主板市场上市要求很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推出就是增加了一条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一旦上市融资后,圈到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瞬间暴富的感觉,是否会消磨了企业家最初的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资本方的介入,企业信息必须透明,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被迫公开,这对从事高新科技的企业而言是否仍能保护其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它们始终缺乏直接融资渠道,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丧失了做大做强的机会。长期以来,主板市场上市要求很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推出就是增加了一条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主或投资者的心态已经开始变化了。他们更多是一种短期意识,寻求短期市场价值,希望今天上市,明天就升值20%,一味把价格忽悠上去。很多创业者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瞄准的是创业板,我们要求50倍、100倍的市盈率。”对市盈率的预告直接刺激了企业的神经,这种心态不是在做企业,而是直接从池子里捞钱。一旦上不了市,再想融资都很困难。
  和8年前创业板第一次要推出的消息一样,如今,创业板又成为企业、VC、投行、券商、律师事务所等公司内部开会的必有议程。很多人相信这一次创业板会真的到来。但亲身见证过2000年那场“繁华过后便是空”的人仍心有余悸,会保守地加上一句:“也不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根据不完全统计,8年前有2000多家创业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其中238家公司有幸登上首批创业板上市名单,并进入辅导期;但如今,半数以上都早以不知去向。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家都追求快钱的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要不时通过镜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与得失。为什么要上市?上市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独立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要看到眼前发生了什么,相信你的眼睛而不是耳朵。尽管上市前“吹”得厉害,但马云在股票定价上却非常谨慎:“投资者的热情超出意料,我们的价格可以是原来的两倍多,但最终定价是13.5港元。我们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不是圈钱。必须明白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创业板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公司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业绩不突出的特点,恰恰决定了他们推出这个市场的成本很低;一旦上市融资后,圈到的钱已经远远超过其盈利能力,瞬间暴富的感觉,是否会消磨了企业家最初的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资本方的介入,企业信息必须透明,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被迫公开,这对从事高新科技的企业而言是否仍能保护其核心竞争力?
  上市是企业战略规划中的某个发展阶段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当面临着外部竞争与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市是必须为之的最好选择,是不得不进行的行为和实践。
  
  上市只是企业战略规划中的某个发展阶段,与成功无关。为了获得股东满意的增长率,新东方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市场逼迫着前行,在这个资本意志推促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只重视数量级增长而忽视实际利润增长和可持续投资回报的错误?如何在资本导演的发展之局中坚守战略性递进从而稳健盈利?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资本的牵引与推促,将俞敏洪和新东方两相裹挟,俞敏洪一再对外告白:“我压力很大,也很疲惫,甚至后悔把新东方做大,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
  把新东方做这么大,然后想办法上市,对俞敏洪个人而言,或许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当时面临着外部竞争与内部利益分配的问题,全世界的资金都在找中国的投资项目,而很多基金已经开始找到了教育领域。万一真有一家外语培训机构比新东方早上市了,那么从竞争和资金上来说,新东方将会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上市是新东方必须为之的最好选择,是不得不进行的行为和实践。“如果让我个人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上市。上市为的是新东方的凝聚以及新的发展前景。”俞敏洪坦称。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最终新东方还是上市了。
  从本质上说,新东方上市一直是被推着走的。上市以后,感觉压力徒增,实际上是把内部压力转化为外部压力。以前内部人员拼命在问,新东方做得怎么样,新东方怎么做;现在变成外部投资者在问怎么样,怎么做。
  做教育和上市还是有一点冲突的。作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就要铁定做到收入增长多少,利润增长多少,以及人数要增长多少;但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它最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在于教学质量而不在于它的学生每年增长了多少。上市前从未算过新东方每年增长率是多少,由此俞敏洪陷入了这个矛盾:一方面要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质量同步增长,这都是需要时间的。俞敏洪感叹道:“原来我做事比较从容,可以从容地把该花的钱花掉。现在新东方有钱了,却不能‘从容地花钱’了。单去年一年,新东方在教师培训管理上的投入就有上千万元,有时候却要把钱省下做为利润。所以对我来说,这种状况就变成一个较难平衡的状态,也是比较痛苦的状态。原本喜欢悠闲地去做一件事,这点被上市给破坏了。”
  
  上市并非是“圈钱”的池子
  巧妇难为米之炊。没有资本做不了市场,有了资本也未必做好市场,关键在于“米”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丁磊说,首先要想好为什么上市。如果企业盈利能力稳定就不需要融资,上市只会带来麻烦,“不要贪图那份虚荣”。
  
  巧妇难为米之炊。没有资本做不了市场,有了资本也未必做好市场,关键在于“米”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
  西安快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邱峰先生曾经亲身经历了一场上市风波,至今仍感叹:“是上市毁了公司。我曾在北京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做项目开发。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与鼓动下,北京蓝枫成为了股份有限公司。蓝枫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做搜索引擎的软件开发,甚至当时的百度都要敬让其三分。软件类公司的可评估资产并不多,总共不会超过300万元。但是通过前期财务运作,评估时把无形资产无限扩大,上市后公司资产被评估为不低于1亿2千万元。一旦上市,左右公司发展不再是初创公司的原班人马,而被资本运作人(投资方)掌控。”一般来说,股东价值是真实经济价值的直观反映。于是,我们看到,不少上市公司把讨好股东当成阶段目标,认为唯有股价高企才是鼓动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上市只是个人资产的急剧增加,对企业的发展并未带来实质有效的帮助,反而技术研发停滞不前。企业的精力不再用于核心技术开发,而把目光更多地关注于资金运作与资本积累。上市成功后,投资方按照合约抽走5000万元资金,顺势走人。只留下形同虚设的5000万元给蓝枫。技术出生的老总用虚无缥缈的5000万元支撑着1亿2千万元的盘子,其难度可想而知。不到一年,公司的核心人员都走得差不多了。”时至今日,当邱峰再通过百度搜索原来的公司时,连公司网站都已找不到了。
  同样,丁磊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特别提醒目前国内正热衷于上市的企业家们:慎言上市。他承认“当时上市是有着贪图那一份虚荣心”。他认为,上市对于公司的伤害还可能在于信息披露方面的苛责“会导致公司过于透明”,在这方面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吃亏尤大。丁磊介绍,美国股市每期季报都要求公司披露详细财务报表,网易每款游戏的盈利收入、玩家的增减和增减比例都需要详尽介绍,对于公司近期的战略安排也要披露。与不上市的对手相比,网易就成为一个“透明人”。“好像裸奔嘛,一举一动对手都清清楚楚。”他补充说,每年仅按照要求雇请国际审计所审计就需增加1000多万元人民币,而在安然倒闭后,美国要求所有上市企业增加一套内部控制系统,也为公司带来大笔开销。丁磊说,首先要想好为什么上市,如果企业盈利能力稳定也不需要融资,上市只会带来麻烦,“不要贪图那份虚荣”。丁磊曾强调:“股价、市值的高低并不是衡量公司好坏的唯一标准。”
  
  上市成为下一轮的炒家新游戏
  各地证监局、券商、投行人员和金融业人士和企业的搅动,是否会让企业上市的游戏规则出现偏移,把股市变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提款机”,而使真正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究竟给哪一方带来了利好的态势?
  
  期待8年的创业板终于有了明朗消息,兴奋的不仅仅是各个中小企业业主及创业者,各地证监局、券商、投行人员和金融业人士和企业都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向创业板冲刺。
  “上市的目的很单纯。有了这笔钱,可以发展更多更好的项目。上市以后,企业可以更规范地发展。”河南一家专门生产气体检测设备的负责人刘女士一提到上市,兴奋与期待甚至紧张溢于言表。在2006年牛市开始时,券商、创投和政府人士都找上了刘女士,那时她才知道自己的公司技术含量比较高,是细分行业的龙头,在资本市场很有卖点。在刘女士看来,大家都想抢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名额,因为第一批企业更可能受到市场追捧,也更能凸显公司品牌价值。
  但是,在券商的眼里,他们所热切的跑马圈地谋求的并非是创业板的承销费用,而是可能在创业板后随之开闸的券商直投业务。“创业板规模小,利润低,风险大,融资额一两亿元,保荐费用最多也就几百万元,跟中小板项目利润一千万元有不小的差距,更比不上主板项目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深圳某创新型券商投行高层人士说,“如果单做保荐,创业板项目对券商而言形同鸡肋。”事实上,创业板企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券商所得承销费用较少,但承担的风险较高。为何券商仍热衷于创业板项目的储备呢?“创业板能吸引券商蜂拥而上,为以后的项目做培育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直投做准备。”深圳某创新型券商投行高层人士解释是,直投业务放开,券商就可以拥有创业企业的股权,从而让券商在承担风险时取得更大的获利空间。这位高层算了一笔账:“投资一个好项目,可以在企业10~15倍市盈率时进入,预期发行价一般可以达到30倍市盈率左右,这至少能获得2倍回报。此外,不少新股上市后,一般都有100%~200%的涨幅。综合算下来,券商通过直投能获得4~8倍的收益。”当券商直接拥有创业企业股权后,创业企业本身还有多少为自己企业说话的余地?投资方的介入,创业者或企业主是否还能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或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而不是在资本导演的发展之局中成为傀儡逼迫前行?
  伴随这股“上市热”,一个潜在份额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民间资本正在温州酝酿。历经炒房、炒期货、炒权证和炒股等之后,温州人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已经大大改观,如今又找到了新的赚钱途径——股权投资。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近几个月以来,仅从上海、北京楼市撤回来的温州民资就高达三四百亿元。温州人出手阔绰且善于抱团,使得他们每涉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总能搅动那里的市场。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他们是否又能顺利“掘金”?事实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虽发展迅猛,但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操作不透明,制度不规范等若干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业务属于证监会发行部负责,而直投业务则实在机构部,这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私募股权投资的搅动,是否会让创业板的游戏规则出现偏移,把创业板变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提款机”,而使真正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究竟给哪一方带来了利好的态势?
  
  上市成为“傍大款”的新手法
  政府为什么大力资助这些“有能力两年净利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的企业,而不关注更需要外援资金注入的正在挣扎前行的成长型企业?是否当地企业上市的数量越多就越说明当地的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越快?各地政府资助本地企业上市是否存在一个“面子”问题与“攀比”心理的作祟?
  
  对中小企业而言,上市的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尤其是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这就造成这一市场的高风险性。除了美国的创业板市场巨大成功外,其他股市的创业板均成为了“鸡肋”。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相对主板来说很低,但对刚起步的小企业而言,成功上市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其财务制度和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这就需要政府帮助其进行上市前的准备与包装。
  各地政府纷纷商议给当地拟上市企业开启“绿色通道”。除了“绿色通道”之外,有些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助措施鼓励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市。据了解,深圳市政府今年计划出资1.8亿元资助本地中小企业上市,比去年8500万元有了大幅增加。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定,如果企业在境内上市将可获得310万元资助,在境外上市则资助210万元。同样,深圳市贸易工业局局长王学为表示,目前深圳市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有1100家左右。而浙江省证监局局长王宝桐也称,浙江有108家企业符合条件准备上市,预计能在创业板中占到三分之一份额;同时还强调浙江省证监局计划上报20到30家浙江企业争取首批创业板上市。一时间,仿佛进入了大跃进时期。
  这就出现一个有趣的话题。政府为什么资助这些“有能力两年净利累计不少于一千万”的企业,而不关注更需要外援资金注入的成长路径中挣扎前行的企业?是否当地企业上市的数量越多就越说明当地的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越快?各地政府资助本地企业上市是否存在一个“面子”问题与“攀比”心理的作祟?我们当然希望政府的辅助与支持是真正切实有效地扶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但同时也担心这样的“力挺”是否能真正落实到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
  
  上市是创投机构的资金双通道
  创业板的开设,不仅能为国内科技兴中小企业搭建直接融资渠道,还可以为创业投资机构提供更通畅的退出渠道,引导其更好地支持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带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扩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创业板的开设,不仅能为国内科技兴中小企业搭建直接融资渠道,还可以为创业投资机构提供更通畅的退出渠道,引导其更好地支持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带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扩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孵化器与资本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几大热点之一。孵化器作为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降低风险、培育在激烈的竞争中独立生存的一种服务性机构,对促进小企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对孵化器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与深入。“目前孵化器管理主要是物业管理,孵化器的管理者就是一个大房东。现在,孵化器正是从综合型专业型方向发展,服务企业再不能光靠嘴上说,而要去研究服务产品,真正提高孵化器的服务能力。”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最主要还是靠自己去找钱。曾经有一家医药企业项目和发展模式都很好,但就是因为缺钱发展不起来,差点搬出创业园。为了提升这家企业的形象,使其能尽快融到钱,北京海淀区创业园除了给该企业换了更大更好的办公室免加收房租外,还利用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加入进来,使这家企业起死回生。“政府的帮助目前只能延缓企业的死亡时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找钱。”海淀区创业园负责人解释道。如何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服务,如何整合运用创业园的资源使行业、产业、市场等多种要素发挥出整体协作效力,成为创业园考虑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资金问题将被认为是制约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除了创业板市场外,孵化器能否找到另外的途径帮助园区企业融资?
  美国林边基金合伙人Robert E·Larson认为,现在是中国科技园区发展风险投资的时候了。他说,在美国和中国科技园区同时进行投资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情况,在这方面他建议学习以色列的做法。以色列的风险资本在美国都有自己的业务,随着市场的发展,他们的企业在美国进行融资,把研发机构设在以色列,把市场放在美国。这种做法将使中国企业家能够利用美国的资本和中国的市场发展自己的业务。
  科学技术部原部长徐冠华则提出,在我国目前没有正式建立创业板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其他可能采取的方式:一是大力发展技术产权交易;二是将柜台交易纳入议事日程。关于股票市场,则要合理降低高技术企业的上市门槛。另外,高技术企业还可以采用借壳上市的办法,一方面发展了高科技企业,一方面改造主板的质量。
  
  专家访谈
  吴照银 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
  《科技创业》:可不可以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创业板?
  吴照银:就是高科技板块,又称二板市场。从定义上来说,一般有专利、大多从事科技业务,但是个人资本不够,而且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需要去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资金与技术相结合才有企业的存在。有技术而没有资金的这部分企业。
  
  《科技创业》:从股市发展来看,建立创业板的原因是什么?
  吴照银:这个要从国际上来看创业板的建立。国际上做得比较好的创业板就是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是非常辉煌的。在同一时期,国内也有类似的呼声。但随着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裂,国内的二板市场的建立也就不了了之。这几年随着股市的稳定,关于创业板的建立又被重新提上议程。原因主要有两个:从宏观来看,是金融大爆发。中国目前进入了金融大爆发的阶段,即在证券市场上未来会有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需要逐渐形成一个体系。目前只有主板,但从系统来看,建立二级板是必要的。第二,流动资金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过剩,解决过剩的办法只的有疏导。比如建立很多货币池子可以把过剩的资金分散。房地产市场肯定是一个池子,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另一个主要货币池子就是资本市场,在2006年最高时期曾一天吸走35万亿元的资本。创业板的建立将是我国减少流动性很好的渠道。
  
  《科技创业》:银行货币从紧政策与目前流动性过剩现象,是否存在矛盾?
  吴照银:不矛盾,正因为流动性过剩才实行货币从紧政策。目前中国外汇账款过多,才导致货币发行过量,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国家才会实施货币从紧政策。同样,货币从紧与资金疏导的原则也不冲突,这是从资本源头上就把资金抽走了。
  《科技创业》:是否可以这样说,再次将建立创业板推上日事议程是宏观经济的现状导致的?
  吴照银:宏观经济的现状是创业板推出的背景,但创业板的推出有其本身的必要性。中国现在搞自主创新,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科技力量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就需要与资本结合转换成具体的商务模式,提高其研发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国家才将创业板的推出搬上了日事宜程。
  
  《科技创业》:进入创业板的门槛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仍比较高。对想通过融资扩展业务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否存在进入的困难?
  吴照银:当然有困难。上市肯定是要有条件的,必须达到上市的资格。
  
  《科技创业》:如何转变这些困难?
  吴照银:一种方法可以联合其他企业,把资本做大。另外,通过投资银行的操作,把财务报表按照审核标准重新制作。
  
  《科技创业》:这样的操作是否会引起对企业诚信的质疑?
  吴照银:对。每家想要上市的公司对上市都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例如,有家小企业手上有一两个专利,通过市场销售远远成不了亿万富翁。但是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由于通常高科技板的股票股价一般都非常高,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股,个人持有1000万原始股,通过上市套现,马上就能变成亿万富翁。目前在深圳的中小板市场就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一家小企业的老板,手上拥有公司的原始股几十万股,但作为经理人不能进行股票交易。为了套现,他首先辞职,作为自然人,以股东身份进行股票买卖。通过这种方式,这个老板一下套现了九千多万元。通过融资圈钱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最原始的想法和目的。
  
  《科技创业》:为什么高科技板块的股价会这么高?
  吴照银:股价的计算是按照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计算的。也就是说,现在股市上炒作的是这家企业预想中未来能获得的收益,不是按照目前实际利润。例如冠能股份,前一阵炒到90多元,但实际上每股收益只有5分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资产报表上是亏损,而其股价却很高。
  
  《科技创业》:是否可以这样说,企业想要在股市圈钱,就是把未来利润与收益作为诱饵,引导股价的上扬?
  吴照银:对。现在中国的股票就是这样“做概念”的。在股票上市之前,企业都会进行“路演”,吹捧自己的企业发展有多好,收益会有多高。散户小股民都不知真相,无从考查真伪,企业说好,马上就掏钱买股票,股价就这样炒上去了。
  
  《科技创业》:除了上市作为企业融资的途径之外,还有其他途径吗?
  吴照银:最基本就是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但是,同样是融资,银行贷款这笔钱是债务融资,是需要还的;而通过股权融资是不需要还的。所以说,现在企业上市更多的是在资本池子里捞钱。
  
  《科技创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是不完善的。为了上市而重组报表是否会为今后的资本运作带来潜在的风险?
  吴照银:当然会有风险。这就是泡沫。一种办法就是重新做表报,然后再融资,但这种融资会比较困难了。
  
  《科技创业》:上市能给企业带来些什么直接的影响?
  吴照银:企业上市有几大功能:一是快速充实资本金;二是企业公开化,即接受监督。财务报表的公开可防止企业暗箱操作;同时,关联交易就减少了;再就是完善财务机构,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从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都是必要的因素。
  《科技创业》:是否会带来弊端?
  吴照银:首先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商业机密被公开。其次,企业把过多的目光投向资金运作与资本积累,而不再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科技创业》:在其他国家是否也存在企业争相上市的现象?
  吴照银:成熟经济市场的国家里,好多企业是不愿意上市的。第一,上市后就变成一个透明人,财务报表公开,商业机密公开,后面像有个狗仔队一样紧盯不放。第二,如果运作非常良性的企业也不愿意上市,因为要分红给别人,同股同权,你享用了我的权利,企业就要分红让利。
  
  《科技创业》:国内企业为什么拼命想上市呢?
  吴照银:因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不分红。分红不是义务,是董事会自行规定的。所以企业通过上市可以圈到更多的钱,而这些钱的流向与用途都不得而知了。
  
  
  俞敏洪:新东方的资本救赎
  从1993年到2001年,俞敏洪一直是“个体户”的商业状态,自在自为自沉浮。那时候的俞敏洪与新东方混沌而迷茫,悲情而伤感,“我也曾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就在那8年”。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资本的牵引与推促,将俞敏洪和新东方两相裹挟,由寂寥的“小草”进化为挺拔的“大树”。
  “不评论股价,只关注新东方是否健康可持续”
  资本的魔力与魅力让人痴狂沉醉,财富的酣畅与欢快如期在新东方内部泛滥,俞敏洪却一再对外告白:“我压力很大,也很疲惫,甚至后悔把新东方做大,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
  以上言论,旋即遭受了新东方内部人士善意的批评与责问。
  若俞敏洪的表态是由衷而真诚的,但是作为一家接受美国证券机构监管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这样的说词是否不够“职业”?或者说,尽管新东方上市已有一年半,俞敏洪仍然不大习惯遵照资本市场的所谓“规则”去发言、去行事?
  接受记者专访时,俞敏洪如此解释:“‘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不是对自我能力以及新东方的怀疑,而是表达了我个人做事的一种朴素心态,是针对个人生活而言。尽管上市让个人财富大幅攀升,但并没有让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产生根本性质的改变。”
  慷慨游走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俞敏洪来说,是情非所愿、迫不得已。但是,俞敏洪和新东方都必须这么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这个人比较仁慈,容得下人,新东方没有被我惩罚过的人几乎一个都没有。我的柔弱个性在新东方内部起到了粘合作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走向极端,这是新东方没有崩盘的重要原因。”上市之前的那些年,俞敏洪始终在利益和人情中间玩中庸、找平衡,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与磨难,新东方高管一致认为,股份流转的内循环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解决,上市是最好的外力。上市是新东方必须为之的唯一选择,是不得不进行的行为与实践。“我的最大特点是,凡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一定做得很好,即使不喜欢也能做得很好。引入国际资本,为新东方定价,让大家为了新的目标和归宿而奋斗。如果让我个人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上市。上市为的是新东方的凝聚以及新的发展前景。”俞敏洪坦称。
  上市第一年,股价一有风吹草动,投资人免不了打来越洋电话追问,当时的俞敏洪内心充满了内疚与自责,觉得是新东方让人家的财富蒙受损失,很不安也很焦虑。随着对上市公司运营规律、披露准则有了更多认知,俞敏洪的心态趋于平和,上市派生的压力与困惑自然也就消退了许多。
  2008年1月15日,新东方公布了2008财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期,因业绩增长低于投资者预期,股价跌去21.85%。这是新东方股价自上市以来最大幅度的跌荡。事实上,就在新东方发布业绩的当天,花旗银行也公布了一份震惊世人的财报:受累于美国次级债危机,花旗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当天,道琼斯指数大跌了将近280点,中国概念股无一幸免遭受重挫。
  最近以来,美股持续震荡,新东方的股价已从高点时的92美元/股下行至57美元/股。一般来说,股东价值是真实经济价值的直观反映。于是,我们看到,不少上市公司把讨好股东当成阶段目标,认为唯有股价高企才是股东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现在的俞敏洪学会了坦然直面,“我不评论股价,也不会让股价左右公司发展,我只关注新东方是否健康可持续。新东方没有做任何对不起股东的事情,我们的承诺多数都兑现了。”
  
  “一个公司最大的瓶颈是老板”
  生命如一泓清水,悠闲悠然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俞敏洪的真实诉求与追求;但是上市让一切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比如我认为做教育应该就招收那么多学生,每年的收入不用很刻意,按部就班往前走,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好。这样的企业生长似乎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机增长,因为你上市之后,投资人要求你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做大经济规模做出经济效益。”
  为了20%的增长率,新东方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市场逼迫着前行。在这个资本意志推促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只重视数量级增长,而忽视实际利润增长和可持续投资回报的错误?如何在资本导演的发展之局中坚守战略性递进从而稳健盈利?
  对新东方的规范化管理、版权约束、股份改造,是种外力下的加速,加快了新东方自身的”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改造。俞敏洪有一万个理由不希望新东方沦为瞬间勃兴的周期性公司。可见的未来数年,新东方最大的比较优势仍然是高成本的教师资源,这是智力成本的集中绽放与天然堆砌。在新东方其后崛起的诸多英语培训机构,蹈袭的依然是师资制胜的路数,极度同质化的竞争让知识产权建构、资本运营能力成为所有英语培训机构参与可持续性市场竞争的要件。时至今日,新东方仍然需要把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反转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俞敏洪说过一句话:“一个公司最大的瓶颈是老板。”市值管理新思维的导入有助于企业家贯通资本经营、产业经营的经脉,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准的必然选择。原本对资本运营所知甚少的俞敏洪,已经“想清楚将把新东方带向何方”,“遵规守矩不轻举妄动,新东方的发展战略坚定而执著,未来有可能并购有校园的大学,和短期语言培训系统进行互补”。
  2月14日,新东方董事会批准了一项回购100万股股票的计划。很显然,这是新东方管理层宣誓信心的一种具体方式。今天,俞敏洪这样定义市值管理:守信合规、诚实沟通,让投资人知晓、理解并且支持你当下以及未来的所作与所为。
  
  丁磊痛悔网易上市:上市是个美丽陷阱
  “我现在追悔莫及!”网易CEO丁磊公开自己对于网易上市的看法,“(上市)好像是年轻时犯下的美丽的错误。”丁磊想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企业家们:上市不一定是件好事,要慎言上市。
  上市是个美丽陷阱
  企业上市的话题在广州团分组讨论时引发,有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和上市的扶持。丁磊对此话题意犹未尽,在离开会场的路上,丁磊告诉记者“上市可能是个美丽的陷阱”,“风投的参与对公司可能是一种伤害”。
  丁磊说,网易于2000年6月30日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至今已有7年。7年时间里网易通过美国股市向全世界范围募集资金过亿美元,但丁磊给记者细算了一笔账:当年风险投资商曾以1美元、5美元,最高达15美元每股的价格买入网易股票,到今天网易股票基本维持在72美元上下,如果按照最高15美元的价格计算,盈利也达4倍半;而如果按照7%的银行利率,翻一番需要10年时间,“一比较,就知道卖给风投吃了大亏”,“好比是高利贷中的高利贷”。
  信息披露过于透明
  丁磊还说,上市对于公司的伤害还可能在于信息披露方面的苛责:“会导致公司过于透明”,在这方面在美国上市的网易吃亏尤大。丁磊介绍,美国股市每期季报都要求公司披露详细财务报表,网易每款游戏的盈利收入、玩家的增减和增减比例都需要详尽介绍,对于公司近期的战略安排也要披露。与不上市的对手相比,网易就成为一个“透明人”,“好像裸奔嘛,一举一动对手都清清楚楚”。他补充说,每年仅按照要求雇请国际审计所审计就需增加1000多万元人民币,而在安然倒闭后,美国要求所有上市企业增加一套内部控制系统,也为公司带来大笔开销。
  “当然也不能一味否定,”丁磊说,上市使得公司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在和合作对手谈判时占据更好的位置。“当年上市我还贪图那一份虚荣心,但是现在看起来得不偿失,追悔莫及”。丁磊想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特别提醒目前国内正热衷于上市的企业家们:慎言上市,首先要想好为什么上市。丁磊说,如果企业盈利能力稳定就不需要融资,上市只会带来麻烦,“不要贪图那份虚荣”。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编辑信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把脉IT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 黄洁    对中国IT行业而言,2008年的冬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也更冷一些。“裁员”几乎成了IT企业的代名词。知名大企业尚且如此,那些没有显赫的品牌声誉的中小企业,面对危机,也无法完全复制IT领袖一样的应对办法,他们如何是好?    今年,全球冷意嗖嗖。  华尔街正被金融“海啸”席卷。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是可以置身其外还是会火烧连
期刊
给我国的自主品牌提个醒——洗澡过河。如果在他们闯过危机的同时,还能利用这场危机做一个质的变化,实现转型,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本土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球金融“海啸”仍在肆虐蔓延。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IT业,自然很难在这次危机中独善其身。预计各种不利的影响,将在短期内体现在IT企业难看的财务报表、大规模裁员、并购甚至倒闭等连锁反应上。而比较中期的影响,将会影响到IT业的发展环境,追
期刊
有一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公司做得好是因为团队,但是做得不好也是因为团队——不是没有团队,而是团队内部的问题,说白了,要稳步的发展起来,不仅要一个团队,还要一个好团队。    一、楔子  “大明,我们都来了,有什么事,说吧。”  躺在床上的陈大明,看着相继入门的三个人,挺身坐了起来,目光在三个人的身上扫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目光定在了窗外,说:“我想,我们合伙开一家公司,干我们所擅长的事
期刊
如今正是IT企业反思的时候了:如何应对次货危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的全面企业经营问题?IT企业如何依靠有限的自身资源,化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消费萎缩的巨大压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和资金的代价屹立于市场而不败,并继续成长?    针对此次全球金融风暴,阿里巴巴CEO马云说:“IT企业,请备好各自的粮食,带好各自的‘法宝’,准备过冬吧。”  的确,如今正是IT企业反思的时候了:如何应对次货危机、金融危机所
期刊
延伸阅读    10月23日,Sun 公司全球销售及服务执行副总裁Peter Ryan首次访华,现身上海与媒体交流,给中国IT业带来了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秘笈”——IT创新三部曲。在Peter Ryan眼中, IT企业如果通过营销区域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核心技术创新,就有可能做到渡过危机,并从中抓住突破的机遇,实现企业的飞跃式发展。  新兴市场演绎营销创新  Peter Ryan居然用“令人
期刊
案例撰写/黄洁    和阿里巴巴、环球资源这样的老牌B2B企业收会员费的商业模式不同,王树彤的敦煌网靠着收取交易提成完成了惊人的增长率。目前,B2B行业正在从传统的信息型平台向交易型平台转变。2561%这个成长率数字充分反映了B2B电子商务这一行业未来的趋势。实际上,阿里巴巴也正在向交易型的第二代B2B电子商务转型。看来,这一趋势已无法逆转。    网上创业第一年实现交易额100万美元,第二年10
期刊
2001年,展讯通信CEO武平从美国硅谷出走,2007年又回到纳斯达克敲响了闭市钟,他用6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个回旋往复的轨迹。其间虽然不乏惊险与波折,但是在充满技术挑战与商业风险的通信芯片领域,武平正在一步步地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2001年,展讯通信CEO武平从美国硅谷出走,2007年又回到纳斯达克敲响了闭市钟,他用6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个回旋往复的轨迹。其间虽然不乏惊险与波折,但是在充满技术
期刊
不安分,也许所有的创业者身上都有某种的不安分因素,而胡国忠正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  近日,上海市首届科技创业英才奖正式揭晓,上海九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国忠磅上有名,闻此喜讯,在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校友前辈而感到自豪约同时,也不禁回想起了2007年8月,我受学校派遣以校友的身份前往参观了位于上海市松江石湖荡的上海九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并有幸见到了公司的掌舵人胡国忠先生时的情景,与胡总
期刊
有人给中国企业开出了一剂药方:企业要一砖一瓦地勤勉堆砌,以踏踏实实的心态做企业,不要炒作概念,更要将泡沫挤压干净,因为概念、  泡沫终究会有被捅破的时候。    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全球IT行业,特别是软件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欧美等IT强国,因此在我国主导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我国软件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从乐观的立场看来,这次金融“海啸”的巨大威力也许会
期刊
新上任的TCL多媒体CEO的梁耀荣在近日首度公开亮相,亮出新年战略的同时,梁耀荣表示,2007年TCL多媒体扭亏基本已成定势……  正所谓新年新气象。在经历了2005-2007年的磨难之后,TCL终于出现复苏的曙光。在压力、非议和质疑中坚持了多年的李东生,给我们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成长拐点。蓦然回首,蜕变的伤痛和国际化的艰难历程历历在目。TCL、李东生,对企业成长的渴望和努力,对企业家精神的践诺和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