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學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目标设计的方法僵化、目标设计的表述不够清晰、目标设计存在机械化和应试主义倾向。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教师及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表述。其次,环境性条件建设也是真实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必备要素。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 环境性条件建设
笔者利用曾经所在学校及师、市的教研活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查,就一线语文教师的常态化教案及公开课教案进行收集共80余篇,专门就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部分展开深入分析。同时选取了5篇教学设计并对照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15个小时的课堂观察,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当中13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发现,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的方法僵化
在作者曾经所待的学校,教师都是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框架。该地区其他学校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三维模式的机械套用,是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僵化的表现之一。其次,照搬、照抄老教师或教参上现成的教学目标,甚至是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最后体现在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类未交待清楚,也不知如何落实的空泛性表述的反复使用。
(二)目标设计的表述不够清晰
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后的教学评价切实可行。但在实际调查中却出现目标表述对象不明确,行为主体时而是学生,时而是教师;表述不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是缺少“在什么条件下做”就是缺少“做的怎样”;表述过于繁杂,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达近七、八条;行为动词不清晰,使用一些无法观测的描述心理状态的抽象动词,如把握、感受、了解、体会等,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实际操作性;三维目标表述混乱,缺乏层次性。颠倒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显得随意性大、跳跃性强,导致教学中心游离不定,教师教学流程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目标设计的达成存在机械化和应试主义倾向
目标实施的机械化体现在教师拒绝或无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将课堂流程严格控制在自己预设范围之内,且严格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授课。或片面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将教学重点过分放在对基础知识、文本内容的掌握,而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生情感方面的的教育,未做到真正的三维整合。部分教师上课不拿教案,教案上教学目标的呈现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未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导致目标设计达成虚无。
此外,家长及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访谈过程中,几乎每个教师都提到了对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强行向老师要成绩,甚至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师价值的尺度,家长对学生成绩高度关注,使很多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淫威之下,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强调“知识与技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策略应该从教师及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着手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表述。其次,改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环境性条件也是真实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必备要素。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基于课程标准,解读教材与学生
1.理解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1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师要站在学科高度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及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师应该多加研读。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分析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部分明确了学段目标和内容,将义务教育分为第四学段。详细叙述了每个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程度。但是教师仅仅依靠学段目标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显然是不行的。教师还应在借鉴其他教育工作者所写得分析性文章或著作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有效资料(教科书、教材编写说明等),明确学年目标,细化到学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分析教材中的单元目标,以单元提示为突破口,把握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对本单元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明确该课文在单元的位置,使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在每一篇具体的课文中实现。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上述几点教学要求及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可以设计为:
2.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目标设计所利用的素材,其中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材,因此教师要有教科书意识,任何教辅用书或教参都是为教科书服务的。教材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媒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源库,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不可能所有的资源都利用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这种理解和分析要基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同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要顾及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度。
3.解读学生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解读学生。解读学生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个人及群体进行关注。就个人而言,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就群体而言,教师要解读不同群体间的不同特性。针对学生的解读,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他们的群体中进行观察和对话。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能够参照学生的建议。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说是针对学生的、真实的。 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即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火烧云》的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材料积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明确火烧云的美妙奇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结合课文用三到五句话复述自己所看见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火烧云时的心境。
评析:课文以《火烧云》为题,对于这个专业名词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心里会产生距离,不亲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将火烧云与平时学生经常见的晚霞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回忆平时他们所见的晚霞是什么样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文本学习难度意识降低,提高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复述自己所见到的火烧云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理解文中火烧云不断的变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及它的多彩、奇妙。进一步学习习作的写作方法。
(二)科学表述教学目标
1.以时间为序,细化目标层级结构
首先,从层级结构来看,课程标准是按学段目标 领域的方式来划分的。即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相互交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也在进行识字写字、习作的教学,同样也包括语言表达的运用。其次,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是自上而下,逐级细化的,教师通过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单元目标,每一单元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学期目标。因此教师可以依照时间顺序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螺旋上升的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也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随着时间逐渐提高的逻辑规律。
2.根据学习结果类型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
从课堂教学目标反应的价值取向来说,有行为性的目标、认知性的目标、情感体验性的目标等。行为性目标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和行为程度五个方面。认知性目标的表述采用内隐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模式,即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做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情感体验类目标的陈述,旨在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行为结果不做具体的规定。2
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表述所采用的行为动词也各不相同,例如行为目标表述采用的动词可以是:认读、背诵、复述等;认知目标表述的行为动词可以采用:归纳、计划、解释等;情感体验类目标的行为动词可以采用:了解、讨论、体会、欣赏等。当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类型之后,就可以选择恰当的动词来表述目标,这种目标表述方法更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三)改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环境性条件
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能够的,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研文化的培育。
1.教学目标设计的制度保障
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制度是促进真实教学目标设计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控评价机制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实施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适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与监督。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教案编写相关的评价和考量机制,供学校进行具体参考。其次,学校可以举办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公开评比活动,运用鼓励机制促进教师思考,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关注度。再次,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沟通建议,吸纳不同的观点,加强自身的设计能力。最后,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以学促教。
2.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也是影响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资源有很多,但是要真正把它们纳入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中去,还需要教师、学校及教育部门付诸一些行动。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需意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花费资金来为教师统一配备相关的书籍、期刊,方便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阅。除此之外,还可以购买一些专业教学网站的账号,便于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另外学校可以建立拥有本校特色的专业网络平台,就教师的优秀教案、讲课视频、教学研讨进行上传,供大家学习借鉴。教师还可以就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或好的技巧、方法等与大家交流、磋商和共享。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政策、资金及相应的指导、培训方面对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如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定期举办州、市范围内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的比赛活动等。
3.教学目标设计的教研文化培育
教研文化指基于学科内涵,凝结在实践之中,看似无形,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一所学校“整体的生活方式”3。因此,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需要教研文化的培育。
教师通过教研文化的浸润,能够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就自身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教研文化浸润着教师的研究精神,为真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动力的支持;教研文化提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徑和资源,为教师设计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出现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矫正的策略也需要从各个角度切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的推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时学校及社会也需要在政策、环境上给与教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96
3.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宋霞,教育硕士,助教,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 环境性条件建设
笔者利用曾经所在学校及师、市的教研活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查,就一线语文教师的常态化教案及公开课教案进行收集共80余篇,专门就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部分展开深入分析。同时选取了5篇教学设计并对照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15个小时的课堂观察,在此基础上选取了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当中13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发现,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的方法僵化
在作者曾经所待的学校,教师都是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框架。该地区其他学校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三维模式的机械套用,是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僵化的表现之一。其次,照搬、照抄老教师或教参上现成的教学目标,甚至是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最后体现在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类未交待清楚,也不知如何落实的空泛性表述的反复使用。
(二)目标设计的表述不够清晰
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后的教学评价切实可行。但在实际调查中却出现目标表述对象不明确,行为主体时而是学生,时而是教师;表述不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是缺少“在什么条件下做”就是缺少“做的怎样”;表述过于繁杂,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达近七、八条;行为动词不清晰,使用一些无法观测的描述心理状态的抽象动词,如把握、感受、了解、体会等,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实际操作性;三维目标表述混乱,缺乏层次性。颠倒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显得随意性大、跳跃性强,导致教学中心游离不定,教师教学流程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目标设计的达成存在机械化和应试主义倾向
目标实施的机械化体现在教师拒绝或无视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将课堂流程严格控制在自己预设范围之内,且严格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授课。或片面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将教学重点过分放在对基础知识、文本内容的掌握,而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生情感方面的的教育,未做到真正的三维整合。部分教师上课不拿教案,教案上教学目标的呈现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未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导致目标设计达成虚无。
此外,家长及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访谈过程中,几乎每个教师都提到了对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强行向老师要成绩,甚至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师价值的尺度,家长对学生成绩高度关注,使很多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淫威之下,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强调“知识与技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策略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策略应该从教师及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着手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表述。其次,改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环境性条件也是真实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必备要素。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基于课程标准,解读教材与学生
1.理解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1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师要站在学科高度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及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师应该多加研读。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分析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部分明确了学段目标和内容,将义务教育分为第四学段。详细叙述了每个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程度。但是教师仅仅依靠学段目标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显然是不行的。教师还应在借鉴其他教育工作者所写得分析性文章或著作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有效资料(教科书、教材编写说明等),明确学年目标,细化到学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分析教材中的单元目标,以单元提示为突破口,把握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对本单元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明确该课文在单元的位置,使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在每一篇具体的课文中实现。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上述几点教学要求及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可以设计为:
2.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目标设计所利用的素材,其中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材,因此教师要有教科书意识,任何教辅用书或教参都是为教科书服务的。教材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媒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源库,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不可能所有的资源都利用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这种理解和分析要基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同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要顾及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度。
3.解读学生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解读学生。解读学生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个人及群体进行关注。就个人而言,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就群体而言,教师要解读不同群体间的不同特性。针对学生的解读,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他们的群体中进行观察和对话。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能够参照学生的建议。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说是针对学生的、真实的。 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即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火烧云》的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和材料积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明确火烧云的美妙奇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结合课文用三到五句话复述自己所看见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火烧云时的心境。
评析:课文以《火烧云》为题,对于这个专业名词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心里会产生距离,不亲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将火烧云与平时学生经常见的晚霞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回忆平时他们所见的晚霞是什么样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文本学习难度意识降低,提高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复述自己所见到的火烧云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理解文中火烧云不断的变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及它的多彩、奇妙。进一步学习习作的写作方法。
(二)科学表述教学目标
1.以时间为序,细化目标层级结构
首先,从层级结构来看,课程标准是按学段目标 领域的方式来划分的。即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相互交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也在进行识字写字、习作的教学,同样也包括语言表达的运用。其次,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是自上而下,逐级细化的,教师通过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单元目标,每一单元目标的完成来落实学期目标。因此教师可以依照时间顺序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螺旋上升的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也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随着时间逐渐提高的逻辑规律。
2.根据学习结果类型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
从课堂教学目标反应的价值取向来说,有行为性的目标、认知性的目标、情感体验性的目标等。行为性目标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和行为程度五个方面。认知性目标的表述采用内隐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模式,即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做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情感体验类目标的陈述,旨在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而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行为结果不做具体的规定。2
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表述所采用的行为动词也各不相同,例如行为目标表述采用的动词可以是:认读、背诵、复述等;认知目标表述的行为动词可以采用:归纳、计划、解释等;情感体验类目标的行为动词可以采用:了解、讨论、体会、欣赏等。当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类型之后,就可以选择恰当的动词来表述目标,这种目标表述方法更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三)改善教学目标设计的环境性条件
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能够的,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研文化的培育。
1.教学目标设计的制度保障
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制度是促进真实教学目标设计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控评价机制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实施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适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与监督。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教案编写相关的评价和考量机制,供学校进行具体参考。其次,学校可以举办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公开评比活动,运用鼓励机制促进教师思考,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关注度。再次,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沟通建议,吸纳不同的观点,加强自身的设计能力。最后,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以学促教。
2.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也是影响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资源有很多,但是要真正把它们纳入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中去,还需要教师、学校及教育部门付诸一些行动。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需意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例如学校的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花费资金来为教师统一配备相关的书籍、期刊,方便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阅。除此之外,还可以购买一些专业教学网站的账号,便于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另外学校可以建立拥有本校特色的专业网络平台,就教师的优秀教案、讲课视频、教学研讨进行上传,供大家学习借鉴。教师还可以就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或好的技巧、方法等与大家交流、磋商和共享。
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政策、资金及相应的指导、培训方面对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如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定期举办州、市范围内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的比赛活动等。
3.教学目标设计的教研文化培育
教研文化指基于学科内涵,凝结在实践之中,看似无形,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一所学校“整体的生活方式”3。因此,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需要教研文化的培育。
教师通过教研文化的浸润,能够自觉地形成反思意识,就自身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教研文化浸润着教师的研究精神,为真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动力的支持;教研文化提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徑和资源,为教师设计真实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出现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矫正的策略也需要从各个角度切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的推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时学校及社会也需要在政策、环境上给与教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注 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96
3.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宋霞,教育硕士,助教,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