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党说最简单也最能印证一个人成长的东西,就是陪伴他的杂志。乍一听到这句话,你也许会摇摇头,但认真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吧!
大学最后一个寒假回家,在大扫除中,看到那些被束之高阁让灰尘铺满了封面的厚厚一摞《中学生博览》时,心中顿生感触。这本薄薄的小书陪伴我度过了从初二到高三整整5年的最美好时光。
时间回溯到5年前。初二刚刚开学的时候,在大家为了买一本《题典》、《全解》之类的学习资料而争先恐后的时候,我却被死党拉在杂志摆放架前看杂志。我们两个不约而同拿了一本薄薄的《中学生博览》,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定价只有2.00元的小书见证了我们两个的友谊,也见证了我在中学时代的成长岁月。
初三填写同学录的时候,我问同桌“梦想”这一栏要填些什么。她笑笑,指了指桌面说:向《中学生博览》投稿,以后当《中学生博览》的编辑。彼时两人相视咯咯大笑起来。那是在开始步入夏天的午后阳光淡淡的教室里,大家为着不同目标而战,有几个好友因为成绩跟不上已经向外地的高级中专学校交了申请表,也有成绩突出的同学已被保送到了省重点高中。大家心里有不舍却从不说出口。而在最后一节班会课上,死党传来纸条说:我想在G城也能买到《中学生博览》吧?那样我也就能在每次阅读它时顺便想起你。看到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没能忍住,掉下眼泪。
这是一段青涩岁月,彼此纯纯的友情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是那样的宝贵与难得。如果说这些岁月是最真的,那么短短的高中三年也可以说是最难忘的。
高一,全班都是陌生面孔,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大雨将至。就在闷热的天气里我昏昏欲睡的时候,同桌对我说:能不能把你手里的杂志借我看看?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近视600度的数学老师每每对每一个学生“全神贯注”在研究课题时极度敏感,也对杂志源头的我的数学成绩痛心疾首。
高二,当老师对我们说高三学生学习如何紧张、“上高三有如下火海”之时,我们却不以为然。高二是最活跃和最会找乐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班会课上把古文翻译成英语而笑倒一大片;可以在课本要求的调查报告中用最快速度和最优异的成绩取胜;我们也可以在作文大赛上和死党包揽前三甲;可以在临大考前撒谎请假跑去厦门暴走3天,也因此险失前十的名次;我们也开始了大量阅读,学会了咬文嚼字,开始记录身边的小事,写大量的文字。但无论怎么样,买每月两期的《中学生博览》已然成了习惯。就这样在那个炎热的6月末,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在礼堂前的金凤树下照了一张大合照,高二的欢乐也在此定格,成为了过去。
高三提前一个多月开学了,我们的天空在“咻”的一声之后被黑暗所笼罩,如暴风雨的前兆。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讲台上用尖锐而抑扬的声音说,高三了,高三了啊。
是的,高三了。我们所有的课外活动全部被取消了,连唯一的班会也被听写、小考大考所占领。每每抬头就是满满一黑板的复习提纲,要不就是一群群黑压压的人头。所有的课外读物全部自动自觉不敢再出现在课桌上,唯《中学生博览》例外,里面短短的文字成了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高考后,我站在5楼的宿舍看着大雨倾盆,手机里收到了三年前到G城如今即将毕业的死党发来的短信:3年前我们为了一张纸条红了眼,但今天阴了一天的天空最终下起了雨。我们不奢望雨后有彩虹,但终能看到雨后阳光。
是的,我们终能见到雨后阳光。谢谢《中学生博览》,在那些欢乐的、艰涩的日子里曾有你陪伴。再见,《中学生博览》!
510610广东省广州市新安学院
大学最后一个寒假回家,在大扫除中,看到那些被束之高阁让灰尘铺满了封面的厚厚一摞《中学生博览》时,心中顿生感触。这本薄薄的小书陪伴我度过了从初二到高三整整5年的最美好时光。
时间回溯到5年前。初二刚刚开学的时候,在大家为了买一本《题典》、《全解》之类的学习资料而争先恐后的时候,我却被死党拉在杂志摆放架前看杂志。我们两个不约而同拿了一本薄薄的《中学生博览》,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定价只有2.00元的小书见证了我们两个的友谊,也见证了我在中学时代的成长岁月。
初三填写同学录的时候,我问同桌“梦想”这一栏要填些什么。她笑笑,指了指桌面说:向《中学生博览》投稿,以后当《中学生博览》的编辑。彼时两人相视咯咯大笑起来。那是在开始步入夏天的午后阳光淡淡的教室里,大家为着不同目标而战,有几个好友因为成绩跟不上已经向外地的高级中专学校交了申请表,也有成绩突出的同学已被保送到了省重点高中。大家心里有不舍却从不说出口。而在最后一节班会课上,死党传来纸条说:我想在G城也能买到《中学生博览》吧?那样我也就能在每次阅读它时顺便想起你。看到这样的话,我们还是没能忍住,掉下眼泪。
这是一段青涩岁月,彼此纯纯的友情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是那样的宝贵与难得。如果说这些岁月是最真的,那么短短的高中三年也可以说是最难忘的。
高一,全班都是陌生面孔,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大雨将至。就在闷热的天气里我昏昏欲睡的时候,同桌对我说:能不能把你手里的杂志借我看看?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近视600度的数学老师每每对每一个学生“全神贯注”在研究课题时极度敏感,也对杂志源头的我的数学成绩痛心疾首。
高二,当老师对我们说高三学生学习如何紧张、“上高三有如下火海”之时,我们却不以为然。高二是最活跃和最会找乐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班会课上把古文翻译成英语而笑倒一大片;可以在课本要求的调查报告中用最快速度和最优异的成绩取胜;我们也可以在作文大赛上和死党包揽前三甲;可以在临大考前撒谎请假跑去厦门暴走3天,也因此险失前十的名次;我们也开始了大量阅读,学会了咬文嚼字,开始记录身边的小事,写大量的文字。但无论怎么样,买每月两期的《中学生博览》已然成了习惯。就这样在那个炎热的6月末,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在礼堂前的金凤树下照了一张大合照,高二的欢乐也在此定格,成为了过去。
高三提前一个多月开学了,我们的天空在“咻”的一声之后被黑暗所笼罩,如暴风雨的前兆。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讲台上用尖锐而抑扬的声音说,高三了,高三了啊。
是的,高三了。我们所有的课外活动全部被取消了,连唯一的班会也被听写、小考大考所占领。每每抬头就是满满一黑板的复习提纲,要不就是一群群黑压压的人头。所有的课外读物全部自动自觉不敢再出现在课桌上,唯《中学生博览》例外,里面短短的文字成了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高考后,我站在5楼的宿舍看着大雨倾盆,手机里收到了三年前到G城如今即将毕业的死党发来的短信:3年前我们为了一张纸条红了眼,但今天阴了一天的天空最终下起了雨。我们不奢望雨后有彩虹,但终能看到雨后阳光。
是的,我们终能见到雨后阳光。谢谢《中学生博览》,在那些欢乐的、艰涩的日子里曾有你陪伴。再见,《中学生博览》!
510610广东省广州市新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