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今社会并没有很好地传承感恩的美德,出现了社会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初中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因此,学校亟须通过课程渗透感恩思想,强化对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感恩教育有着较强的学科优势,从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感恩教育思想、感恩教育的側重点、感恩教育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感恩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应引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感恩教育
作者简介 任俊霞,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当前,一些学生视父母的养育、学校的培养、老师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对国家、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以及大自然的给予视而不见,反映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缺失以及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迫切。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感恩教育有着较强的学科优势。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无论是道德品质、与人交往等方面,还是社会规则、法治意识、基本国情等方面,都与感恩教育息息相关。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感恩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将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这与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识恩、感恩、报恩的素养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这一感恩教育的载体,借助和感恩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感恩情感、落实感恩行为,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感恩教育思想及专业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还应具备资源意识,懂得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因此,要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真正发挥其作为感恩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关键在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把感恩教育放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在教学中自觉研读教材,把感恩教育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成为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感恩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三观的重要时期,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方式是通过日常教学的渗透或班级举行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学生所接受的感恩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渗透的范围和班级组织活动的次数。但是,大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由于感恩教育思想不够明确,没有意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更谈不上对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了。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教育思想及专业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重视对国家、社会、自然的感恩教育
在《少年有梦》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的梦想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报答父母;少数学生的梦想是报效祖国、振兴中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感恩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国家一直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实行以来,国家每年都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初中生作为义务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要对国家的培养之恩有所感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感恩祖国的教育。在讲授《踏上强国之路》一课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受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的执着,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信心和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免费开放,学校进行线上教学,这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有些学生并没有抱着感恩的心态珍惜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上课期间在家睡懒觉或者上几分钟课就离开课堂。责任发端于感恩,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旨在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给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对社会要充满感激之情,愿意回报社会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教师可借助教材“探究与分享”与“拓展空间”栏目,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树立奉献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
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为我们提供生存的必需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了不少有关感恩大自然的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例如《建设美丽中国》一课,课前播放蒋雯丽等影星配音的8分钟短片《大自然在说话》,让学生体验大自然母亲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感恩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正视发展挑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的挑战,教育学生要感恩自然、节约粮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执行光盘行动。《共筑生命家园》一课则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中学生要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等,发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最终把感恩自然的情感落实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上。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感恩教育
(一)制定多层次的感恩教育目标
感恩属于初中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实质是一门德育课程,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没有将感恩等情感教育列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例如《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课标的要求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通过观课,我们发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目标上,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的应用,只注重了网上交往及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引导学生感恩他人的创造和社会通过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事实上,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情感基础就是感恩社会。 感恩教育要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都发生变化,不仅要有感恩认知的发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还要引导感恩行为的落实。所以感恩教育还要有行动目标,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例如开家长会之前,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邀请函,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学习“如何孝親敬长”的方法与技能后,能认真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二)创设多种教育情境陶冶学生的感恩情感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感恩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境,引发学生认知感恩的兴趣。例如《冷漠与关切》一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第117页“探究与分享”栏目继续创设“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的多个情境。通过创设温暖他人的各种情境,让学生思考感恩他人、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多媒体教学优点在于能够利用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可以播放视频《3D图像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体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无数的偶然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引导学生从视听情境中思考自己的生命历程,引发自我体验和感悟,从而逐步学会感恩生命的美好。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感恩情感。《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下雨天,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子突然倒地,这时几位中学生走过……”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亲身体验“扶与不扶”的内心冲突,然后让扮演倒地男子的学生谈谈他面对“扶与不扶”情境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的感恩认知在模拟情境中逐渐澄清、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在比较分析中鉴别、在活动参与中提升对他人给予帮助的感恩之情。
(三)在实践活动中落实感恩教育
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有较好的感恩认知和感恩情感,但缺乏必要的感恩行动。比如,许多学生都知道要感恩父母,但只有少数学生会自觉承担家务来帮助父母减轻家务负担。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恩能力的培养和具体行动的落实上。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余感恩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参与中生发感恩情怀,落实感恩行动。比如《走近老师》一课,可引导学生参照教材第62页的思维导图,布置学生在学校观察、记录老师每天的工作内容的作业;让学生了解教师所上的课程中,哪些是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哪些是教师自愿给学生多上的辅导课;还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老师,了解老师八小时工作之外付出的额外努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老师工作的不易,感知师恩;课后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培育恩情。
(四)教师利用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感恩教育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进行课堂教学,感恩祖国培养了自己,感恩高考这一途径让一个农村孩子当教师的梦想成为现实,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所传递的感恩情怀,也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毕业季,也是感恩教育的契机。笔者陆续给各任课教师准备了鲜花等礼物,让学生写上感恩的卡片送给任课教师,学生在给老师送花表达感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感恩带给老师的愉悦,也让学生体会到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快乐,这样更易于让学生学会感恩。
最后,教师要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直观的感恩教育。七年级开学第一课,我们可以告知学生因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拿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情开始学习之旅。疫情期间的第一堂网课,我对学生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家里上网课,应该感谢前线医护人员用生命为我们抵抗病毒,也应该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为我们所做的后勤服务,更应该感谢整个社会为我们接受教育作出的贡献。
四、做好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可是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中考考点上,忽略了教材中所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阅读与感悟》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感悟中学教育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其实,这一段文字同样是教育学生感恩母校、报效祖国的绝佳素材。教师可以多角度设问:你认为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你是怎么知道钱学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你还知道哪些钱学森报效祖国的故事?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的哪些品质?教师通过系列设问引导学生感悟钱学森是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知恩图报的人。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观看《钱学森》这部电影,然后写出观后感,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章节来系统介绍感恩教育,但纵观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例如:感恩同学帮助之恩(七上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七下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感恩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七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感恩我们拥有生命(七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感恩社会关爱之恩(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感恩国家培养保护之恩(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上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感恩自然赐予之恩(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并不是教材中的所有章节都适合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将感恩教育与教材中的相关章节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感恩教育的资源。同时,还需要教师对适合感恩教育的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感恩教育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来,落实到学生的责任担当上。
责任编辑 孙格格
关键词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感恩教育
作者简介 任俊霞,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当前,一些学生视父母的养育、学校的培养、老师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对国家、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以及大自然的给予视而不见,反映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缺失以及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迫切。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感恩教育有着较强的学科优势。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无论是道德品质、与人交往等方面,还是社会规则、法治意识、基本国情等方面,都与感恩教育息息相关。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感恩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将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这与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识恩、感恩、报恩的素养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这一感恩教育的载体,借助和感恩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感恩情感、落实感恩行为,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感恩教育思想及专业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还应具备资源意识,懂得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因此,要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真正发挥其作为感恩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关键在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把感恩教育放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在教学中自觉研读教材,把感恩教育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成为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感恩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三观的重要时期,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方式是通过日常教学的渗透或班级举行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学生所接受的感恩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渗透的范围和班级组织活动的次数。但是,大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由于感恩教育思想不够明确,没有意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更谈不上对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了。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教育思想及专业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重视对国家、社会、自然的感恩教育
在《少年有梦》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的梦想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报答父母;少数学生的梦想是报效祖国、振兴中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感恩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国家一直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实行以来,国家每年都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初中生作为义务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要对国家的培养之恩有所感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感恩祖国的教育。在讲授《踏上强国之路》一课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受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的执着,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信心和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量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免费开放,学校进行线上教学,这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有些学生并没有抱着感恩的心态珍惜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上课期间在家睡懒觉或者上几分钟课就离开课堂。责任发端于感恩,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旨在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给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对社会要充满感激之情,愿意回报社会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在社会中成长》一课,教师可借助教材“探究与分享”与“拓展空间”栏目,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树立奉献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
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为我们提供生存的必需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了不少有关感恩大自然的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例如《建设美丽中国》一课,课前播放蒋雯丽等影星配音的8分钟短片《大自然在说话》,让学生体验大自然母亲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感恩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正视发展挑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的挑战,教育学生要感恩自然、节约粮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执行光盘行动。《共筑生命家园》一课则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中学生要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等,发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最终把感恩自然的情感落实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上。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感恩教育
(一)制定多层次的感恩教育目标
感恩属于初中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实质是一门德育课程,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没有将感恩等情感教育列入具体的教学目标中。例如《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课标的要求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通过观课,我们发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目标上,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的应用,只注重了网上交往及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引导学生感恩他人的创造和社会通过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事实上,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情感基础就是感恩社会。 感恩教育要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都发生变化,不仅要有感恩认知的发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还要引导感恩行为的落实。所以感恩教育还要有行动目标,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例如开家长会之前,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邀请函,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学习“如何孝親敬长”的方法与技能后,能认真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二)创设多种教育情境陶冶学生的感恩情感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感恩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境,引发学生认知感恩的兴趣。例如《冷漠与关切》一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第117页“探究与分享”栏目继续创设“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的多个情境。通过创设温暖他人的各种情境,让学生思考感恩他人、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多媒体教学优点在于能够利用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可以播放视频《3D图像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体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无数的偶然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引导学生从视听情境中思考自己的生命历程,引发自我体验和感悟,从而逐步学会感恩生命的美好。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感恩情感。《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下雨天,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子突然倒地,这时几位中学生走过……”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亲身体验“扶与不扶”的内心冲突,然后让扮演倒地男子的学生谈谈他面对“扶与不扶”情境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的感恩认知在模拟情境中逐渐澄清、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在比较分析中鉴别、在活动参与中提升对他人给予帮助的感恩之情。
(三)在实践活动中落实感恩教育
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有较好的感恩认知和感恩情感,但缺乏必要的感恩行动。比如,许多学生都知道要感恩父母,但只有少数学生会自觉承担家务来帮助父母减轻家务负担。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恩能力的培养和具体行动的落实上。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余感恩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参与中生发感恩情怀,落实感恩行动。比如《走近老师》一课,可引导学生参照教材第62页的思维导图,布置学生在学校观察、记录老师每天的工作内容的作业;让学生了解教师所上的课程中,哪些是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哪些是教师自愿给学生多上的辅导课;还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老师,了解老师八小时工作之外付出的额外努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老师工作的不易,感知师恩;课后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培育恩情。
(四)教师利用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感恩教育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进行课堂教学,感恩祖国培养了自己,感恩高考这一途径让一个农村孩子当教师的梦想成为现实,这样做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所传递的感恩情怀,也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毕业季,也是感恩教育的契机。笔者陆续给各任课教师准备了鲜花等礼物,让学生写上感恩的卡片送给任课教师,学生在给老师送花表达感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感恩带给老师的愉悦,也让学生体会到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快乐,这样更易于让学生学会感恩。
最后,教师要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直观的感恩教育。七年级开学第一课,我们可以告知学生因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拿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情开始学习之旅。疫情期间的第一堂网课,我对学生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家里上网课,应该感谢前线医护人员用生命为我们抵抗病毒,也应该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为我们所做的后勤服务,更应该感谢整个社会为我们接受教育作出的贡献。
四、做好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可是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中考考点上,忽略了教材中所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阅读与感悟》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感悟中学教育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其实,这一段文字同样是教育学生感恩母校、报效祖国的绝佳素材。教师可以多角度设问:你认为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你是怎么知道钱学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你还知道哪些钱学森报效祖国的故事?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的哪些品质?教师通过系列设问引导学生感悟钱学森是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知恩图报的人。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观看《钱学森》这部电影,然后写出观后感,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章节来系统介绍感恩教育,但纵观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例如:感恩同学帮助之恩(七上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七下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感恩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七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感恩我们拥有生命(七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感恩社会关爱之恩(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感恩国家培养保护之恩(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上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感恩自然赐予之恩(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并不是教材中的所有章节都适合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将感恩教育与教材中的相关章节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感恩教育的资源。同时,还需要教师对适合感恩教育的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感恩教育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来,落实到学生的责任担当上。
责任编辑 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