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在许多企业中,薪酬激励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方式,但这无疑是一个最容易、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现阶段,薪酬激励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的積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降低了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与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薪酬激励;电力企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薪酬激励在电力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薪点制幅宽不合理
虽然许多电力企业对于薪酬体制的改革较为成功,并且新的薪酬制度收效也十分不错,但是部分电力企业的薪点制幅宽过小,形成新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不合理的差距结构大大减弱了薪酬应有的激励效果。
2.工资级别过于繁琐
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级别的划分过于细致,与之相对应的薪酬制度也异常复杂,不仅工资级别过多造成计算繁琐,而且容易使底层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微不足道,大大降低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某家电力企业的内部岗位层次具体划分为:初级技工1-8级,中级技工7-17级,高级技工18-23级;技师分为15-25级,高级技师分为18-28级,并且该公司依据不同岗位层次确定该岗位员工的工资等级,这种工资结构容易削弱薪酬激励的效果。
3.补贴名目较少,且发放“平均主义”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国内部分电力企业原来的补贴名目较多,随着国家对垄断行业的监控越来越严格,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也越来越严格,部分电力企业也取消了很多的补贴项目,包括有毒有害工种津贴和高温津贴等,除去运行岗位职工发放的夜班津贴外,基本上只保留了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和节日补贴等福利性工资补贴。而且在发放补贴时,并不根据岗位差异进行区分,相同的补贴金额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4.薪酬确定依据不合理
绝大部分的电力企业确定薪酬的依据并不合理,薪酬的确定依据偏重于员工的职称、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身份工资”的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员工的岗位、绩效、能力等因素,贡献与报酬不相等,薪酬自然发挥不了激励作用。
二、解决电力企业中薪酬激励问题的相关对策
1.合理设置薪点制幅宽
一般来说,在所有企业中,职级越高,就越难以晋升,因此需要通过更高的工资增幅进行补偿。越往高层发展,员工面临的困难越大,所要付出的努力也会增大。而此时承担的责任也会相应增加,薪资的增幅理应加大,因此倾斜的工资结构相比较平稳的工资结构,更具有激励效果。电力行业应当逐步加大薪金差距,以此刺激员工向前发展的动力,促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合理制定工资级别
企业管理可以将全部工作分为管理类、技术类、营销类、作业类等几大职业类别,并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将这些职类划分为不同的岗位,然后通过岗位编制任职资格,确定等级标准,以此作为定薪基础,合理的制定工资级别。并且,还可以利用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衡量员工的潜在能力,让员工自己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能力和岗位定薪,真正落实“同工同酬,同岗同酬”。
3.适当调整补贴发放标准
由于补贴项目较少且发放平均,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比重较小,影响薪酬激励效果。因此,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主动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就必须适当增加对特殊工种员工的补贴项目,并调整补贴的发放标准,提高激励性薪酬比例,激励员工到脏、苦、累岗位工作,刺激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而努力工作。笔者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可以施行复合型福利激励体制,在分配福利补贴时综合考虑岗位差异,将福利中原有的激励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4.确定薪酬的依据向岗位与绩效方向转移
如果确定薪酬时不考虑岗位的重要程度与员工的绩效高低,仅考虑员工的资历和职称,无疑是十分不公平的确定方式,这会严重打击年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电力企业在确定薪酬时,可以依据企业的战略方向,调整薪酬结构,以重视团队绩效为基础,强调个人业绩,形成可变薪酬。而固定薪酬主要强调个人能力的提升,根据不同晋升层次设置薪酬。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现阶段的经营业绩和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企业年度薪酬计提比例,让员工的薪酬水平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强化薪酬的激励作用。
电力企业应当确定以能力为基础、以任职资格为规范的薪酬理念,让员工通过自身岗位实现的价值解决内部竞争的公平问题,建立具有高度性、一致性的分配机制,才能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薪酬激励在电力企业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薪点制幅宽不合理、工资级别过于繁琐、合理的补贴项目取消影响激励效果和薪酬确定依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薪酬激励的效果,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薪酬制度必须以岗位劳动价值为基础,以职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能力素质和业绩水平紧密挂钩,实行以岗定薪、重能力、讲贡献的分配制度,才能更大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合理设置薪点制幅宽,逐步加大薪金差距,增加员工自我提升的动力;其次,应该合理制定工资级别,落实“同工同酬,同岗同酬”,施行复合型福利激励体制,调整薪酬结构。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薪酬激励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毅.浅析电力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J].学习月刊,2010,30:121
[2]刘渝艳.试析电力企业如何完善薪酬激励制度[J].科技与企业,2012,21:71+73
[3]全泽宇.薪酬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3,32:53
【关键词】薪酬激励;电力企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薪酬激励在电力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薪点制幅宽不合理
虽然许多电力企业对于薪酬体制的改革较为成功,并且新的薪酬制度收效也十分不错,但是部分电力企业的薪点制幅宽过小,形成新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不合理的差距结构大大减弱了薪酬应有的激励效果。
2.工资级别过于繁琐
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级别的划分过于细致,与之相对应的薪酬制度也异常复杂,不仅工资级别过多造成计算繁琐,而且容易使底层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微不足道,大大降低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某家电力企业的内部岗位层次具体划分为:初级技工1-8级,中级技工7-17级,高级技工18-23级;技师分为15-25级,高级技师分为18-28级,并且该公司依据不同岗位层次确定该岗位员工的工资等级,这种工资结构容易削弱薪酬激励的效果。
3.补贴名目较少,且发放“平均主义”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国内部分电力企业原来的补贴名目较多,随着国家对垄断行业的监控越来越严格,电力企业的薪酬管理也越来越严格,部分电力企业也取消了很多的补贴项目,包括有毒有害工种津贴和高温津贴等,除去运行岗位职工发放的夜班津贴外,基本上只保留了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和节日补贴等福利性工资补贴。而且在发放补贴时,并不根据岗位差异进行区分,相同的补贴金额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4.薪酬确定依据不合理
绝大部分的电力企业确定薪酬的依据并不合理,薪酬的确定依据偏重于员工的职称、资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身份工资”的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员工的岗位、绩效、能力等因素,贡献与报酬不相等,薪酬自然发挥不了激励作用。
二、解决电力企业中薪酬激励问题的相关对策
1.合理设置薪点制幅宽
一般来说,在所有企业中,职级越高,就越难以晋升,因此需要通过更高的工资增幅进行补偿。越往高层发展,员工面临的困难越大,所要付出的努力也会增大。而此时承担的责任也会相应增加,薪资的增幅理应加大,因此倾斜的工资结构相比较平稳的工资结构,更具有激励效果。电力行业应当逐步加大薪金差距,以此刺激员工向前发展的动力,促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合理制定工资级别
企业管理可以将全部工作分为管理类、技术类、营销类、作业类等几大职业类别,并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将这些职类划分为不同的岗位,然后通过岗位编制任职资格,确定等级标准,以此作为定薪基础,合理的制定工资级别。并且,还可以利用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衡量员工的潜在能力,让员工自己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能力和岗位定薪,真正落实“同工同酬,同岗同酬”。
3.适当调整补贴发放标准
由于补贴项目较少且发放平均,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比重较小,影响薪酬激励效果。因此,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主动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就必须适当增加对特殊工种员工的补贴项目,并调整补贴的发放标准,提高激励性薪酬比例,激励员工到脏、苦、累岗位工作,刺激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而努力工作。笔者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可以施行复合型福利激励体制,在分配福利补贴时综合考虑岗位差异,将福利中原有的激励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4.确定薪酬的依据向岗位与绩效方向转移
如果确定薪酬时不考虑岗位的重要程度与员工的绩效高低,仅考虑员工的资历和职称,无疑是十分不公平的确定方式,这会严重打击年轻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电力企业在确定薪酬时,可以依据企业的战略方向,调整薪酬结构,以重视团队绩效为基础,强调个人业绩,形成可变薪酬。而固定薪酬主要强调个人能力的提升,根据不同晋升层次设置薪酬。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现阶段的经营业绩和下一年度的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企业年度薪酬计提比例,让员工的薪酬水平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强化薪酬的激励作用。
电力企业应当确定以能力为基础、以任职资格为规范的薪酬理念,让员工通过自身岗位实现的价值解决内部竞争的公平问题,建立具有高度性、一致性的分配机制,才能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薪酬激励在电力企业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薪点制幅宽不合理、工资级别过于繁琐、合理的补贴项目取消影响激励效果和薪酬确定依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薪酬激励的效果,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薪酬制度必须以岗位劳动价值为基础,以职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能力素质和业绩水平紧密挂钩,实行以岗定薪、重能力、讲贡献的分配制度,才能更大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合理设置薪点制幅宽,逐步加大薪金差距,增加员工自我提升的动力;其次,应该合理制定工资级别,落实“同工同酬,同岗同酬”,施行复合型福利激励体制,调整薪酬结构。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薪酬激励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毅.浅析电力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J].学习月刊,2010,30:121
[2]刘渝艳.试析电力企业如何完善薪酬激励制度[J].科技与企业,2012,21:71+73
[3]全泽宇.薪酬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