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壮大,其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当前中国对艺术院校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怎样培养艺术学生的问题,就一直的深入的探讨中。从其性能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毕业生的就业并不理想,不能再较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论述的重点主要在如何找到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以及教学和实践的关系,进而培养出比较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以适合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壮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不仅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教学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环境艺术是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由多种元素组成,如科学、艺术、功能、审美等,是时空艺术整体表现形式。其专业知识是将艺术性和技术性融为一体的多组复合型结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综合性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单元制授课模式存在差异,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其中,在教学中以教师设计课程为核心,确立主干课程的同时将各种知识融入其中,进而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目前为止,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未来的技术型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对人才的培养的类型进行定位,设计的专业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道路不断加快,城市以及相关的产业得以发展起来,而与建筑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也迎来春天,许多不同类型的设计公司开始纷纷出现,在城市中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在这些设计公司中,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相关部门预测这种情形将持续30、40年,可以说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美好的。
现阶段,在高校中接受正规培训的设计人员很少,市场缺乏专业的人才。在设计行业的内部人才也比较匮乏,这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培养大量的人才来充实社会發展的需要。
二、环境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今天的世界是设计的时代,良好的设计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各国都开始重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都将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实用型、管理型和决策型。实用型既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这类人才具有以下的优点,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以及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二)生源的质量问题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不断开办,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如何区分设计艺术类和存艺术类之间存在的差异,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配置问题。一般来说,设计类和存艺术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素描和色彩等。为此,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基础教学中素描和色彩,虽然课程的设置较充足,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第二,基础课程安排的时间,到底是一年半还是两年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生源和质量来决定。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中,无论是省级还是地方院校基本是依据美术学院的体制建设,课程设置也是照搬模式,地方性院校与国家部属院校还是存在差异的,地方性的院校质量差,对基础专业的设置不宜过高,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本校的课程。
(三)师资以及硬件问题
设计类专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但生源质量大大下降,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与十几年前的差距较大,十几年前是一个老师几个学生,而现阶段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出现了师资明显不足的情况,进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的压力较大,效果差。另外,随着师资力量的年轻化,许多缺乏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被直接推到岗位上,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的整体质量差,导致许多教师流失,形成了由地方到中央、由内地到沿海、由沿海到国外的流动趋势[1]。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硬件设施已经跟不上人数的变化,例如图书馆太小、场地不够等,学生的增加使教师缺乏。
三、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较晚,因此,在进行设计教改时应该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培养的重点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生源的质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等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课程顺序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等辅助设计。
2.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调整,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熟练掌握。对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也能掌握,提高他们对市场设计发展方向的掌握能力。
3.加强对施工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实验室为培养基地,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对施工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进而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4.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应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的培训,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对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时,应该加强专业教育特色的建设,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和在教学中的比例。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人才机制,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上岗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逐渐掌握企业需要的各项技能,比如工程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操作等,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应该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心是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对基础课程的调节原则是在不减少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时间和课程的顺序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化,但是更为重要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再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实践的需要确定适合本校的办学模式,并根据这种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努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2]。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在院校中的对它的定位问题,为教学上提供更多艺术的观点以及设计思维,提升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打好美术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学校应该从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上下手,做到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4,14:113.
[2]柳鸿宾.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习月刊,2015,13:55.
作者简介:闫力,男,现工作于张家口学院,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谷莉,女,现工作于张家口学院,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壮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不仅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教学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环境艺术是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由多种元素组成,如科学、艺术、功能、审美等,是时空艺术整体表现形式。其专业知识是将艺术性和技术性融为一体的多组复合型结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综合性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单元制授课模式存在差异,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其中,在教学中以教师设计课程为核心,确立主干课程的同时将各种知识融入其中,进而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目前为止,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未来的技术型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对人才的培养的类型进行定位,设计的专业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道路不断加快,城市以及相关的产业得以发展起来,而与建筑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也迎来春天,许多不同类型的设计公司开始纷纷出现,在城市中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在这些设计公司中,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相关部门预测这种情形将持续30、40年,可以说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美好的。
现阶段,在高校中接受正规培训的设计人员很少,市场缺乏专业的人才。在设计行业的内部人才也比较匮乏,这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培养大量的人才来充实社会發展的需要。
二、环境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今天的世界是设计的时代,良好的设计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各国都开始重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都将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实用型、管理型和决策型。实用型既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这类人才具有以下的优点,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以及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二)生源的质量问题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不断开办,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如何区分设计艺术类和存艺术类之间存在的差异,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配置问题。一般来说,设计类和存艺术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素描和色彩等。为此,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基础教学中素描和色彩,虽然课程的设置较充足,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第二,基础课程安排的时间,到底是一年半还是两年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生源和质量来决定。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中,无论是省级还是地方院校基本是依据美术学院的体制建设,课程设置也是照搬模式,地方性院校与国家部属院校还是存在差异的,地方性的院校质量差,对基础专业的设置不宜过高,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本校的课程。
(三)师资以及硬件问题
设计类专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但生源质量大大下降,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与十几年前的差距较大,十几年前是一个老师几个学生,而现阶段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出现了师资明显不足的情况,进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的压力较大,效果差。另外,随着师资力量的年轻化,许多缺乏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被直接推到岗位上,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的整体质量差,导致许多教师流失,形成了由地方到中央、由内地到沿海、由沿海到国外的流动趋势[1]。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硬件设施已经跟不上人数的变化,例如图书馆太小、场地不够等,学生的增加使教师缺乏。
三、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较晚,因此,在进行设计教改时应该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培养的重点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生源的质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等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课程顺序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等辅助设计。
2.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调整,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熟练掌握。对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也能掌握,提高他们对市场设计发展方向的掌握能力。
3.加强对施工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实验室为培养基地,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对施工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进而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4.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应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的培训,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对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时,应该加强专业教育特色的建设,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和在教学中的比例。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人才机制,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上岗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逐渐掌握企业需要的各项技能,比如工程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操作等,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应该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心是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对基础课程的调节原则是在不减少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时间和课程的顺序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化,但是更为重要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再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实践的需要确定适合本校的办学模式,并根据这种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努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2]。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在院校中的对它的定位问题,为教学上提供更多艺术的观点以及设计思维,提升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打好美术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学校应该从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上下手,做到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4,14:113.
[2]柳鸿宾.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习月刊,2015,13:55.
作者简介:闫力,男,现工作于张家口学院,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谷莉,女,现工作于张家口学院,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