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切实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尤其是对待优生的教育和引导责任。待优生是颗需要特别培育与爱护的种子,作为一名教师,惟有用爱心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去疏导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师爱班主任 待优生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教师以其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他人的教育活动。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优等生,而是爱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待优生,因为他们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受冷淡、歧视。有一位优秀班主任曾形象地说过:“一个画家在完成一幅美丽的画后,不小心将一滴颜料滴在画布上,这时画家拿起笔刷刷几下,一只漂亮的小鸟诞生了。我们教师对待优生要象这位画家一样,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而不能因为画布上的小小污点把整幅画毁掉。”只要我们有一片爱心,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一定感化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待优生的施行师爱呢?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在“心”上下功夫,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1.知心是师爱的前提
我认为,正常的师生关系是“知心”的关系。孔子云:“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入也。”可以说知心是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前提。师生要产生良性的心理相容,这就要求师生之间以心换心,心心相通。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的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老师的爱,自然会激发出对老师的爱,十分接近老师,把老师看成亲人,愿意向老师说出自己的小秘密。 班里有个学生叫费双江,由于成绩差,遭到了父亲的痛骂,结果越骂越顽皮,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抱定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经常逃学,贪玩成性,成天泡在电子游戏机室,还经常偷家里的钱,谁的话也不听,一旦挨打受骂就出走,害得全家人提心吊胆。面对这种状况,我并不急于转化,而是花两个星期与费双江交往,做到不揭短,不提过去,有意亲近,热情谈心。我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同他一起谈论电子游戏,甚至跟他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机等,并一起分析利弊,建立“知心”关系,两个星期过去后,他终于向我表白了心里话:不愿读书是因为成绩差,成绩差就没有学习兴趣,父亲越骂,我越不想读书。贪玩是混时间,出走是吓唬父母,即使玩,心里也不快活,因为心里很空虚。费双江能够面对老师道出真心话,说明还信任老师,具备正面教育的条件,于是我跟他谈学习,谈前途,谈理想。他感触颇深,表示要重新塑造自己,力争做“三好”学生。以后,我又请各科老师在学习方面给予多辅导,一个月下来,他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中间虽有些思想反复,但终究没有打过电子游戏机。期末终于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试想,如果没有“知心”作前提,无论教育者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也是南辕北辙的。
2.耐心师爱的保证
做班主任要有耐心。育人是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因此,对于學生的成长,我们也只能循循善诱,耐心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克服“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理和情绪,而应持之以恒,不断坚持“把铁炼成钢”的毅力和匠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特别在转化待优生的过程中,教育更要耐心细致。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可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余地,有改正缺点或错误的机会。有的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经常故态复萌,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在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反复抓,抓反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因势利导,使其保持好的势头。
班里有个叫刘玲的留守儿童,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目前班级里象刘林这样的留守儿童特别多,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缺少亲情的关怀和照顾,导致他们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有待优化。面临这样的弱群体,更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去教育他们,只有把爱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生活、言行上的关照和学习、做人方面的关心,才是真正的师爱。
3.信心是师爱的依托
据研究发现,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待优生,待优生往往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社会的,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等等,其中最重要原因的是自信心的缺失。课堂上他们不敢发言,怕说错遭嘲笑;开展活动不敢主动参加,怕遭到拒绝;有问题不敢提出,怕老师批评。这时,老师就要全心的爱他们,帮他们建立自信。事实证明,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鼓励是孩子成长的风帆。当待优生在脱离饱受批评的环境后,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的一点表扬都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进步的风帆。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教育获得成功就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班主任要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确信每个学生都激情和希望。
转化待优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摒弃对待优生的偏见,多给待优生一份爱。只要我们把师爱撒向待优生,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成长,那么今日待放的花蕾,定会在明天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李铁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周峰
【关键词】师爱班主任 待优生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教师以其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他人的教育活动。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优等生,而是爱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待优生,因为他们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受冷淡、歧视。有一位优秀班主任曾形象地说过:“一个画家在完成一幅美丽的画后,不小心将一滴颜料滴在画布上,这时画家拿起笔刷刷几下,一只漂亮的小鸟诞生了。我们教师对待优生要象这位画家一样,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而不能因为画布上的小小污点把整幅画毁掉。”只要我们有一片爱心,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一定感化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待优生的施行师爱呢?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在“心”上下功夫,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1.知心是师爱的前提
我认为,正常的师生关系是“知心”的关系。孔子云:“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入也。”可以说知心是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前提。师生要产生良性的心理相容,这就要求师生之间以心换心,心心相通。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的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老师的爱,自然会激发出对老师的爱,十分接近老师,把老师看成亲人,愿意向老师说出自己的小秘密。 班里有个学生叫费双江,由于成绩差,遭到了父亲的痛骂,结果越骂越顽皮,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抱定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经常逃学,贪玩成性,成天泡在电子游戏机室,还经常偷家里的钱,谁的话也不听,一旦挨打受骂就出走,害得全家人提心吊胆。面对这种状况,我并不急于转化,而是花两个星期与费双江交往,做到不揭短,不提过去,有意亲近,热情谈心。我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同他一起谈论电子游戏,甚至跟他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机等,并一起分析利弊,建立“知心”关系,两个星期过去后,他终于向我表白了心里话:不愿读书是因为成绩差,成绩差就没有学习兴趣,父亲越骂,我越不想读书。贪玩是混时间,出走是吓唬父母,即使玩,心里也不快活,因为心里很空虚。费双江能够面对老师道出真心话,说明还信任老师,具备正面教育的条件,于是我跟他谈学习,谈前途,谈理想。他感触颇深,表示要重新塑造自己,力争做“三好”学生。以后,我又请各科老师在学习方面给予多辅导,一个月下来,他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中间虽有些思想反复,但终究没有打过电子游戏机。期末终于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试想,如果没有“知心”作前提,无论教育者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也是南辕北辙的。
2.耐心师爱的保证
做班主任要有耐心。育人是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因此,对于學生的成长,我们也只能循循善诱,耐心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克服“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理和情绪,而应持之以恒,不断坚持“把铁炼成钢”的毅力和匠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特别在转化待优生的过程中,教育更要耐心细致。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可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余地,有改正缺点或错误的机会。有的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经常故态复萌,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在工作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要遵循教育规律,要“反复抓,抓反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因势利导,使其保持好的势头。
班里有个叫刘玲的留守儿童,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目前班级里象刘林这样的留守儿童特别多,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缺少亲情的关怀和照顾,导致他们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有待优化。面临这样的弱群体,更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去教育他们,只有把爱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生活、言行上的关照和学习、做人方面的关心,才是真正的师爱。
3.信心是师爱的依托
据研究发现,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待优生,待优生往往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社会的,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等等,其中最重要原因的是自信心的缺失。课堂上他们不敢发言,怕说错遭嘲笑;开展活动不敢主动参加,怕遭到拒绝;有问题不敢提出,怕老师批评。这时,老师就要全心的爱他们,帮他们建立自信。事实证明,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鼓励是孩子成长的风帆。当待优生在脱离饱受批评的环境后,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的一点表扬都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进步的风帆。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教育获得成功就要多表扬、鼓励,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班主任要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确信每个学生都激情和希望。
转化待优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摒弃对待优生的偏见,多给待优生一份爱。只要我们把师爱撒向待优生,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成长,那么今日待放的花蕾,定会在明天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李铁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