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直接面对企业政策性破产等艰巨任务,作为这个处室的领头人,我针对企业人事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夯实人事基础管理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
基础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且必要。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一)建立准确、全面的个人信息库。
面对人员类别多、数量大等现实问题,我们克服困难,通过与相关处室的数据库比对,建立了基本准确的个人信息库,从而全面掌握了公司人员队伍构成状况。
(二)建立健全各类工伤人员的档案,实现了微机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以工伤管理工作的业务整合为契机,建立健全各类工伤职工的文字档案和信息录入,建立起公司1454名工伤职工档案、142名工亡遗属的档案、113名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工伤职工的档案、以及545名工伤1-4级职工的伤残抚恤金档案。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方便了企业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同时对各类人员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增减,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保持公司稳定,做好“三个保障”工作
我们对不稳定群体采取“三个保障”的办法,即保障离退休职工,退养和特管职工、遗属职工的待遇调整到位,保障离退休职工、退养和特管职工、遗属职工队伍的稳定,在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了职工群众利益。
(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积极稳妥、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类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职工的各项待遇,保障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例如,我们严格按文件要求,对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113人的调资、企业占地招工人员118人工龄补贴的核实、认定及待遇调整、“三方面”人员211人调资、参战、参加核试验30人的调资、完成了非统筹遗属352人的核定及调资等工作。
(二)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积极主动为职工办理退休、特殊工种退休、病退,核实更正养老金调整有误人员的养老金,及时为职工办理各项费用,确保职工的稳定。
三、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全力参与并推进抚钢政策性破产工作
抚钢集团公司从2007年11月获得国家政策性破产批复以来,人事部门一直参与抚钢破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全力配合省、市政府搞好抚钢的破产工作。省、市有关领导为抚钢破产工作所开的每一次会议,我们都要提供大量的数据,而在这种大量的费用测算过程中,正由于我们人事部门前期加强了基础工作的管理,才能更快、更准地测算各种数据,才能更加准确、及时地为省市领导提供数据,形成要什么数有什么数的局面,保证了省、市领导正确把握抚钢破产的方向。
在抚钢破产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东北特钢却未能及时拿出抚钢破产的宣传材料和各类人员的安置方案,造成大量的离退休职工和退养职工开始反对破产。为保证抚钢破产平稳进行,人事处积极配合抚钢破产前期领导小组的工作,先后召集了几十次职工代表座谈会,为职工破解疑惑,讲清形势,最后,成功进行了政策性破产,同时没有发生任何不稳定事件。
四、稳定工伤队伍,认真接待工伤职工上访
人事处管理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大,历来是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于工伤职工的管理过程中,我们既敢于在涉及工伤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上“碰硬”,又能全心全意地为工伤职工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工伤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切实把难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细。
(一)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在工伤管理上一直存在着一些较为棘手的遗留问题,这些问题难度大、周期长、不易解决、牵涉到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等方面,几年来个别工伤职工上访不断。我们在接待工伤职工上访时,采取了以国家政策和相关文件为依据,以上级主管职能部门(劳动局、社保公司)做依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思想工作,化解了一些矛盾,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某一位比照工伤的职工因护理费问题多次上访,经我们多次与市劳动局、市社保公司沟通、协调,进行了重新核定和核算,并进行了 “三方协谈”,最终解决了此问题。在涉及工伤职工切身利益的待遇调整问题,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保证了及时准确、认真无误地进行了待遇调整,保证了工伤职工队伍稳定。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待遇调整款项,我们能及时地同社保公司沟通,保证了待遇及时兑现,从而让工伤职工满意。
(二)亲力亲为做好工伤职工的等级鉴定工作。
每次工伤职工的等级鉴定工作,我都认真对待,从不敢掉以轻心。从材料填写,审核,报送,到组织鉴定,我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每次都高效完成此项工作,迄今为止,从未发生此类影响稳定的事件。
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把资金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人事处成立至今,我们的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加强人事的基础管理,二是加强费用管理,为企业节约成本。根据这一工作重点,首先我们在工作思路上将单纯的人事管理自觉地向人员的费用管理过渡,建立了详尽的费用明细,将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费用全部纳入到费用明细中来,并且通过每月的费用变动来分析费用变动的特点,加强审核制度,严把费用支出渠道。
六、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各项工作
人事工作涉及的人员多,事情杂,因此,我处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扬严谨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
例如,某年的养老保险工作,税务局在下达的新文件中规定,补缴保险收取日千分之二滞纳金,这样我公司每月要支付滞纳金几万元。为了降低企业成本,经过我们积极与税务局沟通联系,最后,税务局还是按前期政策给我们办理,从而为公司节省了不少资金。
我们每月都要面对既琐碎又杂乱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工资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面对一万多人的退休、退养、特管职工,这在工作中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能细致耐心,严谨认真,同时我也密切予以关注,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迄今为止,这些极易出错的工作我们都保持零出错,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一、夯实人事基础管理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实
基础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且必要。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一)建立准确、全面的个人信息库。
面对人员类别多、数量大等现实问题,我们克服困难,通过与相关处室的数据库比对,建立了基本准确的个人信息库,从而全面掌握了公司人员队伍构成状况。
(二)建立健全各类工伤人员的档案,实现了微机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以工伤管理工作的业务整合为契机,建立健全各类工伤职工的文字档案和信息录入,建立起公司1454名工伤职工档案、142名工亡遗属的档案、113名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工伤职工的档案、以及545名工伤1-4级职工的伤残抚恤金档案。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方便了企业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同时对各类人员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增减,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保持公司稳定,做好“三个保障”工作
我们对不稳定群体采取“三个保障”的办法,即保障离退休职工,退养和特管职工、遗属职工的待遇调整到位,保障离退休职工、退养和特管职工、遗属职工队伍的稳定,在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了职工群众利益。
(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积极稳妥、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类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职工的各项待遇,保障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例如,我们严格按文件要求,对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113人的调资、企业占地招工人员118人工龄补贴的核实、认定及待遇调整、“三方面”人员211人调资、参战、参加核试验30人的调资、完成了非统筹遗属352人的核定及调资等工作。
(二)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积极主动为职工办理退休、特殊工种退休、病退,核实更正养老金调整有误人员的养老金,及时为职工办理各项费用,确保职工的稳定。
三、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全力参与并推进抚钢政策性破产工作
抚钢集团公司从2007年11月获得国家政策性破产批复以来,人事部门一直参与抚钢破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全力配合省、市政府搞好抚钢的破产工作。省、市有关领导为抚钢破产工作所开的每一次会议,我们都要提供大量的数据,而在这种大量的费用测算过程中,正由于我们人事部门前期加强了基础工作的管理,才能更快、更准地测算各种数据,才能更加准确、及时地为省市领导提供数据,形成要什么数有什么数的局面,保证了省、市领导正确把握抚钢破产的方向。
在抚钢破产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东北特钢却未能及时拿出抚钢破产的宣传材料和各类人员的安置方案,造成大量的离退休职工和退养职工开始反对破产。为保证抚钢破产平稳进行,人事处积极配合抚钢破产前期领导小组的工作,先后召集了几十次职工代表座谈会,为职工破解疑惑,讲清形势,最后,成功进行了政策性破产,同时没有发生任何不稳定事件。
四、稳定工伤队伍,认真接待工伤职工上访
人事处管理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大,历来是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于工伤职工的管理过程中,我们既敢于在涉及工伤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上“碰硬”,又能全心全意地为工伤职工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工伤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切实把难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细。
(一)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在工伤管理上一直存在着一些较为棘手的遗留问题,这些问题难度大、周期长、不易解决、牵涉到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等方面,几年来个别工伤职工上访不断。我们在接待工伤职工上访时,采取了以国家政策和相关文件为依据,以上级主管职能部门(劳动局、社保公司)做依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思想工作,化解了一些矛盾,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某一位比照工伤的职工因护理费问题多次上访,经我们多次与市劳动局、市社保公司沟通、协调,进行了重新核定和核算,并进行了 “三方协谈”,最终解决了此问题。在涉及工伤职工切身利益的待遇调整问题,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保证了及时准确、认真无误地进行了待遇调整,保证了工伤职工队伍稳定。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待遇调整款项,我们能及时地同社保公司沟通,保证了待遇及时兑现,从而让工伤职工满意。
(二)亲力亲为做好工伤职工的等级鉴定工作。
每次工伤职工的等级鉴定工作,我都认真对待,从不敢掉以轻心。从材料填写,审核,报送,到组织鉴定,我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每次都高效完成此项工作,迄今为止,从未发生此类影响稳定的事件。
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把资金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人事处成立至今,我们的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加强人事的基础管理,二是加强费用管理,为企业节约成本。根据这一工作重点,首先我们在工作思路上将单纯的人事管理自觉地向人员的费用管理过渡,建立了详尽的费用明细,将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费用全部纳入到费用明细中来,并且通过每月的费用变动来分析费用变动的特点,加强审核制度,严把费用支出渠道。
六、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各项工作
人事工作涉及的人员多,事情杂,因此,我处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扬严谨务实、团结奉献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
例如,某年的养老保险工作,税务局在下达的新文件中规定,补缴保险收取日千分之二滞纳金,这样我公司每月要支付滞纳金几万元。为了降低企业成本,经过我们积极与税务局沟通联系,最后,税务局还是按前期政策给我们办理,从而为公司节省了不少资金。
我们每月都要面对既琐碎又杂乱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工资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面对一万多人的退休、退养、特管职工,这在工作中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能细致耐心,严谨认真,同时我也密切予以关注,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迄今为止,这些极易出错的工作我们都保持零出错,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