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蕴藉 生动形象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富有表现力的文句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毫不犹豫地打出高分。日常作文训练,要加强文句锤炼,练就独具个性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语言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来探讨如何使文句富有表现力。
  一、 精心锤炼语言,增强文章意韵。
  清代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要使文句富有表现力,应选用那些能调动读者感官体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而使内容表达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1. 精心选用动词,能使文章的表述精确、鲜明、生动,令人耳目一新,增强文章的气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如:
  低垂的天幕压迫着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
  
  
  作者以“撕裂”一词毕现苦闷无助、失落伤痛的情绪,仿佛心正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来,流淌出殷红的血。这个句子动人的表达效果,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
  2. 准确选用修饰语,能极力摹写事物原貌,凸显事物特色,揭示事物神韵,唤起读者想象,使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感念我的中国色》开头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意境:
  我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俯瞰脚下的一切。
  残阳将我的周身洒成一片金黄,金黄的晖光从我的手臂滑落下来,落入这一片土地上,我的高原色,我的中国色。我与高原一样,拥有同一种颜色。
  豪迈的西北风飒然而至,我的衣襟和裤脚唱着低哑粗犷的古歌。寂静,周围竟然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丛绿草,唯有我和高原,享受着歌声中与初民时代无缝无隙的交合,渺小而宏伟,虚幻又真实。
  这三段用词极富表现力,用“残阳”“金黄”“高原色”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冲沟纵横”“褶皱斑驳”“低哑粗犷”“寂静”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化的词语描写场面,渲染出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感。
  3. 巧妙选用量词叠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生动,还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节奏感,极尽绘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高考作文《踮起脚尖》中写道: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运用量词、叠词、形容词、副词,在细节聚焦中,饱含父母对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儿女对父母的感念之情,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 合理运用句式,增强音韵节奏。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如《长江三日》中:
  
  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这段文字句式多样,抑扬顿挫,灵活多变,形象生动,把瞿塘峡的美景描写得栩栩如生。
  三、 灵活运用修辞,增加文章灵性。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
  1. 比喻修辞能让浩瀚的宇宙在你的手心中可感,让茫茫的苍穹在你的手心中可触。
  如《绿叶•情意》中这样回忆爷爷: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作者把爷爷比喻为绿叶,描摹了爷爷“飘荡”“凋零”和“归根”的人生历程,多么生动、多么形象。
  2. 拟人修辞可以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
  如《令人陶醉的王朝》中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娓娓道来:
  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
  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国的传说!
  
  
  这段文字巧妙运用拟人修辞,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3. 排比修辞就如飞流直下的九天银河,滚滚东逝的一江春水。
  如《空白中的独舞》开篇: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文章开头就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先声夺人,使语言含意丰富,有文化含量,耐人寻味。
  
  此外,对偶能使文章形式整齐,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律和谐;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抒发感情,增强语势贯通脉络的作用;设问和反问能加强语言气势,给文章增辉。
  
  
  
  四、 巧妙引用化用,增加文化底蕴。
  善于引用、化用诗文、名言、典故,可使语言显得厚重、含蓄,耐人寻味。既能使文章文采飞扬,又能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弱水三千》的结尾:
  我愿倚窗而立,唇品茶茗,手握书籍于半醉半醒之中邂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于半卷半舒之中观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于半开半闭之中窥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取一瓢清新淡远,酿一壶朴素自然。
  
  
  文章结尾将“半醉半醒之中邂逅”“半卷半舒之中观摩”“半开半闭之中窥见”用诗句连缀,既总结、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成为点睛之笔,又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之美,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起到了“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要使文句有表现力,除了掌握和运用以上所说的方法和技巧外,还需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模仿,重视体验,尝试创新,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进而使自己的文句绚丽生辉,灵动活泼。
  
  现 场 练 兵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作富有表现力的文句。
  示例: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作者:孙粉林,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限时:45分钟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更叠 原生态 火中取栗 要言不烦  B. 融汇 协奏曲 提纲挈领 披星戴月  C. 霎时 金钢钻 不胫而走 意气风发  D. 歉收 天然气 鉴往知来 如雷灌耳  2.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纵横/横行 蒿草/犒劳 赡养/瞻仰  B. 强求/牵强秸秆/狡黠 珐琅/酝酿  C. 解元/押
期刊
朱京霞     宿迁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语会理事,全国中语会理事,  主编语文教学参考书等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应邀在江苏、安徽、甘肃等地作专题报告讲座。      高三了,进入人生关键的抉择时刻。      如何迈好这一步,我写下“读书、思考、实践”三个词,与大家共勉。  读书——高三,对课本教材,读进去了,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把复习
期刊
现 场 练 兵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文身 赝品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 诀巧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 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 更迭 歆享 功亏一匮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迭宕 秘诀 绵薄 胁从不问 共商国是 原型毕露  B. 佳宾 脉膊 题跋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古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用词造句,就是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表达方式,就是体味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语气。    例1 (2012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
期刊
许多人解文言文信息筛选题过于重视对“筛子”(题干)的研究,审题后再看文,以为知道“筛子”的尺寸就不会有漏网之鱼,也不会网错鱼,其实不尽然。    同学们对  题干的要求不一定能    理解得毫厘不差,倘有一丝偏离,在文中筛选时便可能谬以千里。因此,筛选文中的信息首先需要 “诗外”功夫。所谓“诗外”功夫就是看题之前对文章的自由解读。虽然多数人都会这样做,但它绝非很多人认为的聊胜于无的序幕。   
期刊
限时:4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勘查/戡乱 颀长/欣喜 沆瀣/伉俪 恬淡/舐犊情深  B. 媲美/纰漏 觊觎/凯旋 摩挲/袈裟 绸缪/稠人广众  C. 古刹/刹车 宝藏/矿藏 裨将/裨益 吭气/引吭高歌  D. 露脸/露营 熨斗/熨帖 靡费/糜烂 行话/行伍出身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钥匙/锁钥 着
期刊
关于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课内文本的融会贯通、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基础等“硬功夫”,还要具备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巧实力”。这种“巧实力”体现出来的是善于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落实文言实词的实战能力。  例1 请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①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②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③陈友谅屡胁之,不应。④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
期刊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  考生  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命题者往往将阅读材料    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    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或事是文中确实有的,这就增加了辨别筛选的难度,好像繁复众多的真花下掩藏的“假花”,不易被察觉
期刊
“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  高考命题中,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特别是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且都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考查。近年高考中的主观翻译题几乎覆盖了该考点,为此,精研典型试题,对于同学们准确把握该考点的设题方式和考查的难易程度,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从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总体上有一种倾向: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过渡,而80%的同学选择了议论文,由此可以看出议论文的重要性。    在议论文中,鲜活新颖的材料的灵活运用在论证中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却经常发现,要么缺少可以恰当证明观点的事例,要么使用的还是陈旧老套的事例。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怎样让自己的作文中的材料鲜活生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构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