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而要达成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即从同类知识内容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从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与学十分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把握。
  
  1.案例的选编和课前的组织。
  首先,要有效、正确地选编案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取应当以课本案例为主适当扩充。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3教材中,探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为例;探求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是以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等。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身边的事情,选取学生关心的事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选择不同的乡土案例,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收集和整理身边的地理案例,加强地理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例如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可让学生调查3s技术在泉州市各行业的运用状况。
  其次,课前准备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两方面。学生主要从搜集材料、整理案例并分析其在案例教学中应承担的角色方面做准备;教师应从内容的掌握、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着手准备,其中教学的组织最重要。
  
  2.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
  必修3案例教学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自然地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的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加强对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正确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一节中,要正确分析影响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劳动力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该产业往往选择在具有丰富、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的地方布局。所以,当劳动力这个因素在迁出地发生变化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企业必然要进行新的区位选择,从而就形成了产业的转移。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地价因素等,只要其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发生变化,都可能是引起产业发生转移的动力。学生只有抽取了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地理原理,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区域之间联系,才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了“东亚产业转移”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迁往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的原因,分析珠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哪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不利,而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存在哪些对企业有利的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能使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师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仅学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1.第一阶段:展示案例—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的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以上几种方式也可以兼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2.第二阶段:设疑指导—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本阶段教师应加强巡回检查指导及课堂纪律调控。
  3.第三阶段: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获得了关于案例问题的个人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果,小组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发表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第四阶段:组织交流—展示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可采用辩论会、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形式,学生在展示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成果的同时,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要尽量做到人人参与、有效参与。
  5.第五阶段:总结评价—能力提升。
  这是对前一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一、有效利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片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我校出版社成立十年来成绩斐然我校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至今已历十个春秋.十年来.在既无专项编制又无专项经费的情况下出版社艰难起步,全社员工凭着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充分发挥主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不同作用时间下促进牙本质再矿化的效果。方法:采用0.5 mol/L EDTA制备完全脱矿牙本质盘,按BAG处理时间和方式不同随机分为5组:A
本文在CH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进口贸易技术扩散的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和比较了人力资本,国内研发投入,贸易开放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由于山东省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国内研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进口贸易导致的技术扩散效应的发挥。这就意味着,要突破吸收能力的门槛水平,山东省必须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国内研发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进一步改善山东省的贸易产品结构,建立合理、完善的国际贸易市场体制,才能有效吸收国际技术扩散效应。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没有真正
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历史根源是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和殖民。文章从语音、语法等方面论述了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等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异同。探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以社会保险为其基本组成部分。我国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今后改革的重点要以社
一般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乡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决定着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抓“乡”抓“土”,突出“乡土味”,广泛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能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地教学。同时能检验课本知识的科学性,把已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以深化理解、强化记忆,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感到亲切、兴趣盎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初
高强高导CuCrZr合金在非真空熔铸过程中合金元素的氧化烧损是限制其工业化连续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真空熔炼环境中生产适合增材制造用的CuCrZr粉末以及与之相关的熔炼
在素质教育中,经常会提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所谓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一种以平等开放为基础,以合作、参与、自主、积极为特征的新型教育思想。要推动世界进入可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