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丽江师专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为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与实施、就业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求等四个方面。本次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4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8%,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5%、33%、32%。根据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访谈提纲,就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名学生和7名教师。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自我认知情况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在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及个体差异方面无法准确和深入描述。评价途径单一,对个人和职业测评了解甚少,基本没有使用过测评工具。(见表1)
2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评估。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仍有57%的学生不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比例为2%、28%,13%的学生持不确定的态度。(见表2)
3 学生对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存在对所读专业不感兴趣、期望不相符,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等情况。具体来说,认为“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18%、31%、52%;认为现在所学与将来工作“不确定”“不必要”和“根本没关系”的学生占总数的49%。
深入访谈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和调整后,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但在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和了解后,二年级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太辛苦”“工资低”“没前途”,对专业的认可度反而会降低;三年级的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强化和社会经验的总结后,对专业的认可度又会逐渐上升,并趋向于稳定。
4 学生对职业发展指导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总体上学生对就业信息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需求较高,不同年级对职业发展指导需求有一定差异,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时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5 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前景的认识情况
调查表明,学生就业积极性高,信心饱满,毕业生职业去向明确,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发展,但自主创业能力尚待加强。(见表4)
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如果不喜欢工作以后就跳槽的想法,可能导致将来岗位流失率高;从不同年级的差异来看,有20%的一年级学生对将来专升本的期望较高。此外,学生对岗位的收入待遇、工作性质期望值高;就工作性质而言,希望能从事管理工作,认为服务型、技术型的基层岗位工作“又苦又累”“工资低”,不愿意从事。
三 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1 大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差、主体意识薄弱
尽管就业竞争压力和学校教育使得学生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职业认知,即便做了职业发展规划,也不能很好地执行和完善。
2 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念的误区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状况,更是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致使许多高校把职业指导教育的重心放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上,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和质量。因此,高校职业规划指导需要关注学生当前就业及职业的长远发展。
3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支持不足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招生、就业形势的介绍、国家就业政策法规的阐释等。普遍存在诸如与专业结合度低;理论讲授过多,实践活动少;缺乏评估分析工具,师资专业性不强;课程效果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四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建议
1 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情感和职业规划意识
对于学生来讲主体意识就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上体现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其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在专业方向发展的主体意识,改变自身目标缺失、期望过高等状态,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最后,借助相关分析工具和专业老师的帮助,对个人进行合理评价并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职业观,最终达到重视并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2 建设全程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全程化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需要在高职专业类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中渗透职业规划思想教育,通过学生不断丰富准工作环境的认识与体验,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差异化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与指导。一年级学生处于自我和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教育重点要放在正确自我认知、明确职业要求、培养专业情感;二年级学生则处于职业准备阶段,重点是根据岗位标准和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实习、兼职等形式获得工作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准员工”的身份,也是落实职业规划的阶段,重点是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应聘等服务工作,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职员角色的转换。
特色化是指根据旅游行业特色开设专业职业规划课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岗位的特殊性,了解行业职业发展通道。
3 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能力
学校应通过专门机构的设立与多部门、多学科形成合力,并在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逐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设立专门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业信息资料室、开发职业指导交流平台(网站、QQ、咨询电话专线);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职业规划比赛、模拟应聘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认识与体验;根据专业和学校特点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具有职业体验、技能训练和职业发展指导功能的校外教育平台。
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的调查表明,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增加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限于本人研究水平,本文仅是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的一次浅层次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都有不足,在职业测评工具使用与评估、课程建设与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平台打造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汪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江 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4(2).
[2]稂艳玲,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 效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 报,2013(6).
[3]叶红英.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012(5).
[4]胡元聪,等,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 革方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1 研究对象
以丽江师专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为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与实施、就业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求等四个方面。本次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4份,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8%,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5%、33%、32%。根据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访谈提纲,就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名学生和7名教师。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自我认知情况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在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心理特征及个体差异方面无法准确和深入描述。评价途径单一,对个人和职业测评了解甚少,基本没有使用过测评工具。(见表1)
2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评估。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仍有57%的学生不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比例为2%、28%,13%的学生持不确定的态度。(见表2)
3 学生对专业与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存在对所读专业不感兴趣、期望不相符,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等情况。具体来说,认为“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18%、31%、52%;认为现在所学与将来工作“不确定”“不必要”和“根本没关系”的学生占总数的49%。
深入访谈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和调整后,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但在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和了解后,二年级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太辛苦”“工资低”“没前途”,对专业的认可度反而会降低;三年级的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强化和社会经验的总结后,对专业的认可度又会逐渐上升,并趋向于稳定。
4 学生对职业发展指导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总体上学生对就业信息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需求较高,不同年级对职业发展指导需求有一定差异,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时要进行差异化教学。
5 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前景的认识情况
调查表明,学生就业积极性高,信心饱满,毕业生职业去向明确,越来越关注个人的发展,但自主创业能力尚待加强。(见表4)
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如果不喜欢工作以后就跳槽的想法,可能导致将来岗位流失率高;从不同年级的差异来看,有20%的一年级学生对将来专升本的期望较高。此外,学生对岗位的收入待遇、工作性质期望值高;就工作性质而言,希望能从事管理工作,认为服务型、技术型的基层岗位工作“又苦又累”“工资低”,不愿意从事。
三 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1 大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差、主体意识薄弱
尽管就业竞争压力和学校教育使得学生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职业认知,即便做了职业发展规划,也不能很好地执行和完善。
2 学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念的误区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未来的生活状况,更是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致使许多高校把职业指导教育的重心放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上,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和质量。因此,高校职业规划指导需要关注学生当前就业及职业的长远发展。
3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支持不足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招生、就业形势的介绍、国家就业政策法规的阐释等。普遍存在诸如与专业结合度低;理论讲授过多,实践活动少;缺乏评估分析工具,师资专业性不强;课程效果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
四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建议
1 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情感和职业规划意识
对于学生来讲主体意识就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上体现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其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在专业方向发展的主体意识,改变自身目标缺失、期望过高等状态,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最后,借助相关分析工具和专业老师的帮助,对个人进行合理评价并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职业观,最终达到重视并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2 建设全程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全程化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需要在高职专业类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中渗透职业规划思想教育,通过学生不断丰富准工作环境的认识与体验,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
差异化是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与指导。一年级学生处于自我和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教育重点要放在正确自我认知、明确职业要求、培养专业情感;二年级学生则处于职业准备阶段,重点是根据岗位标准和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实习、兼职等形式获得工作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准员工”的身份,也是落实职业规划的阶段,重点是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应聘等服务工作,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生向职员角色的转换。
特色化是指根据旅游行业特色开设专业职业规划课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岗位的特殊性,了解行业职业发展通道。
3 加强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能力
学校应通过专门机构的设立与多部门、多学科形成合力,并在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逐步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设立专门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业信息资料室、开发职业指导交流平台(网站、QQ、咨询电话专线);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职业规划比赛、模拟应聘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认识与体验;根据专业和学校特点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具有职业体验、技能训练和职业发展指导功能的校外教育平台。
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现状的调查表明,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增加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限于本人研究水平,本文仅是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的一次浅层次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都有不足,在职业测评工具使用与评估、课程建设与教育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平台打造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汪琳.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江 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34(2).
[2]稂艳玲,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 效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 报,2013(6).
[3]叶红英.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012(5).
[4]胡元聪,等,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 革方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