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非遗展演方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物质文明的急速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文化交融正逐步蚕食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命运。另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人们逐渐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形成正确的保护意识。这就使得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当前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展演方式作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展演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有效性较弱。因此,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方式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必然选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而言,其主要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被人类一直继承延续的传统文化形式。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人文艺术、传统工艺技能等,这些都是历史文明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中国的皮影戏、剪纸、捏面人、刺绣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从其内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是前人对历史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传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来看,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历史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继承和延续,具有较强的历史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验总结,是一种对历史的继承与延续。
  2.動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之其他遗产而言,更具有动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非物质状态来存在的,这种非物质状态就决定了其主要以一种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戏曲、艺术表演、民歌等传统艺术,都是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存在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要求
  从上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性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必须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特点。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因此,就具体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永久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对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性就决定了其需要不断被继承和发展,才能够使其永久地存留在历史的进程中。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其没有较为固定的存在形式,缺乏一种物质性的依托。这就使得其缺乏延续性的基础,对人的依赖性较强,这也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面临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必须以永久性为基础。
  2.动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非物质状态为主要形式,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这种特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各种传统文学艺术、技能经验等,具有一种鲜活的状态,传统的记录式方式无法很好地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能够鲜活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进行全面继承。
  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方式的概述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非物质状态存在,它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因此,展演方式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有利于动态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但是,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方式的现状来看,其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现场展演
  现场展演是指利用相关人员在观众面前进行现场展示和表演。这种方式极具观赏性,使观众能够直接、真切地欣赏相关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前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多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观赏性是其重要的特性。现场展演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现场的表演和展示,使观众能够直接了解、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对人员的依赖性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使得其只能依靠传承人的传承而存在。因此,现场展演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依赖性较大,无法进行无限循环展演。
  (二)图文展示
  图文展示主要是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公众进行展示,以达到传播的目的。采用这种展演方式,能够永久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记录,使得观众能够随时根据需要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图片、文字的形式能够更为详细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描述,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摆脱人的因素。但是,这种展演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状态决定了其具有动态性,但是图文形式缺乏动态性,在传承其精神内涵上缺乏有效性。
  三、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方式的措施
  (一)加强数字动漫技术的投入力度
  数字动漫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由于科学技术手段的限制,数字动漫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使得数字动漫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较弱。因此,国家应该加强数字动漫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力度,并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升级,积极加强3D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拥有先进科技的支持,提升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二)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明发展进程遗留的财富,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种具有极强技术性的工作,科技的手段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数字动漫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依然有其局限性。因此,国家应该重视科技力量,在应用数字动漫技术的同时,加强其他科学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并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技术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具有有效性。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拓展
  (一)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财富,是对历史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当前,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冲击,人们越来越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因此,政府应该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使其深刻地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之中。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主要依托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宫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专门的展览馆,而且展演期也极不固定。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具体状况,建立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使民众可以随时参观学习,从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
  五、结论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是当代人的重要职责。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来看,展演方式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传统的展演方式存在局限性,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永久性动态保护上缺乏有效性。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将数字动漫技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使其精神内涵能够得到永久性的动态保护。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在中西自然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一直被世人所追捧。一个开创了中国的田园诗风,为中国士大夫指明了精神上的归宿,一个掀起了浪漫主义新诗革命,开创了英国诗歌创作的新时代。本文拟从二人诗歌作品着手,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理解,分析不同时期二者诗歌题材的异同;在叙述其歌咏自然主题的同时,更深入地挖掘主题背后不同的诗歌内涵;最后,结合中西自
期刊
本文用关联—顺应理论对《红楼梦》两英译本中文化语词的翻译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互补关系,阐明了关联—顺应理论对《红楼梦》的两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指导作用,进而揭示这一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巨大作用。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文化语词的运用尤为出色。《红楼梦》中频繁出现的文化语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特点和文体风格特点。目前,由杨宪益夫妇以及大卫·霍克斯和约翰
期刊
地域特色文化与原创动漫衍生品结合开发,对于民族历史文化弘扬、地方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与挖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开发,本文以景德镇为例进行探讨。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极为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它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和灵感源泉。动漫产业是中国的新兴产业,动漫衍生品开发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原创性较弱是制约中国动漫产业的瓶颈之一。地域特色文化为中国原创动漫衍生品
期刊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秦皇岛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部署,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政府服务将更讲求高效、高水平。本文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中研究用“文化精准帮扶”理念推进秦皇岛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并通过对一些国外文化建设经验的分析,
期刊
羌族是一个主要以白石与羊为图腾的民族,其古老犹如甲骨文一般,素有“活化石之称”。此次,笔者跟随“中国心志愿团队”对羌族的聚居地之一的北川马槽乡明头村的近代变迁作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查。北川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在明头村一路所见所闻让笔者和其他队员从另一个视角见证一个民族是如何在历史的艰辛中选择自己的命运,又是如何迎接挑战,继往开来,自信地走向未来。  一、历史见证:不屈的
期刊
《蝴蝶梦》由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拍摄制成,电影明显承袭希式惯有风格:哥特式建筑,不无阴森可怖的古堡,谜一般的人物情节等。借助新式批评方法,笔者意欲从女权主义视角对该片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从而为从未出场却贯穿始终的女性丽贝卡发声捍卫。  电影《蝴蝶梦》的英文名是Rebecca。它讲述了贵族富人文德斯在经历几年前的丧偶之痛后,意外遇见了年轻善良的姑娘,并与之坠入爱河,继而结婚,将其带入曼德利庄园共同生活。
期刊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视角来探讨其中的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两大类型,进而通过电影《天生一对》片段,阐释人际语法隐喻这一理论,进行人物性格及心理分析。  系统功能浯法的创始人韩礼德最早提出语法隐喻,他认为隐喻是给定意义的不同语法表达,即语法结构和它们所体现的语义功能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是一致式的体现,另一种是非一致的体现,即语言结构不是直接地反映客观现实,韩礼德将这种不一致的隐喻关
期刊
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独舞类金奖作品《徽娘》以古徽州女子的生活状态为创作背景,以安徽花鼓灯为元素,讲述了一个徽州女子一生守候的故事。  一、作品《徽娘》的形式与内容  在现如今日新月异的舞蹈作品中,以安徽花鼓灯为素材、以安徽人物形象为背景的作品并不多。在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独舞《徽娘》算代表性的作品。《徽娘》以安徽花鼓灯为素材,用舞蹈的形式呈现了安徽古民居女性的生活境遇与内心世界。它讲述的是
期刊
《倾城之恋》与《家》这两个文本都把偶然性事件(战争和地震)作为小说实现圆满的契机,微小的个体也通过偶然事件的发生而与宏大的历史实现了联结。但是,偶然性事件带来的这种圆满只是暂时性的、无法永久,源于作者旨在通过偶然事件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另外,偶然事件对矛盾的“镇压”效力是有期限的,所以在新的矛盾产生时又必须出现另一轮的偶然事件进行补救,如此往复,导致小说叙事进入了不断循环的怪圈。  亚里士多德是西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余华的作品就一直在描写苦难。不管是在先锋时期以死亡为写作主题,还是后期转型后在苦难中加入温情的因素,苦难作为余华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未曾变过。那么余华缘何对苦难如此执著?本文将从余华的童年经历、文革时期的成长记忆及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入手,去细细探究余华如此钟情于苦难的原因。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