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秦源煤业公司煤炭年产量由最初的15万吨增长到140万吨,经济效益逐年翻番,连续6年百万吨死亡率为零。
2003年11月,由江苏徐矿集团与宝鸡市政府合资重组原宝鸡市戚家坡煤矿而形成的秦源煤业公司成立。针对当时矿井职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生产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调研、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对矿井实施全面的技术改造中,摈弃简单的加大装备投入提高产能的传统做法,确立了依靠先进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我们依靠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布局,优化设备配置,先后解决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三软”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工艺技术、软煤岩支护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后,又明确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矿井数字化建设进程。
针对当时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借鉴国际上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经验,与北京、陕西、江苏、河南等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共同打造秦源煤业公司数字化矿井综合平台。同时,邀请有关教授和专家,深入矿井调查研究,就数字化矿山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交流经验和做法,保证了数字化矿井建设稳步推进。
面对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和职工不理解等一系列困难和阻力,我们根据企业对矿井综合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开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利用长短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多种办法,同时,结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组织技术工人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等活动,打造一支品牌职工队伍为数字化矿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推进数字化矿井建设进程中,我们紧盯煤炭科技发展的前沿,紧跟和赶超国内煤炭科技先进企业,紧紧抓住“解放人、防范和减少灾害事故发生、提高效率与效益”这三条主线,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建设数字化、现代化矿井。
目前,我们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通风系统(包括制氮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扇风机自动控制、全国首创的矿井通风仿真模拟系统等),地面保障系统(人员考勤、水泵监测、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井上下皮带监测、副井绞车提升),生产系统(工作面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等),安全系统(包括矿井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井下电子显示及语音广播、安全入井考试系统)等,实现了井上下运输、中央变电所、泵房、制氮机房、水处理站等场所无人值守,井下作业人员从500人减少至350人,中夜班各100人左右,早班150人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井下作业人数标准。我们还引进德国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工作面顺槽运人卡轨车。通过自主创新,安装了国内第一条井下乘人索车,实现了人员运输的安全。
一系列高新技术装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尽头,我们已经规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到2012年全面实现矿井各系统装备数字化,使矿井自动化建设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最终实现矿井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打造“科技秦源”、“数字秦源”和“绿色秦源”的崭新形象。
链接:
董正坤,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2003年下半年赴日本研修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回国后历任宝鸡秦源煤业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总经理,被评为“2009年度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宝鸡秦源煤业公司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煤炭双十佳煤矿”。
2003年11月,由江苏徐矿集团与宝鸡市政府合资重组原宝鸡市戚家坡煤矿而形成的秦源煤业公司成立。针对当时矿井职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生产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调研、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对矿井实施全面的技术改造中,摈弃简单的加大装备投入提高产能的传统做法,确立了依靠先进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我们依靠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布局,优化设备配置,先后解决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三软”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工艺技术、软煤岩支护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后,又明确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矿井数字化建设进程。
针对当时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借鉴国际上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经验,与北京、陕西、江苏、河南等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共同打造秦源煤业公司数字化矿井综合平台。同时,邀请有关教授和专家,深入矿井调查研究,就数字化矿山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交流经验和做法,保证了数字化矿井建设稳步推进。
面对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和职工不理解等一系列困难和阻力,我们根据企业对矿井综合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开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利用长短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多种办法,同时,结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组织技术工人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等活动,打造一支品牌职工队伍为数字化矿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推进数字化矿井建设进程中,我们紧盯煤炭科技发展的前沿,紧跟和赶超国内煤炭科技先进企业,紧紧抓住“解放人、防范和减少灾害事故发生、提高效率与效益”这三条主线,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建设数字化、现代化矿井。
目前,我们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通风系统(包括制氮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扇风机自动控制、全国首创的矿井通风仿真模拟系统等),地面保障系统(人员考勤、水泵监测、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井上下皮带监测、副井绞车提升),生产系统(工作面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等),安全系统(包括矿井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井下电子显示及语音广播、安全入井考试系统)等,实现了井上下运输、中央变电所、泵房、制氮机房、水处理站等场所无人值守,井下作业人员从500人减少至350人,中夜班各100人左右,早班150人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井下作业人数标准。我们还引进德国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工作面顺槽运人卡轨车。通过自主创新,安装了国内第一条井下乘人索车,实现了人员运输的安全。
一系列高新技术装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尽头,我们已经规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到2012年全面实现矿井各系统装备数字化,使矿井自动化建设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最终实现矿井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打造“科技秦源”、“数字秦源”和“绿色秦源”的崭新形象。
链接:
董正坤,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2003年下半年赴日本研修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回国后历任宝鸡秦源煤业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总经理,被评为“2009年度煤炭工业优秀矿长”,宝鸡秦源煤业公司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煤炭双十佳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