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国内外关于沟通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背景,提出了影响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相应的障碍因素,从沟通主体和客体以及沟通媒体选择的角度,提出了实施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并从沟通动机、沟通媒体偏好和沟通策略等方面对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沟通策略 沟通动机 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沟通策略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局面。肖伟、赵嵩正是通过沟通媒体的特点分析,提出了虚拟团队的沟通策略选择[1]。荆在京对学校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清除学校管理沟通障碍的原则与方式[2]。郑全全等利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分享程度不同的信息对决策的影响[3]。国外学者对于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沟通媒体的选择,Sproull和Kiesler对计算机媒体沟通的特点进行分析[4];二是有效沟通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三是针对某特殊情况或者行业沟通的策略;四是信息对沟通的影响[5]。Daft & Lengel发现成员在沟通时由于受到信息“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媒体选择;心理学家Steve等人认为不同媒体会引发人们接收信息时的不同感知。
地方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存在的障碍分析
1.与大学教师权力有关的障碍因素分析
在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学生的生源质量不是非常理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特别强,教学管理往往强调教师的权力和威严。因此沟通往往出现以下障碍:
(1)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模式刚性。
(2)沟通呈现静态特征。
2.与教师能力有关的沟通障碍因素分析
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师的思维方式,还有教师的语义表达能力、信誉和教师的个人魅力与风格等。
3.与学生有关的沟通障碍因素分析
有效沟通不仅取决于信息发送者方面的原因,还有接收者方面的人为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位障碍、理解障碍和偏见障碍。
4.与沟通媒体有关的障碍因素分析
面对面沟通是丰富度最高的沟通媒体。与面对面沟通相比,计算机媒体沟通存在以下障碍:
(1)缺乏社会地位线索,增加失真信息。Sproull 和Kiesler指出,在计算机媒体沟通环境中,社会地位线索会减弱或消失[5]。
(2)缺乏非语言线索。非语言线索(如动作、手势、眼神注视等)是人们传递情感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媒体沟通中,非语言线索被弱化[6],这对于复杂化、模糊性沟通不利。
(3)书面语言限制。
有效沟通策略选择分析
1.基于沟通主体的沟通策略选择分析
针对前面对基于沟通主体障碍因素的分析,从减少或者消除沟通障碍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沟通策略是: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沟通理念,减少信息交流的层次。
(2)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3)实施双向沟通和重复性沟通为主的沟通模式。
(4)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
2.基于沟通媒体选择的策略分析
(1)对于复杂沟通应选择面对面和电话交流这类丰富度高的媒体,对于简单沟通可以选择丰富度低的媒体;
(2)当信息是不确定性、高度模糊的时候,采用能够传递丰富信息的媒体(如面对面、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
(3)建立信任关系需要依靠丰富度和社会表征高的媒体,采用面对面来建立信任、和谐和默契的关系是实施有效沟通的关键;
总体上说,Email、电话是比较适宜于解决具有商量性质的、非紧急问题的沟通;而面对面交流作为媒体丰富度和社会表征最高的沟通方式,适宜于冲突解决、发展人际关系和建立信任关系。
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沟通行为的实证分析
为了了解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沟通效果,我们设计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沟通情况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主要针对沟通动机、沟通时间以及沟通方式等方面,设计了12个问题,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83.3%,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80%。
1.调查结果表象分析
本次调查始于2007年6月1日,2008年2月1日结束,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女学生数分别为50人与46人。在有效的96份问卷中,有6名系学生会干部,占样本数据的6.25%;班干部24人,占25%,而普通学生数目为66人,占68.75%。
2.高职学生沟通心理特点分析
(1)沟通动机
从沟通动机的选择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动机更多是出于个人的发展考虑,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性方面;其次是关注学校的发展,体现了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为学校的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而对于其余与个人利益没有直接关联的,样本数据资料表明学生很冷漠。
(2)沟通媒体选择偏好
在沟通工具或者说沟通媒体的选择中,53.125%的被访对象(51人)选择网络论坛与Email是最喜欢的沟通媒体。面对面交流居其次,有24人,占25%,。选择电话交流的有15人,占15.625%。选择QQ视频系统的占6人,占6.25%。
(3)制约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
教师权力与个人能力是制约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信息的公正性却关注较少,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
(4)有效沟通策略
一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制度,确保沟通的制度化和长期化;二是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尤其是坦诚、透明和及时的沟通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多方位与多角度沟通,不要局限于一两次教师见面会和单纯的信息发布会;三是建立以激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学生考评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有机统一;四是发展鼓励多种方式和类型沟通的校园文化。
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沟通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教师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沟通主客体和沟通媒体的有效沟通的策略。最后以广西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学生的学历、沟通动机、沟通媒体偏好以及沟通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沟通策略选择与学生个人特点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大学教师风格对沟通策略选择的影响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肖伟,赵嵩正.虚拟团队沟通行为分析与媒体选择策略[J].科研管理,2005(11):56-60
[2]荆在京.论学校管理沟通的障碍及其消解[J].中国教育学刊,2005(6):58-61
[3]郑全全,金剑强,许跃进等.不同沟通方式下群体决策信息利用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5):1043-1046
[4]Sproull, L. & Kiesler, S., Reducing social context cues: Electronic mail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 J ] , 1986, 32: 1492 - 1512.
[5] Daft, R. L. & Lengel, R. H. , Information richness: a new approach to managerial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design[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4, 6:191 -233.
作者单位:刘枚莲肖吉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罗曼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
[关键词]沟通策略 沟通动机 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沟通策略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局面。肖伟、赵嵩正是通过沟通媒体的特点分析,提出了虚拟团队的沟通策略选择[1]。荆在京对学校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清除学校管理沟通障碍的原则与方式[2]。郑全全等利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分享程度不同的信息对决策的影响[3]。国外学者对于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沟通媒体的选择,Sproull和Kiesler对计算机媒体沟通的特点进行分析[4];二是有效沟通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三是针对某特殊情况或者行业沟通的策略;四是信息对沟通的影响[5]。Daft & Lengel发现成员在沟通时由于受到信息“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媒体选择;心理学家Steve等人认为不同媒体会引发人们接收信息时的不同感知。
地方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存在的障碍分析
1.与大学教师权力有关的障碍因素分析
在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学生的生源质量不是非常理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特别强,教学管理往往强调教师的权力和威严。因此沟通往往出现以下障碍:
(1)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模式刚性。
(2)沟通呈现静态特征。
2.与教师能力有关的沟通障碍因素分析
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师的思维方式,还有教师的语义表达能力、信誉和教师的个人魅力与风格等。
3.与学生有关的沟通障碍因素分析
有效沟通不仅取决于信息发送者方面的原因,还有接收者方面的人为障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位障碍、理解障碍和偏见障碍。
4.与沟通媒体有关的障碍因素分析
面对面沟通是丰富度最高的沟通媒体。与面对面沟通相比,计算机媒体沟通存在以下障碍:
(1)缺乏社会地位线索,增加失真信息。Sproull 和Kiesler指出,在计算机媒体沟通环境中,社会地位线索会减弱或消失[5]。
(2)缺乏非语言线索。非语言线索(如动作、手势、眼神注视等)是人们传递情感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媒体沟通中,非语言线索被弱化[6],这对于复杂化、模糊性沟通不利。
(3)书面语言限制。
有效沟通策略选择分析
1.基于沟通主体的沟通策略选择分析
针对前面对基于沟通主体障碍因素的分析,从减少或者消除沟通障碍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沟通策略是: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沟通理念,减少信息交流的层次。
(2)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3)实施双向沟通和重复性沟通为主的沟通模式。
(4)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
2.基于沟通媒体选择的策略分析
(1)对于复杂沟通应选择面对面和电话交流这类丰富度高的媒体,对于简单沟通可以选择丰富度低的媒体;
(2)当信息是不确定性、高度模糊的时候,采用能够传递丰富信息的媒体(如面对面、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
(3)建立信任关系需要依靠丰富度和社会表征高的媒体,采用面对面来建立信任、和谐和默契的关系是实施有效沟通的关键;
总体上说,Email、电话是比较适宜于解决具有商量性质的、非紧急问题的沟通;而面对面交流作为媒体丰富度和社会表征最高的沟通方式,适宜于冲突解决、发展人际关系和建立信任关系。
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沟通行为的实证分析
为了了解广西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沟通效果,我们设计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沟通情况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主要针对沟通动机、沟通时间以及沟通方式等方面,设计了12个问题,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83.3%,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80%。
1.调查结果表象分析
本次调查始于2007年6月1日,2008年2月1日结束,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女学生数分别为50人与46人。在有效的96份问卷中,有6名系学生会干部,占样本数据的6.25%;班干部24人,占25%,而普通学生数目为66人,占68.75%。
2.高职学生沟通心理特点分析
(1)沟通动机
从沟通动机的选择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动机更多是出于个人的发展考虑,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性方面;其次是关注学校的发展,体现了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为学校的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而对于其余与个人利益没有直接关联的,样本数据资料表明学生很冷漠。
(2)沟通媒体选择偏好
在沟通工具或者说沟通媒体的选择中,53.125%的被访对象(51人)选择网络论坛与Email是最喜欢的沟通媒体。面对面交流居其次,有24人,占25%,。选择电话交流的有15人,占15.625%。选择QQ视频系统的占6人,占6.25%。
(3)制约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
教师权力与个人能力是制约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信息的公正性却关注较少,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
(4)有效沟通策略
一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制度,确保沟通的制度化和长期化;二是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尤其是坦诚、透明和及时的沟通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多方位与多角度沟通,不要局限于一两次教师见面会和单纯的信息发布会;三是建立以激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学生考评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有机统一;四是发展鼓励多种方式和类型沟通的校园文化。
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沟通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教师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沟通主客体和沟通媒体的有效沟通的策略。最后以广西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学生的学历、沟通动机、沟通媒体偏好以及沟通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沟通策略选择与学生个人特点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大学教师风格对沟通策略选择的影响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肖伟,赵嵩正.虚拟团队沟通行为分析与媒体选择策略[J].科研管理,2005(11):56-60
[2]荆在京.论学校管理沟通的障碍及其消解[J].中国教育学刊,2005(6):58-61
[3]郑全全,金剑强,许跃进等.不同沟通方式下群体决策信息利用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5):1043-1046
[4]Sproull, L. & Kiesler, S., Reducing social context cues: Electronic mail i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 J ] , 1986, 32: 1492 - 1512.
[5] Daft, R. L. & Lengel, R. H. , Information richness: a new approach to managerial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design[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4, 6:191 -233.
作者单位:刘枚莲肖吉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罗曼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