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发现与应用新知。下面就我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问题”为中心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进学习者进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展开探究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改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些分数,看谁能最快说出它们能否化成小数。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吧!”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最简分数这一问题的情境,一个学生说:“如果分数的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这个分数就一定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一个学生说:“分数分母中如果含有因数了,这个分数也可能化成有限小数。”两个人谁说得对?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讨论,然后汇报。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直接地给出答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更适合他们自己去解决。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社会人文精神所提倡的。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有以下几点:
1.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別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发言要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2.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能说的勇气,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并且能突出重点。
3.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样,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起了潜移默化的维护作用,让这些独生子女学会了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减少自己的霸气。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一般地先让学生用数学方格的方法,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地把公式的推导过程呈现给大家,让学生看懂,会运用即可。而探究式学习方法则是通过数学方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并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同学们还可以分组对公式进行验证,每4人一组进行,长方形怎样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能怎样转化为长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我们刚才推导出来的那样呢?带着这个问题动起手来,我看他们有拿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也有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最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验证了结论,并且验证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正确性。
三、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究
我认为课堂上的探究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要急于求成,过快地把最后结论告诉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结果。这样要比老师直接说出答案记忆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他们自己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不断获得提高。
例如:练习课上做过这样一道题,
···当时同学们初次见到这种类型题,他们惊呆了,不会,一个个抓耳挠腮,有的同学还一个一个算,就在这时,我要同学们6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同学们都积极思考,好像组与组之间进行着一种默默的较量,终于有一组同学发言了,并且答对了。这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那么这道题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有了结果。时间的延长,也去掉了孩子们依赖性太强的坏毛病。有的学生以前只是等着老师讲解,给出答案。而现在的他们变了,变得也爱和别人抢答积极思考了。
四、鼓励质疑
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同学们自己找生活中的“圆”,然后测量其周长与直径至少5组,这下可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发现”之火,他们找到很多实物,记录下周长与直径。于是我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时每组同学又都开始研究,每组都惊奇地发现一个规律,周长除以直径都得一个数,这时我又用一个问题点燃“探索”之火,那就是“怎样求周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把手举得特别高,我叫了一名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回答,并且回答正确,这个过程对每位同学来说都很重要。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就可以积极去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积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会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天津】
一、以“问题”为中心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进学习者进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展开探究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改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些分数,看谁能最快说出它们能否化成小数。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吧!”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最简分数这一问题的情境,一个学生说:“如果分数的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这个分数就一定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一个学生说:“分数分母中如果含有因数了,这个分数也可能化成有限小数。”两个人谁说得对?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讨论,然后汇报。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直接地给出答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身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更适合他们自己去解决。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社会人文精神所提倡的。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有以下几点:
1.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別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发言要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2.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能说的勇气,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并且能突出重点。
3.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样,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起了潜移默化的维护作用,让这些独生子女学会了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减少自己的霸气。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一般地先让学生用数学方格的方法,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地把公式的推导过程呈现给大家,让学生看懂,会运用即可。而探究式学习方法则是通过数学方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并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同学们还可以分组对公式进行验证,每4人一组进行,长方形怎样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能怎样转化为长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我们刚才推导出来的那样呢?带着这个问题动起手来,我看他们有拿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也有拿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最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验证了结论,并且验证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正确性。
三、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究
我认为课堂上的探究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要急于求成,过快地把最后结论告诉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结果。这样要比老师直接说出答案记忆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他们自己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不断获得提高。
例如:练习课上做过这样一道题,
···当时同学们初次见到这种类型题,他们惊呆了,不会,一个个抓耳挠腮,有的同学还一个一个算,就在这时,我要同学们6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同学们都积极思考,好像组与组之间进行着一种默默的较量,终于有一组同学发言了,并且答对了。这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那么这道题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有了结果。时间的延长,也去掉了孩子们依赖性太强的坏毛病。有的学生以前只是等着老师讲解,给出答案。而现在的他们变了,变得也爱和别人抢答积极思考了。
四、鼓励质疑
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同学们自己找生活中的“圆”,然后测量其周长与直径至少5组,这下可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发现”之火,他们找到很多实物,记录下周长与直径。于是我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时每组同学又都开始研究,每组都惊奇地发现一个规律,周长除以直径都得一个数,这时我又用一个问题点燃“探索”之火,那就是“怎样求周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把手举得特别高,我叫了一名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回答,并且回答正确,这个过程对每位同学来说都很重要。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探究形式,就可以积极去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积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会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