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交管模式 强化源头管理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d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就加强重点车辆及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多次发文,并提出重点车辆专管员制度、重点车辆行径线路定期排查制度及客运企业监管制度等多项工作措施。象山公安交警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该县客货运企业(工程车队)及重点驾驶人管理工作实际,在理清交管部门与企业(车队)、与重点车辆车主、与重点驾驶人三者关系前提下,以客货运企业(车队)为管理单位,以重点车辆管理为落脚点,以重点驾驶人为安全管理工作目标,创新车驾管理工作模式,实现对客货运重点驾驶人实行分层次动态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重点驾驶人 分层 动态管理 源头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重点驾驶人实行分层次动态管理的目标及理念
  正确的目标与理念对事物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就重点驾驶人实行分层次动态管理而言,关键要结合交管部门基层管理的实际情况,确立一流的工作目标与理念。
  (一)抓住了“人与安全”这一主要矛盾。
  交管工作三大元素:人、车、路。三者中,驾驶人最不稳定,他在不同时间、空间,会有不同的表现,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元素。以象山交警辖区为例:2000年以来共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9起,其中涉及驾驶人酒后驾驶违法的4起,超载超速驾驶违法的7起,无证驾驶违法的4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故驾驶人自身存在问题。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实际上就是抓“人与安全”这一主要矛盾,交管基础民警根据本辖区的交管工作实际,采取对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重点管理的针对性策略,从而实现交管“保安全”的工作目标。
  (二)公安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
  公安基础工作的出发点是抓源头防范,落脚点是保平安。交通管理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在2012年江苏“4.22”致13人死亡、21人受伤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原因系沪BL1290驾驶员王振伟在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操作失当所致,而王振伟的此前吸毒、通宵泡网吧恶习是造成该起事故的根本性源头。对照源头管理工作理念,避免该起事故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存在可防的因素。对重点驾驶人实行分层次动态管理是在交管部门重“打”的基础上,坚持两手抓,“打防并举”,即从车驾管理的源头上,在交管基层基础工作中发现该类事故安全隐患苗头,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目的。
  (三)大公安、大交管的工作理念。
  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实际上是借鉴了治安管理部门的重点人口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对重点驾驶人實行分层次动态管理,改变基层交警中队民警“上路多,进企业少”的现状,改变基层交通民警与客货运企业、驾驶人之间纯管理与被管理、处罚与被处罚的关系。基层中队警力走进“企业”,与客货运企业(车队)、驾驶人面对面沟通、交心、宣传、引导,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辖区内涉及车驾管理的各项动态信息,看到企业内部管理及重点驾驶人的真实情况,听到企业及驾驶人对我们交管部门工作的真实诉求,协助督促企业(车队)解决问题。
  (四)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载体创新。
  创新交管模式,也是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之一。我们以群众建议意见为镜子,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重要问题来抓紧抓实。针对我县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切入点,读懂群众的要求,做到调研务虚、沟通问计、办好实事;坚持边学边改,加强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公众沟通的制度设计。
  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的操作和实施
  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是在全面摸清客货运车辆及驾驶人底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继而提高交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掌握客货运驾驶人群体的现状实际,并及时根据信息变化改变管理手段和措施,增加或减少各层次的人员情况。
  (一)全面排摸底数,完善重点驾驶人管理工作信息。
  结合2011年年底公安部交管局部署的“危险车辆”排查工作,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对客货运等重点车辆的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和基本情况,并定期复核。排摸对象为卧铺客车、公路客车、旅游客车、校车、企业自备接送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工程车、以及个人所有的非营运大、中型客车;外省籍常驻本地从事客货运输的客车、货车、工程运输车、农用车等。
  (二)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合理划分重点驾驶人层次。
  在全面排摸清底数基础上,基层中队专管民警对照大队下发的《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民警联系制度》、《客货运(工程车)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意见》,深入客货运企业、车队,通过对客货运企业、车队负责人及安全管理员的访问,抽查部分车辆、驾驶人的相关情况,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掌控情况等方面,按照三层次的划分标准,对辖区内的客货运(工程车)驾驶人进行层次划分归类,并严格按照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意见填写客货运(工程车)驾驶人分层次管理列管表,纳入工作视线进行列管,并落实相应列管措施,建立列管重点驾驶人工作档案、企业管理工作档案等。
  (三)完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即,在明确各层次对象基础上,对于不同层次的重点驾驶人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
  三、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的绩效及启示
  (一)绩效。
  2012年7月,象山县交警大队开始在省级卫星城镇所在的石浦交警中队开展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试点,并于2012年8月在大队各基层交警中队全面推行该项工作。一年来,全县共43家客货运企业(车队)1515辆车、1975名驾驶人中,已有32家企业的车辆驾驶人落实分层次动态管控工作,共列管一层次驾驶人88名、二层次驾驶人145名,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取得多项工作成效。   1、由“事故后”追责向“事故前”预防转变。根据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基层基础民警每月一次以上进企业,在落实一、二层次重点驾驶人帮教列管措施的同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及驾驶人的安全教育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企业所有营运车辆的年检、GPS的正常运行、外观等情况进行抽查,有效地保障了各项安全监管措施的落实,企业、驾驶人、监管部门在道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得以明确,“事故前”的各项防范工作得以做深做细做实。
  2、由“以罚代管”向“管教并举”转变。分层次动态管理模式使基层交管工作走出“以罚代管”的误区,专管民警结合五进工作、事故预防、秩序管理等工作,深入客货运企业(车队),督促企业(车队)责任人开展对重点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让重点驾驶人真正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3、由“头痛医头”向“标本兼治”转变。交警部门一直认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长治久安。
  (二)启示。
  实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社会各界反应热烈,同时给公安交警部门予以三方面的启示。
  1、实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是强化道路安全源头管控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公安交警通过借鉴治安管理部门的人口管理工作经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模式抓住“人与安全”这一主要矛盾,突出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群体中的“高危”群体,从车到人,以人为本,采取盯死看牢、常敲警钟、警企共抓的方法,从源头上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实现交管工作“控大保平安”、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工作目标。
  2、实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是做强做实交管基层基础的有效载体。以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为载体,找到了基层交警中队各项业务工作的糅合点。交管工作中,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相当于在基层建立了一个个移动的交管工作平台,交管工作的各项业务如事故预防及处置、秩序管理、交管宣传、车驾管理等通过这样的“移动工作平台”,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合理的糅合。
  3、实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是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和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有效举措。“一声吆喝、一张罚单”是以往基层交管民警路面执法形象。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促使基层中队民警思考“是否可防、如何防”根本工作思路,定期进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不流于形式,却能严格帮教管理,使基层交管民警良苦用心形象走入民心,使其管理、执法、服务三者职能得到了有效揉合,同时也锻炼了基层交管民警的群众工作意识和能力。相对于路面见警率而言,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是基层交管工作在另一层面见警率的体现。
  四、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的难点及建议
  (一)难点。
  推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的根本意义在于做大基层交警中队,做强交管基层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所暴露和发现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当前交管基层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基层中队交管民警群众意识相对薄弱,做基层基础工作能力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路面简单化执勤方式,基层交管民警的群眾工作意识相对薄弱,基础工作业务能力缺乏的情况暴露明显,大部分民警明确表示宁可上路执勤不愿意做基础专管民警,相对于路面执法,基础工作更考验民警的工作热心、诚心与耐心。在做基层基础工作的时候,一些民警放不下身段,缺少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技巧,甚至于刚开始时部分民警与驾驶人谈话不知道从哪里谈起,怎么谈,没有话题,至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更无从谈起。
  2、上级部门对基层交管工作考核导向对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各级主管部门一直对基层基础工作作了充分的强调,特别是2011年以来,从公安部局到基层各大队多次发文强调了加强客货运企业、车驾源头管理的重要性,但落到工作实处上,又出现了重线轻点的问题。由于传统的交管工作理念,交管部门特别是基层交警中队“重路面、轻防范,重处罚、轻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忽略了交管部门对客货运企业(车队)的联系指导和监督作用,这一点从各级交管主管部门对下级的业务考核模式上可以得到说明,上级部门的考核往往看重各类数据成绩,而数据成绩的产生多在于路面及处罚工作中,基层基础工作的作用在考核上得不到体现,无形中挫伤了基层中队对抓基础工作的积极性。
  3、基层交警中队警力不足严重制约了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以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为例:下属9个辖区中队民警为3人的中队3个,4人的中队3个,一警多职,疲于应付值班、事故查处、交通保卫、纠违工作、专项整治等日常工作的现象突出。同时,近6年来,大队实有民警数呈下降趋势,民警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同期的持证机动车驾驶人数及车辆保有数大幅增加。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交管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主动性,制约了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
  (二)建议。
  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对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一种尝试与探索。其暴露的问题正是当前制约影响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瓶颈,建议相关部门从三方面予以破解。
  1、明确基层交警中队工作职责定位。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都提出做强基层派出所,明晰派出所是市、县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最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实际上,从大公安及交管工作根本属性来看,基层交警中队也同样承担着上述职能,由此在推行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中,明晰基层交警中队工作的职责定位显得十分重要。职责不清,定位不当,势必会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
  2、加强对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和考评。加强基层基础,强化源头管理是公安交警部门“控大”保平安的有效手段,是整体公安交管工作的根基,增设或整合交管基础工作业务指导职能机构,因地制宜进行目标、量化考核,这对交管基层基础推进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做实交管基层基础工作。基层交警中队是交管部门完成“控大保畅保平安”工作目标的最前沿阵地和首要防线,是交管部门基层基础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关系着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畅通,也关系着交管部门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公安部领导曾在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时作出三条指示:一是选好一个好所长,二是建一支好队伍,三是定一套好制度。这对于交管部门基层中队建设同样适用。首先是要选拔好中队的中队长,交警中队长是指挥员,但更要当好战斗员,因此在重点驾驶人分层次动态管理工作试点之初,就要求中队长必须联系一家企业直接参与该项工作。其次是中队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交管内部及大公安的警种交流等手段以提高基层民警基层基础工作能力,基层中队民警不光要熟知各项法规交管执勤等业务工作,更要会做群众工作,会思考,从基层基础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鼓励调查研究,更好、更有效、更及时地服务交管“控大”保平安的主要工作目标。再是将基层交警中队警力编制类比治安派出所警力编制纳入公安机关整体基层民警数比计算,从而从根源上解决基层交警中队的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警力上保障交管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
  (作者:宁波市象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现金预算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的案例却不多。本文通过对现金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现金预算 现金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现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内控,所传递信息可信度低。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完善不仅明显地
期刊
摘 要 房地产行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税负过重,地产行业的行业特征,税收管理不到位和纳税意识的薄弱是地产行业欠税的重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是治理欠税的关键。  关键词 房地产行业 欠税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房地产业对于各地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2011年重庆房地产行业共实现纳税305.47亿元,
期刊
Botswana remains one of the many youthful populatcd cOuntries and has sincc expericnccd both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f having such a youthful population.One major problem is the escalating rates of unemployment among the youth and in an endeavor to r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农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宜居的生活环境和适宜的乡村景观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密切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本文基于Y镇具体工作实际,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深入探